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细菌杂交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谢晓石 蔡亚慧 刘满希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利用细菌杂交技术,设计并实施筛选耐药性细菌实验,这种简便易行的高中遗传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遗传学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细菌杂交 实验设计 生物学教学
下载PDF
DNA编码分子库液相筛选方法的新进展
2
作者 王盈盈 李晓敏 +2 位作者 蔡雅慧 李笑宇 史兵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41,共12页
目前,DNA编码分子库技术(DNA-encoded library,DEL)已经成为新药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平台.过去30年DEL技术不断发展成熟,DEL兼容化学反应也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善了DEL的化学多样性,并推动了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通常,DEL的筛选主... 目前,DNA编码分子库技术(DNA-encoded library,DEL)已经成为新药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平台.过去30年DEL技术不断发展成熟,DEL兼容化学反应也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善了DEL的化学多样性,并推动了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通常,DEL的筛选主要是基于亲和力的固相筛选,将纯化后的靶点蛋白固载在基质上,然后通过物理洗脱的方式将结合分子与背景分子分离开来.近年来,一系列在液相中进行DEL筛选的新方法被研发出来,使得适用于DEL筛选的靶点范围被进一步扩大,揭示了DEL作为有效工具探索基础生物学的潜力.本文综合评述了DEL技术的液相筛选方法及应用,并对DEL技术应用于复杂生物靶点以及功能性筛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编码分子库 药物发现 药物筛选 液相筛选
下载PDF
产γ-聚谷氨酸解淀粉芽孢杆菌LDJ11培养基组分优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培洋 刘芳 +3 位作者 蔡亚慧 许平辉 张继冉 吴坤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0-38,44,共10页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LDJ11的γ-聚谷氨酸产量,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案,从初始发酵培养基组分中挑选出影响γ-聚谷氨酸产量最显著的3个因素,进而采用最陡爬坡试验方法逼近γ-聚谷氨酸最高产量区域...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LDJ11的γ-聚谷氨酸产量,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案,从初始发酵培养基组分中挑选出影响γ-聚谷氨酸产量最显著的3个因素,进而采用最陡爬坡试验方法逼近γ-聚谷氨酸最高产量区域,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以获得解淀粉芽孢杆菌LDJ11的最优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产γ-聚谷氨酸解淀粉芽孢杆菌LDJ11的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谷氨酸钠84.53 g/L,柠檬酸钠12 g/L,甘油30 g/L,(NH_4)_2SO_4 21.67 g/L,CaCl_20.07 g/L,MnSO_4·H_2O 0.1 g/L,MgSO_4·7H_2O 0.5 g/L,K_2HPO_4·3H_2O 0.5 g/L,FeCl_3·6H_2O 0.06 g/L.在此配方下,解淀粉芽孢杆菌LDJ11的实际γ-聚谷氨酸平均产量可达37.048 g/L,是优化前产量(26.730 g/L)的1.39倍,并与理论预测最大值36.450 g/L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解淀粉芽孢杆菌 培养基组分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不同铺设方式对木奇消音降噪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沈亚鹏 耿鹏 +1 位作者 蔡亚慧 吴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8-703,共6页
为了探究木奇消音降噪能力,设置不同铺设面积(1、2.25、4 m^2)与不同铺设厚度(3、6、9 cm)以及不同监测点距离(5、10 m)研究木奇对噪音强度的影响,并以1 kHz的单频音为噪音源,测定木奇处理后试验音波形图、频谱图和柱线图。结果表明,铺... 为了探究木奇消音降噪能力,设置不同铺设面积(1、2.25、4 m^2)与不同铺设厚度(3、6、9 cm)以及不同监测点距离(5、10 m)研究木奇对噪音强度的影响,并以1 kHz的单频音为噪音源,测定木奇处理后试验音波形图、频谱图和柱线图。结果表明,铺设木奇可以有效降低试验音分贝值,木奇消音降噪能力随着铺设面积与铺设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木奇铺设厚度9 cm,铺设面积4 m^2,监测距离5 m时,经过木奇降噪处理的噪音分贝值比空白对照降低了24.1 dB,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经木奇处理的声音其波形振幅由-0.5~0.5降低至-0.1~0.1,在频谱图中表现无序,柱线图上降低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奇 有机覆盖物 单频音 消音降噪
下载PDF
空气环境中镀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劣化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丹 姚璐 +2 位作者 蔡亚辉 贺永宁 徐亚男 《空间电子技术》 2022年第4期23-29,共7页
暴露于空气中的金属受环境影响,表面会产生吸附、沾污和氧化等表面改性作用,引起二次电子产额(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变化。为探究银表面改性对SEY的影响,使用加热、有机清洗、离子清洗实现了多种银表面状态。实验结果显示,加... 暴露于空气中的金属受环境影响,表面会产生吸附、沾污和氧化等表面改性作用,引起二次电子产额(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变化。为探究银表面改性对SEY的影响,使用加热、有机清洗、离子清洗实现了多种银表面状态。实验结果显示,加热能够去除部分表面吸附和沾污,并使得SEY降低;离子清洗在去除表面吸附和沾污的同时还能够剥离表面氧化层,获得高度洁净的表面。离子清洗10/30分钟后SEY峰值由2.61降至1.73/1.70,说明剥离银表面的吸附、沾污和氧化层能使得SEY明显降低。为验证氧化对SEY的影响,使用磁控溅射制备氧化银薄膜。结果表明,氧化银SEY仅比银高0.1左右,且在斜入射下两者SEY差异更小,该结果证明银表面发生氧化不会使得SEY明显升高,并间接说明表面吸附和沾污是使得银表面SEY升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 氧化银 吸附 沾污 氧化
下载PDF
暹罗芽孢杆菌LW-1产γ-聚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蔡亚慧 王青 +5 位作者 王文玉 皇高峰 张继冉 徐淑霞 张世敏 吴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3-170,共8页
为提高暹罗芽孢杆菌LW-1(Bacillus Siamese LW-1)的γ-聚谷氨酸(γ-PGA)产量,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利用Plackett-Burman以及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响应面的最佳区域,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来得到暹罗芽孢杆菌LW-1的最适培... 为提高暹罗芽孢杆菌LW-1(Bacillus Siamese LW-1)的γ-聚谷氨酸(γ-PGA)产量,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利用Plackett-Burman以及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响应面的最佳区域,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来得到暹罗芽孢杆菌LW-1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暹罗芽孢杆菌LW-1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谷氨酸钠86.71 g/L,柠檬酸钠17.94 g/L,MgSO_(4)·7H_(2)O 2.11 g/L,甘油25 g/L,KH_(2)PO_(4)1.4 g/L,(NH_(4))_(2)SO_(4)14 g/L,MnSO_(4)0.075 g/L,CaCl_(2)0.1 g/L,FeCl_(3)·6H_(2)O 0.04 g/L,在该培养基中γ-PGA产量达到44.78 g/L,与理论预测的最大值45.91 g/L非常接近,比未优化时(23.26 g/L)的γ-PGA产量提高了1.9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芽孢杆菌 Γ-聚谷氨酸 响应面法 PLACKETT-BURMAN 试验 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耿鹏 吴坤 +1 位作者 蔡亚慧 张继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92-95,共4页
γ-聚谷氨酸(γ-PGA)是由D-谷氨酸或L-谷氨酸聚合而成的天然多聚氨基酸.先对γ-PGA的结构、性质及生产方法进行简单概述,接着详细描述了γ-PGA的微生物合成中生产菌株、发酵条件、微生物合成途径,介绍不同分子量γ-PGA的性质及应用,最... γ-聚谷氨酸(γ-PGA)是由D-谷氨酸或L-谷氨酸聚合而成的天然多聚氨基酸.先对γ-PGA的结构、性质及生产方法进行简单概述,接着详细描述了γ-PGA的微生物合成中生产菌株、发酵条件、微生物合成途径,介绍不同分子量γ-PGA的性质及应用,最后根据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挑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微生物合成 应用
下载PDF
小体积电压输出型ZnO惠斯通电桥式紫外探测单元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小川 彭文博 +3 位作者 蔡亚辉 郭书文 赵小龙 贺永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2,共9页
针对传统ZnO紫外光探测器无法直接输出电压传感信号而难以与后端信号处理芯片集成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小体积电压输出型ZnO惠斯通电桥式紫外探测单元。利用大功率射频磁控溅射SiO_(2)钝化层时高能粒子轰击ZnO薄膜表面的方法增加了Zn... 针对传统ZnO紫外光探测器无法直接输出电压传感信号而难以与后端信号处理芯片集成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小体积电压输出型ZnO惠斯通电桥式紫外探测单元。利用大功率射频磁控溅射SiO_(2)钝化层时高能粒子轰击ZnO薄膜表面的方法增加了ZnO薄膜表面的氧空位缺陷浓度,使ZnO光电导器件桥臂的紫外光响应电流获得近2个数量级的显著提升;在SiO_(2)钝化层上通过射频磁控溅射ZnO作为紫外线遮光层可大大减少ZnO光电导器件桥臂的暗场漏电流。遮光后ZnO光电导器件桥臂的紫外光响应电流显著降低至原先的1/10;所制备的ZnO电桥式紫外探测单元可将入射的紫外光信号直接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且可对1μW~6 mW跨3个数量级强度范围的紫外光进行响应,响应度最高达9 mV/μW,紫外光可见光对比度为143.8,且整个单元体积小于1 mm^(3)。实验结果表明,该ZnO电桥式紫外探测单元具有高响应度、宽响应范围、高紫外光可见光抑制比、可直接输出电压传感信号、体积小等优点,可用于实现具有高集成度的ZnO紫外感算一体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惠斯通电桥 紫外探测 电压信号输出
下载PDF
考虑用户充电差异性的家用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布分析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美霞 蔡雅慧 +1 位作者 杨秀 李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针对家用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随机性问题,在出行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及停车时长充裕度以及分时电价的充电需求分布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全美家庭出行调查数据和出行链理论,研究不同时刻出行量影响下的时空特征量;然后,根据预估的电... 针对家用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随机性问题,在出行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及停车时长充裕度以及分时电价的充电需求分布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全美家庭出行调查数据和出行链理论,研究不同时刻出行量影响下的时空特征量;然后,根据预估的电量需求对用户进行分类,运用模糊推理分析停车时长充裕度以及分时电价对用户充电意愿的影响,构建不同用户的分层充电决策模型,得到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情况。算例结果表明,停车时长充裕度以及分时电价对用户的随机性充电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可使充电需求在时空分布中发生转移,整体分布出现降峰、避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电动汽车 充电需求 分层决策 停车时长充裕度 分时电价
下载PDF
电子辐照对SiC功率MOSFET器件动态特性的影响机理
10
作者 付祥和 赵小龙 +3 位作者 彭文博 郭书文 蔡亚辉 贺永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5-103,共9页
针对SiC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在太空、核工业等高能粒子辐照环境下应用时的老化失效问题,以1200 V SiC MOSFET器件为对象,研究了电子辐照对SiC MOSFET器件动态特性影响及机理。在10 MeV电子束下对SiC MOSFET器件进行200 kGy剂量的辐照;然后... 针对SiC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在太空、核工业等高能粒子辐照环境下应用时的老化失效问题,以1200 V SiC MOSFET器件为对象,研究了电子辐照对SiC MOSFET器件动态特性影响及机理。在10 MeV电子束下对SiC MOSFET器件进行200 kGy剂量的辐照;然后,采用双脉冲测试电路对SiC MOSFET器件进行开关测试,并提取开关速度以及开关瞬态能量损耗等参数;接着对器件进行静态特性测试得到器件的阈值电压、栅极电阻、寄生电容等参数;最后,对比辐照与未辐照器件动态和静态特性参数变化分析电子辐照对SiC MOSFET器件动态特性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漏极电压800 V、漏极电流15 A、栅极外接电阻200Ω的测试条件下,辐照后器件开启延迟时间减小11.6 ns,开启瞬态能量损耗减小0.18μJ,关断延迟时间增大48.4 ns,关断瞬态能量损耗增大0.11μJ。结合器件静态特性参数分析发现:辐照后氧化层中正固定电荷增加7.14×10^(11)cm^(-2),器件阈值电压减小1.5 V;电子辐照在氧化层中电离产生电子空穴对,氧化层陷阱捕获空穴形成带正电的固定电荷,使得器件阈值电压减小,这是导致器件在电子辐照后开启速度变快,关断速度变慢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SiC功率器件在辐照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制造厂商提高SiC MOSFET在辐照环境中的可靠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功率器件 场效应晶体管 电子辐照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
11
作者 蔡亚辉 王丹 贺永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4-657,共4页
二次电子发射特性对许多领域的真空器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准确测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束流的高稳定性和电子能量的宽范围可调的特性,引入... 二次电子发射特性对许多领域的真空器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准确测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束流的高稳定性和电子能量的宽范围可调的特性,引入法拉第杯样品台,通过改变电子束扫描速度,放大倍数及聚焦状态等电镜参数,对平滑Ag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平滑Ag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不受电镜参数影响,且与参考文献测量结果相符合。本测试方法对于研究材料宽电子能量范围的二次电子发射特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 扫描电子显微镜 真空系统 宽电子能量范围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静静 王菲菲 +1 位作者 蔡亚会 陈晓雪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21期110-111,共2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本研究分析了网络发展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本研究分析了网络发展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网络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指出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学生管理 网络育人 创新策略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菲菲 蔡亚会 +1 位作者 陈晓雪 郭静静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21期88-89,共2页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进行创新,要将单一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转向多元化,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进行创新,要将单一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转向多元化,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指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路径: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搭建学生教育平台,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利用大数据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高校 学生教育管理 创新路径
下载PDF
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亚会 陈晓雪 +1 位作者 郭静静 王菲菲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21期118-119,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柔性管理开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通过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分析了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特性和...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柔性管理开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通过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分析了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特性和积极意义,并提出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管理 学生管理 应用策略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谢晓石 蔡亚慧 +1 位作者 张笛 张萍 《中国禽业导刊》 2022年第12期33-37,共5页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寸(通常介于1~100纳米之间)上理解物质的科学。纳米技术涉及纳米器件在各种应用中的制造、操作、技术、材料、模式和使用研究。如今,纳米技术被广泛用于开发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1]。不同纳米材料也显示出独有的特征...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寸(通常介于1~100纳米之间)上理解物质的科学。纳米技术涉及纳米器件在各种应用中的制造、操作、技术、材料、模式和使用研究。如今,纳米技术被广泛用于开发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1]。不同纳米材料也显示出独有的特征,包括化学、物理和表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器件 纳米材料 表面效应 生物传感器 纳米尺寸
下载PDF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余明东 胡世雄 +3 位作者 赖天兵 蔡亚辉 娄常兴 伍湘中 《医学动物防制》 2018年第9期879-882,共4页
目的查明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致病因子,防范今后类此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就诊记录和走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宾客进行面访或电话调查进行病例搜索。对搜索到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 目的查明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致病因子,防范今后类此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就诊记录和走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宾客进行面访或电话调查进行病例搜索。对搜索到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为基本信息、发病及就诊信息、参加满月宴中食用的食物名称和数量、实验室检测信息等。结果调查共发现病例67例,罹患率为84.81%(67/79);病例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头痛头晕;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满月宴上食用干锅水鸭、卤牛肉和牛百叶炒韭花3个菜品增加发病风险;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J酒店厨房砧板未区分生熟食专用,盛装初加工食品的保鲜盒、沥水篮未专物专用;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4份病例肛拭子标本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中3份标本PFGE同源性100%。结论本事件为一起因厨房用具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所引发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加强农村地区餐饮机构的监管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酒店厨房工作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及培训,规范食品加工操作,严禁生熟不分,避免交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PFGE 食物中毒
原文传递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oil-in-water emuls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by bio-inspired Janus membrane
17
作者 cai yahui CHEN DongYun +4 位作者 LI NaJun XU QingFeng LI Hua HE JingHui LU JianM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2211-2219,共9页
The efficient and rapid separation of oil from stabilized oil-in-water emulsions with micro/nanometer size is a global challenge.Owing to the low oil content in oil-in-water emulsions,separating the oil by simply cont... The efficient and rapid separation of oil from stabilized oil-in-water emulsions with micro/nanometer size is a global challenge.Owing to the low oil content in oil-in-water emulsions,separating the oil by simply controlling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is difficult.Controlling the pore size of the membrane surface to achieve separation will lead to a sharp decrease in flux.Herein,inspired by cell membrane transportation,a hydrophilic/hydrophobic bifunctional Janus membrane for stable oil-in-water separation was prepared by simple surface polymerization and vapor diffusion.The prepared Janus membrane contained a hydrophobic side and hydrophilic polyamine layer.When used for oil-in-water emulsion separation,the polyamine layer accumulated micro/nanometer oil droplets,forming an oil layer on the hydrophobic surface.Water was retained by the 1H,1H,2H,2H-perfluorooctyl trichlorosilane layer,allowing oil droplets to selectively permeate through the membrane,achieving the separation effect.As the pore size of the modified fabric was basically unchanged,the permeation flux was fast(1.53×10^(3) Lm^(−2) h^(−1)).Furthermore,the poly(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layer destroyed the emulsion stability,making the emulsion droplets aggreg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with fast permeation flux.Therefore,the prepared bifunctional Janus membrane 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actual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unctional Janus membrane demulsification function oil-in-water emulsion separation superhydrophobicity/superoleophilicity surface chemist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