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能源自洽率和共享氢储能的电-氢-交通耦合配电网低碳经济运行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小玲 陈来军 +2 位作者 赵超凡 曹博文 刘立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4-2432,共9页
新型储能的多元化发展为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就地高水平消纳奠定了基础,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能源自洽率和共享氢储能(shared hydrogenstorage,SHS)的能源网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设计了包含电负荷-氢负荷的氢燃料电池车(hydrogen fuel cell... 新型储能的多元化发展为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就地高水平消纳奠定了基础,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能源自洽率和共享氢储能(shared hydrogenstorage,SHS)的能源网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设计了包含电负荷-氢负荷的氢燃料电池车(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HFCV)交通网与新能源配电网双向耦合架构。在此基础上,以提高能源自洽率、降低碳排放成本为目标,综合考虑配电网、交通网、氢储能系统的运行约束条件以及短期氢储能(short-term hydrogenstorage,STHS)和SHS服务,建立了电-氢-交通耦合配电网的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了基于精英遗传算法(elitist strategy genetic algorithm,ESGA)的求解方法。算例分析证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升电-氢-交通耦合网络能源自洽率、降低整体系统碳排放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自洽率 电-氢-交通耦合 新型储能 共享氢储能 短期氢储能
下载PDF
考虑压裂诱导效应的页岩储层工程可压裂性评价
2
作者 邹清腾 曹博文 +4 位作者 王永红 陈钊 舒东楚 尚立涛 侯腾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2,共8页
工程可压裂性是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选簇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的评价方法通常考虑岩石脆性、断裂韧性以及水平井主应力的影响,忽略了施工参数对可压裂性的影响。在岩石脆性评价基础上,考虑非规则分叉天然裂缝对岩石断裂韧性的影响,引... 工程可压裂性是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选簇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的评价方法通常考虑岩石脆性、断裂韧性以及水平井主应力的影响,忽略了施工参数对可压裂性的影响。在岩石脆性评价基础上,考虑非规则分叉天然裂缝对岩石断裂韧性的影响,引入施工缝内净压力并耦合储层水平应力差构建无因次净压力指数,形成了耦合储层岩石破碎、裂缝延伸和施工参数诱导效应的工程可压裂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可压性模型评价结果与微地震监测事件数、改造体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地表征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的能力。研究成果为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选择射孔位置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指数 分叉天然裂缝 断裂韧性 无因次净压力 可压裂性评价
下载PDF
冶金渣耦合改质及其金属资源碳热还原提取
3
作者 石硕 王楠 +1 位作者 曹博文 黄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2-300,共9页
为实现冶金渣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提出了一种转炉渣与铜渣耦合改质的新工艺.利用高温实验研究了转炉渣与铜渣的耦合改质及碳热还原过程中物相重构规律和元素分离特征,并考察了碱度[w(CaO)/w(SiO_(2) )]、还原温度及碳氧摩尔比[n(C)/n(... 为实现冶金渣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提出了一种转炉渣与铜渣耦合改质的新工艺.利用高温实验研究了转炉渣与铜渣的耦合改质及碳热还原过程中物相重构规律和元素分离特征,并考察了碱度[w(CaO)/w(SiO_(2) )]、还原温度及碳氧摩尔比[n(C)/n(O)]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炉渣与铜渣的交互作用提高了改质渣中铁氧化物的活度;在碱度为1.25、还原温度为1550℃、碳氧摩尔比为1.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回收得到Fe,Cu,P,Mn质量分数分别为93.19%,3.81%,0.12%,0.10%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改质 转炉渣 铜渣 有价金属回收 碳热还原
下载PDF
陕西茯茶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其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4
作者 周彩华 梁艳 +3 位作者 王冉 王晨祥 曹博文 孙越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23-32,共10页
以陕西茯砖黑毛茶为原料,基于溶剂萃取法的单因素实验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测定陕西茯茶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 以陕西茯砖黑毛茶为原料,基于溶剂萃取法的单因素实验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测定陕西茯茶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成分,抗氧化成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40%的乙醇溶液,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为1∶60。研究发现该有效成分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85%,高于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约67%)。对茯茶素分子的化学物理属性与抗氧化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揭示出含有酚羟基的茯茶素分子的抗氧化性与分子中氢键给体的数量存在线性关系。总之,本文对陕西茯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可以为陕西茯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抗氧化性 茯砖茶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雪枫 张旭 +4 位作者 王学志 曹贺 曹博文 赵宇杰 白德城 《河南科技》 2023年第22期91-95,共5页
【目的】纳米材料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碳纤维(CF)水泥基复合材料是建筑行业中的一种新型智能建筑材料,其应用广泛,但CF应用在水泥基体中存在很多不足,如分散性差、界面黏结程度差等。利用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来改善碳纤维(... 【目的】纳米材料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碳纤维(CF)水泥基复合材料是建筑行业中的一种新型智能建筑材料,其应用广泛,但CF应用在水泥基体中存在很多不足,如分散性差、界面黏结程度差等。利用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来改善碳纤维(CF)表面性能,可以提升CF在水泥基体中的抗冻性。【方法】采用电泳沉积的方法,利用GO对CF进行表面改性,制备GO-CF杂化纤维,分别对GO、CF及GO-CF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在冻融循环次数为200次的条件下,掺量为1%的GO-CF水泥砂浆试件的强度损失率仅为32.7%。【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均有所降低,但GO-CF水泥砂浆试件的强度损失率明显低于CF水泥砂浆试件的强度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冻融循环 质量损失率 强度损失 氧化石墨烯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曹博文 吴志强 +3 位作者 于瑞磊 王协锋 张军霞 尤永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7-812,841,共7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计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索CTC计数在协助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9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计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索CTC计数在协助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9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胶质瘤患者共4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CTCBIOPSY?CTC分离装置对外周血中CTC进行分离和计数,比较CTC计数与血液学、影像学、预后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术前在87.2%(41/47)的胶质瘤患者中可检测到CTC,GBM患者的术前CTC计数显著高于非GBM患者(P=0.020),术前CTC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用有助于GBM的术前诊断。与术前CTC相比,GBM患者术后CTC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以术前每5 mL外周静脉血CTC≥11个为阈值可将GBM患者分为高CTC组与低CTC组,两组间白细胞计数(P=0.017)、中性粒细胞计数(P=0.031)以及淋巴细胞计数(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影像学指标未见差异。术前高CTC组的总生存期较低CTC组明显缩短(P=0.017)。结论:术前CTC计数可较好地区分GBM患者与非GBM患者。高CTC组GBM患者预后最差,揭示CTC计数有望成为协助GBM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循环肿瘤细胞 中性粒细胞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考虑水力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的直井注水能力预测模型
7
作者 赵传峰 曹博文 +2 位作者 王冰飞 臧雨溪 王大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2,共6页
基于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一个压裂直井注水能力预测的解析模型。根据导流能力或渗透率的非均质性首先对裂缝分段及对基质分区。模型中各裂缝段和基质区的属性可以在缝长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呈现衰减。在同一条裂缝段及对应的基质区内的... 基于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一个压裂直井注水能力预测的解析模型。根据导流能力或渗透率的非均质性首先对裂缝分段及对基质分区。模型中各裂缝段和基质区的属性可以在缝长方向上随时间变化呈现衰减。在同一条裂缝段及对应的基质区内的流动为双线性流。注入的流体从注水井流入裂缝,并依次流经各裂缝段进入对应的基质区。给定初始条件和裂缝导流能力在缝长方向上随时间的衰减规律等,便可根据该模型确定直井的注水能力以及各裂缝段的流量和压力。对比发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接近于数值模拟解,优于已有模型的解析解。算例表明,注水裂缝内的流体流量和压力沿着缝长方向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呈现先急后缓的特点;相对于裂缝导流能力的空间衰减,其时间衰减对缝内流量和压力分布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能力预测模型 水力裂缝 导流能力 压裂直井
下载PDF
中速磁悬浮列车的分数阶运行控制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文静 曹博文 +3 位作者 李宽欣 高亚苹 岳强 徐洪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8,共7页
针对中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高控制精度与高鲁棒性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PID的运行控制方法。首先,根据中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数据,利用粒子群优化-模拟退火算法辨识列车空气阻力系数,提高列车动力学模型精度。然后,设计分数阶PID... 针对中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高控制精度与高鲁棒性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PID的运行控制方法。首先,根据中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数据,利用粒子群优化-模拟退火算法辨识列车空气阻力系数,提高列车动力学模型精度。然后,设计分数阶PID速度控制器,跟踪列车目标速度曲线,降低各类运行阻力对列车运行过程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线数据,仿真对比分数阶PID与整数阶PID控制下的列车运行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运行控制算法,能够提高列车的速度控制性能,满足中速磁悬浮交通对列车运行控制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磁悬浮列车 运行控制 分数阶PID 粒子群优化-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滑模自适应神经网络的中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文静 曹博文 +2 位作者 刘曰锋 岳强 徐洪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为减小中速磁浮列车运行阻力对运行性能的不利影响,设计一种基于分数阶滑模自适应神经网络(FO-SMAC-NN)的运行控制器。首先,在考虑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涡流阻力以及坡道附加阻力3种阻力的基础上,构造运动学方程;其次,设... 为减小中速磁浮列车运行阻力对运行性能的不利影响,设计一种基于分数阶滑模自适应神经网络(FO-SMAC-NN)的运行控制器。首先,在考虑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涡流阻力以及坡道附加阻力3种阻力的基础上,构造运动学方程;其次,设计分数阶滑模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律和滑模自适应参数的更新律,得到由速度前馈、分数阶滑模自适应等效控制和自适应神经网络阻力补偿3个部分组成的FO-SMAC-NN运行控制器;然后,运用李雅普诺夫定理证明采用该运行控制器的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依托长10 km的仿真试验线和6节编组仿真列车,分别在理想情况和功率谱密度为108的白噪声干扰情况下,仿真对比FO-SMAC-NN运行控制器和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运行控制器控制下的列车运行性能。结果表明:FO-SMAC-NN运行控制器可以准确估计并补偿列车运行中受到的各项阻力,增强了运行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有效提高了列车位置与速度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磁浮列车 运行控制 分数阶 滑模自适应控制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周期自适应学习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文静 南楠 +3 位作者 曹博文 李孟月 岳强 徐洪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了提高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控制性能,利用列车往返运行的周期性,提出一种基于周期自适应学习的运行控制方法。该周期自适应补偿控制器由4部分组成:PD模块、速度前馈模块、周期自适应线路附加阻力补偿模块以及涡流阻力与空气阻力补... 为了提高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控制性能,利用列车往返运行的周期性,提出一种基于周期自适应学习的运行控制方法。该周期自适应补偿控制器由4部分组成:PD模块、速度前馈模块、周期自适应线路附加阻力补偿模块以及涡流阻力与空气阻力补偿模块。在线路参数未知的条件下,周期自适应补偿模块通过学习上一周期内的信息,估计线路附加阻力中的未知参数,消除线路附加阻力对列车运行过程的影响。利用某磁悬浮试验线数据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周期自适应运行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运行控制 周期自适应学习控制 线路附加阻力补偿
下载PDF
烧结烟气脱硫-除尘-脱硝系统流场模拟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博文 钱付平 +4 位作者 刘哲 王来勇 徐兵 黄乃金 吴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89-3599,共11页
烧结烟气作为钢铁行业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是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为改善某钢厂烧结烟气脱硫-除尘-脱硝系统的流场分布,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ANSYS-Fluent对该系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一体化... 烧结烟气作为钢铁行业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是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为改善某钢厂烧结烟气脱硫-除尘-脱硝系统的流场分布,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ANSYS-Fluent对该系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一体化模拟的可行性与计算成本,通过速度、浓度、温度分布及其偏差系数对流场均匀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多指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的脱硫塔渐扩管、除尘段入口区域、导流片和静态混合器等对系统流场均匀性的影响,并得到结构优化的最佳组合方案。结果表明:一体化模拟与单体模拟相比更贴近工程实际,能更准确地分析除尘段与脱硝段的流场。一体化模拟网格数约为1600万,并行计算时间约为60 h,计算成本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改进方案中通过减小脱硫塔渐扩管角度、将除尘段进口直管改为渐扩管以及增设弧度为75°的导流片和格栅间距为400 mm的静态混合器,系统的流场均匀性显著提高。脱硫段主床高度1/2处无量纲流速在0.5~1.5的区域明显增多。除尘段中心剖面的速度分布偏差系数分别降低了7.6%与9.6%。脱硝段第1层催化剂上侧1000 mm处浓度与温度分布偏差系数均降至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脱硫-除尘-脱硝 正交试验 流场均匀性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微小孔零件尺寸检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贾国邦 宋丽丽 +1 位作者 曹博文 许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109,共5页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一种非接触式高效且高精度的微小孔零件尺寸测量方式。通过对微小孔零件进行图像采样,依次进行图像灰度化、图像滤波、图像二值化处理和微小孔边缘轮廓提取。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去除无用部分,...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一种非接触式高效且高精度的微小孔零件尺寸测量方式。通过对微小孔零件进行图像采样,依次进行图像灰度化、图像滤波、图像二值化处理和微小孔边缘轮廓提取。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去除无用部分,减小采集到的原图大小;采用双边滤波去除图像中的噪音点,减小边缘提取时的误差,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改进型Canny算子进行图像轮廓提取,再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像素尺寸;通过对标准件进行尺寸标定,进而获得零件测量尺寸。以铝板小孔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得到的测量结果误差达到微米级别。该方法具有高效且高精度的特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孔零件 图像处理 尺寸检测 高精度
下载PDF
转炉一次除尘新OG系统高效喷淋塔喷嘴雾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博文 钱付平 +2 位作者 黄小萍 胡笳 夏勇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作为转炉一次除尘新氧气转炉煤气回收(OG)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高效喷淋塔喷嘴雾化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基于闪光摄影法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流量下压力旋流式喷嘴雾化效果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粒径分布图与跨径值对液滴雾化均... 作为转炉一次除尘新氧气转炉煤气回收(OG)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高效喷淋塔喷嘴雾化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基于闪光摄影法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流量下压力旋流式喷嘴雾化效果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粒径分布图与跨径值对液滴雾化均匀度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液滴的下降,小粒径液滴的数量增加,液滴粒径分布均匀性变差;不同孔径的压力旋流式喷嘴,雾化场索太尔平均直径(SMD)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研究的压力旋流式喷嘴,在孔径为1.5 mm、流量为0.15 kg/s时,SMD值最小,雾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一次除尘 新OG系统 喷淋塔 压力旋流式喷嘴 雾化效果
下载PDF
转炉一次除尘新OG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博文 钱付平 +3 位作者 张天 薛沚怡 胡笳 夏勇军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9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提升新OG系统设计效率,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利用Visual Basic 6.0对新OG系统中除尘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可视化设计。利用ActiveX Automation二次开发工具实现AutoCAD参数化绘图。在不同工况下,对洗涤塔与环缝文氏管进行参数设计,... 为提升新OG系统设计效率,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利用Visual Basic 6.0对新OG系统中除尘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可视化设计。利用ActiveX Automation二次开发工具实现AutoCAD参数化绘图。在不同工况下,对洗涤塔与环缝文氏管进行参数设计,并输出其主体设计图。建立旋流脱水器数值模拟结果调用窗口,输出其相关特性,为设计提供参考。转炉一次除尘新OG系统设计软件可实现参数化设计、绘图与模拟结果调用功能的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一次除尘 新OG系统 参数设计 软件开发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遥感大数据分析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曹博文 杨现坤 邱俊良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第4期13-19,I0005,共8页
随着地理信息数据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的空间分析模式受限于软硬件的性能已经不能对大数据多尺度研究提供较好的支持。以GEE平台为基础,通过算法原理阐述平台架构体系以及分析GEE的技术特点,论述其在遥感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人工... 随着地理信息数据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的空间分析模式受限于软硬件的性能已经不能对大数据多尺度研究提供较好的支持。以GEE平台为基础,通过算法原理阐述平台架构体系以及分析GEE的技术特点,论述其在遥感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理信息分析领域的应用,探索地理空间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方向。最后,结合交叉学科前沿探索GEE在未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模式,并展望GEE作为云端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未来发展以及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协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地理云计算 大数据 数据分析智能化 全球变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16
作者 李霞 曹博文 +1 位作者 刘巍 郑白冰 《科教导刊》 2019年第11期56-57,共2页
本文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专业基础、创新创业、团队实践和应用转化等四个方向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对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研究,为建立和完善应用型人... 本文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专业基础、创新创业、团队实践和应用转化等四个方向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对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研究,为建立和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MRV规则的船舶碳排放统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志林 郑海林 +2 位作者 陈玉傲 曹博文 刁航 《机械工程师》 2020年第11期68-70,共3页
针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降低船舶能源消耗等问题,对比分析了燃料供应单跟踪、燃料舱液位监测、流量计监测和二氧化碳气体监测等4种监测方法。对船舶主机、辅机、锅炉、燃气涡轮和惰性气体发生器等碳排放源进行监测,对船舶碳排放的... 针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降低船舶能源消耗等问题,对比分析了燃料供应单跟踪、燃料舱液位监测、流量计监测和二氧化碳气体监测等4种监测方法。对船舶主机、辅机、锅炉、燃气涡轮和惰性气体发生器等碳排放源进行监测,对船舶碳排放的量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船舶各影响因子对其计算结果的影响,从而给出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碳排放源 监测方法 统计优化
下载PDF
报告系统中不同船舶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法的适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博文 郑海林 +2 位作者 杨志林 崔建国 陈玉傲 《水运管理》 2020年第8期43-46,共4页
为使不同特点的船舶选择更适用的CO2排放监测法,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和欧盟不同的船舶CO2排放报告系统,提出燃料供应单(BDN)跟踪和燃料舱定期盘点法、燃料舱液位监测法、针对燃料燃烧过程的流量计监测法、直接CO2排放测量法等4种船舶CO2排... 为使不同特点的船舶选择更适用的CO2排放监测法,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和欧盟不同的船舶CO2排放报告系统,提出燃料供应单(BDN)跟踪和燃料舱定期盘点法、燃料舱液位监测法、针对燃料燃烧过程的流量计监测法、直接CO2排放测量法等4种船舶CO2排放监测法,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根据船舶结构、运营等特点分析从事国内航行船舶和国际航行船舶所适用的CO2排放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事组织(IMO) 船舶CO2排放监测方法 船舶CO2排放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深度除湿技术及应用探索
19
作者 曹博文 殷勇高 +1 位作者 Giannetti Niccolo Saito Kiyoshi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8-2964,共7页
液体深度除湿是实现低湿度行业低碳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具有深度除湿潜力(极低蒸气压、非结晶和无腐蚀)的离子液体是传统盐溶液的理想替代。本研究搭建了离子液体深度除湿实验平台,并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除湿性能。结果表明:降... 液体深度除湿是实现低湿度行业低碳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具有深度除湿潜力(极低蒸气压、非结晶和无腐蚀)的离子液体是传统盐溶液的理想替代。本研究搭建了离子液体深度除湿实验平台,并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除湿性能。结果表明:降膜/鼓泡吸收方式均能实现较高的深度除湿效果,最低出风含湿量可降至2.0 g/kg(da)以下。同时,对于进口含湿量为3.3 g/kg(da)的低湿工况,降膜装置的除湿效率仅为40%左右。然而,鼓泡装置的除湿效率可达到81%,有效开发了离子液体的深度除湿潜力。此外,总结了两种吸收方式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为离子液体深度除湿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除湿 离子液体 除湿性能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A Bubble Column Dehumidifier using Ionic Liquid Desiccant for Low-Humidity Industries: Insights into Transfer Processes Integrating Experiment and CFD Modelling
20
作者 cao bowen YIN Yonggao SAITO Kiyosh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348-2371,共24页
Liquid desiccant deep dehumidification(LDDD)is an excellent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or low-humidity industries.Ionic liquids(ILs)are favored as optimal working fluids for LDDD,owing to their low vapor pressure,non-c... Liquid desiccant deep dehumidification(LDDD)is an excellent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or low-humidity industries.Ionic liquids(ILs)are favored as optimal working fluids for LDDD,owing to their low vapor pressure,non-crystallization,and non-corrosion.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IL desiccant with the bubble column has been prove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deep dehumidification.The present work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insights into air-liquid transfer processes in bubble column dehumidifier using ionic liquid desiccant.The effect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volumetric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examin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Meanwhile,the bubble swarms meso-scale flow structure is predic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upled with a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CFD-PBM).Besides,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meso-scale flow structure 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a notable phenomenon of bubble aggregation/breakage in the moist air-IL desiccant bubbly deep dehumidification(MA-ILD BDD)system,with a specific interfacial area is basically less than 40 m^(-1).Meanwhile,a decrease in solution temperature,correl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viscosity,leads to larger turbulent eddies and a slower breakage rate.Notably,a high transfer potential difference enhance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t lower solution temperatures,with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at 4℃ being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at 10℃.As the superficial velocity changes,the specific interfacial area an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have a positive synergistic effect on volumetric transfer coefficient.However,this synergistic effect is reversed with variations in solution temperature.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air-liquid transfer mechanism in bubble column dehumidifierusingILdesic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desiccant ionic liquid bubble column deep dehumidification heat and mass trans low-humidityindustr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