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在甲壳类水生生物中的蓄积现状及赋存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迪 王梦圆 +5 位作者 史永富 李思曼 蔡友琼 叶洪丽 黄冬梅 杨光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镉(Cd)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12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危害化学物质中居于首位,此类物质的污染危害主要表现在水环境中。与有机污染物不同的是,水环境中的镉不能通过水生生物降解,但会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进而对水产品质... 镉(Cd)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12种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危害化学物质中居于首位,此类物质的污染危害主要表现在水环境中。与有机污染物不同的是,水环境中的镉不能通过水生生物降解,但会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进而对水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隐患,以及引起水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因此镉对水环境及水生生物的污染和危害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归纳了目前镉在甲壳类水生生物中的蓄积现状及富集规律研究进展,并围绕梭子蟹和虾蛄这2种典型镉蓄积的甲壳类水生生物,论述其不同部位组织间镉蓄积的差异性问题,同时对目前关于镉形态的提取方法、定性分析和毒理学效应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和展望,可为甲壳类水产品中镉的形态甄别、定量分析以及不同形态镉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类水生生物 累积特征 赋存形态 毒理学效应
下载PDF
Quality Changes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During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25℃)
2
作者 YANG Xu SHI Yongfu +1 位作者 cai youqiong CHI Ha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35-241,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changes and shelf life of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either untreated(CT)or treated with sodium diacetate(SD)or sodium diacetate and a deoxidizer(SD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changes and shelf life of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either untreated(CT)or treated with sodium diacetate(SD)or sodium diacetate and a deoxidizer(SDD),during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25℃)by using sensory,physiochemical,and microbial assessment.Additionally,fluoride accumulation in this food product was used to evaluate its safety.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SD and SDD resulted in better sensory scores compared of that of CT samples(P<0.05).Accordingly,microorganism growth and total basic nitrogen(TVB-N)were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for the duration of storage with SD and SDD treatments.The total viable counts of SD and SDD reached(4.58±0.08)log(CFU g^(−1))and(4.20±0.11)log(CFUg^(−1)),respectively.The mold was found after 6 and 18 days for SD and SDD treatment,and the numbers reached 5.2×10^(6) and 8.5×10^(4)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shelf life.The TVB-N values from CT continuously increased during the whole storage.While TVB-N values from SD and SDD remained significantly less change(P<0.05)during the early 20 days of the storage,and the values reached(12.11±0.07)mg(100 g)^(−1) and(10.88±0.15)mg(100 g)^(−1) on day 33 and day 70,respectively.Importantly,SDD treatment effectively minimized the oxidation values and retained the color of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lf life of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 treated with SDD was extended by up to 52 days.Additionally,rats fed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 showed accumulation of fluoride exclusively in the thighbone.The accumulation of fluoride residues in the thighbone showed concentration-dependent.The concentrations of fluoride residues in rats were(1760.03±38.21),(2371.52±42.15)mgkg^(−1) and(3615.44±30.53)mgkg^(−1),which were less than sodium fluoride feeding group(4621.01±28.67)mgkg^(−1).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D and SDD treatments led to better quality and shelf life extension of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 during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25℃).Therefore,the ready-to-eat roasted Antarctic krill can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the seafoo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krill ready-to-eat product ANTIOXIDANT quality changes shelf life safety potential
下载PDF
矿物元素结合稳定同位素的中华绒螯蟹产地溯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政权 黄冬梅 +7 位作者 蔡友琼 孟宪菁 史永富 孔聪 黄宣运 汤云瑜 张璇 杨光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5-130,共6页
为了探寻矿物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在中华绒螯蟹产地溯源中的应用前景,建立一种中华绒螯蟹的产地溯源体系。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分别测定崇明、阳澄湖和兴化3个地区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K、Ca、Na、Mg、Mn、Z... 为了探寻矿物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在中华绒螯蟹产地溯源中的应用前景,建立一种中华绒螯蟹的产地溯源体系。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分别测定崇明、阳澄湖和兴化3个地区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K、Ca、Na、Mg、Mn、Zn、Cu、Fe 8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和C、N稳定同位素丰度,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对3个地区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模型。线性判别分析对崇明、阳澄湖和兴化3个地区样品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5%和100%,初始总体判别正确率为98.3%,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98.3%,主成分分析最终筛选出4个主要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8%,采用第1、2和4主成分建立坐标系,绘制3个地区的样品在坐标系中的散点图,3个地区的样品分布在坐标系中3个不同的区域。证明矿物元素结合稳定同位素可以对长江水系不同地区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产地溯源 矿物元素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产麻痹性贝类毒素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宇 张海燕 +6 位作者 隋延鸣 汤云瑜 孔聪 王媛 刘淑晗 蔡友琼 沈晓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9-369,共11页
为探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空间效应、盐度和营养素浓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能... 为探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空间效应、盐度和营养素浓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能力。结果表明:1)塔玛亚历山大藻中至少含有13种PSP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GTX1、GTX4、GTX5和C1、C2,占总毒素的97.2%。当藻细胞数量低于4×10^(3)个时,13种组分均不能定量检出;当藻细胞数量在4×10^(3)~5.9×10^(6)个时,13种组分不能完全定量检出;当藻细胞数高于5.9×10^(6)个时,13种组分均能够检出。2)不同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产PSP能力比较,盐度25、35培养组显著高于盐度15培养组,1 L培养组显著高于0.1 L培养组,寡营养培养组显著高于富营养组。研究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丰富的毒素谱,且分别在盐度25、1 L培养液和1/4倍营养素浓度下具有最佳产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产毒能力
下载PDF
蓝莓叶多酚对鱿鱼上清液中氧化三甲胺高温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颖畅 杜凤霞 +4 位作者 张笑 刘雪飞 蔡友琼 杨贤庆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3-190,共8页
以鱿鱼上清液为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对鱿鱼上清液氧化三甲胺热分解的影响以及氧化三甲胺热分解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抑制鱿鱼上清液中氧化三甲胺热分解,显著降低鱿鱼上清液中甲醛、二甲胺和三甲胺含量。蓝莓叶多酚浓度越大,... 以鱿鱼上清液为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对鱿鱼上清液氧化三甲胺热分解的影响以及氧化三甲胺热分解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抑制鱿鱼上清液中氧化三甲胺热分解,显著降低鱿鱼上清液中甲醛、二甲胺和三甲胺含量。蓝莓叶多酚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在一定温度范围,蓝莓叶多酚对氧化三甲胺热分解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加热时间低于60 min时,蓝莓叶多酚对氧化三胺热分解抑制效果显著。在鱿鱼上清液中氧化三甲胺热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基,而蓝莓叶多酚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且蓝莓叶多酚浓度越高,产生的自由基信号强度越弱,表明蓝莓叶多酚通过抑制自由基来抑制甲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鱿鱼上清液 氧化三甲胺 热分解
下载PDF
芳樟醇抑制嗜冷杆菌引起的秘鲁鱿鱼甲醛升高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雪飞 马吾霞 +4 位作者 李颖畅 李学鹏 蔡友琼 杨贤庆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4-221,共8页
选用天然芳樟醇作为保鲜剂,抑制由近海生嗜冷杆菌L4引起的秘鲁鱿鱼甲醛升高及品质劣变。结果表明,添加芳樟醇的样品,甲醛、二甲胺和三甲胺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接种L4的样品(P<0.05),降低倍数在1.3~12.2倍之间。添加芳樟醇后以上3项指... 选用天然芳樟醇作为保鲜剂,抑制由近海生嗜冷杆菌L4引起的秘鲁鱿鱼甲醛升高及品质劣变。结果表明,添加芳樟醇的样品,甲醛、二甲胺和三甲胺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接种L4的样品(P<0.05),降低倍数在1.3~12.2倍之间。添加芳樟醇后以上3项指标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氧化三甲胺含量高于L4组同期指标的1.1~15.9倍。品质指标显示同样的结果,芳樟醇处理组和空白组的感官品质劣变、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值和pH值显著低于L4组(P<0.05)。近海生嗜冷杆菌L4能够促进鱿鱼中甲醛的产生及其品质的劣变,而芳樟醇能够抑制L4引起的鱿鱼中甲醛的增加,提高鱿鱼贮藏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 嗜冷杆菌 芳樟醇 甲醛 保鲜
下载PDF
东海沿岸省市鱼类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含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洪丽 余玮玥 +6 位作者 史永富 孔聪 蔡友琼 于慧娟 王帅 刘云姣 黄冬梅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4期13-21,共9页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 PFASs)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显著的生物富集效应及明显的生物毒性特点,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调查分析了2015—2017年间中国东海区...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 PFASs)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显著的生物富集效应及明显的生物毒性特点,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调查分析了2015—2017年间中国东海区域4个省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的17个城市12种鱼类水产品519个样品中的19种PFASs的残留情况及分布规律,发现PFASs在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 )、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 )、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 )、河鳗( Anguilla japonica )、鲫( Carassius auratus )和鳙( Aristichthys nobilis )等鱼类水产品中的检出率较高。19种PFASs中,全氟辛烷磺酸(perflurooctane sulfonates, PFOS)的检出率、含量均最高,分布最广。随着PFASs碳链长度的增加,其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作用增强,长链全氟羧酸化合物在所采集的鱼类样品中均有检出,尤其是目鱼和鳙样品中。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PFASs平均检测含量,发现江苏省采集的鱼类样品中PFOS的平均检出含量最高,为0.88 μg/kg;浙江省采集的样品中PFASs的检出种类最多,达10种。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 daily intake, ADI)评估得到PFOS的风险值低于人均日耐受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结果表明,东海沿岸省市鱼类水产品中PFOS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暂时不会对人体造成即时危害。本研究对了解近3年东海沿岸省市鱼类水产品中PFASs的含量水平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可为长期监测东海沿海省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累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 东海区域 含量 风险评估 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上海市工业区附近区域环境中六溴联苯的污染状况及迁移特征
8
作者 张龙飞 王梦圆 +4 位作者 田良良 蔡友琼 黄冬梅 席寅峰 史永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87-3397,共11页
为研究上海市部分工业区附近环境介质中六溴联苯(Hexabromobiphenyls,Hexa BBs)的污染状况及迁移特征,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80个环境介质(水样、土壤和生物样品)中的Hexa BBs进行定量分析,并初步探讨了Hexa BBs在上海市部分工... 为研究上海市部分工业区附近环境介质中六溴联苯(Hexabromobiphenyls,Hexa BBs)的污染状况及迁移特征,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80个环境介质(水样、土壤和生物样品)中的Hexa BBs进行定量分析,并初步探讨了Hexa BBs在上海市部分工业区附近区域的残留水平、分布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采集的水样(n=13)、土壤(n=18)和生物样品(n=49)中Hexa BBs的检出率分别为0%、66.67%和83.67%.水样中未检出Hexa BBs,PBB155、PBB153和PBB154在土壤样品中均有检出,检出含量值分别为0.108-0.173μg·kg^(-1)、 0.111-0.159μg·kg^(-1)和0.138μg·kg^(-1);PBB155、 PBB154、PBB153、PBB156和PBB159在生物样品中均有检出,检出含量值分别为0.103-0.237μg·kg^(-1)、0.101-0.238μg·kg^(-1)、0.103-0.257μg·kg^(-1)、0.102-0.169μg·kg^(-1)和0.178μg·kg^(-1).本研究首次在上海市部分工业区附近区域的环境介质中检出Hexa BBs,虽然结论表明残留水平较低,但由于Hexa BBs具有持久残留性和亲脂性,易于在脂肪含量较高的生物体内蓄积,采集点附近的人群可能存在被其暴露的风险.本研究为监测环境介质中Hexa BBs的残留水平以及评估Hexa BBs对生物体产生的潜在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联苯 GC/EI-MS 蓄积 迁移 环境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