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府谷地区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评价
1
作者 郭广山 徐凤银 +5 位作者 刘丽芳 蔡益栋 秦玮 陈朝晖 邓纪梅 李卓伦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是典型深部煤层气田,资源丰富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2023年10月,神府深部煤层大气田成功申报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m^(3)。府谷地区位于神府区块中部,是最早深部煤层气生产试验区,但目前对其煤层气的富集成藏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是典型深部煤层气田,资源丰富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2023年10月,神府深部煤层大气田成功申报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m^(3)。府谷地区位于神府区块中部,是最早深部煤层气生产试验区,但目前对其煤层气的富集成藏规律和勘探开发潜力的认识尚不清楚。综合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和煤岩测试等资料以查明该地区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富集成藏规律和有利区分布。结果表明:主力煤层4+5、8+9号煤发育稳定且厚度较大(4+5号煤:3.2~5.8 m;8+9号煤:8.7~13.5 m),有利层段主要分布在煤层中上部位置;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光亮-半亮煤,煤体结构主要为原生-碎裂结构煤;受深成变质作用的影响,煤类以气煤、肥煤和焦煤为主,煤的变质程度处于热解生气的高峰期,煤储层表现出中-高含气量(4+5号煤:3.0~12.0 m^(3)/t;8+9号煤:7.5~18.5 m^(3)/t)和中-高含气饱和度(35.0%~115.0%)等特征;主力煤层属于低渗储层((0.01~0.09)×10^(-3)μm^(2)),孔隙结构主要以微孔和小孔为主。提出府谷地区煤层气为“挠褶-断层-水动力”富集成藏模式,煤层气富集区位于构造平缓区和斜坡带。建立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体系,识别出I类地质-工程甜点区位于东部和西南部,是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首选区带。因此,该研究认识进一步丰富了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对鄂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富集成藏模式 有利区 府谷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某椭球形采光顶支承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分析
2
作者 张涛 王立超 +1 位作者 蔡一栋 王振龙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101,133,共8页
单层网壳兼具薄壳结构及杆系结构的力学特征,属于缺陷敏感型结构,结构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以某椭球形三向网格型单层网壳玻璃采光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稳定分析,建模求解椭球形单层网壳在长、短轴半跨及满跨活... 单层网壳兼具薄壳结构及杆系结构的力学特征,属于缺陷敏感型结构,结构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以某椭球形三向网格型单层网壳玻璃采光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稳定分析,建模求解椭球形单层网壳在长、短轴半跨及满跨活载工况下结构整体稳定性系数,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椭球形单层网壳在满跨活载工况下整体失稳的风险高于半跨活载工况,结构整体稳定性对荷载不对称分布不敏感;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在不同烈度下的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中,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需提高到大震不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 特征值屈曲 初始几何缺陷 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的煤岩微观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剖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益栋 贾丁 +4 位作者 邱峰 刘大锰 闫霞 周优 安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890,共12页
煤岩微观力学特性与宏观力学特性关系密切,是剖析宏观力学性质机理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煤层气压裂开采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煤岩微观力学特性研究局限于力学参数表征与现象描述,演化机制及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以我国不同变质程... 煤岩微观力学特性与宏观力学特性关系密切,是剖析宏观力学性质机理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煤层气压裂开采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煤岩微观力学特性研究局限于力学参数表征与现象描述,演化机制及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以我国不同变质程度煤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以纳米压痕实验为主,低温液氮与原位激光拉曼测试为辅的手段,实现了纳米压痕实验关键参数优选,并明确了煤岩镜质组与惰质组微观力学特性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预实验结果显示,低载荷、小量程下,最大压入深度在1 000 nm左右(对应峰值载荷约为9 mN)的参数设定较为适合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纳米压痕实验;(2)煤岩惰质组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均普遍高于镜质组,且同一煤样中不同位置显微组分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相近,说明在局部范围内煤基质显微组分的微观力学性质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3)煤岩显微组分和成熟度通过控制孔隙结构与化学结构以“一主一辅”形式共同影响其微观力学性质,即镜质组微观力学强度随煤化程度加深先升后降再升,下降段主要受因气孔增多导致的孔隙结构变化影响,上升段化学组分和结构为主控因素;惰质组的微观力学性质随煤岩成熟度升高持续增加,始终以受化学组分和结构控制为主。煤岩微观力学性质研究可广泛运用于微观尺度下的煤基质变形机制分析、水力压裂过程中微裂缝的产生与拓展探究以及开发有利区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显微组分 微观力学特性 纳米压痕实验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相对渗透率试验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蔡益栋 杨超 +3 位作者 李倩 刘大锰 孙逢瑞 郭广山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2-205,共14页
气水相对渗透率是评价煤层气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关键参数之一,测量和估算煤层气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是推进煤层气产业化亟需解决的基础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气水相对渗透率的研究进展,重点从煤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的试验方法、理论模型和数... 气水相对渗透率是评价煤层气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关键参数之一,测量和估算煤层气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是推进煤层气产业化亟需解决的基础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气水相对渗透率的研究进展,重点从煤储层气水相对渗透率的试验方法、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3方面展开论述,主要取得了4项认识:①非稳态法在煤储层相对渗透率的测试中应用范围更广泛,但较少探究原位温度的影响;微流控试验在可视化和量化多相流体渗流行为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CT三维扫描试验等新兴技术手段对渗透率试验装置进行改进,可以实时捕获多相流体的驱替过程并使测试结果更为准确。但试验环境较难还原地层的原位条件,且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③尽管目前针对煤层气储层已建立了多种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但其之间仍存在不同的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难以统一推广,且未考虑真实孔裂隙结构的几何形态。④数值模拟方法破除了物理试验中的样品尺寸限制,在结合煤层气现场开发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相对渗透率变化的动态刻画。最后指出,未来需要将气水相对渗透率的测试环境进一步拓展至原位储层温度条件,探究多类型混合气体与水相流动行为,建立微流控试验的统一测试工序、扩展其应用场景和地质理论联系,并加深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的联动分析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相对渗透率 物理试验 理论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昆仑山沙区旱作紫花苜蓿根际/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永成 李肖 +3 位作者 蔡宜东 郭志国 张凡凡 马春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2-1242,共11页
以昆仑山沙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与非根际(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揭示紫花苜蓿种植对该区域土壤生态的潜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 以昆仑山沙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与非根际(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揭示紫花苜蓿种植对该区域土壤生态的潜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含水量、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均显著高于非根际(P<0.05)。通过对20个土壤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12门40纲91目190科384属625种1487个操作性分类单元(OTUs)。根际土壤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整体低于非根际。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共有优势菌门;赤霉菌属(Gbberella)、Filobasidiu和Naganishia为共有优势菌属。枝孢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刺孢属(Phaeomycocentrospora)是非根际真菌群落的关键类群;Naganishia、Vishniacozyma、Cystofilobasidium、赤霉菌属和镰孢菌属(Fusariella)是根际真菌群落的关键类群。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碱解氮和电导率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关键因素。赤霉菌属与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有机质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Naganishia、Vishniacozyma和Cystofilobasidium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链格孢属与枝孢属与土壤全磷、有效磷、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昆仑山沙区紫花苜蓿种植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在根际的富集以及促进有益真菌丰度,以达到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沙化地区 根际 土壤肥力 紫花苜蓿 真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水力裂缝扩展特征与控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倩 李童 +4 位作者 蔡益栋 刘大锰 李凌菲 汝智星 殷婷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43-4460,共18页
煤层气储层水力压裂后的裂缝展布规律和内部控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层改造效果,了解水力裂缝特征及扩展机制对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水力压裂工艺参数优化的关键理论基础。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储层水力压裂开发现状,综合压... 煤层气储层水力压裂后的裂缝展布规律和内部控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层改造效果,了解水力裂缝特征及扩展机制对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水力压裂工艺参数优化的关键理论基础。基于国内外煤层气储层水力压裂开发现状,综合压裂实验设计、理论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等,梳理了不同方法的特征及其差异,并系统论述了煤层气储层内在地质因素和外部工程因素对水力裂缝扩展行为的影响机制,总结了现阶段煤层气储层水力裂缝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真三轴物理实验中配置声发射监测和光学成像组件等改进措施可以极大促进水力裂缝扩展的力学行为和延伸路径研究;理论计算模型可以有效量化水力裂缝扩展行为,但预设的裂缝形态和延伸路径会使计算结果偏离实际生产;数值模拟有助于探究储层原位条件下多地质因素控制的水力裂缝网络动态形成过程和多条裂缝之间的相互影响;总体而言,煤层气储层水力裂缝的扩展行为是由天然弱面、地应力、宏观煤岩类型、煤体结构和支撑剂等因素约束下的综合过程。未来研究应聚焦在:(1)完善实现水力压裂物理实验中原位温压条件下的裂缝行为实时监控,并形成大尺寸样品制样标准;(2)深入研究基本理论计算模型中天然裂缝几何形态及注水速率、压裂液黏度等水力压裂工程参数对水力裂缝交互模式产生的叠加效应;(3)结合现场压裂中的微地震监测数据,优化数值模拟方法中天然裂缝及水力裂缝的几何形态和扩展路径设置;(4)量化多场-多地质因素对水力裂缝网络的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地质因素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测井的煤层力学特性评价及煤层气开发有利区预测--以沁南郑庄区块3号煤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峰 刘晋华 +2 位作者 蔡益栋 刘大锰 孙逢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6,共11页
准确掌握煤岩力学性质对储层改造及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庄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层位,建立以多测井参数为基础的煤储层横波时差预测模型和以动静态力学参数转换为依据的脆性指数评价模型;利用弹性参数法对研究区内煤储层脆性指数进... 准确掌握煤岩力学性质对储层改造及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庄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层位,建立以多测井参数为基础的煤储层横波时差预测模型和以动静态力学参数转换为依据的脆性指数评价模型;利用弹性参数法对研究区内煤储层脆性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单井中煤层脆性指数受“边界效应”影响明显且分布具有区域性;脆性指数与煤体结构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以脆性指数为依据的煤体结构划分标准;脆性指数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为负相关关系;四维地震裂缝监测结果显示碎裂结构煤压裂效果最好,原生结构煤次之,碎粒结构煤最差;最后,以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为主要评价参数,预测了区块内煤层气开发地质有利区,为煤储层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参数 测井评价 脆性指数 煤体结构 有利区优选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纳米孔隙结构表征
8
作者 李东升 高平 +5 位作者 盖海峰 刘若冰 蔡益栋 李刚 周秦 肖贤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3-1305,共13页
富有机质页岩中广泛发育的纳米孔隙是页岩气的重要储集空间。为了明确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SEM)、N_(2)和CO_(2)低压吸附实验,对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面孔率进... 富有机质页岩中广泛发育的纳米孔隙是页岩气的重要储集空间。为了明确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SEM)、N_(2)和CO_(2)低压吸附实验,对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面孔率进行统计,并对页岩中纳米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总有机碳(TOC)含量是影响龙马溪组页岩纳米孔隙比表面积和孔容的主要因素。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随TOC含量上升而增加,且在TOC值较高时超过无机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为2~10 nm的孔隙对龙马溪组页岩的总孔容贡献最大。焦沥青相比于其他有机质发育更多的介孔,焦沥青含量增多将导致页岩中介孔孔容显著增加,而排油效率可通过影响焦沥青含量间接导致页岩纳米孔隙发育差异,高排油效率会降低页岩介孔和总孔孔容。在龙马溪组页岩勘探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TOC含量、排油效率及焦沥青含量对页岩气储集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纳米孔隙结构 气体吸附 焦沥青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旱作紫花苜蓿对新疆高海拔沙区真菌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陈永成 李肖 +4 位作者 蔡宜东 王挺 郭志国 张凡凡 马春晖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7,共11页
为明确新疆昆仑山北部区域旱作紫花苜蓿对土壤养分与真菌种群的影响,以原生地土壤与紫花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构成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紫花苜蓿可提高土壤水分(SWC... 为明确新疆昆仑山北部区域旱作紫花苜蓿对土壤养分与真菌种群的影响,以原生地土壤与紫花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构成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紫花苜蓿可提高土壤水分(SWC)、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有机质(SOM)含量和电导率(EC)。原生地与紫花苜蓿地土壤中共检测到真菌13门43纲96目210科416属675种,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土壤优势菌门;原生地和紫花苜蓿地共有优势菌属为赤霉菌属(Gibber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冻前紫花苜蓿土壤真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原生土壤。旱作紫花苜蓿显著提高卡西氏酵母属(Naganishia)的相对丰度。优势菌属中的赤霉菌属与pH值呈正相关,与AP含量呈负相关;链格孢属与SWC和A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枝孢属与A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WC和EC呈显著正相关;线黑粉酵母属与EC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刺孢属(Phaeomycocentrospora)与AN、SOM和A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AN、AK和SOM是影响原生土壤与紫花苜蓿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旱作紫花苜蓿可改善新疆昆仑山北部区域土壤理化环境,提高土壤中有益真菌丰度,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沙区 旱作 苜蓿 真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中区煤系气富集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益栋 高国森 +1 位作者 刘大锰 邱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6,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中部(以下简称临兴中区)含煤岩系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及有机质热成熟度高,是极具潜力的煤系气勘探目标。但是,对煤系气储层地质条件及富集成藏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地区煤系气的高效勘探。为此,在对临兴中区煤...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中部(以下简称临兴中区)含煤岩系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及有机质热成熟度高,是极具潜力的煤系气勘探目标。但是,对煤系气储层地质条件及富集成藏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地区煤系气的高效勘探。为此,在对临兴中区煤系气生储盖特征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煤系储层含气性特征,剖析了煤系气的分布特征及其共生关系,综合构造、岩浆热作用、沉积和水动力等控制因素,探讨了该区煤系气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充足的气源供应、相互叠置煤系储层的广泛分布以及良好的盖层条件为临兴中区煤系气的富集成藏提供了基础条件;②受构造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的影响,煤系气分布可划分为3个区带,其中紫金山隆起区以煤层气自生自储为主,环紫金山向斜区以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自生共储为主,平缓构造区以煤层气、致密砂岩气两气自生共储为主;③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沉积地质及水文地质等因素对临兴中区煤系气富集成藏均有影响。结论认为,研究区煤系气成藏类型主要为岩浆热侵—断层逸散型、向斜—水动力封堵型和岩性—水动力封堵型,研究成果为该区煤系气的精细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临兴中区 二叠系 石炭系 煤系气 储层地质 富集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地学人才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益栋 闫德宇 邱勇凯 《大学教育》 2020年第8期138-140,共3页
地学类本科生在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地学类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关系到地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地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地学类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球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人类认知的客观规... 地学类本科生在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地学类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关系到地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地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地学类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球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并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思维过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该计划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如今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地学类人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实验 本科生 地学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低阶煤吸附孔特征及分形表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三栋 刘大锰 +3 位作者 蔡益栋 姚艳斌 焦永艳 任世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3-383,共11页
采集8个具代表性的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的低阶煤岩进行了低温液氮吸附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低阶煤的吸附孔特征,确定了适合低阶煤吸附孔隙分形模型及分形维数与孔结构、吸附性能的关联性。由此将低阶煤的吸/脱附曲线划为四类并对应4... 采集8个具代表性的不同宏观煤岩类型的低阶煤岩进行了低温液氮吸附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低阶煤的吸附孔特征,确定了适合低阶煤吸附孔隙分形模型及分形维数与孔结构、吸附性能的关联性。由此将低阶煤的吸/脱附曲线划为四类并对应4种孔隙,光亮型煤中主要为一端封闭的锥形孔,半亮型煤中主要为墨水瓶状孔,半暗型煤包含了开放型的圆筒状孔和一端封闭的尖劈形孔,暗淡型煤则以开放型的圆筒状孔为主。结果表明,FHH模型相对BET模型分形较符合低阶煤孔隙特征;FHH中不同宏观煤岩类型在相对压力0~0.5和0.5~1.0吸附特征各异得到分维数D_(21)和D_(22),其中D_(21)表征煤吸附孔表面粗糙度而D_(22)表征吸附孔结构不规则性;D_(21)越高,孔比表面积越大,D_(22)越高,平均孔径越小,微孔含量越高,孔隙非均质性愈强;D_(21)较D_(22)对低阶煤的吸附性能控制作用大,表现为高D_(21)低D_(22)时,吸附能力最大,累计比表面积分维数增高,吸附能力增大。因此,低阶煤的吸附过程随压力增大为单分子层过渡到多分子层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FHH模型 低温液氮吸附 分形维数 孔结构 低阶煤
下载PDF
高煤级煤储层含水性特征及其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夏伟 刘大锰 +3 位作者 蔡益栋 姚艳斌 张百忍 张学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7-244,共8页
为了研究高煤级煤储层含水性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对阳泉—寿阳区块8件代表性煤样开展了镜质体反射率、显微组分、孔隙度、压汞、核磁共振和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了煤储层孔径分布、核磁共振T2谱响应特征、核磁孔隙度以及煤岩吸附能力,... 为了研究高煤级煤储层含水性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对阳泉—寿阳区块8件代表性煤样开展了镜质体反射率、显微组分、孔隙度、压汞、核磁共振和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了煤储层孔径分布、核磁共振T2谱响应特征、核磁孔隙度以及煤岩吸附能力,同时对煤储层含水性和煤储层吸附能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煤级煤储层孔隙以微孔发育为主,孔隙含水性以微小孔中的束缚水赋存状态为主,且其含水量随最大镜质体反射率(Ro,m)的增大而增加。在影响高煤级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多种因素中,煤储层含水性对煤岩吸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微小孔中的束缚水对吸附能力的影响,束缚水含量越高,煤岩吸附能力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泉—寿阳区块 含水性 吸附能力 核磁共振 束缚水
下载PDF
煤岩演化程度对煤储层孔裂隙结构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樊祺章 蔡益栋 +2 位作者 贝金翰 王玮昊 张学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研究煤岩演化程度对孔裂隙结构发育的影响,运用压汞、低温氮吸附/解吸、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和SEM、荧光显微观察等手段,分析煤岩变质程度对孔隙度、BET比表面积、BJH总孔体积、裂隙结构和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质程度升高,煤岩孔... 为研究煤岩演化程度对孔裂隙结构发育的影响,运用压汞、低温氮吸附/解吸、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和SEM、荧光显微观察等手段,分析煤岩变质程度对孔隙度、BET比表面积、BJH总孔体积、裂隙结构和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质程度升高,煤岩孔隙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再略微增大的波动变化特征;微孔占比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升高呈“U”形变化特征,小孔占比变化与之相反;煤岩BET比表面积和BJH总孔体积均随煤级升高呈“U”形变化特征;中高变质程度煤岩中B、C、D型裂隙密度随煤级的升高都呈“U”形变化,并在Ro,m=1.1%左右出现最小值,裂隙密度下降阶段中D型裂隙密度降低最快。结合镜质组反射率分析发现,煤岩孔(裂)隙的发育与煤岩演化的4次跃变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孔隙 微裂隙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Pressure Systems and Their Responses of Fluid in Huatugou Oil Field,Qaidam Basin 被引量:3
15
作者 CHEN Xiaozhi XU Hao +4 位作者 TANG Dazhen ZHANG Junfeng HU Xiaolan TAO Shu cai yi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939-950,共12页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ore samples, well testing data, and reservoir fluid properties,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bnormal pressure systems of the Huatugou oil field in Qaidam Basin ar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ore samples, well testing data, and reservoir fluid properties,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bnormal pressure systems of the Huatugou oil field in Qaidam Basin are discuss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sure system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s addressed by analyzing the corresponding fluid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uatugou oil field as a whole has low formation pressure and low fluid energy; therefore, the hydrocarbons are hard to migrate, which facilitates the forming of primary reservoirs. The study reservoirs, located at the Xiayoushashan Formation (N1/2) and the Shangganchaigou Formation (N1) are relatively shallow and have medium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They are abnormal low-pressure reservoirs with an average formation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0.61 and 0.72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geothermal anomaly, the N1 and N1/2 Formations belong to two independent temperature-pressure systems, and the former has slightly higher energy. The low-pressure compartments consist of a distal bar as the main body, prodelta mud as the top boundary, and shore and shallow lake mud or algal mound as the bottom boundary. They are vertically overlapped and horizontally paralleled. The formation water is abundant in the Cl^- ion and can be categorized as CaCl2 type with high safinit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bnormal low-pressure compartments are in good sealing condition and beneficial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 pressure system low-pressure compartment fluid characteristics Huatugou oil field Qaidam basin
下载PDF
云南老厂矿区煤层气储层地质条件及其资源潜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金龙 李倩 +4 位作者 蔡益栋 陈伟 陈志柱 王坚 薛晓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1-1359,共9页
云南老厂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是近年来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针对煤层厚度、储层物性、含气量等储层基本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对区域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老厂矿区煤层厚度较大、层数较多,煤层顶底板以泥岩... 云南老厂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是近年来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针对煤层厚度、储层物性、含气量等储层基本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对区域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老厂矿区煤层厚度较大、层数较多,煤层顶底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生储盖配置较好;目标煤层孔隙度相对较高,裂隙较为发育,可为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提供良好的条件;主要煤层压力整体上属于常压储层,煤层解吸速率较高;同时煤储层大多处于欠饱和状态,开发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排水降压;老厂矿区雨汪区块埋藏深度小于1000 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70.93亿m^(3),资源丰度为3.20亿m^(3)/km^(2)。总体而言,研究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矿区 煤层气 渗透率 含气量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法的甲烷扩散特征研究
17
作者 房祥龙 蔡益栋 刘大锰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10期31-38,共8页
以准噶尔盆地与沁水盆地的低、高煤级样品为研究对象,以低场核磁共振法(NMR)等温吸附-扩散实验为主,辅以体积法扩散实验,研究了不同气体扩散模型下甲烷吸附-扩散特性;通过开展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吸/脱附实验以及压汞实验对样品进行... 以准噶尔盆地与沁水盆地的低、高煤级样品为研究对象,以低场核磁共振法(NMR)等温吸附-扩散实验为主,辅以体积法扩散实验,研究了不同气体扩散模型下甲烷吸附-扩散特性;通过开展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吸/脱附实验以及压汞实验对样品进行多尺度微纳米孔结构表征,分析了不同孔隙结构对煤层气扩散的贡献。结果表明:甲烷在煤储层多尺度孔隙中表现出初期快速扩散、中期的过渡性扩散以及后期慢速扩散的特征,且甲烷多孔扩散模型适用性高于双孔扩散模型。煤储层中微孔、过渡孔和大孔的比表面占比与其对应的扩散系数比例有很好的相关性。低场核磁共振法用于计算甲烷扩散系数的适用性较好,但其扩散结果略低于体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微观特性 核磁共振法 扩散系数
下载PDF
参数化幕墙设计在高品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恽燕春 蔡一栋 徐爽 《建筑科技》 2022年第5期3-6,共4页
为探索健康街区示范工程中适宜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从项目各个维度达到集成示范的目的.以宝业·活力天地幕墙为研究对象,根据幕墙设计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分析,从轻量化... 为探索健康街区示范工程中适宜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从项目各个维度达到集成示范的目的.以宝业·活力天地幕墙为研究对象,根据幕墙设计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分析,从轻量化BIM、建筑表皮的合理化和有理化、幕墙连接板参数设计、幕墙空间龙骨参数化设计、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阐述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最终为项目在空间规划、要素配置、综合性能优化等方面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墙设计 BIM应用 参数化设计 可持续设计
下载PDF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 of Yingcheng Formation in Lishu Depression,Songliao Basin
19
作者 ZHOU Sandong LIU Dameng +1 位作者 cai yidong TANG Jigau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142-142,共1页
The Lower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continental organic-rich shale from Lishu Depression (LSD) of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located in northeast China has significant shale gas potential petrology.
下载PDF
胃窦部平滑肌增生肥大误诊为恶性肿瘤1例
20
作者 安晓静 刘炯 +2 位作者 蔡毅东 王洋 袁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020-1021,共2页
本文报告了1例内镜下显示胃窦部环状隆起型占位,形成假幽门,内镜考虑为恶性肿瘤,经活检病理组织形态学证实为黏膜固有层内平滑肌增生肥大所致,避免了患者的过度治疗。
关键词 胃窦 平滑肌增生 幽门梗阻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