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XGBoost模型的水下螺旋盘管换热器换热量预测分析
1
作者 陈于飞 蔡文剑 +1 位作者 蔡慧 黄瑶瑶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3,110,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GA-XGBoost模型的水下螺旋盘管换热器换热量预测方法。首先,搭建了基于PLC和Wincc上位机的用于模拟水下螺旋盘管换热器和地表水源热泵联合运行过程的实验测试平台,由此获取到不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 提出了一种基于GA-XGBoost模型的水下螺旋盘管换热器换热量预测方法。首先,搭建了基于PLC和Wincc上位机的用于模拟水下螺旋盘管换热器和地表水源热泵联合运行过程的实验测试平台,由此获取到不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XGBoost的复合模型对换热量进行预测,该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优化,同时引入一种新的复合适应度函数指导遗传算法的参数寻优过程;最后基于所采集的实验数据集进行验证,以换热器多个特征作为模型输入,以换热量作为输出,得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21%,均方根误差为0.476,决定系数达到0.974,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据集上良好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为水下换热器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量预测 水下换热器 GA-XGBoost模型 GA算法 泛化能力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双循环除湿机的除湿性能预测研究
2
作者 陈禹宋 蔡慧 +1 位作者 蔡文剑 郭倩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双循环空气除湿机除湿性能预测模型,用于判别系统运行工况。方法:采集系统在相对稳定状态中的运行数据,进行BP神经网络和遗传BP神经网络的模型训练与验证,并采用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均方根(RMSRE)和均方根误...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双循环空气除湿机除湿性能预测模型,用于判别系统运行工况。方法:采集系统在相对稳定状态中的运行数据,进行BP神经网络和遗传BP神经网络的模型训练与验证,并采用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均方根(RMSRE)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判指标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比得出预测精度较高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果: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对系统出口空气含湿量的预测和实测值吻合良好,相对误差处于4%范围内,RMSE、RMSRE分别为0.0891、1.3542%,均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结论:本文中模型满足预测精度要求,能够作为系统运行状态判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空气除湿系统 预测模型 除湿机稳态 遗传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制冷剂R141B的喷射器混合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被引量:6
3
作者 祝银海 厉彦忠 +1 位作者 鱼剑琳 cai wenjian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88-2193,共6页
建立了一个简单且有效的喷射器混合模型。首先利用热力学、流体力学原理导出一个计算喷射器引射系数的基本方程;然后用一个二维函数来近似引射流的速度分布,对导出的基本方程进行简化;最后通过数值研究和集总参数法得到了一个喷射器混... 建立了一个简单且有效的喷射器混合模型。首先利用热力学、流体力学原理导出一个计算喷射器引射系数的基本方程;然后用一个二维函数来近似引射流的速度分布,对导出的基本方程进行简化;最后通过数值研究和集总参数法得到了一个喷射器混合模型。与现有的模型进行比较,新模型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方程且只含3个常系数,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喷射器的实时控制与优化。文中还介绍了辨识这3个常系数的方法。最后建立了一个基于制冷剂R141B的喷射制冷系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能精确地预测喷射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喷射器 建模 控制与优化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格隆溴铵起始原料α-环戊基-α-苯基-α-羟基乙酸甲酯的残留溶剂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少群 黄灿中 +4 位作者 谢春燕 蔡文坚 李庆 王琴 岳峰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格隆溴铵起始原料α-环戊基-α-苯基-α-羟基乙酸甲酯的残留溶剂。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KB-624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3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氮气;进样口温度:200℃;...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格隆溴铵起始原料α-环戊基-α-苯基-α-羟基乙酸甲酯的残留溶剂。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KB-624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3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氮气;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起始柱温35℃,保持6 min,以20℃·min-1的速率升至160℃,保持7.75 min;分流比为5︰1;进样量1μL。结果甲醇、乙醚、溴乙烷、苯乙烯均能有效分离,分别在0.0800~0.3200、0.1315~0.5260、0.0032~0.0130、0.0027~0.0111m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6.5%~99.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α-环戊基-α-苯基-α-羟基乙酸甲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环戊基-α-苯基-α-羟基乙酸甲酯 残留溶剂 气相色谱法 格隆溴铵
下载PDF
HPLC-UV法测定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文坚 谢春燕 +3 位作者 柳文俊 钟棱 曾少群 岳峰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质量分数的HPLC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00 mm×2.1 mm,5μm);以0.1%KH 2PO 4溶液-甲醇(体积比25∶75,用H 3PO 3调节pH值至4.0)为流动相A,以四氢呋喃-水(体积... 目的建立测定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质量分数的HPLC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00 mm×2.1 mm,5μm);以0.1%KH 2PO 4溶液-甲醇(体积比25∶75,用H 3PO 3调节pH值至4.0)为流动相A,以四氢呋喃-水(体积比45∶55)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40℃。结果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5~0.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对照品和供试品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2%和1.0%,回收率为99.5%,供试品溶液放置8 h稳定。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中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脂肪乳注射液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火药燃烧模型的弹射器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6
作者 刘群 蔡文健 +1 位作者 杨昭 周传霞 《宇航总体技术》 2022年第5期56-61,共6页
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燃气是火工装置工作的能量来源,因此,了解火药燃烧特性对火工装置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炸药多项式反应模型,建立了火药燃烧的单项式数学模型,描述火药的宏观燃烧和微观反应过程。采用密闭爆发器测压试验拟合火药模... 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燃气是火工装置工作的能量来源,因此,了解火药燃烧特性对火工装置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炸药多项式反应模型,建立了火药燃烧的单项式数学模型,描述火药的宏观燃烧和微观反应过程。采用密闭爆发器测压试验拟合火药模型参数,建立了密闭爆发器测压试验的计算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拟合,获得了SL17火药模型参数。将拟合得到的SL17火药模型参数代入某弹射器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验证火药燃烧模拟及参数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密闭爆发器试验结果可以用于拟合火药燃烧模型参数;采用该模型和参数计算的弹射器运动过程可以完整反映弹射器弹射分离过程;计算得到的弹射分离速度与试验测量值吻合性较好,表明火药燃烧模型可以用于火工装置工作过程仿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器 火药燃烧模型 密闭爆发器试验
下载PDF
快速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增稠剂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贺周扬 王琴 +4 位作者 郭秀彩 李闫飞 吴艳华 蔡文坚 岳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考察增稠剂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快速稳定性分析仪LUMiSizer,结合静置观察、离心沉淀率测定、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的方法考察3种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透明质酸、羧甲基壳聚糖的不同添加量对丙泊酚乳... 目的考察增稠剂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快速稳定性分析仪LUMiSizer,结合静置观察、离心沉淀率测定、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的方法考察3种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透明质酸、羧甲基壳聚糖的不同添加量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羧甲基壳聚糖容易造成乳液的絮集沉淀,透明质酸在0.02%~0.1%用量下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效果。结论透明质酸通过形成的网状结构可以减少乳液中组分的沉降速度,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稳定性分析 LUMiSizer 丙泊酚
原文传递
湿法介质研磨技术制备注射用纳米混悬剂及其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曾素梅 蔡文坚 +2 位作者 曾少群 姚美村 岳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51-1261,共11页
湿法介质研磨技术已被证实是一种可行的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手段,操作简单、能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产品的载药量高,尤其适合制备注射用纳米混悬剂。本研究综述了湿法介质研磨技术制备注射用纳米混悬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适用的药... 湿法介质研磨技术已被证实是一种可行的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手段,操作简单、能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产品的载药量高,尤其适合制备注射用纳米混悬剂。本研究综述了湿法介质研磨技术制备注射用纳米混悬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适用的药物活性成分、稳定剂、分散剂、冻干保护剂,并对其工艺参数和产品的关键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湿法介质研磨技术制备注射用纳米混悬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助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注射用纳米混悬剂更快地从实验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介质研磨 注射剂 纳米混悬剂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大于5μm的乳粒
9
作者 谢春燕 蔡文坚 +3 位作者 曾少群 柳文俊 彭创业 岳峰 《今日药学》 CAS 2018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使用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LE/SPOS)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大于5μm的乳粒,以完善乳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脂肪乳注射液征求意见稿和美国药典(USP)的要求,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生产过程产品... 目的使用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LE/SPOS)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大于5μm的乳粒,以完善乳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脂肪乳注射液征求意见稿和美国药典(USP)的要求,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生产过程产品及成品中大于5μm乳粒进行测定,对采样时间和方法的重复性进行考察,并应用于其他脂肪乳注射液。结果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橄榄油脂肪乳注射液和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均符合要求(大于5μm乳粒≤0.05%)。结论 LE/SPOS法是评价大于5μm乳粒有效的方法,可以对脂肪乳注射液乳粒测定进行更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注射液 大于5μm乳粒 单粒子光学传感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