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PCI术后生活质量及血瘀证计分的影响
1
作者 蔡雅杰 杨巧宁 +5 位作者 于燕乔 杨芙蓉 杨严凯 崔卓睿 白瑞娜 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708-2712,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活质量及血瘀证计分的影响。方法:在我国40所医疗中心纳入2012年2月—2015年12月行PCI治疗的ACS合并T2DM病人,以是否使用冠心丹参滴丸...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活质量及血瘀证计分的影响。方法:在我国40所医疗中心纳入2012年2月—2015年12月行PCI治疗的ACS合并T2DM病人,以是否使用冠心丹参滴丸为暴露因素,分为冠心丹参滴丸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根据指南推荐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冠心丹参滴丸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丹参滴丸每次0.4 g,每日3次,疗程为12个月。以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血瘀证计分为疗效评价指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0例病人完成了随访,其中冠心丹参滴丸组340例、常规治疗组310例。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冠心丹参滴丸组在治疗第12个月时SAQ总分增加(P<0.05),治疗第6个月、第12个月时血瘀证计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可改善ACS合并T2DM病人PCI后SAQ评分,降低血瘀证计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2型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丹参滴丸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血瘀证计分
下载PDF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愈合的新进展
2
作者 杨芙蓉 蔡雅杰 +2 位作者 于燕乔 范晓迪 白瑞娜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83-890,共8页
易损斑块愈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重要保护机制。易损斑块破裂或侵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是斑块愈合的先决条件,局部血栓溶解、肉芽组织生成、血管再内皮化实现血管再通可形成亚临床状态,截断AC... 易损斑块愈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重要保护机制。易损斑块破裂或侵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是斑块愈合的先决条件,局部血栓溶解、肉芽组织生成、血管再内皮化实现血管再通可形成亚临床状态,截断ACS的病理进程。大量临床数据提示愈合的斑块可能与患者的亚临床病变稳定化相关,但其具有较高的血管炎症水平及斑块易损性等不稳定特征,提示早期干预治疗是促进斑块愈合的重要手段。氧化三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生物标志物可提示斑块愈合情况,及时给予稳定斑块、促进易损斑块愈合的治疗,可为预防ACS发病及死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愈合 易损斑块 斑块破裂 斑块侵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发酵桑叶茶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3
作者 蔡亚洁 乌日娜 +4 位作者 李煜 穆德伦 丁瑞雪 王军 武俊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7-194,共8页
为了对发酵桑叶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究桑叶茶经发酵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该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发酵桑叶茶在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黑曲霉接种量3种变量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发酵桑叶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 为了对发酵桑叶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究桑叶茶经发酵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该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发酵桑叶茶在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黑曲霉接种量3种变量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发酵桑叶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5 d 16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16.55%,此条件下所制发酵桑叶茶感官评分高达90分,且其总黄酮、总多糖、多酚、游离氨基酸、芦丁、槲皮素含量比桑叶绿茶分别升高了14.39%、12.67%、2.90%、3.46%、81.13%、19.35%,还检测到了含量7.55%±0.37%的茶褐素。此外,1/1000(g/mL)浓度下发酵桑叶茶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对二价铁离子的螯合率分别是桑叶绿茶的1.16倍、1.07倍、1.06倍和0.82倍,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桑叶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桑叶茶 生物活性物质 工艺优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乳糜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雅杰 范晓迪 白瑞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99-805,820,共8页
乳糜微粒作为肠源性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余物的主要来源,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因此,减少乳糜微粒及其残余物有望成为降低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乳糜微粒产生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及其分子机制... 乳糜微粒作为肠源性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余物的主要来源,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因此,减少乳糜微粒及其残余物有望成为降低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乳糜微粒产生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及其分子机制、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提供可靠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微粒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下载PDF
基于PLC和MCGS组态的发电厂粉尘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子建 张自立 +2 位作者 蔡亚杰 李汇文 张飞 《上海大中型电机》 2022年第2期24-27,52,共5页
基于PLC和MCGS组态完成了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实现了对发电厂粉尘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达到了预期控制效果。其中主要包括系统的启动、报警、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等功能实现,并利用MCGS组态仿真软件对程序进行了调试与仿真。
关键词 编程逻辑控制 工控组态控制 发电厂粉尘控制
下载PDF
辨证应用中成药干预ACS介入治疗后女性患者: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6
作者 白瑞娜 谷丰 +5 位作者 蔡雅杰 盛松 杨巧宁 郗瑞席 李立志 史大卓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3-1080,共8页
目的评价辨证应用中成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女性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人群来自CPM(Chinese Patent Medicine)试验,CPM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内地40家... 目的评价辨证应用中成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女性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人群来自CPM(Chinese Patent Medicine)试验,CPM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内地40家中心纳入患者,以是否辨证使用中成药为暴露因素。本研究从CPM试验中入选PCI后的女性ACS且完成术后36个月随访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采用指南推荐常规西药治疗)和辨证应用中成药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气虚血瘀证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心血瘀阻证加用冠心丹参滴丸,痰瘀互结证加用丹蒌片)。主要终点事件为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紧急血运重建术的复合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包括因ACS再住院、心力衰竭、卒中和其他血栓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辨证应用中成药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并通过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结果比较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748例女性ACS PCI后患者,年龄(63.2±8.3)岁,辨证应用中成药组370例,常规治疗组378例。辨证应用中成药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7例(10.0%)和58例(15.3%)发生主要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辨证应用中成药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常规治疗组(校正后HR=0.62,95%CI 0.40~0.96,P=0.031)。两组分别有38例(10.3%)和57例(15.1%)发生次要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辨证应用中成药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常规治疗组(校正后HR=0.56,95%CI 0.37~0.87,P=0.00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结果显示,辨证应用中成药组主要终点事件(HR=0.62,95%CI 0.40~0.97,P=0.033)及次要终点事件(HR=0.56,95%CI 0.37~0.87,P=0.009)发生风险较常规治疗组低,与前述一致。辨证应用中成药组及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46/370)比10.3%(39/378),P=0.362]。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应用中成药可降低ACS PCI后女性患者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女性 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辨证治疗 中成药
原文传递
四逆散改善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范桂芳 蔡雅洁 +2 位作者 李方红 李宇飞 刘闰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目的 研究四逆散对Mdr2(Abcb4)基因缺陷(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C57BL/6J背景的Mdr2^(-/-)小鼠作为模型小鼠,设模型组和四逆散低、高剂量(按生药量计为3.12、6.24... 目的 研究四逆散对Mdr2(Abcb4)基因缺陷(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C57BL/6J背景的Mdr2^(-/-)小鼠作为模型小鼠,设模型组和四逆散低、高剂量(按生药量计为3.12、6.24 g·kg^(-1))组。四逆散组连续3周ig给予四逆散水提物,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纯水。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水平;取肝脏、脾脏称质量,计算肝脏、脾脏系数;结合小鼠肝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纤连蛋白(Fibronectin)、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免疫组化染色,明确四逆散对Mdr2^(-/-)小鼠肝纤维化及胆汁淤积的影响。基于小鼠肝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挖掘四逆散改善Mdr2^(-/-)小鼠肝损伤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纤维化[fibronectin(Fn1)、胶原蛋白1(Col1a1)、角蛋白19(krt19)]、炎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细胞焦亡[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Pycard)、Il18]、胆汁酸合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7A1(Cyp7a1)]及转运[胆盐输出泵(Abcb1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c3)、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lc10a1)]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高剂量显著降低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P<0.05);明显缓解了Mdr2^(-/-)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及胆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胶原纤维的沉积,并显著抑制胆管反应的发生。转录组学及qRT-PCR结果共同表明,四逆散下调Mdr2^(-/-)小鼠肝脏纤维化、炎症、细胞焦亡相关基因的转录(P<0.05);同时,四逆散下调胆汁酸合成关键限速酶调控基因Cyp7a1和调控胆汁酸向肝内转运的基因Slc10a1的转录,并上调调控胆汁酸外排的基因Abcb11、Abcc3的转录。结论 四逆散能缓解Mdr2^(-/-)小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炎症反应、细胞焦亡以及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转录组学 炎症 细胞焦亡 胆汁酸代谢
原文传递
四逆散方中甘草在巨噬细胞中诱导Ⅰ型干扰素应答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硕 蔡雅洁 +2 位作者 白金钊 辜一情 刘闰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716-1724,共9页
目的 在巨噬细胞中确定四逆散中具有Ⅰ型干扰素(IFN-Ⅰ)调控作用的中药,并探究其具体作用靶点及主要作用成分。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四逆散组方药材柴胡、枳实、白芍、甘草水提物对IFN-Ⅰ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在巨噬细胞中确定四逆散中具有Ⅰ型干扰素(IFN-Ⅰ)调控作用的中药,并探究其具体作用靶点及主要作用成分。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四逆散组方药材柴胡、枳实、白芍、甘草水提物对IFN-Ⅰ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CCK-8法检测甘草水提物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qRT-PCR法检测甘草水提物对IFNα2诱导的干扰素诱导基因(ISGs)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甘草水提物对IFNα2诱导的JAK1、TYK2、STAT1、STAT2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qRT-PCR法检测甘草水提物中单体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素、18β甘草次酸对IFNα2诱导的ISG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四逆散组方药材柴胡、枳实、白芍各水提物对IFNα2诱导的Isg15和Ifit1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而甘草水提物显著增加了IFNα2诱导的Isg15和Ifit1的基因表达水平(P<0.01、0.001);甘草水提物显著增加了IFNα2诱导的JAK1、TYK2、STAT1、STAT2蛋白磷酸化(P<0.05、0.01、0.001);甘草水提物中18β-甘草次酸能够显著增强IFNα2诱导的Isg15和Ifit1的mRNA表达(P<0.001)。结论甘草水提物能够显著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并诱导IFN-Ⅰ下游ISGs的表达,具有较强的固有免疫激活作用。18β-甘草次酸可能是甘草水提物发挥激活IFN-Ⅰ通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甘草 Ⅰ型干扰素 巨噬细胞 免疫调控 JAK-STAT信号通路 甘草酸 甘草苷 异甘草素 甘草素 18Β-甘草次酸
原文传递
Modula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 by natural products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e-related diseases
9
作者 LI Shuo FAN Guifang +2 位作者 LI Xiaojiaoyang cai yajie LIU Runp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18,共16页
Type I interferon(IFN)is considered as a bridge betwee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Proper activation or inhibition of type I IFN signaling is essential for host defense against pathogen invasion,tumor cell prolifera... Type I interferon(IFN)is considered as a bridge betwee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Proper activation or inhibition of type I IFN signaling is essential for host defense against pathogen invasion,tumor cell proliferation,and overactive immune responses.Due to intricate and diverse chemical structures,natural products and their derivatives have become an invaluable source inspiring innovative drug discovery.In addition,some natural products have been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infection,cancer,and autoimmunity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ir promising curative effects and safety have been well-accepted.However,whether these natural products are primarily targeting type I IFN signaling and specific molecular targets involved are not fully elucidated.In the current review,we thoroughly summariz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harmacology researches of natural products for their type I IFN activity,including both agonism/activation and antagonism/inhibition,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therapies.Furthermore,the source and chemical nature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type I IFN activity are highlighted and their specific molecular targets in the type I IFN pathway and mode of action are classified.In conclusion,natural products possessing type I IFN activity represent promis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have a bright prosp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cancer,and autoimmun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I interferons Natural products INFECTION CANCER Autoimmune diseas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