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部分地区禽源空肠弯曲菌MLST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学萍 张博 +6 位作者 王寒 邬旭龙 周丽军 曹随忠 王印 杨泽晓 德西措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为了解四川部分地区分离到的48株禽源空肠弯曲菌间的分子特征,以对来源不同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本研究参照MLST数据库,选取了空肠弯曲菌MLST分型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yA,gltA,tkt,pgm和uncA作为目的基... 目的为了解四川部分地区分离到的48株禽源空肠弯曲菌间的分子特征,以对来源不同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本研究参照MLST数据库,选取了空肠弯曲菌MLST分型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yA,gltA,tkt,pgm和uncA作为目的基因分别扩增及测序,并将所得序列经比对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48株分离株中共含24种不同的序列型分属于9种不同的克隆系及11种独特型,其中22株分离株含有新序列型,占分离株的45.83%(22/48);9种不同的克隆系中以CC-21、CC-353、CC-464克隆系所含菌株相对较多,而克隆系CC-45、CC-48最少,均为1株分离株;11种独特型共存于21株分离株中,其中以ST-8675序列型最多,为8株。遗传进化树显示,属同一克隆系的不同型别间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如同属于CC-21克隆系的ST-298与ST-760型别分离株处于同一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但不同克隆系的分离株间遗传进化关系较远,鹌鹑源分离株(V13-20)单独处于一大分支与其余禽源分离株间的亲缘关系最远。总体而言,不同地区、宿主来源的分离株呈现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中分离株间具有基因多样性,MLST分型为了解该地区空肠弯曲菌的遗传特性和分布特点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MLST分型 管家基因 遗传进化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CRISPR-Cas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博 姚学萍 +2 位作者 曹随忠 王印 杨泽晓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为分析GenBank中登录的国内外空肠弯曲菌及其亚种中所含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同源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enBank中已登录的空肠弯曲菌所含的CRISPR-Cas系统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比对、保守性分析、RNA二级结构预测、... 为分析GenBank中登录的国内外空肠弯曲菌及其亚种中所含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同源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enBank中已登录的空肠弯曲菌所含的CRISPR-Cas系统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比对、保守性分析、RNA二级结构预测、重复序列的GC含量分析及其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空肠弯曲菌及其亚种中所含CRISPR-Cas系统的重复序列高度保守、GC含量较低(28.57%以下),差异性主要呈现于两端游离部分;CRISPR中的间隔序列差异性较大致使CRISPR具有多态性;Cas蛋白序列同源性较高(96.8%以上),遗传动态变化较低,与基因水平转移产生的趋同进化有潜在相关性。空肠弯曲菌CRISPR-Cas系统中的间隔序列具有多态性与该菌的遗传进化差异有关,重复序列及cas基因保守性较强,与其共同进化有潜在相关性。通过对不同空肠弯曲菌CRISPR-Cas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菌CRISPR-Cas系统结构特征、基因进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CRISPR-Cas系统 重复序列 间隔序列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IFN-γ对犬BMSCs增殖及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丹婷 黄晓雅 +3 位作者 白利鹏 沈留红 曹随忠 余树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26-2331,共6页
目的:探讨IFN-γ对犬BMSCs增殖及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从犬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通过免疫化学和诱导分化进行鉴定。利用梯度浓度IFN-γ刺激B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检测BMSCs表面受体TLR3、TLR4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IFN-γ对犬BMSCs增殖及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从犬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通过免疫化学和诱导分化进行鉴定。利用梯度浓度IFN-γ刺激BMSCs,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检测BMSCs表面受体TLR3、TLR4的表达情况,免疫抑制基因IDO1、IDO2、COX2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BMSCs分泌的IL-10、HGF、TGF-β、PGE2和犬尿氨酸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IFN-γ刺激后能有效促进BMSCs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表达TLR3、IDO1、COX2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IDO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IL-10、HGF、犬尿氨酸的分泌增加,而PGE2和TGF-β的分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促进犬BMSCs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BMSCs表达免疫抑制因子,提高其分泌可溶性抗炎因子的能力,提示IFN-γ在一定条件下可促进BMSCs的免疫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增殖 免疫抑制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Experimental Mastitis Model by Lipopolysaccharide via Teat Duct in Rabbit 被引量:1
4
作者 cao sui-zhong YANG De-ying +3 位作者 YAO Xue-ping YU Shu-min SHEN Liu-hong LIU Chang-so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3年第2期62-64,共3页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d mastitis pathological models and reveal dynamic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ammary tissue before and after L...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d mastitis pathological models and reveal dynamic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mammary tissue before and after LPS perfusion, finally providing convenient animal models for establishing LPS- induced acute clinical mastitis researches. [ Method] Twelve lactating rabbits (the 7th day after parturition) were perfused with LPS into the fourth mammary gland via the teat duct. Exactly at 2h before perfusion, 6 h, 12 h, 24 h, 48 h, 72 h, 5 d and 7 d after, the indexes such as rectal temperature, total white blood calls and neutrophils, C -response protein (CPR) content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Then the rabbits were euthanatized and the mammary glands were removed and fixed for histopathologic evalua- tions.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observed in mammary tissue 6 h after LPS perfusion, structure of mammary tissue disorderly at 24 h, self - regeneration after 48 h and back to normal at 7 d. LDH activity wa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 P 〈 0.05) at 12 h ( P 〈 0.05), peaking at 24 h, decreasing at 5 d ( P 〈 0.05) and returning to health at 7 d. CRP content wa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 P 〈 0.05) at 6 to 72 h, pea- king at 12 h, decreasing at 48 h, back to normal at 5 d. [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rabbit experimental mastitis model was suc- cassfullv constructed bv LPS Derfusion via teat 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opolysaccharide(LPS) Animal model of mastitis RABBIT C-response protein (CRP)
下载PDF
A型塞内卡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五聚体的组装 被引量:6
5
作者 莫亚霞 宋品 +5 位作者 穆素雨 董虎 曹随忠 郭慧琛 姚学萍 孙世琪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9-976,共8页
为实现A型塞内卡病毒(SVA)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并组装为五聚体,本试验以带His标签和SUMO(小泛素样修饰系统)标签的pSMK及pSMA为载体,将塞内卡病毒衣壳蛋白基因VP0、VP1和VP3构建为重组质粒pSMA-VP0、pSMK-VP1、pSMK-VP3,... 为实现A型塞内卡病毒(SVA)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并组装为五聚体,本试验以带His标签和SUMO(小泛素样修饰系统)标签的pSMK及pSMA为载体,将塞内卡病毒衣壳蛋白基因VP0、VP1和VP3构建为重组质粒pSMA-VP0、pSMK-VP1、pSMK-VP3,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对其进行共表达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包括诱导温度、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前细菌D600值以及诱导时间,纯化后获得SVA衣壳蛋白后进行免疫印迹分析,之后利用His-SUMO蛋白酶切除标签蛋白,在体外进行组装和鉴定。结果,A型塞内卡病毒衣壳蛋白VP0、VP1、VP3在20℃下、D600值为1.1、 IPTG浓度为0.4 mmol/L、诱导12 h后蛋白表达效果最好。经超声破碎、镍柱纯化后获得VP0、VP1、VP3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目的蛋白能与SVA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动态光散射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去除His-MUMO后还原天然构象的目的蛋白可组装成五聚体。上述研究结果为制备SVA病毒样颗粒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 重组质粒 原核表达 五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