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情况及1年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柴莎莎 胡君为 韩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情况及1年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332例9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8例,女204例;年... 目的:探讨超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情况及1年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332例9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8例,女204例;年龄90~103(92.2±2.5)岁;股骨颈骨折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42例。术后1年内死亡92例,分析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手术方法、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受伤前行走能力、麻醉方式、伴有的基础疾病以及国际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分级等与死亡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0岁及以上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人数占27.7%(92/3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身体质量指数高,伤后至手术时间间隔长,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受伤前不可独立行走,伴有肺部感染、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以及心功能分级为C-D级、ASA分级Ⅲ-Ⅳ级的比例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1[OR=2.973,95%CI(2.461,5.344),P=0.039]、伤前不可独立行走[OR=3.519,95%CI(2.224,5.413),P=0.018]、心功能分级为C-D级[OR=4.213,95%CI(2.952,6.993),P=0.021]、肺部感染[OR=3.927,95%CI(2.187,7.731),P=0.016]以及ASA分级为Ⅲ-Ⅳ级[OR=5.124,95%CI(3.092,8.235),P=0.032]是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1、伤前不能独立行走、心功能分级为C-D级、肺部感染以及ASA分级Ⅲ-Ⅳ级是90岁及以上超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 髋骨折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甘薯蔓割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相关基因IbMAPKK9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2
作者 靖小菁 杨新笋 +6 位作者 靳晓杰 刘意 雷剑 王连军 柴沙沙 张文英 焦春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89-3301,共13页
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广泛存在于植物中。MAPKKs位于该级联反应通路中间,对信号传递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在甘薯中少有报道。基于前期的转录组学分析,本研究克隆出1个与甘薯抗病相关的基因IbMA... 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广泛存在于植物中。MAPKKs位于该级联反应通路中间,对信号传递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在甘薯中少有报道。基于前期的转录组学分析,本研究克隆出1个与甘薯抗病相关的基因IbMAPKK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IbMAPKK9包含一个987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28个氨基酸,具有1个蛋白激酶家族保守结构域(PF00069),IbMAPKK9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启动子区包含多种激素(茉莉酸甲酯、乙烯、脱落酸、赤霉素、水杨酸)相关及胁迫响应元件。进化分析表明,IbMAPKK9蛋白与三叶裂薯、日本牵牛花、番茄和马铃薯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显示IbMAPKK9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IbMAPKK9在甘薯根、茎、叶和叶柄中均表达,并响应甘薯蔓割病侵染。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IbMAPKK9引起5个与水杨酸合成途径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基因在48 h内表达上调,推测IbMAPKK9通过介导水杨酸信号途径影响植物的抗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解析甘薯IbMAPKK9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IbMAPKK9 蔓割病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瞬时表达
下载PDF
甘薯块根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3
作者 王崇 雷剑 +6 位作者 靳晓杰 柴沙沙 邹语嫣 孙小琼 焦春海 杨新笋 王连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7-1404,共8页
【目的】对甘薯块根内生固氮菌进行分子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分析其菌群结构,为深入研究甘薯内生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鄂薯11和鄂薯17为试验材料,采用无氮培养基筛选获得2个甘薯品种块根的内生固氮菌,根据16S rDNA基因... 【目的】对甘薯块根内生固氮菌进行分子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分析其菌群结构,为深入研究甘薯内生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鄂薯11和鄂薯17为试验材料,采用无氮培养基筛选获得2个甘薯品种块根的内生固氮菌,根据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类鉴定;进一步扩增nifH基因片段验证固氮菌;依据Shannon多样性指数、菌株相对分离率和相似性指数对甘薯块根内生固氮菌的菌群分布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比较内生固氮菌菌群差异。【结果】从鄂薯11和鄂薯17块根中总共分离得到80株内生固氮菌,归属为1门1纲1目1科2属,包括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分离率分别为51.25%和48.75%;普里斯特氏菌属在鄂薯11和鄂薯17块根的相对分离率分别为51.11%和51.43%,芽孢杆菌属在鄂薯11和鄂薯17块根的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8.89%和48.57%,2个甘薯品种块根中内生固氮菌的相对分离率变化差异小。2个甘薯品种块根内生固氮菌总Shannon指数为0.6929,总均匀度指数为0.4803。鄂薯11和鄂薯17间的相似性指数为1,2个甘薯品种块根中的内生固氮菌属相同。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从鄂薯11和鄂薯17中分离得到的内生固氮菌遗传多样性较低。【结论】从鄂薯11和鄂薯17块根中分离鉴定出80株内生固氮菌,归属于普里斯特氏菌属和芽孢杆菌属,2个品种间的内生固氮菌菌群构成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NIFH基因 内生固氮菌 多样性 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校企“双元”的高职分析化学检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
作者 柴莎莎 徐圣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7期100-102,共3页
目前高职分析化学检测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不足,不太适用实际岗位发展需求。试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探讨高职分析化学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化学分析检测课程现状,课程教学改革举措。分析化学检测课程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增加课程思政元素... 目前高职分析化学检测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不足,不太适用实际岗位发展需求。试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探讨高职分析化学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化学分析检测课程现状,课程教学改革举措。分析化学检测课程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增加课程思政元素,将实际工作流程纳入到教学之中,贴合岗位需求,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得到增强,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双元 教学 化学检测 高职
下载PDF
甘薯小象甲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雷剑 王连军 +2 位作者 苏文瑾 柴沙沙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9-12,共4页
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是中国南方薯区及长江中下游薯区危害面积最大、对甘薯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害虫。综述了甘薯小象甲的分布、起源、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征和防治方法,以期为今后甘薯小象甲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甘薯优良种质徐薯18的育种价值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连军 雷剑 +2 位作者 苏文瑾 柴沙沙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1-14,共4页
徐薯18是江苏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高抗根腐病和适应性广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新品种,由徐薯18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优良甘薯新品种52个。该种质遗传基础丰富,抗病性好,配合力高,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徐薯18是江苏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高抗根腐病和适应性广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新品种,由徐薯18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优良甘薯新品种52个。该种质遗传基础丰富,抗病性好,配合力高,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今后的甘薯遗传改良还应该重视该品种的利用,同时还需利用国外优异种质资源和野生种资源,用以拓宽甘薯种质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 徐薯18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柴沙沙 雷剑 +4 位作者 王连军 苏文瑾 刘巧林 沈兴国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24-26,共3页
选取淀粉型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鄂薯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氮肥水平,副区为不同钾肥水平,研究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时的最佳施钾肥(硫酸钾)量为18... 选取淀粉型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品种鄂薯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氮肥水平,副区为不同钾肥水平,研究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发育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时的最佳施钾肥(硫酸钾)量为180 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增产7.2%;施氮(尿素)量为150 kg/hm^2时,施钾肥量为180 kg/hm^2产量最高,与不施钾肥相比,增产23.02%;施氮量为300 kg/hm^2,施钾量为360 kg/hm^2甘薯产量最高,与不施钾肥相比,增产14.16%。由此可知,不管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只有在适当施用钾肥的情况下,甘薯才能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氮肥 钾肥 产量
下载PDF
菜用甘薯新品种鉴定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文瑾 刘意 +3 位作者 王连军 雷剑 柴沙沙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A02期129-131,135,共4页
为开展引选菜用甘薯新品系、新品种工作,本试验以福薯7-6为对照,对9个菜用甘薯新品系进行品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参选品系EC15综合表现最好,比对照品种增产45.37%,综合性状表现佳,丰产稳产。
关键词 菜用甘薯 新品种 鉴定试验
下载PDF
六种杀虫剂对甘薯小象甲的触杀毒力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雷剑 王连军 +2 位作者 苏文瑾 柴沙沙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77-278,共2页
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是中国长江中下游薯区及南方薯区为害面积最大、对甘薯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害虫。采用浸虫法筛选甘薯小象甲防治的高效药剂,测试了6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结果显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 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是中国长江中下游薯区及南方薯区为害面积最大、对甘薯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害虫。采用浸虫法筛选甘薯小象甲防治的高效药剂,测试了6种杀虫剂的触杀毒力。结果显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的触杀毒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杀虫剂 触杀毒力
下载PDF
湖北省宜城市农作物现状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文瑾 刘意 +6 位作者 宋天晓 饶丽萍 雷剑 王连军 柴沙沙 杨新笋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48-51,共4页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队对宜城市开展了资源的普查工作。分析了宜城市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栽培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发现...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队对宜城市开展了资源的普查工作。分析了宜城市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栽培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发现宜城市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具有优势,提出加大对地方资源的抢救性保存和利用力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普查 分析 宜城市
下载PDF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训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圣 柴莎莎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7期126-127,共2页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学校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为技术基础,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分析专业群平台课程开发存在问题,设定课程开发的目标,构建课...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学校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为技术基础,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分析专业群平台课程开发存在问题,设定课程开发的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为高职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药 专业群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甘薯前期氮代谢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成阳 柴沙沙 +4 位作者 刘意 王连军 雷剑 杨新笋 张文英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3-445,共13页
以3种不同类型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为实验材料,根据氮素的3种形态设置5个配比处理(N1~N5),分别在栽秧后15、25和35 d取样测定甘薯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功能叶氮代谢酶活性变化以及酶调控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同一生育期... 以3种不同类型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为实验材料,根据氮素的3种形态设置5个配比处理(N1~N5),分别在栽秧后15、25和35 d取样测定甘薯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功能叶氮代谢酶活性变化以及酶调控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同一生育期,N4和N5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施下植株氮素的积累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在甘薯生长发育前期,叶片含氮量先降低后上升,茎、须根和膨大根以及全株含氮量均呈上升趋势;N4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N3处理能够明显提高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NR活性随肥料中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增加肥料配比中硝态氮比例可使调控NR活性的基因上调表达,N4和N5处理可使GS调控基因上调表达,但抑制GOGAT调控基因的表达。酰胺态氮在前期对氮代谢相关酶调控基因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薯生长发育前期,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施能够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代谢酶活性和调控基因表达量,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1∶2∶0的配施方案为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配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素形态配比 基因调控 生长前期 氮代谢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基因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甘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崇 焦春海 +5 位作者 杨新笋 张文英 雷剑 柴沙沙 王连军 田小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6-1544,共9页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间隔区序列(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对甘薯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种质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我国12个省份收集的52份甘薯种质为材料,从10个cpDNA间隔区序列的引...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间隔区序列(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对甘薯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种质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我国12个省份收集的52份甘薯种质为材料,从10个cpDNA间隔区序列的引物中筛选出能扩增单一、清晰明亮且稳定的序列引物,利用其PCR扩增筛选出间隔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及序列拼接。利用DnaSP 5.0进行序列特征分析,采用MEGA X计算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筛选获得7对扩增结果较理想的引物,其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共获得3个有效标记(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三者的拼接序列长度为2239 bp,共有7个变异位点,2个单一突变位点,5个简约信息位点,11个插入/缺失位点。在52份甘薯种质材料中,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变异位点数量(Vs)分别为1、1和5个,单倍型数目(H)分别为2、4和5个,拼接序列的单倍型数目为10个;核苷酸多样性(π)和单倍型多样性(Hd)最高的序列分别为trnT-trnL(π=0.00052)和trnH-psbA(Hd=0.535)。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序列的Tajima’s D、Fu and Li’s D*和Fu and Li’s F*均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中性进化模式。基于拼接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1.1848,平均遗传距离0.1018,其分为五大类,其中第Ⅰ类~Ⅳ类仅含有少量种质,其余41份种质归为第Ⅴ类。【结论】52份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但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低,与cpDNA特性和甘薯遗传背景狭窄有关。基于trnL-trnF、trnH-psbA和trnT-trnL的拼接序列更能准确分析甘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且有效划分不同类群,为甘薯集团育种提供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绿体基因组(cpDNA) TRNL-TRNF TRNH-PSBA trnT-trnL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进化树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甘薯块根形成及光合产物运输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成阳 柴沙沙 +4 位作者 刘意 王连军 雷剑 张文英 杨新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40,共12页
通过两因素裂区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形态运筹对甘薯前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碳代谢产物形成和根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鄂薯11、宁紫薯8号和鄂薯15为供试材料,根据氮素的3种形态设置5个氮素配比处理,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1... 通过两因素裂区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形态运筹对甘薯前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碳代谢产物形成和根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鄂薯11、宁紫薯8号和鄂薯15为供试材料,根据氮素的3种形态设置5个氮素配比处理,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1∶1∶1(N1)、1∶0∶2(N2)、2∶0∶1(N3)、1∶2∶0(N4)和2∶1∶0(N5)。结果表明,在甘薯生长发育前期,所有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上升趋势,以N4和N5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施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大;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均升高,其中老茎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嫩茎,须根干物质积累量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淀粉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茎顶部和茎基部淀粉含量均逐渐增加,但茎顶部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茎基部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逐渐增加;茎顶部与茎基部之间存在明显的蔗糖浓度差,茎顶部蔗糖含量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茎基部则逐渐上升的趋势,以N4和N5处理下茎蔓蔗糖含量最高,N2处理最低;吸收根根系活力均上升,以N4和N5处理对吸收根根系活力影响最大;在块根分化建成期,N4和N5处理下木质部导管数目和薄壁细胞数目要多于其他处理,其内部维管束产生的次生形成层增多,且皮层更薄。综上所述,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对块根形成及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效应优于酰胺态氮肥,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其根系发育和光合产物运输及分配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本试验N4处理即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1∶2∶0的配施方案为甘薯生长发育前期块根形成及光合产物运输分配最佳的配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素形态配比 生长前期 光合产物运输 块根分化建成
下载PDF
甘薯茎叶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毕洪娟 靳晓杰 +3 位作者 雷剑 王连军 柴莎莎 杨新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02-1708,共7页
中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茎叶常被视为甘薯的附加产品用作动物饲料或直接丢弃。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薯茎叶富含多糖、类胡萝卜素、绿原酸、黄酮和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 中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茎叶常被视为甘薯的附加产品用作动物饲料或直接丢弃。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薯茎叶富含多糖、类胡萝卜素、绿原酸、黄酮和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和抑菌抗炎等作用。本文综述了甘薯茎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保健功效及其体内外活性之间的联系,旨在为深入研究甘薯茎叶生物活性成分、提高甘薯茎叶资源的市场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叶 生物活性成分 保健功效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DNA序列atpI-rsp2和psbC-trnS的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静珍 张文英 +7 位作者 雷剑 柴沙沙 靳晓杰 王崇 杨园园 程贤亮 杨新笋 王连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基于叶绿体DNA(cpDNA)序列atpI-rsp2和psbC-trnS分析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山药种质资源鉴定、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14个省(区)的64份山药种质为材料,对其atpI-rsp2和psbC-trnS序列进行多态... 【目的】基于叶绿体DNA(cpDNA)序列atpI-rsp2和psbC-trnS分析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山药种质资源鉴定、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14个省(区)的64份山药种质为材料,对其atpI-rsp2和psbC-trnS序列进行多态性扩增并测序,经拼接、比对后,利用MEGA 7.0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利用DNAsp 5.0分析核苷酸多态性,采用NET Framework 4.6.1绘制单倍型间的中介邻接网络结构。【结果】atpI-rsp2和psbC-trnS序列合并序列长度为1938 bp,共有117个插入/缺失位点(I_(s))和14个变异位点(V_(s)),转换率(S_(i))为49.1%,总体转换/颠换偏倚率(R)为0.928,共产生30种单倍型,其中有21种为独享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_(d))和核苷酸多样性(p)分别为0.9206和0.00139。atpI-rsp2序列和psbC-trnS序列及合并序列的Tajima’s D、Fu andLi’s D*和F*均为负值,其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10),说明这2个序列在进化上符合中性进化模式。64份山药种质的遗传距离为0~0.003865,平均遗传距离均为0.001400。中介邻接网络结构分析结果显示,30种单倍型可分为3类,其中,H5为较原始单倍型。【结论】64份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背景相似,可能是由于长期地区间引种导致,与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atpI-rsp2和psbC-trnS序列可用于山药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叶绿体DNA(cpDNA) atpI-rsp2 psbC-trnS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铵态氮素促进甘薯块根形成的解剖特征及其IbEXP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翠娟 柴沙沙 +4 位作者 史春余 朱红 谭中鹏 季杰 任国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5-319,共15页
探讨铵态氮素对甘薯块根形成的调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单株结薯数差异显著的甘薯品种商薯19(S19)和济徐23(J23)为材料,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辅助试验,设置60 kg hm^–2低氮(LN60)和180 kg hm^–2高氮(HN180)2个氮... 探讨铵态氮素对甘薯块根形成的调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单株结薯数差异显著的甘薯品种商薯19(S19)和济徐23(J23)为材料,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辅助试验,设置60 kg hm^–2低氮(LN60)和180 kg hm^–2高氮(HN180)2个氮素水平,酰胺态(XN)和铵态(AN)2种氮素形态,进行甘薯幼根向块根分化关键时期的发育解剖观察和IbEXP1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结薯数较高的商薯19块根产量显著高于济徐23,生长前期甘薯块根的分化建成相较于块根的膨大生长更利于最终块根产量的形成。同时,2个甘薯品种60 kg hm^–2铵态氮素处理在茎叶封垄期建成更多根径介于0.5~5.0 cm的薯块,显著提高了收获期的单株有效薯块数目,块根产量最高。其中,60 kg hm^–2铵态氮素处理2个品种甘薯幼根在前形成层时期原生木质部束的导管数目及中柱薄壁组织木质化薄壁细胞数目最多;初生形成层发育时期IbEXP1基因高水平表达,幼根直径、中柱直径大,原生、次生木质部束数目多;次生形成层活动初期IbEXP1基因的相对表达和中柱薄壁细胞的木质化程度介于不施氮和高氮素处理之间,但幼根直径、中柱直径和中柱占横截面比均显著最高,在块根分化建成中建立了中柱薄壁细胞木质化活动和分裂活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铵态氮素 块根分化建成 解剖观察 IbEXP1基因
下载PDF
多粘类芽胞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甘薯蔓割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颖华 柴沙沙 +7 位作者 李成阳 张文英 王崇 雷剑 靳晓杰 宋峥 杨新笋 王连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为甘薯蔓割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通过平板对峙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通过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 【目的】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为甘薯蔓割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通过平板对峙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甘薯蔓割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通过生物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进行拮抗菌株对甘薯蔓割病的防效试验,并检测拮抗菌株对甘薯叶片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乳白色且具有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命名为HAAS05,通过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比对分析,将HAAS05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HAAS05菌株对甘薯蔓割病有明显的拮抗效果;OD;=0.20和OD;=0.40的HAAS05菌悬液处理第10 d后,甘薯叶片中ABA含量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201.94 ng/g)显著降低(P<0.05,下同),分别为52.29和107.10 ng/g,而GA含量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7.05 ng/g)显著升高,分别为8.10和10.31 ng/g,甘薯叶片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仅接种病原菌处理显著升高,而POD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多粘类芽胞杆菌HAAS05菌株对甘薯蔓割病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蔓割病 多粘类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淀粉薯鄂薯6号施用两种生物菌肥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翠 杨汉 +7 位作者 杨康 黄志谋 龚万能 柴沙沙 雷剑 王连军 苏文瑾 杨新笋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58-61,共4页
研究两种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在枝江、鄂州和咸宁3个地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土壤氮磷钾含量提高。施用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后期产量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能显著降低田间发病率,尤其固体菌肥作用更明显。鄂薯... 研究两种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在枝江、鄂州和咸宁3个地方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较对照土壤氮磷钾含量提高。施用生物菌肥对鄂薯6号后期产量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能显著降低田间发病率,尤其固体菌肥作用更明显。鄂薯6号在枝江产量最高,鄂州、咸宁次之;在品质方面,枝江最好,咸宁、鄂州次之。3个地点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各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的钾含量和相对较低的氮含量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菌肥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Molecular diversity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380 sweetpotato accessions as revealed by SSR markers 被引量:19
20
作者 YANG Xin-sun SU Wen-jin +3 位作者 WANG Lian-jun LEI Jian chai sha-sha LIU Qing-c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33-641,共9页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L.) Lam.,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widely cultivated in the world. Evaluation of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diverse cultivars and landraces is necessary for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g... Sweetpotato, Ipomoea batatas(L.) Lam.,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widely cultivated in the world. Evaluation of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diverse cultivars and landraces is necessary for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existing germplasm resourc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ollection of 380 sweetpotato accessions assembled from different agro-climatic zones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genotyped using 30 SSR primer pairs. Model-based structure analysis separated the germplasm into three populations, P1, P2 and P3, containing 228, 133 and 19 accessions, respectively,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hylogenic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 revealed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inferred populations, accounting for 16.47% of the total molecular variance,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g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total variation wer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enotypes within the population. Pairwise fixation index(F ST) suggested that populations P1 and P3 had the highest differentiation, while populations P1 and P2 had the lowest differentiation. The diversity among populations was wide, which confirmed the genetic distinction of populations. Through comparing model-based structure and domestic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cessions of population P1 mainly belonged to modern cultivars, and the accessions of populations P2 and P3 basically corresponded to landraces, by which we suggest that modern cultivars maybe had experienced a two-step domestication history. Our results illustrated clear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380 sweetpotato accessions, exhibiting the potential of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future sweetpotato breeding program by molecular marker based parental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WEETPOTAT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