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油蟠‘风味皇后’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1
作者 杨海清 张杰 +5 位作者 曹庆芹 张卿 喻永强 张会荣 王睿琦 刘悦萍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为促进大桃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平谷大桃市场竞争力,丰富大桃品种资源,增加果农经济收入。【方法】对引进的油蟠桃‘风味皇后’进行了连续4年的区试观察,对其物候期、产量、抗性指标等进行监测。【结果】‘风味皇后’在平谷地区4... 【目的】为促进大桃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平谷大桃市场竞争力,丰富大桃品种资源,增加果农经济收入。【方法】对引进的油蟠桃‘风味皇后’进行了连续4年的区试观察,对其物候期、产量、抗性指标等进行监测。【结果】‘风味皇后’在平谷地区4月上中旬开花,果实7月下旬成熟;自花结实,果肉黄色,风味甜香,黏核;10月末开始落叶。【结论】‘风味皇后’丰产性好,适应能力强、盛果期树平均37500 kg/hm^(2)以上,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蟠桃 特性 引种
下载PDF
基于SSR构建中国主栽草莓品种指纹图谱
2
作者 蔡露莹 刘松 +6 位作者 聂兴华 杨海清 曹庆芹 李虎臣 肖婷婷 李日俭 张卿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中国主栽草莓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保护育种者权益和实现草莓资源的高效鉴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中国目前主栽的草莓品种(70个)为材料,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8个SSR分子标记进行评估,利用筛选后的...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中国主栽草莓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保护育种者权益和实现草莓资源的高效鉴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中国目前主栽的草莓品种(70个)为材料,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8个SSR分子标记进行评估,利用筛选后的高效SSR标记构建草莓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从28对引物中选出了5对多态性较高、重复性较好的核心引物。核心引物共检测出4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8个等位位点;共检测到142个带型,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28.4个带型;各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9~0.87,平均PIC值为0.8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草莓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65~0.97。【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唯一对应关系的70个草莓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未来草莓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指纹图谱 草莓品种鉴定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基于SSR荧光标记构建板栗品种(系)核心种质群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松 聂兴华 +7 位作者 李伊然 刘海涛 张卿 王雪峰 田寿乐 曹庆芹 秦岭 邢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目的】构建中国板栗品种(系)的核心种质。【方法】以342个中国板栗品种(系)为材料,用21对SSR荧光引物进行扩增,基于等位位点数最大原则,采用分层抽样、模拟退火算法、随机搜索算法构建核心种质;对板栗品种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直... 【目的】构建中国板栗品种(系)的核心种质。【方法】以342个中国板栗品种(系)为材料,用21对SSR荧光引物进行扩增,基于等位位点数最大原则,采用分层抽样、模拟退火算法、随机搜索算法构建核心种质;对板栗品种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等19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后开展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2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12个等位位点,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0.095、3.488、0.596、0.658、0.642,表明板栗品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342个板栗品种(系)在分为南北两个群体基础上存在较多混杂,说明南北方品种存在较多基因交流。同时南北方板栗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刺苞厚、坚果厚、坚果宽呈显著性差异;总苞质量、苞质量、刺苞宽、刺苞高、苞肉厚、单粒质量呈极显著差异;含水量、总淀粉含量、出实率等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3种方法所计算的等位位点数比较,确定基于等位基因数的模拟退火算法为最优取样策略,依次构建85份核心种质。T检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遗传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够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论】确定基于等位基因数的模拟退火算法为最优取样策略,为构建板栗品种核心种质较好的方法,并得到85份核心种质,保留率为2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下载PDF
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评估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聂兴华 郑瑞杰 +3 位作者 赵永廉 曹庆芹 秦岭 邢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39-1750,I0003-I0005,共15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特点,为栗属植物的资源改良、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不同产区的12个板栗品种对330个SSR分子标记进行筛选,获得高质量的12对SSR引物。...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中国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特点,为栗属植物的资源改良、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不同产区的12个板栗品种对330个SSR分子标记进行筛选,获得高质量的12对SSR引物。随后在高分辨率的毛细管电泳上对栗属4个种的96份资源进行位点信息检测。用Power Marker 3.25、GenAlEx 6.51、FigTree v1.4.3和Structure 2.3.3对全部资源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相关分析。【结果】对96份资源进行检测,共获得129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平均有10.750个位点变异。位点多样性(GD)变幅为0.656(CmSI0396)—0.877(CmSI0930),平均为0.800;观察杂合度(Ho)变幅为0.329(CmSI0742)—0.769(CmSI0702),平均为0.615;期望杂合度(He)变幅为0.489(CmSI0742)—0.789(CmSI0922),平均为0.672;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586(CmSI0396)—0.868(CmSI0930),平均为0.774。从不同栗属植物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来看,茅栗种群的观察位点数(Na)、有效等位变异(N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板栗种群,最低是日本栗种群。从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可知,栗属植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值在0.077—0.180,整体种群间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分化,板栗种群、锥栗种群与日本栗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值分别为0.165和0.180,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分化。同时,栗属植物种群的基因流(Nm)为1.580>1,也说明种群间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由此降低了由基因遗传漂变所引起的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占总变异量的73%,种群间的变异占27%。UPGMA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较一致,各资源的遗传背景存在明显的种间界限,部分资源在世代遗传中继承了不同祖先种的遗传信息。例如,资源65、71和82号为混合类型资源,包含有茅栗和日本栗的遗传背景,而现在的两种间存在地理隔离。在相同生态区域的栗属植物种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没有形成完全的生殖隔离。48号资源‘广东矮生’同时含有板栗和茅栗的遗传背景,在地理分布上该资源原生地正处于板栗和茅栗资源的重叠生态区。【结论】筛选的12对SSR引物能够准确地评估中国栗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聚类分析可确定栗属植物的类群划分与种间信息高度一致且种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栗属 聚类分析 群体遗传结构 群体遗传分化
下载PDF
板栗总苞和坚果主要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旭 郝雅琼 +6 位作者 聂兴华 杨海莹 刘松 王雪峰 曹庆芹 秦岭 邢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613-2628,I0004-I0008,共21页
【目的】通过测定113份板栗品种(系)的数量、质量和假质量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比较不同组群之间的性状差异,将SSR标记与性状进行关联,获得更多与SSR标记显著关联的性状,挖掘优异的等位变异位点,为开展板栗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测定113份板栗品种(系)的数量、质量和假质量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比较不同组群之间的性状差异,将SSR标记与性状进行关联,获得更多与SSR标记显著关联的性状,挖掘优异的等位变异位点,为开展板栗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测定并分析板栗总苞和坚果的38个数量、质量和假质量性状,利用SPSS和Graphpad软件对数量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基于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最后用TASSEL 2.1软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分别对性状和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21对SSR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Shannon指数(I)、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5)、观察杂合度(H;)和期望杂合度(H;)的平均值分别为3.164、1.269、0.589、0.593和0.635。根据群体结构分析分为2个主要组群,为了更好地比较性状差异,在聚类分析时将中间类型的品种单独划分为一组。在质量和假质量性状分析中,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39—1.567,遗传多样性最高的性状是坚果光泽,最低的是底座接线;坚果形状、光泽、颜色等性状组群间频率分布差异明显。在数量性状分析中,变异系数的范围在3.96%—36.31%,苞重、总苞重和单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遗传变异程度高;果形指数和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总苞和坚果的外观性状之间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组1-组2和组2-组3在果实形状和重量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关联分析中,GLM模型中有13个标记位点与18个表型性状极显著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15.12%—54.99%;MLM模型中有6个标记位点与7个表型性状极显著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在8.66%—26.93%。【结论】本研究将SSR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共发现13个标记位点与坚果单粒重等20个表型性状极显著关联,为开展板栗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性状 SSR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板栗正反交后代坚果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纪飞杨 张惠真 +6 位作者 王广鹏 张树航 张卿 房克凤 邢宇 曹庆芹 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板栗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性状在‘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正反交后代中的遗传倾向。【方法】以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及其正反交后代为试材,测量坚果单粒重等相关性状,同时利用数量性状遗传... 【目的】探讨板栗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性状在‘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正反交后代中的遗传倾向。【方法】以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及其正反交后代为试材,测量坚果单粒重等相关性状,同时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其遗传倾向。【结果】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正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99%、5.12%、6.28%、5.77%和17.29%。反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60%、6.40%、8.16%、4.44%和18.95%;正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6、0.67、0.60、0.70和0.63。反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7、0.69、0.63、0.55和0.62。在正交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的超高亲率分别为4.55%、4.84%、6.35%、7.94%和0%;反交超高亲率分别为6.12%、14.29%、8.16%、3.06%和5.75%。【结论】‘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杂交组合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会受到正反交的影响,杂交后代因非加性效应的解体,出现变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正反交后代 果实性状 遗传倾向
下载PDF
板栗胚胎及胚乳发育过程的形态解剖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兵帅 张卿 +3 位作者 曹庆芹 邢宇 秦岭 房克凤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掌握板栗发育的生殖周期和发育时序特征,为探明板栗结实率低的内在原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怀黄’板栗为研究对象,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胚胎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盛花期后15~20 d,... 【目的】掌握板栗发育的生殖周期和发育时序特征,为探明板栗结实率低的内在原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怀黄’板栗为研究对象,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胚胎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盛花期后15~20 d,合子发育至球形胚,游离核胚乳开始从珠孔端向合点端细胞化,直至充满整个胚囊;盛花期后20~30 d,胚胎先发育至心形,继而发育至鱼雷形,胚乳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壁并迅速扩张,同时出现胚乳腔;盛花期后35 d左右,胚胎发育至子叶形并开始膨大,胚乳细胞横向扩张,继而被胚体吸收,大量解体。【结论】由此表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胚乳通过复杂多样的变化在胚体营养供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胚胎 胚乳 游离核 细胞化
下载PDF
板栗非胚性愈伤组织DsRed基因瞬时转化方法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 邢宇 +3 位作者 房克凤 曹庆芹 秦岭 张卿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为建立并优化板栗非胚性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技术体系。【方法】以‘燕山红栗’幼胚根尖诱导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参照美洲栗胚性愈伤组织转化方法,转化DsRed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建立板栗非胚性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技术体系。针对影... 【目的】为建立并优化板栗非胚性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技术体系。【方法】以‘燕山红栗’幼胚根尖诱导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参照美洲栗胚性愈伤组织转化方法,转化DsRed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建立板栗非胚性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技术体系。针对影响转化率的重要因子,设计菌液浓度、超声处理时间、共培养时间、干燥时间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该方法。【结果】成功诱导板栗非胚性愈伤组织并观察到红色荧光,表明成功建立并优化了板栗非胚性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方法:菌液浓度OD600=1.50,超声处理时间90s,共培养时间1h,干燥时间3d。【结论】该方法对于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糖类和淀粉代谢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红栗’ 非胚性愈伤组织 瞬时转化 正交试验 方法优化
下载PDF
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渐渗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基朋 秦岭 +2 位作者 曹庆芹 房克凤 田晔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67,共10页
【目的】栎属植物种间经常发生种间杂交和基因渐渗现象,特别是同域分布的同组内栎树之间,这种情况会更加频繁。本文通过对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自然分布的栎属植物种间基因渐渗情... 【目的】栎属植物种间经常发生种间杂交和基因渐渗现象,特别是同域分布的同组内栎树之间,这种情况会更加频繁。本文通过对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自然分布的栎属植物种间基因渐渗情况、种质资源现状以及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本文使用6对SSR引物对云蒙山、上方山和北农林场同域分布的304个蒙古栎、槲树、槲栎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种间基因渐渗进行了研究。【结果】共检测到等位标记10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7.5个,期望杂合度(He)为0.660~0.911,平均为0.838,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632~0.903,平均为0.822,3种栎树在总体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的水平上,3种栎树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2.667~14.167,期望杂合度(He)为0.743~0.849,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725~0.826,3种栎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蒙古栎>槲树>槲栎。对7个栎树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遗传变异大部分发生在居群内。通过Structure软件对3种栎树种间基因渐渗进行分析,发现槲树-槲栎、槲树-蒙古栎和槲栎-蒙古栎这3个种对间均有基因渐渗发生。【结论】在北京山区分布的蒙古栎、槲树和槲栎这3种栎属植物之间存在普遍的、复杂的渐渗杂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基因渐渗
下载PDF
板栗SSR标记研究中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显影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兴华 张卿 +3 位作者 刘阳 代月星 曹庆芹 秦岭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3,共7页
为筛选出高效、稳定的银染显影体系,以板栗叶片DNA为扩增模板,利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AgNO3使用量、CH2O使用量、Na2CO3使用量及上样量4个主要因素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显影的影响,并对优化出的方法在银染效果、试剂使用... 为筛选出高效、稳定的银染显影体系,以板栗叶片DNA为扩增模板,利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AgNO3使用量、CH2O使用量、Na2CO3使用量及上样量4个主要因素对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显影的影响,并对优化出的方法在银染效果、试剂使用和显影时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0.1%AgNO3+1mL CH2O+0.2g Na2CO3(500mL体系)+1.5μL上样量的银染显影效果最佳。筛选出的体系能有效克服胶图分辨率低、背景暗,读带不清晰和危险试剂消耗大的问题,为批量试验、快速读带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凝胶 板栗 正交实验 银染显影效果
下载PDF
异源表达板栗坚果淀粉合成酶基因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龙 张卿 +4 位作者 赵永廉 刘建玲 秦岭 曹庆芹 邢宇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5-20,共6页
【目的】验证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功能。【方法】将中国板栗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SSS、SBE和PUL在水稻‘日本晴(Oryzasativa,Nipponbare)’中过量表达,设置转空载体水稻株系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比较转基因植株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目的】验证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功能。【方法】将中国板栗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SSS、SBE和PUL在水稻‘日本晴(Oryzasativa,Nipponbare)’中过量表达,设置转空载体水稻株系作为阴性对照,通过比较转基因植株籽粒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与转空载体对照株系的差异,从而验证板栗淀粉合成酶基因的相关功能。【结果】CmSSSⅡ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使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上升,而CmSBEⅠ使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CmSSSⅡ和CmSBEⅠ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使水稻籽粒中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显著上升;CmSSSⅢ和CmSBEⅡ转基因水稻株系未鉴定到转基因阳性植株;CmSSSⅣ和CmPUL转基因水稻株系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结论】板栗SSSⅡ和SBEⅠ基因功能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抗性淀粉的积累中表现的功能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淀粉合成酶 水稻 过表达 基因功能验证
下载PDF
Ca^(2+)螯合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对板栗花粉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涛 张伟伟 +4 位作者 张卿 邢宇 曹庆芹 秦岭 房克凤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1-37,共7页
【目的】为探究板栗花粉萌发培养基以及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对板栗花粉管发育的影响,明确Ca^(2+)在花粉萌发中的作用。【方法】以处于盛花期的‘燕山红栗’花粉为试材,首先筛选花粉萌发培养基配方,随后以此为基础添加不同浓度的乙二... 【目的】为探究板栗花粉萌发培养基以及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对板栗花粉管发育的影响,明确Ca^(2+)在花粉萌发中的作用。【方法】以处于盛花期的‘燕山红栗’花粉为试材,首先筛选花粉萌发培养基配方,随后以此为基础添加不同浓度的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观察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以及纤维素和胼胝质分布的影响。【结果】板栗花粉最适宜离体萌发培养基为7.5%蔗糖、0.0010%H_(3)BO_(3)、0.004%CaCl_(2)和1%琼脂,34℃培养36 h,此时花粉萌发率最高为34.01%;添加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后,花粉管伸长受阻,当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浓度为800μmol/L时,花粉管顶端出现较多的纤维素和胼胝质沉积。【结论】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同时导致花粉管的纤维素和胼胝质分布异常,该研究为揭示板栗花粉响应胁迫的应答机制及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发育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花粉萌发培养基 花粉管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下载PDF
板栗胚性愈伤组织对遗传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13
作者 孙佳晨 高月荣 +5 位作者 李晓伟 曹庆芹 邢宇 房克凤 张卿 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究中国板栗主栽品种‘燕山红栗’胚性愈伤组织对遗传霉素的耐受力。【方法】以‘燕山红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Yanshanhongli’)幼胚胚尖诱导出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遗传霉素的... 【目的】探究中国板栗主栽品种‘燕山红栗’胚性愈伤组织对遗传霉素的耐受力。【方法】以‘燕山红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Yanshanhongli’)幼胚胚尖诱导出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遗传霉素的固体和液体扩繁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并统计其死亡率和鲜质量变化量。【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遗传霉素对两种胚性愈伤组织的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0 mg/L和80 mg/L;液体悬浮培养中,遗传霉素对两种胚性愈伤组织的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0 mg/L和30 mg/L。【结论】确定在固体和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两种板栗胚性愈伤组织对遗传霉素的耐受质量浓度,为板栗转基因过程中遗传霉素的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胚性愈伤组织 遗传霉素 敏感性
下载PDF
草莓FaMRLK47蛋白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卿 邢宇 +1 位作者 曹庆芹 秦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优化草莓FaMRLK47蛋白原核表达条件并在研究中应用。【方法】以八倍体草莓‘红颜’(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pe’)为试材,对比研究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在0.5m... 【目的】优化草莓FaMRLK47蛋白原核表达条件并在研究中应用。【方法】以八倍体草莓‘红颜’(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pe’)为试材,对比研究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在0.5mmol/L和1mmol/L处理,对比分析0、2、4、6、8、12h等不同时间FaMRLK47蛋白诱导表达效率和产量。【结果】IPTG在1mmol/L下诱导8h,FaMRLK47蛋白的表达效率和产量高。【结论】优化草莓FaMRLK47原核诱导表达体系并检测FaMRLK47与寡糖的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RLK47 草莓 蛋白原核表达体系
下载PDF
块菌人工栽培现状及菌根苗培育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溢洋 张国庆 +4 位作者 秦岭 陈青君 曹庆芹 徐诗毅 卢宇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5-1264,共20页
松露(块菌)是名贵的地下真菌,因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享誉全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块菌必须与宿主植物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后才能形成子实体(子囊果)。由于块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野生块菌资源被严重破坏,以块菌... 松露(块菌)是名贵的地下真菌,因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享誉全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块菌必须与宿主植物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后才能形成子实体(子囊果)。由于块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野生块菌资源被严重破坏,以块菌菌根苗制备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栽培手段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块菌菌根苗培育为切入点,阐述了块菌资源面临的较大威胁、人工栽培手段的进步和人工种植园的快速发展,通过综述菌根苗培育前对共生组合的选择,菌根苗培育时使用的基质、接种剂、培养方式、与其他生物间的互作,以及菌根苗培育后进行检测的方法等研究进展,为外生菌根食用菌的菌根苗培育技术和人工栽培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露 菌根合成 共生关系 基质
原文传递
板栗雄花序败育新品种‘怀奇’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阳 刘建玲 +6 位作者 刘海涛 赵永廉 王金宝 曹庆芹 张卿 秦岭 邢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32,共2页
‘怀奇’是由实生芽变选育的板栗新品种,平均单粒质量9.15 g,可溶性糖含量13.83%,淀粉48.71%,蛋白质5.08%,脂肪0.71%。花枝上纯雄花序发生败育,败育时花序长度平均为4.24 cm,是正常盛花期纯雄花序长度的23%,且雌雄花序比例高(1︰0.68)... ‘怀奇’是由实生芽变选育的板栗新品种,平均单粒质量9.15 g,可溶性糖含量13.83%,淀粉48.71%,蛋白质5.08%,脂肪0.71%。花枝上纯雄花序发生败育,败育时花序长度平均为4.24 cm,是正常盛花期纯雄花序长度的23%,且雌雄花序比例高(1︰0.68)。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数平均2.51个,结果枝上着生的总苞数平均2.84个,嫁接后第4年单株产量可达6.8 kg,适于中国北方山地及瘠薄地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雄花序败育 品种
原文传递
板栗新品种‘靓栗1号’
17
作者 刘阳 刘建玲 +5 位作者 刘海涛 房克凤 曹庆芹 张卿 秦岭 邢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7-28,共2页
‘靓栗1号’是实生选育的板栗新品种。坚果茸毛少,栗仁金黄色。平均单粒质量10.61 g,可溶性糖含量26.74%,淀粉含量47.09%,蛋白质含量8.45%;果肉细糯香甜,涩皮易剥离,宜用作冰栗和炒制。该品种丰产性好,平均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数2.34,结... ‘靓栗1号’是实生选育的板栗新品种。坚果茸毛少,栗仁金黄色。平均单粒质量10.61 g,可溶性糖含量26.74%,淀粉含量47.09%,蛋白质含量8.45%;果肉细糯香甜,涩皮易剥离,宜用作冰栗和炒制。该品种丰产性好,平均结果母枝抽生结果枝数2.34,结果枝上着生总苞数3.25,嫁接4年单株产量可达6.94 kg。耐旱性强,适合中国北方山地瘠薄的板栗栽培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品质 抗旱性 品种
原文传递
中国板栗品种(系)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聂兴华 李伊然 +5 位作者 田寿乐 王雪峰 苏淑钗 曹庆芹 邢宇 秦岭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13-2324,共12页
基于SSR荧光分子标记,对中国342个板栗品种(系)构建了DNA指纹图谱,并解析了各品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SSR标记多位点匹配后的PI和PIsibs值分别为4.960×10-20和2.395×10-8,显示本试验所选用的标记... 基于SSR荧光分子标记,对中国342个板栗品种(系)构建了DNA指纹图谱,并解析了各品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特征。结果表明:(1)所有SSR标记多位点匹配后的PI和PIsibs值分别为4.960×10-20和2.395×10-8,显示本试验所选用的标记指纹识别潜力强;对342份品种(系)构建指纹图谱,共获得338个有唯一对应关系的指纹信息,其中舒城大红袍与焦扎、双合大红袍与CSB-1两两共享了一个指纹信息,结合主要植物学性状,推测其为同物异名品种;同时发现存在大于10个位点信息差异的19份同名资源,判定其为同名异物品种。(2)两两品种群的Fst平均值为0.0224(Fst<0.05),表明品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对5个品种群进行了基因流(Nm)和AMOVA分析,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个体内,占总变异的84%,各品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为6.592,表明资源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换,制约了各群体间的分化。(3)利用位点数据进行群体结构、主坐标和聚类树分析表明,板栗品种资源主要被划分为南、北两大品种群,确定了沿大别山山脉的湖北东北部、河南南部和安徽中北部、以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地区为分界带(混交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SSR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FT/TFL1-like基因在板栗一次花和二次花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煜 刘阳 +5 位作者 于文杰 房克凤 张卿 曹庆芹 邢宇 秦岭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7-1144,共8页
板栗的雌雄花存在春季和夏秋季两次开花的现象,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FT/TFL1基因在植物成花转变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该基因在板栗花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在板栗基因组中鉴定出5个FT/TFL1-like基因,... 板栗的雌雄花存在春季和夏秋季两次开花的现象,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FT/TFL1基因在植物成花转变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该基因在板栗花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在板栗基因组中鉴定出5个FT/TFL1-like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地对板栗FT/TFL1基因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以及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板栗FT/TFL1基因均具有PEBP保守结构域,开放阅读框为513~570 bp,编码170~189个氨基酸,外显子数目为3~4个。系统进化分析将FT/TFL1基因分为3个亚类:TFL1-like、FT-like和MFT1-like。基因表达分析显示:CmFT基因在板栗的雌雄花的表达较高;在板栗一次花和二次花的表达分析显示,CmFT基因在两次发育时期都具有较高的表达,其中在雄花序的发育进程表现下降的趋势,相同发育时期一次花的表达均高于二次花的表达;CmFT在雌花簇的发育进程呈上升趋势,相同发育时期一次花的表达低于二次花。本研究表明,在FT/TFL1-like基因家族中,FT基因是参与调控板栗雄花序和雌花簇形态建成的重要基因,通过探讨板栗FT/TFL1基因在一次花和二次花的表达分析,以期进一步为板栗花发育建成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FT/TFL1-like基因 雄花序 雌花簇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ndo-1,4-β-glucanase from Lilium longiflorum that functioned in pollen germination and pollen tube growth 被引量:1
20
作者 SHEN MouHua cao qingqin LI YiQ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5期739-745,共7页
Endo-β-glucanases play vit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ollen tube growth. Here, a previously identified endo-1,4-β-glucanase from Lilium longiflorum (lily), named LlpCel1,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purifi... Endo-β-glucanases play vit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ollen tube growth. Here, a previously identified endo-1,4-β-glucanase from Lilium longiflorum (lily), named LlpCel1,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purified, and further investigated for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The recombinant LlpCel1 protein hydrolyzed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and exhibited activity towards laminarin from Eisenia. arborea and 1,3:1,4-β-glucan of barley. The pH for the optimum activity was 6.0 and the value of Km calculated from CMC was 5.0 mg/mL. Adding EDTA resulted in the total loss of the enzymatic activity, and this effect could be restored by the addition of Ca2+.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LlpCel1 protein was present in pollen grains and rehydrated pollen grains, and the amount of the protein was increased during pollen germinating, but not in the pollen tube. Consistently, th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study with the antibody against LlpCel1 also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LlpCel1 at the begin-ning of germination, but not in the elongating pollen tube. Furthermore, incubation of LlpCel1 with pollen at the beginning of pollen germination increased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length of pollen tube. All of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lpCel1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lily pollen germina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pollen tube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酶 纤维素酶 百合属植物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