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探
1
作者 费明明 曹银贵 +1 位作者 张寿庭 武雄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社会服务是高校与国家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本文基于前人相关文献分析和国内外高校经验,将高校社会服务分解为科教服务、平台服务、文化服务和资源服务四个方面,并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社会服务 评价指标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矿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总体设计及案例
2
作者 陈奇 白中科 +4 位作者 曹银贵 王金满 周伟 赵中秋 冯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立体化平台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在对国内外科教融合、产教融... 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立体化平台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在对国内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中煤平朔矿区黄土高原矿区土地复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基础构建的数据观测-规律发现-技术转让-政策制定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平台为案例,分析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发展的历程和成效,系统设计了基地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科学普及和文化建设等功能方面提升的内容和路径,旨在为我国同类企业提质增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及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本土化可借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立体化平台 中煤平朔集团 矿区复垦 综合成效评估
下载PDF
“土地整治学”课程教学创新与效果
3
作者 曹银贵 白中科 +3 位作者 师学义 王金满 赵中秋 张琢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土地整治学”课程立足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课程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式教学。通过近5年的建设,“土地整治学”课程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土地整治学”课程立足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课程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式教学。通过近5年的建设,“土地整治学”课程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思政引领,凸显立德树人;二是行业导向,优化教学体系;三是金课标准,提升课程内涵;四是科产促进,丰富教学过程;五是实践融入,激发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与同行评价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明显、教学创新成果被相关高校借鉴应用等。2022年“土地整治学”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教学创新 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内涵解析与框架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官炎俊 王娟 +2 位作者 周伟 曹银贵 白中科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研究目的:探讨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内涵,阐释其主要管理要素与组织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类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基础铺垫、案例引导、需求倒逼、使命号召4层缘由共同驱动着露天矿区去探索一种与其生... 研究目的:探讨露天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理论内涵,阐释其主要管理要素与组织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类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基础铺垫、案例引导、需求倒逼、使命号召4层缘由共同驱动着露天矿区去探索一种与其生态系统内外部机理相适应的土地复垦动态管理模式—适应性管理;(2)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是以矿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通过监测、评估、反馈、调整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探索并认识矿区土地复垦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内在规律,从而促使土地复垦不断适应矿区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的管理过程;(3)“目标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执行—监测评估—信息反馈—模式修正”六要素一体构成矿区土地复垦适应性管理的基本组织框架。研究结论:适应性管理具有灵活性、动态性等特征,如果管理者能把握矿区生态系统内部演化机理与外部干扰规律,并借鉴吸收相近领域研究成果经验,那么适应性管理有望成为破解露天矿区土地复垦过程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生态保护 五元共轭理论 适应性管理 露天矿区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矿山生态修复研究:关键技术与减碳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阎仲康 曹银贵 +1 位作者 李志涛 刘孝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0-582,共13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内蒙古东部草原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但该区生态环境具有酷寒、半干旱、表...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内蒙古东部草原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但该区生态环境具有酷寒、半干旱、表土稀缺等特征,同时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开发与生态安全,针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矿山生态修复已有研究,归纳了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矿山生态修复的先进技术,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矿山生态修复的路径与模式,初步明确了现今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矿山生态修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研究内蒙古东部草原区及国内外相似地区的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草原矿区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热点与前沿
6
作者 谭智元 黄玉莉 +3 位作者 曹银贵 海锋 李征远 叶宗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0-1414,共15页
为厘清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和阶段性研究前沿,以CNKI文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两款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2000—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发文量随时... 为厘清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和阶段性研究前沿,以CNKI文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两款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2000—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发文量随时间推移出现2个不同增速的发展阶段;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研究除对相关概念的深入阐述外,形态特征、驱动机制、转型途径等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经历了3个阶段,即相关基本概念及内涵的引入和界定、粮食安全背景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研究表明:转型形态特征方面,耕地利用隐性转型研究相对匮乏,对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或隐性转型的单一视角研究较多;驱动机制方面,自然、经济、社会是分析耕地转型驱动机制的3个主要层面;转型途径方面,耕地功能形态的诊断是当前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热点,构建耕地功能度量指标体系是当前耕地利用转型途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转型 阶段性前沿 形态转型 功能转型 VOSviewer CITESPACE
下载PDF
黄土露天矿区重构土壤质量含水量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吴晨明 曹银贵 +2 位作者 赖晗泽 谢鑫 王舒菲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14-19,23,共7页
为揭示露天煤矿区重构土壤质量含水量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重构土壤水分改善等工作提供一定依据,以山西平朔矿区为研究区,对重构土壤及未损毁土壤进行调查取样,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逐步回归... 为揭示露天煤矿区重构土壤质量含水量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重构土壤水分改善等工作提供一定依据,以山西平朔矿区为研究区,对重构土壤及未损毁土壤进行调查取样,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重构土壤典型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重构土壤质量含水量低于未损毁土壤,变异性高于未损毁土壤;在水平方向上,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及植被配置下重构土壤质量含水量出现差异,差异主要集中在40~50 cm土壤深度,刺槐、油松和榆树配置的乔木混交林地重构土壤质量含水量最高;土壤密度是重构土壤典型理化性质中对质量含水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土壤黏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重构土壤 植被恢复 差异分析 黄土露天矿区
下载PDF
试论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 被引量:154
8
作者 白中科 周伟 +3 位作者 王金满 赵中秋 曹银贵 周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分析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缘由、案例、内涵与实现途径,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分析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的缘由、案例、内涵与实现途径,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等。研究结果:(1)中国地理结构的先天脆弱性、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剧烈扰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等国情,倒逼中国必须进行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2)举证反思了以往国土空间黑土地、盐碱地、河漫滩、工矿用地、荒漠、河流湖泊、流域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了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素层面、认知层面、原理层面、修复层面、管理层面的逻辑关系与思想内涵,以及科学技术有所突破、管理机制形成合力、专业学科内涵得以拓展的实现途径。研究结论:生态系统管理是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是破解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要素的综合性与管理事权的部门化、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与区域的政区化、生态工程的长期性与行政管理的届次化三大矛盾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两山论”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国土空间 整体保护 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再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被引量:132
9
作者 白中科 周伟 +3 位作者 王金满 赵中秋 曹银贵 周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剖析国土空间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目标、对象、方法、途径。研究方法:"理论方法—工程技术—试验示范—标准规程—监测监管—推广应用"互逆研究范式。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剖析国土空间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目标、对象、方法、途径。研究方法:"理论方法—工程技术—试验示范—标准规程—监测监管—推广应用"互逆研究范式。研究结果:(1)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角度,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四种类型、三个过程,以及不同恢复重建方案对效益的影响;(2)从技术经济角度佐证原脆弱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生态系统、重建生态系统正向演替与逆向演替的可能;(3)从地上光温资源、地表水土资源和地下矿产资源变化角度,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划分为极不稳定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系统、低稳定生态系统、高稳定生态系统4种模式;(4)通过大量的实践,在系统诊断矿区生态系统受损特征与恢复重建的学科支撑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实现途径;(5)讨论了矿区生态恢复重建研究具有普适意义、提供中国方案的国情差异认知、学科交叉认知、规划决策认知和环境规制认知。研究结论:为国土空间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复垦 生态恢复重建 矿区 方法论 实践论 环境规制
下载PDF
土地整治野外综合实习课程思政:缘由与融入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银贵 白中科 +6 位作者 周伟 王金满 师学义 钱铭杰 张建军 田毅 赵中秋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1期52-56,共5页
土地整治野外综合实习是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野外实习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可以弥补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的不足。文章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支撑、传承地学实习的优良传统、显化课程思政的有... 土地整治野外综合实习是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野外实习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可以弥补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的不足。文章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的重要支撑、传承地学实习的优良传统、显化课程思政的有利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野外综合实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从人民为本情怀、生态文明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红色革命文化、地质报国担当、坚韧不拔意志、团结协作作风、整治工程意识八个方面充分挖掘了野外实习中的思政元素,并匹配了相关的野外实习知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综合实习 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平朔黄土露天矿区复垦地表层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振佳 曹银贵 +5 位作者 王舒菲 郭春燕 王翔 卢宁 周伟 白中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23,共14页
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和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进行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时不仅要恢复地表植被和生物,还应重视地下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而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植被重建及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方面,利用土壤微... 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和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进行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时不仅要恢复地表植被和生物,还应重视地下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构建,而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植被重建及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方面,利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揭示矿区重构土壤状况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8个样地24个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采用时空替代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平朔矿区不同复垦年限的排土场和原地貌0—20 cm表层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其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特征来看,无论复垦年限的时间长短,细菌数量在3类微生物中占有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99.2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最少;脲酶活性在3种酶中活性最大,其次是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最低。(2)从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状况来看,3类微生物数量和3种酶活性在0—20 cm土层随复垦年限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均随复垦年限的变化先增长后降低,而后又随着复垦年限的增长不断增加。(3)在0—20 cm土层,复垦27年的南排土场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在复垦后达到了189.3333×10^(5) cfu/g、0.1312×10^(5) cfu/g和1.1463×10^(5) cfu/g,复垦效果达到原地貌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65.88%、66.46%和67.74%;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达到1.9600 mg 100 g^(-1) h^(-1)、6.3600 mg 100 g^(-1) h^(-1)和1.4533 mg 100 g^(-1) h^(-1),复垦效果分别达到原地貌83.40%、86.30%和86.85%。因此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相关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反映土地复垦后的土壤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以便采取更加合理的复垦方法来提高矿区生态恢复的速度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重构土壤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复垦年限 露天矿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盛晓雯 曹银贵 +2 位作者 周伟 成陆 张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86,共8页
[目的]文章旨在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强度的敏感性。... [目的]文章旨在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强度的敏感性。[结果](1)2000~2015年期间,北京市以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天津市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河北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4 498.0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 655.65亿元,2015年下降到4 547.64亿元,其中,天津市、唐山市、沧州市和廊坊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7.16%、15.8%、7.62%和14.73%;(3)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对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小,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目前土地利用的变化。[结论]应该根据京津冀地区城市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强度 敏感性分析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黄土露天矿区排土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玉婷 曹银贵 +4 位作者 王舒菲 罗古拜 王金满 周伟 白中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5-623,共9页
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决定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目前矿区复垦方面的研究大多为研究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差异或是植被盖度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很少有针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对重构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运用... 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决定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目前矿区复垦方面的研究大多为研究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差异或是植被盖度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很少有针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对重构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平朔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水平及垂向方向的差异,并依照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分组,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该研究旨在得到土壤性质及植被间的影响机理,对未来复垦工作的土壤重构及植被重建的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垂向上均属于弱变异,随着深度增加,复垦效果减弱。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存在层间显著差异,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大,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减小。(2)研究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在水平方向均属于中等变异,随着深度减小,各性质的差异减小。(3)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在0-10 cm及20-60 cm深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各土壤粒级含量上无显著差异。研究区分布最多的土质类型是壤土。乔木植被生长有助于土壤粒级的减小,草本植被对浅层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优于深层土壤。未来在进行植被重建工程时应适当根据实地土壤质地情况选择适宜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黄土区 单因素方差分析 土壤物理性质 植被重建
下载PDF
基于政策量化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进过程 被引量:39
14
作者 王文旭 曹银贵 +2 位作者 苏锐清 邱敏 周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78,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进特征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研究方法: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政策力度不强、涉及范围较广、政策措施较为丰富、反馈机制不足、监督体系仍需完善...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进特征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研究方法: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政策力度不强、涉及范围较广、政策措施较为丰富、反馈机制不足、监督体系仍需完善;政策演进共经历了政策出台早期探索、体系建立探索、体系初步形成、体系基本完善、体系趋于成熟5个阶段,耕地保护内涵实现了“数量—数量、质量—数量、质量、生态”的转变;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政策工具类型逐渐多样化,政策工具的内容逐渐具体、可操作性增强。研究结论:未来应提升政策的整体权威性,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三位一体”保护;进一步丰富政策工具形式,提升耕地保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政策量化 内容分析法 政策工具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草原矿区重构土苜蓿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雨晗 曹银贵 +3 位作者 周伟 况欣宇 王凡 白中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8-602,共15页
表土稀缺和土壤贫瘠是制约草原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因素,生物炭作为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证实,但对于重构土植被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内蒙古草原矿区表土(T)、煤矸石(C)、岩土剥离物(W)及粉煤灰(F)等材料... 表土稀缺和土壤贫瘠是制约草原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因素,生物炭作为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证实,但对于重构土植被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内蒙古草原矿区表土(T)、煤矸石(C)、岩土剥离物(W)及粉煤灰(F)等材料重构的五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材料配比分别为T=1(D1)、T∶C∶W∶F=2∶1∶6∶1(H3)、T∶C∶W=2∶2∶1(H10)、T∶C∶W=3∶3∶4(H11)、T∶F=2∶3(H15),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300℃、400℃和500℃)、不同施用量(0、6、12和24 g/盆,即0、7.5、15和30 t/hm^(2))的秸秆生物炭对重构土苜蓿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生物炭对原表土和重构土壤的苜蓿出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于苜蓿株高、叶面积及地上生物量基本呈现正激发效应。2)促进几类重构土苜蓿生长的生物炭最佳处理方式分别为D1\H3\H10-500-24(30 t/hm^(2))、H11-400-6(7.5 t/hm^(2))、H15-500-12(15 t/hm^(2)),并非生物炭热解温度和施用量越高对苜蓿改良的效果越好。3)在相同生物炭处理下,因重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异质性,秸秆生物炭对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重构土苜蓿出苗率和地上生物量均难以超越原表土水平,而苜蓿株高和叶面积可达到原表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试验 土壤重构 土壤改良 热解温度 施用量
下载PDF
山西平朔露天矿区不同年限复垦地植被重建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耿冰瑾 王舒菲 +4 位作者 曹银贵 郭春艳 郭东罡 赵冰清 白中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00-3419,共20页
平朔矿区是中国首个露井联采的亿t级矿区,剧烈的采煤活动导致矿区局部植被彻底损毁,植被重建是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保障,目前针对长期复垦序列下矿区复垦地植被重建特征与演替规律的研究较少。以复垦年限分别为6 a、7 a、25 a和27 a... 平朔矿区是中国首个露井联采的亿t级矿区,剧烈的采煤活动导致矿区局部植被彻底损毁,植被重建是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保障,目前针对长期复垦序列下矿区复垦地植被重建特征与演替规律的研究较少。以复垦年限分别为6 a、7 a、25 a和27 a的复垦排土场和原地貌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地的植被重建特征,并与原地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重建工作显著提高了复垦地的物种丰富度,各复垦地乔灌植株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原地貌。但在重建植被演替过程中,并非随复垦年限增加,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复垦地Shannon-Wiener指数随复垦年限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该值在R-25a样地达到峰值(0.62),其与复垦地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自身生长习性、土壤条件、降水等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等息息相关。(2)从乔木植株的生长状况来看,刺槐作为先锋树种,是植被重建时可优先选择的乔木树种。从复垦地草本植株组成来看,草本植物以多年生为主,占比77.78%;从草本植株的重要值来看,草本优势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主,硬质早熟禾(Poasphondylode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鹅观草(Roegneriakamoji)为明显优势种,其为复垦时优先考虑的草本物种。(3)复垦地的总地上生物量89%以上取决于乔灌地上生物量,其随复垦年限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并且逐渐接近于原地貌。R-6a、R-7a、R-25a和R-27a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原地貌(OL)样地的27.55%、52.44%、36.55%和68.84%,在R-27a样地达到最大值(5.9710 kg/m^(2)),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复垦年限增加复垦地的植被生长状况和复垦效果逐渐变好。因此开展不同年限复垦地植被重建特征及其演替规律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地复垦效果,其可为该矿区或类似矿区未来进行植被重建工作时应如何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和制定合理的植被配置模式提供一定参考,进而提升复垦地植被恢复的速度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植被演替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复垦年限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发展历程与研究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漪 曹银贵 +3 位作者 李胜鹏 王舒菲 刘施含 白中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5,共15页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分析其概念内涵与研究特征,能够更好地认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从而面向各方需求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为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采用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分析其概念内涵与研究特征,能够更好地认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从而面向各方需求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为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统计了国内外1996—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的文献数量特征,梳理了国内外自发展起始至当前不同时段的研究主题,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概念内涵和研究特征,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国内外文献数量均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并且国外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具有很强的时空尺度依赖性,时空尺度的差异共同驱动权衡协同关系的动态变化,但是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未来需加强时空变化的框架模型、定量分析、驱动机制、内在机理、阈值效应、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机理,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协同 时空变化 尺度效应
下载PDF
生物炭对重构土壤化学性质及苜蓿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玲玲 曹银贵 +5 位作者 王凡 黄雨晗 尚志 佘长超 王党朝 白中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为提升草原露天矿区干旱胁迫下生态修复效果,将内蒙古国家能源集团北电胜利露天煤矿矿区的表土、煤矸石、岩土剥离物及粉煤灰等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构造4种不同的重构土壤组和表土对照组,以不同热解温度及不同用量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 为提升草原露天矿区干旱胁迫下生态修复效果,将内蒙古国家能源集团北电胜利露天煤矿矿区的表土、煤矸石、岩土剥离物及粉煤灰等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构造4种不同的重构土壤组和表土对照组,以不同热解温度及不同用量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开展了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及苜蓿抗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处理方式的生物炭对表土对照组和重构土壤组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不同。D_(1)方案中,D_(1-500-12)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3)方案中,H_(3-500-6)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10)方案中,H_(10-300-24)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11)方案中,H_(11-500-24)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15)方案中,H_(15-400-6)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2)在重构土壤组H_(3),H_(10)和H_(11)中,当生物炭热解温度为300℃或400℃,且添加的生物炭含量为24 g时,干旱胁迫下苜蓿存活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整个盆栽试验中,H_(3-400-24)在干旱胁迫下苜蓿存活率最高。(3)结合不同处理方式的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和苜蓿抗旱性的综合影响,最优的生物炭处理方式为H_(10-300-24)。不同处理方式的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不同,对干旱胁迫下植物抗旱性的提升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重构 土壤化学性质 生物炭 抗旱性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对露天矿不同土壤重构方式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凡 曹银贵 +3 位作者 王玲玲 闫石 张振佳 白中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9-260,共12页
煤炭资源开发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带来了地表土壤的挖损所造成的表层土壤稀缺的问题。利用采矿固废重构土壤是草原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措施,使其达到可供植被恢复的状态,复垦后的土地与未被破坏的土壤相比,土壤微生物... 煤炭资源开发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带来了地表土壤的挖损所造成的表层土壤稀缺的问题。利用采矿固废重构土壤是草原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措施,使其达到可供植被恢复的状态,复垦后的土地与未被破坏的土壤相比,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发生了变化,导致复垦后的土地质量受到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够反映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以及土地复垦水平和质量。目前学界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针对土壤重构对微生物及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采集土壤与植被样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矿的不同土壤重构方式下各复垦田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重构方式下的复垦田块中,不同重构方式下均表现为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比例细菌占99.00%以上,放线菌占比约0.70%,真菌数量比例最少,约为0.10%。不同重构方式下田块之间的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表现为:岩土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田块(SGA)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其他2种重构方式的田块,岩土田块(S)中的放线菌数量高于其他2种重构方式的田块。岩土田块(S)与岩土煤矸石混合田块(SG)中相同种类酶的含量差异较小,但与岩土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田块(SGA)中蔗糖酶含量与前2种复垦方式差异较小,脲酶含量较前2种复垦方式低10.00%、磷酸酶含量较前2种复垦方式高10.00%。相同构造方式下田块内的微生物与酶活性表现为随着植被等级的增高而降低。总体上来看,3种重构方式下的田块内,当植被等级不同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由于位于表层0~20 cm的矸石所具有的良好保水性能和粉煤灰较强的吸水性给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水分充裕的生存环境,利用采矿固废解决东部草原矿区土地复垦表土稀缺的问题可能是较理想的土壤重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土地复垦 土壤重构 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晋北典型矿农城复合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与协同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凯 曹银贵 +3 位作者 李胜鹏 王舒菲 冯漪 白中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857-9870,共14页
受到人类剧烈活动的影响,矿农城复合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短时间内转换频繁,进而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分析和预测矿农城复合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 受到人类剧烈活动的影响,矿农城复合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短时间内转换频繁,进而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分析和预测矿农城复合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时空演变特征、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协调区域生态功能和人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北典型矿农城复合区为例,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 FLUS)和价值当量表估算法,分析并预测了1990—2026年土地利用类型及ESV变化,同时结合相关性指数分析2026年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18—202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农用地、损毁地以及其他地类的相互转换上。在不同的发展情景下,2026年研究区的ESV存在较大的差异。自然、经济及生态发展情景的ESV总量依次为1.87亿元,1.69亿元和2.01亿元。(2)1990—2018年间,矿区土地复垦为研究区带来ESV增量1.95亿元。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带来的ESV增量分别为1.86亿元和0.09亿元。相较于第一阶段,土地复垦第二阶段虽然数量少,但占比不断增加,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另外,草地转林地和耕地转林地是第二阶段ESV增量的主要来源,其增值分别为430.03万元和404.61万元。(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明显,受到人类扰动较少的西南区域和人类扰动剧烈的矿区均表现为协同关系,仅有少数地区表现为权衡关系,且调节—文化服务的权衡关系较为明显。本文可为矿农城复合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农城复合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与协同 情景模拟 FLUS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