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卫 黄志锐 +3 位作者 曹志贤 黄臻 闵瑜 钟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LOS)特征。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取本院颈性眩晕患者30例(眩晕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采用PRO-KIN平衡仪进行测试,记录两组在睁眼和闭眼条件下的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LOS)特征。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取本院颈性眩晕患者30例(眩晕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采用PRO-KIN平衡仪进行测试,记录两组在睁眼和闭眼条件下的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面积、运动长度、 8个方向的LOS,计算面积和长度的Romberg值。结果闭眼时,两组各项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睁眼时(|Z|>2.138, P<0.05);无论睁眼或闭眼,除左右平均运动速度外(|Z|<1.026, P>0.05),眩晕组各项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对照组(|Z|>2.004, P<0.05)。眩晕组在前方(右上方、正上方、左上方)的LOS和总LOS完成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Z|>2.240, 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静态平衡能力下降,平衡控制有赖于视觉补偿,LOS范围缩小,有较高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静态平衡 稳定极限
下载PDF
南欧江五级电站冲砂底孔振动机理与减振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明清 曹志先 吴玉江 《四川水利》 2022年第2期52-55,共4页
针对冲砂底孔出现的振动和异响现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原型监测等手段,开展了振动机理、减振措施和现场调试检测,成功实施了跌坎后移加掺气的工程措施,解决了工程问题,掌握了振动诊断与减振技术,为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冲砂底孔 减振技术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铝合金人行天桥优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瑞萍 张书豪 +3 位作者 徐鑫 张德伟 曹志贤 孔雪 《铝加工》 CAS 2021年第4期44-47,共4页
铝合金具有质量轻、耐蚀性好、易于维护等优点,在桥梁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基于灵敏度分析法对铝合金人行天桥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证桥梁结构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轻结构自重荷载,达到轻量化目标,减小施工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铝合金具有质量轻、耐蚀性好、易于维护等优点,在桥梁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基于灵敏度分析法对铝合金人行天桥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证桥梁结构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轻结构自重荷载,达到轻量化目标,减小施工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方案对铝合金人行天桥的设计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人行天桥 灵敏度分析 桥梁工程
下载PDF
电针联合超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
4
作者 邓思慧 曹志贤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2期75-76,94,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超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11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电针联合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超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11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电针联合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01);观察组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5,0.039,0.039,0.038);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0.001,0.005)。结论:电针联合超激光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鼻腔内变态反应性炎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鼻通气功能,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电针 超激光 效果
下载PDF
头皮针和体针结合高压氧治疗CO中毒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邓思慧 曹志贤 戴伟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9期209-212,共4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和体针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引起的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CO中毒后认知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 目的观察头皮针和体针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引起的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CO中毒后认知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均给予职业病科CO中毒后基础药物对症治疗,第一组采用单纯高压氧治疗,第二组采用体针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第三组采用头皮针和体针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MMSE(简易精神量表)、ADL(生活能力量表)。结果3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第三组有效率高于第一、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第三组均高于第一、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单纯高压氧治疗或头皮针结合高压氧治疗或头皮针和体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均能改善CO中毒后认知功能。而头皮针和体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疗效更显著,更有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高压氧 CO中毒 认知障碍
下载PDF
模拟平面二维水沙运动的格子 Boltzmann 模型
6
作者 刘辉 程永光 +2 位作者 曹志先 黄泽浩 邹磊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1-780,共10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具有天然的并行特性,将其引入水沙运动模拟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参考常用水沙数学模型控制方程,建立了基于多分布函数耦合的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模拟格子Boltzmann模型,并实现了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 格子Boltzmann方法具有天然的并行特性,将其引入水沙运动模拟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参考常用水沙数学模型控制方程,建立了基于多分布函数耦合的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模拟格子Boltzmann模型,并实现了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并行计算。通过对断面突扩和90°分汊河道这2个典型算例进行模拟,并与有限体积法及商业软件MIKE 21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可行性,经过进一步改进和拓展,该模型有望成为一种模拟大规模泥沙输运问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水沙运动 河床变形 GPU并行计算 平面二维
原文传递
特征流量级对窜沟形成和发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雷云龙 胡鹏 +2 位作者 曹志先 刘怀汉 李薇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2,共10页
分汊河道心滩常常出现窜沟,使滩体活动性变强,影响河势稳定。窜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对不断变化的径流流量的综合响应,为了探究窜沟对于不同流量级径流响应的敏感程度,基于平面二维水沙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流量级条件下初始为完整高... 分汊河道心滩常常出现窜沟,使滩体活动性变强,影响河势稳定。窜沟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对不断变化的径流流量的综合响应,为了探究窜沟对于不同流量级径流响应的敏感程度,基于平面二维水沙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流量级条件下初始为完整高大心滩的冲淤过程,数值再现了窜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窜沟的形成与发展和特征流量紧密相关:(1)流量较小、水流不能漫滩时,水流走心滩左右两汊的主槽,窜沟无法生成;(2)中等流量、水流能漫滩,但滩面水深较小时,左右两槽水流交换在低洼的滩面发生,冲刷生成窜沟;(3)在大流量下,心滩基本没于水下,左右两槽水流交换减弱,没有窜沟生成。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同的特征流量下,窜沟发生的位置会有摆动,且窜沟生成和发育的特征流量的量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滩体的平面形态。在分汊河道心滩滩体稳定性研究方面,方法及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稳定性 江心洲 窜沟 特征流量 平面二维水沙耦合数值模型 数值研究
原文传递
冲积河流分级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宇 钱红露 +1 位作者 曹志先 刘怀汉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7-382,408,共7页
天然河流的来流过程往往是非恒定的,特别是在洪水季节.在工程实践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非恒定来流过程概化为梯级形式的恒定流求解,相应的模型被称为分级恒定流模型.然而,分级恒定流模型与非恒定流模型之间的差异并不十分清楚.通过概... 天然河流的来流过程往往是非恒定的,特别是在洪水季节.在工程实践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非恒定来流过程概化为梯级形式的恒定流求解,相应的模型被称为分级恒定流模型.然而,分级恒定流模型与非恒定流模型之间的差异并不十分清楚.通过概化的长江中游长河段的数值算例来研究比较两种模型之间的差异,采用有限体积法中的SLC数值格式来求解非恒定流模型中的控制方程组,对于分级恒定流模型中的常微分方程组则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计算历时的增加,两种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在模拟50年的冲淤变化时,分级恒定流模型与非恒定流模型计算总河段的冲淤量的相对差异为2.1%.随着河段距离的增加,两种模型计算河段的冲淤量相差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分级恒定流模型可适用于短历时、短河段的情形;对于长历时、长河段水沙运动过程的模拟,推荐使用非恒定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分级恒定流模型 非恒定流模型 水沙运动过程
原文传递
Two-dimensional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fluvial processes with intens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rapid bed evolution 被引量:4
9
作者 YUE ZhiYuan cao zhixian +1 位作者 LI Xin CHE Ta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8年第9期1427-1438,共12页
Alluvial rivers may experience intens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rapid bed evolution under a high flow regime,for which traditional decoupled mathematical river mod-els based on simplified conservation equations are not ... Alluvial rivers may experience intens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rapid bed evolution under a high flow regime,for which traditional decoupled mathematical river mod-els based on simplified conservation equations are not applicable. A two-dimen-sional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sented,which i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the fluvial processes with either intense or weak sediment transport.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model comprise the complete shallow water hydrodynamic equa-tions closed with Manning roughness for boundary resistance and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or sediment exchange with the erodible bed. The second-order Total-Variation-Diminishing version of the Weighted-Average-Flux method,along with the HLLC approximate Riemann Solver,is adapt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which can properly resolve shock waves and contact discontinuities.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pilot study of the flooding due to a sudden outburst of a real glacial-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UVIAL river FLOODING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sediment transport glacier-lake OUTBURST flood
原文传递
Coupled floo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ling with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被引量:5
10
作者 HUANG Wei cao zhixian +2 位作者 PENDER Gareth LIU QingQuan CARLING Paul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425-1438,共14页
Coupled floo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ling in large-scale domains has for long been hindered by the high computational cost.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is one of the viable ways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without degrad... Coupled floo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ling in large-scale domains has for long been hindered by the high computational cost.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is one of the viable ways to solving this problem without degrading the accuracy.This goal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mesh adaptation,e.g.,mesh coarsening and refining based on the dynamic regime of the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long with bed evolution.However,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regard have been limited to cases either without involving sediment transport or featuring flow-sediment-bed decoupling and the assump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which are not generally justified.Here,a coupled hydrodynamic and non-capacity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is developed on adaptive non-uniform rectangular mesh.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tests and numerical results based on the fixed meshes.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operly capture shock waves,resolve the wetting/drying transition and reproduc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Compared with models based on the fixed meshes,the proposed model features great advantage in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holds promise for wid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water flow sediment transport adaptive mes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