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酸酯键断裂触发的含能增塑剂DNTN多阶热分解机理
1
作者 曹华文 唐秋凡 +4 位作者 屈蓓 霍欢 郑启龙 曹意林 李吉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固相原位红外测试和同步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DNTN)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热分解气体产物和固相产物,阐明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D...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固相原位红外测试和同步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DNTN)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热分解气体产物和固相产物,阐明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DNTN的分解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诱导分解阶段,温度区间为127~147℃,DNTN发生部分O—N键的断裂,释放少量的NO_(2)气体;第二阶段在147~220℃之间,DNTN快速分解,发生硝基基团脱去和季碳骨架的分解,并且伴随小环结构的生成和裂解,释放大量的NO_(2)和CO_(2)等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第三阶段为240~350℃,DNTN剩余固态产物在高温下热解,释放少量的CO_(2),并且在300℃后剩余的固相物质会进一步反应生成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酯 2 3-二羟甲基-2 3-二硝基-1 4-丁二醇四硝酸酯 多级热分解 热分解反应机理 反应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中国新疆-中亚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简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向飞 陈莉 +9 位作者 曹华文 彭智敏 陈奋宁 洪俊 任飞 王启宇 姜丽莉 高慧 潘桂棠 李文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共39页
中国新疆-中亚地处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交汇部位,跨全球最重要三大构造(成矿)域中的2个,对认识全球构造演化和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该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然而不同学... 中国新疆-中亚地处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交汇部位,跨全球最重要三大构造(成矿)域中的2个,对认识全球构造演化和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该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然而不同学派之间存在诸多争议。笔者结合“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3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依据优势大地构造相将研究区划分为12个一级构造单元、3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74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针对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组合进行描述、总结,以建立研究区总体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依据两大构造域时空演化特征,追溯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的重新厘定,以期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资源能源勘查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亚 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相 演化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用硝酸酯增塑剂的热安定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华文 唐秋凡 +2 位作者 郑启龙 屈蓓 李吉祯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4-865,共12页
从硝酸酯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角度综述了硝酸酯的热分解机理和热安定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硝酸酯的热分解机理国内外均集中于非等温高温热分解行为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使用温度下的硝酸酯的等温热分解机理、反应动力学和产物分... 从硝酸酯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角度综述了硝酸酯的热分解机理和热安定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硝酸酯的热分解机理国内外均集中于非等温高温热分解行为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使用温度下的硝酸酯的等温热分解机理、反应动力学和产物分布等方向研究相对较少;对于硝酸酯热安定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苯胺型和苯脲型安定剂的初步安定效果探索,其后期安定机理、整体反应动力学过程以及安定剂和硝酸酯的定量配比关系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截至目前,国内外已形成硝酸酯两步热分解机制——硝酸酯键的断裂与硝酸酯的自催化;初步探索出苯胺型和苯脲型安定剂前期安定作用过程,其中,苯胺型安定剂初步安定机制为安定剂氨基上的氢与二氧化氮结合生成HNO_(2)和N自由基,而后安定剂的N自由基结合NO,苯脲型安定剂安定机制为安定剂发生C-硝化和N-硝化吸收氮氧化物。但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支撑硝酸酯热安定控制技术及固体推进剂高温可靠使用调控技术等研究。基于此,文章提出应将使用温度下的硝酸酯等温热分解热行为和热安定机制作为硝酸酯基础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硝酸酯 安定剂 热分解 安定机理
下载PDF
新形势下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模式的研究
4
作者 王龙 米玛次仁 +7 位作者 王继 郑昕 赵飞 陈荣华 曹华文 文升梁 苗向森 王辉山 《高原地震》 2023年第S01期53-58,72,共7页
通过梳理总结西藏自治区2020年度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基本情况,剖析当前建设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监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等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的建议,在研究地震部门、行业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 通过梳理总结西藏自治区2020年度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基本情况,剖析当前建设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监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等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的建议,在研究地震部门、行业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和角色定位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管目的、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及监管模式,构建新形势下适用于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分类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自治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 抗震设防 地震部门 监管模式
下载PDF
藏南错那洞花岗质片麻岩锆石年龄、Hf同位素及其对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林奎 李光明 +6 位作者 曹华文 张志 付建刚 夏祥标 董随亮 梁维 黄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2-1335,共24页
错那洞穹隆是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片麻岩穹隆构造。穹隆核部发育一套早古生代眼球状片麻岩。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花岗质片麻岩2个样品的锆石开展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片麻岩中的... 错那洞穹隆是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片麻岩穹隆构造。穹隆核部发育一套早古生代眼球状片麻岩。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花岗质片麻岩2个样品的锆石开展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片麻岩中的锆石发育核−幔−边结构,核部为具溶蚀港湾结构的继承锆石,幔部为具韵律(震荡)环带的岩浆锆石,边部(增生边)为重熔变质成因的黑锆石。岩浆锆石幔部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0.6±2.6)Ma^(501.1±2.5)Ma,代表该片麻岩的早古生代岩浆结晶年龄。边部变质锆石的新生代重熔年龄为(37.7±0.5)Ma,可能代表藏南拆离系的启动时间。早古生代岩浆锆石幔部的εHf(t)值为−2.1^+5.3(平均值为+2.2),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1.6 Ga(平均值为1.3 Ga),表明其源岩起源于高喜马拉雅元古宙地层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内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和新生代穹隆构造变质事件,本文认为错那洞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受控于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壳板片向冈瓦纳大陆下俯冲的造山作用,同时记录了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后的变质和深熔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片麻岩 锆石U−Pb Lu−Hf同位素 错那洞 穹隆 特提斯喜马拉雅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因与稀有金属成矿潜力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华文 李光明 +7 位作者 张林奎 张向飞 喻晓 陈勇 林彬 裴秋明 唐利 邹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211,共23页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世界瞩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找矿意义,但是其成因争议较大。本文统计了两千余件样品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锆石/独居石/磷钇矿等副矿物原位U-Pb年龄和锆石Hf同位素等,试图全面地总结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世界瞩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找矿意义,但是其成因争议较大。本文统计了两千余件样品的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锆石/独居石/磷钇矿等副矿物原位U-Pb年龄和锆石Hf同位素等,试图全面地总结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分为南北两带,北带花岗岩主要出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片麻岩穹隆中,而南带花岗岩主要发育在高喜马拉雅顶部和东-西构造结中。从北往南,成岩时代逐渐变新;南北两带均以二云母花岗岩和(石榴石-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主,两期(始新世和中新世)中-基性岩脉和埃达克质岩主要在北带中发育。新生代岩浆活动分为5个阶段:49~40 Ma、39~29 Ma、28~15 Ma、14~7 Ma、6~0.7 Ma,分别主要与新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印度陆壳板片的低角度俯冲、断离或回撤、南北向撕裂(裂谷)和东西构造结的快速隆升有关。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起源于高喜马拉雅杂岩系的不一致(不平衡)部分熔融,并经历了矿物分离结晶的高分异演化。淡色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岩石,具有高Si、K、Na,低Ca、Fe、Mg、Ti、Mn,高的Rb/Sr、Y/Ho值,低的Th/U、Nb/Ta、Zr/Hf、K/Rb值,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负Eu异常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随着成岩时代变新,Sr-Nd-Pb-Hf等同位素都指示岩浆源区中古老地壳物质的占比逐步增加。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伟晶岩中Li、Be、W、Sn、Ta、Cs和Rb等稀有元素的富集系数大于10,伟晶岩属于典型的LCT型伟晶岩。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带有望成为一条新的世界级的Li-Be-Sn-W-Ta稀有金属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高分异花岗岩 新生代 稀有金属成矿 喜马拉雅
下载PDF
藏南错那洞穹隆早渐新世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的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志 李光明 +6 位作者 张林奎 董随亮 梁维 付健刚 黄勇 曹华文 夏祥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30,共17页
错那洞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发育钨锡-铍稀有金属成矿作用。错那洞穹隆由上(边部)、中(幔部)、下(核部)3个构造层组成,分别以上、下拆离断层为分界线,其中在幔部强变形带中发育一套同构造变形的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锆石U-Pb年... 错那洞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发育钨锡-铍稀有金属成矿作用。错那洞穹隆由上(边部)、中(幔部)、下(核部)3个构造层组成,分别以上、下拆离断层为分界线,其中在幔部强变形带中发育一套同构造变形的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表明,该套伟晶岩形成于33.7±0.4Ma(MSWD=1.12),为早渐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明显早于穹隆中目前发现的淡色花岗岩(20~14Ma)。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1)错那洞早渐新世花岗伟晶岩为过铝质高钾富钠花岗质岩石,具有较高SiO 2(>69.74%)、高Al 2 O 3(>14.58%)及较低的CaO、MgO、MnO、TiO 2的特征;(2)高场强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均呈现高度变化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3)Sr同位素初始值(0.696308~0.751604)与Nd同位素初始值(-11.48^-12.05)总体在角闪岩与泥质片麻岩之间,εHf(t)值介于-5.4~0.1之间(主要集中在-5.4^-1.8)。综合研究表明,错那洞早渐新世含绿柱石伟晶岩是角闪岩与泥质片麻岩混熔的结果,其中泥质片麻岩的部分熔融起主导作用,其形成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密切相关,表明错那洞地区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主要源岩在早渐新世已完成了从角闪岩向泥质片麻岩的转变。该同构造变形含绿柱石伟晶岩的发现,揭示错那洞穹隆的成穹作用至少在早渐新世便已开始。铍稀有金属可能在早渐新世已有了初始富集,而在中新世大规模岩浆活动中实现了巨量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那洞 穹隆 伟晶岩 部分熔融 特提斯 喜马拉雅
下载PDF
云南南秧田钨矿床电气石的成分和硼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林奎 张彬 +5 位作者 张斌辉 李光明 陈敏华 石洪召 曹华文 张寿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1-501,共21页
南秧田矿床是滇东南地区最大的以钨为主的金属矿床。文章以含电气石花岗片麻岩、无矿电气石石英脉和白钨矿矿化电气石石英脉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特征、电气石元素地球化学及B同位素,对电气石成因开展研究。研究显示三类电气石均属... 南秧田矿床是滇东南地区最大的以钨为主的金属矿床。文章以含电气石花岗片麻岩、无矿电气石石英脉和白钨矿矿化电气石石英脉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特征、电气石元素地球化学及B同位素,对电气石成因开展研究。研究显示三类电气石均属于碱性电气石中的镁电气石,以富Mg及Y位中无Al或低Al为特征,具有相对高的FeO/(FeO+MgO)比值(平均0.53);其稀土元素(REE)配分曲线与晚白垩世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δ^(11)B值集中在-14‰,与地壳平均值非常接近,这些特征表明其与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电气石特征一致。电气石石英脉中广泛的钨矿化表明晚白垩世岩浆期后热液对矿区主矿体的叠加富集作用明显,据此提出距晚白垩世花岗岩体数百米至一千米的中源距离为有利矿化区,为矿区外围及深部勘查评价指明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钨矿床 电气石 B同位素 麻栗坡 滇东南
下载PDF
浅覆盖区隐伏萤石矿找矿预测:以内蒙古赤峰俄力木台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唐利 张寿庭 +5 位作者 王亮 裴秋明 方乙 曹华文 邹灏 尹少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8-220,共13页
内蒙古赤峰地区发育一系列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本文利用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方法进行浅覆盖区萤石矿体的定位预测研究,对寻找隐伏矿床和探寻萤石... 内蒙古赤峰地区发育一系列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萤石矿床,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本文利用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解译(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方法进行浅覆盖区萤石矿体的定位预测研究,对寻找隐伏矿床和探寻萤石接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俄力木台地区是林西水头萤石成矿带的南段延伸,第四系覆盖严重,是开展浅覆盖区隐伏矿体找矿预测方法实践的理想地区。研究区域的萤石矿体在垂向上呈现分带特征,自上而下分为硅质顶盖、头部矿体、中部矿体和尾部矿体4部分。俄力木台地区的硅质顶盖露头以发育强硅化角砾岩、次生石英岩和石英网脉带为特征,头部矿体露头见萤石粗脉体产出,二者矿化露头的高差30~50 m。WorldView-2遥感影像揭示俄力木台地区含矿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线性变化特征,矿化带中-北段呈近SN向,南段主要呈NNE-NE向。地-物-化综合剖面中矿化露头、甚低频低阻异常带、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土壤Ca元素高值异常带和土壤偏提取地球化学测量F元素高值异常带分布一致,该异常组合可作为本区含矿断裂带和隐伏萤石矿体的重要预测标志。结合甚低频电磁测量扫面,俄力木台断续出露的矿化蚀变带与SN向甚低频低阻异常带相吻合,预示该区可能发育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在俄力木台东段重点预测地带布置的钻孔见矿效果良好,目前揭露的部位为硅质顶盖、头部矿体或构造狭缩带,较高品位的萤石主矿体尚未揭露,其深部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化-遥找矿方法 成矿预测 隐伏萤石矿 俄力木台 内蒙古
下载PDF
西藏错那洞穹隆祥林铍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祥标 李光明 +3 位作者 张林奎 张志 曹华文 梁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6,共14页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夕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后期侵入有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祥林铍锡多金属矿位于错那洞穹隆北部,矿区内发育多条南北向、北东向张性断裂。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和断层破碎带内新发现了铍锡多金属工业矿体。通过错那洞穹隆北部祥林矿区的解剖,矿化类型可初步划分为夕卡岩型、锡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夕卡岩型矿体赋存在穹隆幔部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内,矿化以铍、锡、钨为主,锡品位变化较大。锡石-石英脉型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化以锡、铍、钨为主,矿石品位相对较富。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受大理岩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富锡,而铍、钨相对较贫。伟晶岩型矿体矿化为铍为主,伴生铷等。钻孔深部验证发现夕卡岩型矿体、锡石-硫化物型矿体、锡石-石英脉型矿体深部延伸较稳定。通过岩浆与铍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祥林矿区两期次铍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分别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两期次淡色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矿体特征研究和矿床类型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的找矿标志和方向。锡石-硫化物型铍锡多金属矿和锡石-石英脉型铍锡多金属矿铍、锡、钨品位相对较富,为今后主攻的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锡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错那洞穹隆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山南列麦始新世花岗岩独居石U-Th-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华文 李光明 +3 位作者 张林奎 董磊 高轲 代作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1-42,共12页
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地区始新世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和背景对喜马拉雅地区同碰撞阶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隆子县列麦乡界归党村的白云母花岗岩开展独居石LA-ICP-MS U-Th-Pb测年,独居石40个测点的208 Pb/232 Th加权平均年龄为41&#... 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地区始新世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和背景对喜马拉雅地区同碰撞阶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隆子县列麦乡界归党村的白云母花岗岩开展独居石LA-ICP-MS U-Th-Pb测年,独居石40个测点的208 Pb/232 Th加权平均年龄为41±0.1Ma(MSWD=1.4),形成于始新世中期。结合区域上的始新世岩浆岩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本文认为在50~45Ma印度下地壳发生中-高压变质和部分熔融;45Ma新特提斯洋洋壳板片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45~41Ma喜马拉雅发生短暂的拉张环境导致大量的埃达克质岩浆岩侵位和麻粒岩的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 白云母花岗岩 独居石U-Th-Pb年龄 山南地区 喜马拉雅地区
下载PDF
西藏错那洞穹隆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祥标 向安平 +4 位作者 李光明 张林奎 曹华文 张志 梁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448,共14页
对西藏错那洞穹隆核部的一套动力变质花岗片麻岩(正片麻岩)开展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花岗片麻岩锆石具有显著的岩浆锆石形态学特征及Th和U含量,年龄谐和度较高,加权平均年龄为(809.4±3.1)Ma,代表了... 对西藏错那洞穹隆核部的一套动力变质花岗片麻岩(正片麻岩)开展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花岗片麻岩锆石具有显著的岩浆锆石形态学特征及Th和U含量,年龄谐和度较高,加权平均年龄为(809.4±3.1)Ma,代表了花岗片麻岩的结晶时间;花岗片麻岩为一套富硅、富碱、过铝质的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式,有显著的负Eu异常,亏损Ti、Nb、Ta,具低Ba、Sr和高Rb的特征,Nb/Ta比值低,远低于幔源岩浆,显示了典型的壳源特征。结合全球构造岩浆演化,认为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存在广泛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是沿Rodinia超大陆西北缘发育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随后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经历了新生代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那洞 花岗片麻岩 新元古代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Petrogenesis of Late Cretaceous Jiangla'angzong I-Type Granite in Central Lhasa Terrane, Tibet, China: Constraints from Whole-Rock Geochemistr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Sr-Nd-Pb-Hf Isotopes 被引量:20
13
作者 LIU Hong LI Guangming +7 位作者 HUANG Hanxiao cao huawen YUAN Qian LI Yingxu OUYANG Yuan LAN Shuangshuang LU Menghong YAN Guo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396-1414,共19页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is composed of syenogranite and adamellite. LA-ICP-MS zircon U-Pb analyses suggest that syenogranite has a weighted mean 2±6pb/23SU a...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is composed of syenogranite and adamellite. LA-ICP-MS zircon U-Pb analyses suggest that syenogranite has a weighted mean 2±6pb/23SU age of 86±1 Ma (mean square weighted deviation=0.37),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scovite Ar-Ar age (85±1 Ma) of Cu-Au ore-bearing skarns and the zircon U-Pb age (84±1 Ma) of adamellit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Jiangla'angzong magmatism and Cu-Au mineralization events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granite contains hornblende, biotite, and pyroxene, and does not contain Al-bearing minerals, such as muscovite, cordierite, and garnet. It has high contents of SiO2 (65.10 -70.91wt%), K20 (3.44-5.17wt%), and total K20+Na20 (7.13-8.15wt%), and moderate contents of A12Oa (14.14-16.45wt%) and CaO (2.33-4.11wt%), with a Reitman index (δ43) of 2.18 to 2.33, and A/ CNK values of 0.88 to 1.02. The P205 contents show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iO2, whereas Pb contents show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iO2. Th and Y contents are relatively low and show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b conten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is a high K calc-alkaline metaluminous I-type granite. It is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and large ion lithofile elements (LILE), and depleted in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with LREE/HREE ratios of 11.7 to 18.1. The granite has negative Eu anomalies of 0.58 to 0.94 without obvious Ce anomalies (δCe=l.00-1.04). The relatively low initial a7Sr/a6Sr ratios of 0.7106 to 0.7179, positive ε±nt(t) values of 1.0 to 4.1, and two-stage Hf model ages (TDM2) ranging from 889 Ma to 1082 Ma, These geochemical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e derived from a juvenile crust. The (143Nd/144Nd)t values from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range from 0.5121 to 0.5123, its eNd(t) values range from -10.17 to -6.10, its (^206pb /^204pb)t values range from 18.683 to 18.746, its (^207pb /^204pb)t values range from 15.695 to 15.700, and its (^208pb /^204pb)t values range from 39.012 to 39.071.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e was formed by melting of the upper crust with the addition of some mantle materials. We propose that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was formed during the post- collision extension of the Qiangtang and Lhasa ter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gong Co-Nujiang Jiangla'angzong 1-type granite Zircon U-Pb Sr-Nd-Pb-Hf
下载PDF
Hydrothermal Zircon Geochronology in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Early Cretaceous Orogenic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ddle Bangonghu–Nujiang Suture Zone 被引量:1
14
作者 HUANG Hanxiao LUOSANG Jiancuo +5 位作者 DAI Zuowen LIU Hong FU Jiangang LI Guangming cao huawen ZHOU 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49-1259,共11页
As a typical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Shangx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sou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In this paper,zircon U-Pb dating,trace elements a... As a typical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Shangx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sou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In this paper,zircon U-Pb dating,trace elements and Hf isotopic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Au-bearing quartz veins in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Zircons from Au-bearing quartz vei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detrital,magmatic,and hydrothermal zircons.There are two age peaks in detrital zircons:ca.1700 Ma and ca.2400 Ma.There are two groups of concordant ages including 157±4 Ma(MSWD=0.69)and 120±1 Ma(MSWD=0.19)in magmatic zircons,in whichεH f(t)value of ca.120 Ma from the magmatic zircons range from+8.24 to+12.9.An age of 119±2 Ma(MSWD=0.42)was yielded from hydrothermal zircons,and theirεH f(t)values vary between+15.7 and+16.4.According to sericite Ar-Ar age,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an age of 119±2 Ma from hydrothermal zircons represent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and its mineralization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Lhasa Block and Qiangtang Block.The metallogenic age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diagenetic age of Mugagangri granite,andεH f(t)value of hydrothermal zirc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emporaneous magmatic zircon,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deep crust-mantle mag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quartz vein hydrothermal zircon Shangxu Bangong–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下载PDF
Zircon U-Pb Age of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 from Bangong-Nujiang Co, Northern Tibet, and Restriction on the Early Cretaceous Orogenic Gold Mineralisation
15
作者 HUANG Hanxiao LI Guangming +2 位作者 LIU Hong cao huawen ZHANG Zhi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664-1666,共3页
Objective The Tibetan Plateau is the largest continent-to-continent collision belt in the world. Two orogenic gold mineralisation belt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is collision belt, which are as follows: the Indus-Ya... Objective The Tibetan Plateau is the largest continent-to-continent collision belt in the world. Two orogenic gold mineralisation belt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is collision belt, which are as follows: the Indus-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orogenic gold belt (IYOG), represented by the Mayoumu and Bangbu gold deposits, and the Ailaoshan orogenic gold belt (AOG), whose typical cases include the Zhenyuan and Chang'an gold deposits. The IYOG formed during 54-45 Ma corresponds to the compressional deforma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plates of India and Eurasia, whereas the AOG formed in 38-29 Ma corresponds to that during the later stage of the collision. Recently, several medium- to large-sized gold deposits (e.g., the Dacha and Shangxu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along the Bangong Co-Nujiang suture belt, which indicates that another orogenic gold mineralisation belt existed within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the lack of a mineral suitable for dating or for altering the minerals that were affected by various tectonic thermal events causes difficulty to perform accurate dating.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Shangxu gold deposit and analyses the genesis of zircon in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as well as the accurate gold-forming age by hydrothermal zircon micro probe analysis using the U-Pb (LA-ICP-M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 MS PB
下载PDF
西藏地震应急指挥大厅系统构成
16
作者 李佳辑 许亮 +1 位作者 曹华文 司金罗布 《高原地震》 2018年第3期33-36,共4页
通过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十五"项目所建设的应急指挥大厅为背景,介绍了通过西藏地震应急指挥能力建设项目,在原指挥大厅基础上,对各平台及技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并实现其功能。
关键词 地震应急 应急指挥系统 西藏
下载PDF
藏南地区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5
17
作者 梁维 张林奎 +7 位作者 夏祥标 马国桃 黄勇 张志 付建刚 曹华文 缪华清 李光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42-2754,共13页
前人尚未关注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金锑成矿带钨锡成矿问题.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产于新发现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之中.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富集钨、锡、铍,伴生铜、铅、锌、铋、钼等,其矿化类型主要... 前人尚未关注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金锑成矿带钨锡成矿问题.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产于新发现的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构造之中.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富集钨、锡、铍,伴生铜、铅、锌、铋、钼等,其矿化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此外,铍的矿化类型还有伟晶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锡石和硅铍石,含有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铋矿、辉钼矿等,翠砷铜铀矿、晶质铀矿和钍石的发现表明错那洞地区具铀矿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可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较低的Zr含量、Zr/Hf和Nb/Ta比值表明错那洞大型片麻岩穹隆核部淡色花岗岩为高分异花岗岩;花岗岩具有富钛铁矿、贫磁铁矿特征,Fe_2O_3/FeO<0.5,锆石Ce/Ce*平均值约为23,暗示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为还原性花岗岩.具还原性的高分异花岗岩是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片麻岩穹隆构造是其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由此认为错那洞钨锡多金属矿受片麻岩穹隆构造和淡色花岗岩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错那洞 钨锡矿 淡色花岗岩 矽卡岩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拉萨地体西段达若地区古新世花岗斑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洪梁 李光明 +3 位作者 刘洪 黄瀚霄 曹华文 代作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75-2294,共20页
前人对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的成因研究较为深入,却忽略了侵位于其中的大量花岗斑岩.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拉萨地体西段达若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 前人对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的成因研究较为深入,却忽略了侵位于其中的大量花岗斑岩.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拉萨地体西段达若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61.9±0.3 Ma(MSWD=0.17)和61.1±0.6 Ma(MSWD=0.69),为古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中未见角闪石及富铝矿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有高SiO2(76.16%~82.78%,平均为78.28%)、高碱(K2O+Na2O=4.16%~6.93%,平均为6.09%)、低CaO(0.11%~0.16%,平均为0.14%)和P2O5(0.02%~0.04%,平均为0.03%)的特点,富集Rb、Th、K和LREE,亏损Ba、Nb、Sr、P、Ti和HRE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负Eu异常显著,属强过铝质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富含放射成因Pb,(208Pb/204Pb)t、(207Pb/204Pb)t和(206Pb/204Pb)t值分别为为38.737~38.944、15.661~15.682和18.079~18.624,且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22 739~0.744 497)、εNd(t)值(-6.82^-6.67),锆石εHf(t)值(-4.97^-1.54)为较为分散而低弱的负值,Hf同位素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介于1 083~1 273 Ma,Nd-Hf同位素之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解耦.综合研究表明,达若花岗斑岩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板块汇聚(65~41 Ma)的早阶段,主要为滞后的俯冲新特提斯洋壳与地幔岩石相互作用形成的母岩浆底侵于拉萨地体古老地壳之下致使其重熔,并与少部分幔源岩浆混合之后,经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花岗斑岩 典中组 拉萨地体
原文传递
扬子地块西北缘~2.09 Ga和~1.76 Ga花岗质岩石:Columbia超大陆聚合-裂解的岩浆记录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奇 汪正江 +4 位作者 任光明 崔晓庄 曹华文 宁括步 任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95-3312,共18页
扬子地块保存了较多与Columbia超大陆演化有关的岩石记录,但是其聚合-裂解过程、在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等还存在较大争论.对扬子地块西北缘碑坝地区马元花岗闪长岩和白玉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 扬子地块保存了较多与Columbia超大陆演化有关的岩石记录,但是其聚合-裂解过程、在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等还存在较大争论.对扬子地块西北缘碑坝地区马元花岗闪长岩和白玉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测年结果表明,上述花岗质岩石分别形成于~2 090 Ma和~1 760 Ma.地球化学组成上,马元~2 090 Ma花岗闪长岩受蚀变影响,表现出强过铝质的特点,微量元素低Sr、Cr、Ni,高Y和Yb,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与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相似,锆石εHf(t)值为+0.91^+2.59;白玉~1 760 Ma钾长花岗岩高Si,富碱,低Al、Mg、Mn和P,A/CNK值在0.96~1.04之间,微量元素富集Th、Zr、Hf,相对富集Nb、Ta,贫Sr,稀土元素总量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之间分异明显,并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10 000×Ga/Al值为3.30~3.73,Zr+Nb+Ce+Y含量为797×10-6~1 495×10-6,锆石饱和温度高达897~939℃,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锆石εHf(t)值为-13.58^-10.29.结合锆石微量元素、氧逸度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马元2 090~2 080 Ma花岗质岩石最有可能形成于岩浆弧的环境,存在新生和古老地壳物质两种岩浆来源,而白玉1 790~1 760 Ma A型花岗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盆地,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它们分别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裂解在扬子地块的地质响应.综合区域地球物理和岩浆-变质事件的成果,表明扬子地块可能位于Columbia超大陆的边部,与Laurentia克拉通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Columbia超大陆 构造演化 扬子地块西北缘
原文传递
西藏南部错那洞矽卡岩型铍钨锡多金属矿体成矿母岩成岩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夏祥标 李光明 +2 位作者 曹华文 梁维 付建刚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07-2223,共17页
错那洞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并发育有超大型铍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错那洞矿床铍钨锡多金属矿体赋存于矽卡岩、断裂构造及(伟晶状)花岗岩中,以矽卡岩型矿体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母岩则为一套弱定向... 错那洞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并发育有超大型铍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错那洞矿床铍钨锡多金属矿体赋存于矽卡岩、断裂构造及(伟晶状)花岗岩中,以矽卡岩型矿体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母岩则为一套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针对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工作.年代学结果表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5±0.3 Ma,为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浆活动,表明错那洞超大型铍钨锡多金属矿床形成于中新世,为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中伸展阶段的产物.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该套成矿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具有富硅(73.36%~73.89%)、贫铁(0.96%~1.58%)、强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Zr、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显示其为一套高分异淡色花岗岩,可能为变泥质岩重融的产物,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那洞 稀有金属 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 成岩时代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