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金属MOFs碳化材料的结构对锂硫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曹翔宇 张秀玲 +2 位作者 杜依洋 马成乡 闫娟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160,共7页
利用硝酸钴和铁氰化钾在水溶液中沉淀反应以及ZIF-8在水溶液中的部分分解,分别制备了2种组成相近但结构不同的双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Co-Fe precursor和ZCF precursor。经过多巴胺包覆,对2种产品在氩气气氛下退火获得碳化产物。将碳化产... 利用硝酸钴和铁氰化钾在水溶液中沉淀反应以及ZIF-8在水溶液中的部分分解,分别制备了2种组成相近但结构不同的双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Co-Fe precursor和ZCF precursor。经过多巴胺包覆,对2种产品在氩气气氛下退火获得碳化产物。将碳化产物与纳米硫粉混合得到的碳/硫复合材料(E-CoFeCN@C/S、E-ZCF@C/S)分别作为正极,组装扣式锂硫电池并测试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在组成相似的情况下,核壳结构碳载体(E-CoFeCN@C)与发散式结构碳载体(E-ZCF@C)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E-ZCF@C/S在循环伏安测试中表现出更小的极化以及更强的电流响应,在电化学阻抗测试中表现出更低的电荷转移阻抗,表明该材料有利于促进正极电荷传递过程,即加快电极反应动力学。E-ZCF@C/S在0.2C倍率下放电初始比容量为1211.3mAh/g,在2C倍率下放电初始比容量为794mAh/g,均优于E-CoFeCN@C/S。而核壳结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容量衰减方面,E-CoFeCN@C/S在0.2C倍率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平均衰减率为0.074%(E-ZCF@C/S为0.26%),在2C倍率下循环300次后平均衰减率为0.047%(E-ZCF@C/S为0.13%),说明核壳结构对活性物质的锚固作用明显而对电荷转移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MOFs 锂硫电池 材料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某钢筋混凝土栈桥的异常振动成因分析
2
作者 鲁文妍 陈亮 +3 位作者 曹翔宇 郑春锋 刘海祥 许珉凡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199,共7页
为研究栈桥异常振动原因并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在缺失结构异常振动期间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基于现场检测、动力测试及数值仿真3种方式相结合,将导致异常振动的内因和外因逐一排查,筛选高可能性因素进行异常振动成因分析。研究表明,栈桥... 为研究栈桥异常振动原因并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在缺失结构异常振动期间观测数据的情况下,基于现场检测、动力测试及数值仿真3种方式相结合,将导致异常振动的内因和外因逐一排查,筛选高可能性因素进行异常振动成因分析。研究表明,栈桥的异常振动是由水平承载系统的第2阶自振频率与激振频率共振以及托辊转速较小差异导致的“拍现象”综合导致。其中,托辊对栈桥产生的拉扯激振是导致其异常振动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水运工程结构的异常振动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桥 异常振动 动力测试 数值仿真 安全性评估
下载PDF
废革屑负载壳聚(CF-CS)复合吸附剂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郑顺姬 胡芳 +1 位作者 曹向禹 王文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200,206,共6页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将壳聚糖(CS)通过戊二醛交联剂负载于革屑(CF)上制成废革屑负载壳聚(CF-CS)复合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模拟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 以废革屑作为载体,将壳聚糖(CS)通过戊二醛交联剂负载于革屑(CF)上制成废革屑负载壳聚(CF-CS)复合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模拟废水的pH、吸附剂用量、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改性前后废革屑的结构,对该吸附过程建立了适当的模型,描述了其吸附行为,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废液初始浓度为100mg/L,pH=2.0,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4.0h,吸附剂添加量为0.15g条件下,吸附剂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容量、吸附率分别为60.4mg/g、90.6%;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该吸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FT-IR分析表明,CS接枝到性废铬革屑,可为吸附Cr(Ⅵ)提供吸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革屑 壳聚糖 废水 吸附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化学结构及其对气态污染物吸附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曹向禹 李维鑫 郑建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活性炭纤维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好、制备成型方便以及表面化学结构丰富的优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吸附性能的角度综述了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的特点及其在气体污染物(SO_(2)、NO_(X)、VOCs、CS_(2)、甲醛)脱除分离方面的应用进展,... 活性炭纤维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好、制备成型方便以及表面化学结构丰富的优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吸附性能的角度综述了活性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的特点及其在气体污染物(SO_(2)、NO_(X)、VOCs、CS_(2)、甲醛)脱除分离方面的应用进展,指出了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含氧及含氮等官能团可改善纤维对气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表面化学结构 气态污染物 吸附
下载PDF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遗传危险因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
作者 章文洁 苏玉 +5 位作者 卢山 陈玉莹 曹翔宇 刘蕾 杨丽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究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遗传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0名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50名未发生DVT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匹配。创伤患者于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是否发生DVT。... 目的探究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遗传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0名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50名未发生DVT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匹配。创伤患者于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是否发生DVT。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术前DVT的遗传危险因素。用于GWAS的基因组DNA从白细胞中提取。结果应用GWAS评估144个兴趣基因,包含2662个单核苷酸变异(SNV),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共发现10个基因与创伤后DVT发生显著相关:止血机制辅因子,包括THBD、F5、SERPIND1、ITGA2,维生素K依赖(VKD)羧化相关因子,包括GGCX、CALU,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包括CYP1A1、CYP3A4、CYP2C19、CYP2B6。结论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可能受止血机制辅因子、VKD羧化相关因子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创伤 下肢骨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遗传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芬顿技术处理皮革工业废水
6
作者 张隆新 曹向禹 刘国煜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0期65-70,共6页
采用超声-芬顿氧化法处理皮革工业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超声功率、H_(2)O_(2)浓度、FeSO_(4)·7H_(2)O浓度、初始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选取五因素四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氧化降解工艺.结果表明,在H_(2)O_(... 采用超声-芬顿氧化法处理皮革工业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超声功率、H_(2)O_(2)浓度、FeSO_(4)·7H_(2)O浓度、初始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选取五因素四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氧化降解工艺.结果表明,在H_(2)O_(2)/FeSO_(4)·7H_(2)O摩尔比为2.5∶1,超声功率600 W,pH3.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了80.44%.对超声-芬顿技术氧化处理皮革工业废水的动力学研究发现,废水COD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增强因子E为143%,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芬顿 皮革工业废水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姜黄素调控KLF2表达对BV2细胞OGD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魏建明 曹湘玉 +1 位作者 叶紫阳 杨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氧糖剥夺(OGD)模型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BV2细胞在OGD环境中培养2h模拟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MTT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KLF2、p-NF-κB、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氧糖剥夺(OGD)模型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BV2细胞在OGD环境中培养2h模拟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MTT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KLF2、p-NF-κB、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GD组BV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KLF2蛋白表达下降,p-NF-κB蛋白表达增高,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增高(P<0.05);10μmol/L的姜黄素可显著增加OGD诱导的BV2细胞活力,上调KLF2蛋白表达,下调p-NF-κB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P<0.05)。而KLF2-si RNA显著逆转姜黄素对OGD诱导的BV2细胞上述保护作用(P<0.05)。结论:姜黄素上调KLF2的表达并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对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缺血性脑卒中 KLF2 NF-ΚB OGD
下载PDF
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苏玉 曹翔宇 +6 位作者 臧新伟 章文洁 任文华 李春艳 董辉苒 梁翠莹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观察,行术前血管造影或彩超以筛查DVT并确诊DVT的患者共50例纳入DVT组,在未确诊DVT患者中以1∶1的比例... 目的探讨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观察,行术前血管造影或彩超以筛查DVT并确诊DVT的患者共50例纳入DVT组,在未确诊DVT患者中以1∶1的比例纳入与DVT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DVT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3和C4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各指标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DVT组、非DVT组血清C3浓度分别为(1.162±0.223)g/L、(0.869±0.206)g/L;C4浓度分别为(0.307±0.070)g/L、(0.257±0.079)g/L,DVT组C3、C4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均<0.05)。ROC曲线表明,C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39,当cut-off值为0.893 g/L时,敏感性为70.0%(95%CI:56.3%~80.9%),特异性为94.0%(95%CI:83.8%~98.4%);C4的AUC^(ROC)为0.683,当cut-off值为0.267 g/L时,敏感性为58.0%(95%CI:44.2%~70.6%),特异性为76.0%(95%CI:62.6%~85.7%)。纳入C3、Fib、D-二聚体以及Caprini评分构建回归模型计算的组合因子AUC^(ROC)为0.943。结论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DVT相关联并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补体C4 深静脉血栓 老年髋部骨折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历史与未来曹向宇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向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1]。北美的统计数据显示,8%~10%的脑卒中源于ICAS,而在亚洲人群中,有30%~50%的脑卒中病因是ICAS[2]。因此,提升我国ICAS的治疗水平对于改善国民的健康具有...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1]。北美的统计数据显示,8%~10%的脑卒中源于ICAS,而在亚洲人群中,有30%~50%的脑卒中病因是ICAS[2]。因此,提升我国ICAS的治疗水平对于改善国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ICAS的治疗主要包括强化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两种方式,血管内治疗的历史已有40余年,早期由于介入材料的简陋和介入技术的欠缺,ICAS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因此,这种方法一度被限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球囊取栓术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下载PDF
缘于特发性高颅压头痛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苏慧 张兴文 +3 位作者 田成林 曹向宇 王君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高颅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头痛的临床特点,查找与头痛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从2004年7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特发性高颅压病人181例。记录病人人口学... 目的:分析特发性高颅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头痛的临床特点,查找与头痛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从2004年7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特发性高颅压病人181例。记录病人人口学特征、临床及影像资料。符合纳入和排除要求者148例,按照有无头痛分为头痛组(72例)和无头痛组(76例),对两组人口学特征、影像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48.6%的缘于特发性高颅压病人出现了头痛。其中,45.3%的病人头痛位置仅出现在1~2个部位(额部、颞部、顶部、枕部)。头痛性质多为非搏动性(78.1%),中-重度疼痛(90.6%),非持续性存在(54.7%),伴有恶心(42.2%)、呕吐(28.1%),但畏光畏声者少见(3.1%)。头痛表型中多数为偏头痛(45.3%)。年龄及是否合并搏动性耳鸣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性别、体重指数、合并视力下降/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静脉窦狭窄类型、静脉窦狭窄两端窦内压力差等两组间无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搏动性耳鸣与特发性高颅压头痛相关(P=0.044,OR=0.459,95%可信区间:0.215-0.980)。结论:缘于特发性高颅压头痛发生率并不是很高,表型多样化。是否合并搏动性耳鸣与缘于特发性高颅压头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高颅压 头痛 静脉窦狭窄
下载PDF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优势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建萍 吕斌 +4 位作者 张荣举 刘新峰 曹向宇 王君 杜志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析早期神经介入栓塞在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观... 目的探析早期神经介入栓塞在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于早期实施神经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对照组于非早期神经介入治疗(动脉瘤破裂24 h后),比较2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栓塞程度。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95±1.15)d vs(6.42±0.89)d,(10.21±2.34)d vs(14.57±2.31)d,P=0.000];观察组完全栓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vs 68.75%,P=0.040);2组入院时及术后2周NIHSS评分、肺部感染、再破裂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脑水肿发生率、大部分栓塞、部分栓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操作 肝素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珠对聚氨酯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春怀 张敏刚 +1 位作者 曹翔宇 赵慧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以空心玻璃微珠为无机填料,通过与聚氨酯采取物理混合的方法,经过真空除泡,浇注,高温固化,制备获得聚氨酯/玻璃微珠低介电常数复合材料。通过测试不同含量、不同粒径以及不同湿度下玻璃微珠/聚氨酯材料的介电常数,分析玻璃微珠对聚氨酯... 以空心玻璃微珠为无机填料,通过与聚氨酯采取物理混合的方法,经过真空除泡,浇注,高温固化,制备获得聚氨酯/玻璃微珠低介电常数复合材料。通过测试不同含量、不同粒径以及不同湿度下玻璃微珠/聚氨酯材料的介电常数,分析玻璃微珠对聚氨酯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比例的空心玻璃微珠,聚氨酯材料能够在保持较好机械性能的情况下获得更低的介电常数。当空心玻璃微珠含量为15%时,复合材料在保持材料原有力学性能的同时,频率106Hz时的介电常数由3.9降低到2.5左右。当复合材料在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时,经过表面改性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稳定性相比于未改性的稳定性好;玻璃微珠的粒径越小,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介电常数 聚氨酯 复合材料
下载PDF
S-N掺杂聚乙二醇用于锂硫电池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3
作者 宋丽红 张敏刚 +2 位作者 曹翔宇 郭锦 闫晓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锂硫电池中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严重限制了其产业化进程。聚乙二醇(PEG)作为正极和隔膜涂层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穿梭。本工作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S掺杂PEG400、N掺杂PEG400和S-N共掺杂PEG400对多硫化物的吸附机... 锂硫电池中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严重限制了其产业化进程。聚乙二醇(PEG)作为正极和隔膜涂层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穿梭。本工作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S掺杂PEG400、N掺杂PEG400和S-N共掺杂PEG400对多硫化物的吸附机理,计算了吸附能、吸附最短距离、电荷转移和范德瓦尔斯力所占比例等。结果表明,三种基底对锂多硫化物均存在化学吸附作用,以N掺杂PEG400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锂硫电池 化学吸附 涂覆材料 穿梭效应
下载PDF
CoFe@C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秀玲 曹翔宇 闫娟枝 《山西化工》 2023年第3期4-7,13,共5页
本实验采用两步法,首先通过溶液法制备CoFe双金属MOFs,然后经氩气氛围下碳化处理得到碳包覆钴铁合金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通过不同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材料吸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材料... 本实验采用两步法,首先通过溶液法制备CoFe双金属MOFs,然后经氩气氛围下碳化处理得到碳包覆钴铁合金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通过不同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材料吸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尺寸较均匀,且内部合金颗粒分布均匀。当材料载量为30%时,在3 mm厚度处RL可达35.84 dB,有效吸收带宽(RL≤10 dB)为2.78 GHz(6.21 GHz~8.99 GHz);在2 mm厚度处RL为21.98 dB,有效吸收带宽(RL≤10 dB)为4.47 GHz(9.98 GHz~14.45 GHz),表现出比其他比例样品更优异的吸波性能。该工作可为构建新型碳基吸波材料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配合物 合金 多孔碳 吸波材料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楚瑜 魏建明 +3 位作者 曹湘玉 郭程程 黄雅蓓 程子豪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16-19,共4页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姜黄素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姜黄素组和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姜黄素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姜黄素组和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 d;假手术组仅剥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不结扎动脉,不插线栓。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观察并计算脑组织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 造模后1、7 d模型组、姜黄素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造模后7 d姜黄素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高于假手术组,姜黄素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脑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ASC、Caspase-1蛋白表达及血浆TNF-α、IL-1β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姜黄素组脑组织PPAR-γ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ASC、Caspase-1蛋白表达及血浆TNF-α、IL-1β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姜黄素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γ、ASC、Caspase-1表达及下调TNF-α、IL-1β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PAR-γ蛋白 ASC蛋白 Caspase-1蛋白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喷施无人机PID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舒涵 庞涛 +5 位作者 张新悦 周彦君 王萌谋 曹湘雨 梁靖贤 应安青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7期6-10,40,共6页
【目的】喷施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当前喷施无人机控制仍存在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喷施无人机PID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喷施无人机水泵系统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PI... 【目的】喷施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当前喷施无人机控制仍存在精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喷施无人机PID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喷施无人机水泵系统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PID控制、GA算法优化PID控制、基于PSO算法的PID控制的系统设计。采用MATLAB软件构建仿真系统,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对基于PID、GA-PID、PSO-PID控制算法的系统进行目标量分别为500rad/s、1400rad/s、2500rad/s的仿真实验,并对三个不同目标量控制算法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PID的平均调节时间为2.688 s,GA-PID的平均调节时间为2.396 s,PSO-PID的平均调节时间为1.037 s;PID的平均超调量为21.52%,GA-PID的平均超调量为6.25%,PSOPID的平均超调量为2.83%。【结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PID控制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稳定性强,动态性能好,能够满足喷施控制需求,可应用于喷施无人机控制系统,可有效提高喷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PID 喷施无人机 自动控制
下载PDF
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性单中心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荣举 王君 +5 位作者 吕斌 杜志华 刘新峰 曹向宇 田成林 于生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1枚)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复查DSA造影,评价Neuro...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Neuroform 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9例(41枚)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复查DSA造影,评价Neuroform EZ支架在辅助动脉瘤栓塞中的安全有效性。结果 41枚动脉瘤中破裂13枚(31.7%),未破裂28枚(68.3%)。共应用Neuroform EZ支架47枚,均准确释放(100%)。其中单枚支架辅助栓塞35枚,双支架辅助栓塞6枚(双支架套叠4枚,Y形支架2枚)。栓塞后即刻mRaymond分级1级19枚(46.3%),2级7枚(17.0%),3a级11个枚(26.8%),3b级4枚(9.6%),其中破裂、未破裂动脉瘤分别为1级10枚(76.9%)、9枚(32.1%)。术中发生血栓事件1枚(2.4%)。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mRaymond分级改善13枚,变差2枚,发现载瘤动脉再狭窄1枚(2.4%)。结论 Neuroform Z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仍需多中心研究和远期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Neuroform ZE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苏慧 杜志华 +6 位作者 王君 田成林 曹向宇 刘新峰 吕斌 张荣举 于生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收治、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61例(共62...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收治、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61例(共62个靶病变血管),所有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术后1、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影像随访,主要观察靶病变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情况及有无新发临床事件。结果62个靶病变血管中,6个位于颈动脉C5~C7;31个位于颈动脉远端(C7以远),9个位于V3~V4段,16个位于V4段以远。Mori分型:A型12个,B型31个,C型19个。靶病变血管已累及穿支30个(48.4%),未累及穿支32个(51.6%)。61例患者共使用62枚支架,技术成功率100%。40例完成了首次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生了靶病变血管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该部位的新发脑梗死。术后6、12个月随访,40例患者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1例患者经全脑DSA进行影像随访,19例应用CT血管成像随访,结果显示2例(3.3%)分别在随访9.3个月和13.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取得很好的影像及临床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 Neuroform EZ 有效性
下载PDF
可重构电磁超表面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欢欢 曹祥玉 +4 位作者 高军 李桐 李思佳 丛丽丽 赵霞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9,共14页
可重构电磁超表面是电磁超表面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方向。将可控器件/材料引入超表面设计,可重构超表面的电磁调控性能可以实时灵活动态控制。这极大丰富了超表面的功能,有力推动了超表面由理论设计向工程应用突破。近年来该团队持续关... 可重构电磁超表面是电磁超表面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方向。将可控器件/材料引入超表面设计,可重构超表面的电磁调控性能可以实时灵活动态控制。这极大丰富了超表面的功能,有力推动了超表面由理论设计向工程应用突破。近年来该团队持续关注电磁超表面的最新发展,围绕微波频段的可重构超表面,从理论、技术与应用3个层面开展探索研究。该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历程,然后从可重构超表面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和极化特性调控及其应用等方面着手,综述了该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给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表面 可重构 电磁调控 天线 涡旋波
下载PDF
lncRNA FOXC2-AS1逆转骨肉瘤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义 张擎柱 +5 位作者 谷锐 冯震 石利涛 魏俊强 曹向宇 金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FOXC2-AS1(lncRNA FOXC2-AS1)对人骨肉瘤细胞阿霉素(ADM)耐药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ADM耐药细胞株MG-63/AD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MG-63和MG-63/ADR细胞... 目的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FOXC2-AS1(lncRNA FOXC2-AS1)对人骨肉瘤细胞阿霉素(ADM)耐药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ADM耐药细胞株MG-63/AD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MG-63和MG-63/ADR细胞中FOXC2-AS1的表达水平,采用阴性对照序列和si-FOXC2-AS1序列转染MG-63/ADR细胞作为si-NC组和si-FOXC2-AS1组,另设空白对照组。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及下游靶因子Hes-1、Hey-1、Hey-2蛋白水平。结果体外成功建立MG-63/ADR耐药细胞株,1、5、25、125、625、3125、15 625 ng/ml ADM对MG-63/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90±0.48)%、(9.86±0.85)%、(16.75±2.21)%、(29.84±2.98)%、(50.45±4.96)%、(54.82±5.33)%和(57.69±5.76)%,明显低于MG-63细胞。ADM对MG-63和MG-63/ADR的IC50分别为106.55 ng/ml和685.47 ng/ml。MG-63/ADR耐药指数为6.43。si-FOXC2-AS1组FOXC2-AS1的相对表达量为0.44±0.12,低于空白对照组(1.43±0.22)和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5、125、625、3125和15 625 ng/ml ADM对si-FOXC2-AS1组MG-63/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36±0.40)%、(13.41±1.05)%、(32.45±2.69)%、(49.73±4.14)%、(64.82±4.67)%、(77.56±5.79)%和(79.50±5.6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转染si-FOXC2-AS1后MG-63/ADR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加了4.25倍。si-FOXC2-AS1组经ADM(100 ng/ml)作用96 h后,MG-63/ADR细胞克隆形成率为(27.64±7.28)%,低于空白对照组的(76.07±17.91)%和si-NC组的(69.83±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FOXC2-AS1组MG-63/ADR细胞中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Hey-1、Hey-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7±0.15、0.52±0.10、0.45±0.12和0.38±0.1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lncRNA FOXC2-AS1表达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增加MG-63/ADR细胞对ADM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FOXC2-AS1 Notch-1信号通路 阿霉素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