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丹江口水质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
1
作者 靖争 曹慧群 +2 位作者 林莉 秦赫 郭晓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30,共9页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近年来的创新技术,通过构建精确的虚拟模型实现了对实际物理世界的高度映射,为解决传统水质安全管理中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水质模型是实现数字孪生湖库水质安全精准映射和虚实互动的核心。围绕南水北调中线...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近年来的创新技术,通过构建精确的虚拟模型实现了对实际物理世界的高度映射,为解决传统水质安全管理中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水质模型是实现数字孪生湖库水质安全精准映射和虚实互动的核心。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管理需求,针对传统模型存在的模拟失真、误差累积、计算速度慢及无法满足突发污染事件实际决策要求等各种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利用实地流场观测和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型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主要改进了组合σ/z网格、总磷本构方程、突发污染投药处置模拟、OpenMP并行计算、水动力预计算和双时间步长模式、污染团扩散轨迹示踪等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模拟精度;通过在2023年汉江秋汛期间对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模型能有效支持水质安全“四预”功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模拟结果为汉江秋汛防御及汛后蓄水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水质安全 水质模型 水动力水质模型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数字孪生丹江口水质安全建设挑战与举措 被引量:6
2
作者 林莉 李全宏 +4 位作者 曹慧群 程靖华 靖争 李晓萌 赵科锋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1期32-36,共5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担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结合丹江口水库特点和现状,剖析数字孪生丹江口水质安全建设面临的短板、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水质安全建设总体框架,阐述了数据底板建设、模型与知识库扩展、业务...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担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结合丹江口水库特点和现状,剖析数字孪生丹江口水质安全建设面临的短板、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水质安全建设总体框架,阐述了数据底板建设、模型与知识库扩展、业务应用支撑等主体建设内容与核心技术,总结了水质安全建设特色与亮点。研究可为高质量开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数字孪生建设提供支撑,为其他水源水库水质安全数字孪生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数字孪生 水利工程 丹江口水库 水质安全
下载PDF
河长制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见 曹慧群 +1 位作者 何小聪 汤显强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19年第1期80-83,共4页
河长制平台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突破口。本研究梳理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利用河长制平台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并以跨界断面监测为技术衔接点... 河长制平台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突破口。本研究梳理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利用河长制平台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并以跨界断面监测为技术衔接点,以完善跨界断面的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目标作为突破点,利用河长制的高位推动、组织体系和部门联动,从技术方法、监测体系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一是发挥河长制科技支撑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二是发挥河长制部门协同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监测体系;三是发挥河长制统筹兼顾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生态补偿 跨界断面 监测体系
下载PDF
大东湖水网连通的水动力与水环境变化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慧群 李晓萌 罗慧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揭示城市河湖水网连通工程的生态水文响应机制,以武汉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中东湖-沙湖连通为例,建立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水网连通前后东湖、沙湖的水动力与水质变化,并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两方面,分析水质变化与水动力... 为揭示城市河湖水网连通工程的生态水文响应机制,以武汉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中东湖-沙湖连通为例,建立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水网连通前后东湖、沙湖的水动力与水质变化,并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两方面,分析水质变化与水动力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东湖-沙湖连通后,东湖与沙湖水动力条件改善较明显,TN浓度和TP浓度基本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主流线附近水域流速增加,TN、TP浓度降低,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偏离主流线较远的水域,其流速、TN、TP浓度均变化不大;东湖子湖(汤菱湖、水果湖)、沙湖的TN、TP浓度变化过程与流速变化过程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连通 水动力 水环境 大东湖
下载PDF
基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的三维单粒子定位方法研究
5
作者 曹博 霍英东 +1 位作者 曹慧群 于斌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5,共5页
在三维单粒子追踪中,现有的双焦面轴向定位方法光路复杂,光利用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的三维单粒子定位方法。通过在传统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光路中加入具有正负双焦距特性的Pancharatnam-Berry相... 在三维单粒子追踪中,现有的双焦面轴向定位方法光路复杂,光利用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的三维单粒子定位方法。通过在传统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光路中加入具有正负双焦距特性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可以实现两个焦面同时成像在一个探测器上,利用在焦平面的光斑图像定位可获得单粒子的横向(x-y方向)位置信息,利用离焦平面与在焦平面的光斑强度比可以获得单粒子的轴向(z方向)位置信息。实验上,采用±100 mm焦距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对1μm的荧光珠进行三维位置定位,获得了x,y,z方向分别为10 nm, 9 nm, 22 nm的位置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haratnam-Berry相位 荧光显微成像 双焦面成像 三维单粒子定位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距雷达和机器视觉的障碍物检测 被引量:19
6
作者 袁红斌 曹会群 欧群雍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2,共6页
基于激光测距雷达和机器视觉车载相机,对智能车道路的障碍物检测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选用激光雷达及CMOS车载相机,标定了雷达和相机,为改进低照度环境下提取图像存在的缺陷,制定了Retinex算法来增强低照度图像。因两种传感器频率不同... 基于激光测距雷达和机器视觉车载相机,对智能车道路的障碍物检测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选用激光雷达及CMOS车载相机,标定了雷达和相机,为改进低照度环境下提取图像存在的缺陷,制定了Retinex算法来增强低照度图像。因两种传感器频率不同,结合D-S证据理论,将车载相机和激光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对真实环境中的行人和车辆信息进行准确识别,融合相关数据后可以发现,与单一传感器相比,该系统检测的概率更高。在验证过程中,通过比较数据融合前后智能车避障轨迹开始点及障碍物间距离,相比于障碍物间距离,第六个目标避障中数据融合后避障轨迹开始点距离最小,第四个目标避障中提前距离最大,验证了传感器数据融合后对障碍物检测更有效、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物 机器视觉 检测 雷达 激光测距
下载PDF
油菜高产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曹辉群 《南方农业》 2021年第5期14-15,共2页
提高油菜种植质量和产量,有利于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能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分析了良种处理、田地管理和肥水管理等实现油菜高产种植方法,并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 油菜种植 肥水管理 病虫防治
下载PDF
生态保护工程和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影响量化 被引量:44
8
作者 唐见 曹慧群 陈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6,共11页
分析长江源区生态保护工程和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对于长江源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以及区域植被适应性生态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1982-2015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分析长江源区生态保护工程和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对于长江源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以及区域植被适应性生态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1982-2015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气象数据,分析长江源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构建预测植被NDVI对气候因子响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量化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工程对长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在长江源区气候条件变化和生态保护工程影响下,长江源区植被退化得到遏制,植被生长呈好转趋势;②海拔相对较低的通天河附近植被NDVI增加幅度较大,高海拔的沱沱河和当曲流域的植被NDVI增加幅度相对较小;③长江源区植被NDVI对气候因子响应存在1~2月的滞后性。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优度参数人工神经网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用来模拟植被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④年尺度的植被NDVI增加受到生态保护工程的影响程度(58.5%)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41.5%)。生长季生态保护工程对NDVI的影响程度(63.3%)大于气候变化对NDVI的影响程度(36.7%),而非生长季气候变化是影响长江源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52.8%)。研究结果有助于为长江源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管理和利用战略的科学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气候变化 生态保护工程 归一化植被指数 人工神经网络 长江源区
原文传递
双螺旋点扩散函数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博 曹慧群 +2 位作者 林丹樱 屈军乐 于斌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24,共24页
双螺旋点扩散函数(DH-PSF)技术通过对成像系统光瞳面波前相位的调控,将系统的PSF改造为DH-PSF,可实现大深度、高精度的三维纳米尺度成像,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业检测等领域。详细阐述了DH-PSF技术的基本原理、DH相位片的... 双螺旋点扩散函数(DH-PSF)技术通过对成像系统光瞳面波前相位的调控,将系统的PSF改造为DH-PSF,可实现大深度、高精度的三维纳米尺度成像,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业检测等领域。详细阐述了DH-PSF技术的基本原理、DH相位片的设计方法及其运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该方法在深度估计技术、纳米尺度三维单颗粒示踪、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新型激光扫描荧光显微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DH-PSF技术在这些应用实例中的优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对DH-PSF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微成像 超分辨成像 双螺旋点扩散函数 单颗粒示踪 深度估计
原文传递
基于双螺旋点扩展函数工程的三维多焦点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苏霞 张晨爽 +3 位作者 曹慧群 林丹樱 于斌 屈军乐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8-8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像速度和分辨率,提出了基于双螺旋点扩展函数(DH-PSF)工程的多焦点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方法和系统(DH-MTPLSM)。在激发光路中,通过高速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SLM)同时实现了三维多焦点阵列的产生和在样品面上的高精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像速度和分辨率,提出了基于双螺旋点扩展函数(DH-PSF)工程的多焦点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方法和系统(DH-MTPLSM)。在激发光路中,通过高速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SLM)同时实现了三维多焦点阵列的产生和在样品面上的高精度并行数字寻址扫描;在探测光路中,通过双螺旋相位片将系统探测PSF调制为DH-PSF,从而提供样品的轴向信息,减少轴向扫描层数,进而提高三维成像速度;结合基于DH-PSF的数字重聚焦算法,恢复出不同深度样本的宽场图像,通过单次二维扫描获得样品的三维光切片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搭建的DH-MTPLSM系统开展了小鼠肾组织切片的双光子成像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快速三维高分辨成像能力,这对于MTPLSM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荧光显微 多焦点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 双螺旋点扩展函数 数字重聚焦 空间光调制器
原文传递
锰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片为正极催化剂制备高性能锂空气电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泓蛟 王慧 +2 位作者 曹慧群 罗仲宽 王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9-1125,共7页
使用Mn掺杂的TiO2纳米片(Mn-TiO2纳米片)作为阴极催化剂来改善锂-空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首先,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处理煅烧过的金红石制备Mn-TiO2纳米片;其次,将聚偏氟乙烯(PVDF)溶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剂中,然后将KB和Mn-TiO2纳... 使用Mn掺杂的TiO2纳米片(Mn-TiO2纳米片)作为阴极催化剂来改善锂-空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首先,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处理煅烧过的金红石制备Mn-TiO2纳米片;其次,将聚偏氟乙烯(PVDF)溶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剂中,然后将KB和Mn-TiO2纳米片与PVDF/NMP溶液混合,制备正极悬浮液。最后,将正极悬浮液涂覆到碳纸上(直径15 mm),并在60℃烘箱里烘干3 h,获得Mn-TiO2纳米片正极。正如预期,在2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KB和Mn-TiO2纳米片作为锂-空气电池的电极表现出较低的过电势(1.24V)和较高的放电容量(9374.23 mAh·g^-1)。这表明Mn-TiO2纳米片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TiO2纳米片 催化效应 KB 高性能 锂空气电池
原文传递
Removing coarse sediment by sorting of reservoirs 被引量:2
12
作者 ZHOU JianJun ZHANG Man cao huiq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903-913,共11页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is an unsolved problem.In this paper,based on measured data,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s,we prove that a proportion of the sediment coarser than 0.1 mm(CS) is sorted and depo...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is an unsolved problem.In this paper,based on measured data,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s,we prove that a proportion of the sediment coarser than 0.1 mm(CS) is sorted and deposited in specific reaches in the upper backwaters or in run-of-river reservoirs.The ratio of CS is usually small but it impacts the slope of deposition delta greatly and raises the backwater in later stages for a river shaped reservoir(RSR).Based on these facts,we propose to remove such CS from a fixed basin(FB) in the upper backwater by dredging and we prove that the removal of CS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in preserving the long-term capacity of reservoirs.A numerical model comput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GP) reservoir indicates that dredging 30×106-50×106 t/a of CS could reduce 20% total deposition by the end of 100th year,so that the slope of deposition can be slowed down by 25%-30%.This would be remarkable for a long extended RSR.This method of removing CS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XLD) on the Yellow River(YR) to not only limit reservoir deposition but also filter out the CS from entering the Lower Yellow River(LYR) to slow down the rise of the perched LYR.It provides a new alternative to postpone the continuous siltation of the L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SEDIMENT sorted deposition deposition control sustainable u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