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活动地理环境对居民瞬时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苏玲玲 周素红 +2 位作者 关美宝 柴彦威 齐兰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通过GPS和移动传感器收集活动地的即时环境数据,来探索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瞬时幸福感体验受到活动地点即时环境的影响,适宜的温度、POI密度可以促进幸福感,而噪音、PM_(2.5)、人口密度、POI类型和交叉路口不利于幸福感。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的关系也受到时间和空间要素的调节,相比工作日,休息日的活动地即时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活动的离家距离会削弱建成环境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证实了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相关,并受到时空行为特征的调节,为指导中国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幸福感 地理环境 日常活动 EMA 移动技术
下载PDF
学术对话: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被引量:33
2
作者 柴彦威 于一凡 +6 位作者 王慧芳 吕海虹 程蓉 王德 王兰 黄瓴 武凤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32,共10页
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术对话的基本背景。大家知道,我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经济大国的目标,从2010年左右,也就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后,我国政府与相关的学者普遍认为,我们已经开始从经济发展为中心走向... 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术对话的基本背景。大家知道,我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经济大国的目标,从2010年左右,也就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后,我国政府与相关的学者普遍认为,我们已经开始从经济发展为中心走向社会发展为中心,我们的城镇化已经从传统的城镇化走向了新兴的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 学术 生活圈 社区 经济发展 “十二五” 城镇化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体征诊断指数构建与计算——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9
3
作者 柴彦威 刘伯初 +3 位作者 刘瑜 马修军 塔娜 申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多源大数据,构建了整合城市活动-移动系统、城市人口系统、城市运行系统、城市环境系统4个系统的城市体征诊断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分解为底力、动力、压力、活力4个维度,具有4个层次和12个时空间尺度。底力指数表征土地、人口等空... 基于多源大数据,构建了整合城市活动-移动系统、城市人口系统、城市运行系统、城市环境系统4个系统的城市体征诊断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分解为底力、动力、压力、活力4个维度,具有4个层次和12个时空间尺度。底力指数表征土地、人口等空间单元基本属性,用以把握区域总体特征;动力指数通过企业发展状况、环境质量等反映了空间单元的发展状态;压力指数用以监测城市系统运行状况,起到风险评判与预警的作用;活力指数以活动和流的时空特征进行活动动态展现,反映空间单元的真实活力。最后以2016年4月6日为例,计算和展示了上海各街道的综合和各维度体征诊断指数,说明了体征诊断指数的可应用性和指数计算结果的稳健性。城市体征诊断指数可以辅助于城市网格化管理、压力预警等治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征 城市体征诊断指数 健康城市 多源数据 上海市
下载PDF
城市生活圈规划:从研究到实践 被引量:129
4
作者 柴彦威 李春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6,60,共9页
城市规划正在向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活质量的方向转型。城市生活圈规划因其从居民个体日常生活出发的特性而愈发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界的关注,被认为是能够实现上述转型目标的有效方式。通过梳理现有城市生活圈和生活圈规划的研究与... 城市规划正在向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活质量的方向转型。城市生活圈规划因其从居民个体日常生活出发的特性而愈发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界的关注,被认为是能够实现上述转型目标的有效方式。通过梳理现有城市生活圈和生活圈规划的研究与应用实践,本文认为在愈发得到重视、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城市生活圈规划仍然面临诸多挑战:(1)生活圈规划的概念界定、范围划定、内涵确定和职能体系划分有了一定共识但仍然模糊;(2)数据收集和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不明确;(3)规划方法和技术路径仍未建立;(4)实施模式和制度保障需要多方面协作实现。总之,生活圈规划亟待通过一次完整、全面且具有科学依据的实践案例确立一整套规划流程与方法,为未来推广生活圈规划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生活圈 日常生活 时空行为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时空间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 被引量:20
5
作者 柴彦威 许伟麟 +2 位作者 张文佳 李春江 李彦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85-1592,共8页
面向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重大需求,时空间行为地理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以时间地理学、行为主义地理学、移动性地理学等时空间行为的地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时空路径表达、活动的复杂情境分析、风险感知地图分析为核心方法... 面向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重大需求,时空间行为地理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以时间地理学、行为主义地理学、移动性地理学等时空间行为的地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时空路径表达、活动的复杂情境分析、风险感知地图分析为核心方法,以时空间行为风险评估、居民时空间行为规划与引导、心理情绪引导与智慧社区治理为重点应用方向,尝试搭建疫情精准防控的时空间行为地理学研究框架。未来时空间行为研究应该立足人本导向、流动性导向和应用导向,突出时空间行为地理学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居民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精准防控 时空间行为 时间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 移动性地理学
下载PDF
时空间行为规划:核心问题与规划手段 被引量:16
6
作者 柴彦威 李彦熙 李春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5,共9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时空间行为研究和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出时空间行为规划的概念体系。根植于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研究,时空间行为规划的核心问题是优化个体行为需求与时空资源供给的关系,通过调整城市时空资源供需结构,干预和... 通过梳理国内外时空间行为研究和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出时空间行为规划的概念体系。根植于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研究,时空间行为规划的核心问题是优化个体行为需求与时空资源供给的关系,通过调整城市时空资源供需结构,干预和引导个体行为模式,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空间行为规划主要有三个手段:空间规划,包括生活空间规划、移动系统规划,已在国内外城市中广泛应用;时间规划,包括城市时间资源规划、个体时间预算规划,主要在欧洲国家中应用,对于我国具有借鉴意义;行为引导,包括信息发布与决策支持、政策干预与价值引导,在交通领域、能源使用领域有一些探索性实践。时空间行为规划结合微观个体的行为选择与宏观社会的制约因素,整合时间与空间、出行与活动、个体与城市,对于创新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与空间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规划 城市活动系统 人地关系 时间规划 行为引导
下载PDF
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模型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晓春 何莲娜 +9 位作者 程辉 吴兰若 赵赫 柴彦威 高晓路 孙道胜 崔真真 王浩然 高娜 周志强 《建设科技》 2020年第10期47-50,共4页
城市公共设施是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科学的配置与选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决策支持是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分析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和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 城市公共设施是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科学的配置与选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决策支持是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分析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和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是对应单一的设施类型或特定的设施层级。以"千人指标"为代表,忽略城市社会分异和空间分异,使用统一标准进行设施配置,将带来设施供需错配等问题,已是研究学者的共识,但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本文立足于规划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新视角,提出四个策略以实现"千人指标+时空行为"范式下的公共设施配置,即在理论上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城乡规划公共设施优化布置及选址的模型框架体系;在技术上利用时空行为地理学理论方法,设计充分兼顾供给均等性和需求差异性的模型算法;在数据上整合城市物质空间和公众时空行为数据作为支撑;在实践上研发模型系统,普及和推动规划支持技术应用,实现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整合发展和变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设施 决策支持 千人指标 时空行为 人口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9
8
作者 肖作鹏 韩来伟 柴彦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1,共7页
作为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的生活圈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在制度框架、技术指引和实施传导等方面嵌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文章阐述了生活圈在东亚国家及地区的概念流变,介绍了“X分钟城市”等类似生活圈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背景与实践,并... 作为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的生活圈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在制度框架、技术指引和实施传导等方面嵌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文章阐述了生活圈在东亚国家及地区的概念流变,介绍了“X分钟城市”等类似生活圈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背景与实践,并结合西方国家当前类似生活圈的实践,从目标、编制与实施等维度,阐述了我国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特征。同时,从关注现代技术引发的行为逻辑变革、存量规划时代的时空整合以及实施行动规划下的保障等方面归纳了目前我国在生活圈规划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行动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生活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国土空间规划 社会发展 传导机制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城市体检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婕 柴彦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城市病突出的背景下,城市体检成为辅助城市治理与决策的必要手段。首先论述城市体检的基本思路、理论框架、技术路线和数据基础等基本理论性问题,指出城市体检应当结合城市多源数据和时空行为数据,综合评估城市人口...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城市病突出的背景下,城市体检成为辅助城市治理与决策的必要手段。首先论述城市体检的基本思路、理论框架、技术路线和数据基础等基本理论性问题,指出城市体检应当结合城市多源数据和时空行为数据,综合评估城市人口系统、城市建成环境系统、城市运行系统和城市活动—移动系统等4大系统。其次以上海城市体征诊断和北京东城区网格诊断与预警系统等两个先行实践探索为例,具体说明城市体检工作的流程和特点。最后对未来的城市体检工作进行多角度展望,提出建设融入时空间行为、细分时空尺度、多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城市体检系统将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完善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检 理论框架 实践探索 城市治理 时空间行为
下载PDF
中国单位制度空间范型的探索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作鹏 刘天宝 柴彦威 《新建筑》 2018年第5期38-42,共5页
单位制度是自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制度,也是理解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不同学科都致力于单位制度的研究,关于单位制度的范型也是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对比世界各地类似"企业办社会"的制度实践,单位制度之... 单位制度是自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制度,也是理解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不同学科都致力于单位制度的研究,关于单位制度的范型也是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对比世界各地类似"企业办社会"的制度实践,单位制度之范型可以理解为,或者说单位制度深层指向的是,城市公共产品的组织化供给。这种供给方式产生和存在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单位制度存在单位与外部体系、单位内部的生产生活循环的过程。中国的单位制度实践就是这种组织化供给方式与社会主义建设、公有制、国家全能主义深度结合以及脱钩的过程。单位制度留下的思想值得重新审视,并应探寻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制度 空间范型 制度实践 公共产品 组织化供给
下载PDF
机器学习与社区生活圈规划:应用框架与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文佳 李春江 +1 位作者 罗雪瑶 柴彦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5,共7页
社区生活圈规划已成为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热点议题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和内涵界定、空间范围划分方法与设施评价和优化等3个方面对现有规划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在... 社区生活圈规划已成为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热点议题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和内涵界定、空间范围划分方法与设施评价和优化等3个方面对现有规划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在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证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于居民日常行为的关注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主要特点,因此梳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时空行为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主题,包括时空行为预测、时空行为模式挖掘与时空行为和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关系等。其次,提出机器学习方法在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框架,以及在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社区交往生活圈和安全生活圈3个方面的创新议题。最后,以“基于时空行为需求预测的社区生活圈划分方法”及“基于非线性阈值效应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置规划”两个研究案例阐释机器学习方法在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规划研究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机器学习 时空行为 决策树 非线性效应
下载PDF
日本的生活圈研究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6期13-16,共4页
当前,生活圈规划成为我国转型期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方向之一。生活圈理论起源于日本,对生活圈研究的溯源有助于对其深度理解和加快借鉴。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总结了广域生活圈—城市生活圈—社区生活圈的研究演变历程,并分析了日本生... 当前,生活圈规划成为我国转型期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方向之一。生活圈理论起源于日本,对生活圈研究的溯源有助于对其深度理解和加快借鉴。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总结了广域生活圈—城市生活圈—社区生活圈的研究演变历程,并分析了日本生活圈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其在社会结构优化、设施活力再造、行政边界整合方面的适用性。进而结合我国城市规划转型的背景,总结日本的生活圈研究对于我国存量规划、社区规划、区域协同发展、老龄化社会等发展趋势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规划 社区规划 城市规划转型 日本
下载PDF
Residents′Activity-travel Behavior Variation by Communities in Beijing,China 被引量:15
13
作者 ZHAO Ying chai yan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492-505,共14页
China's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has resulted in many changes in its urban structure and society and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a quasi-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 China's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has resulted in many changes in its urban structure and society and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a quasi-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activity-travel behavior.This paper draws upon data from an activity diary survey conducted in Beijing in 2007.The survey sample comprised 652 residents living in Danwei(work unit),commodity housing,and affordable housing neighborhoods.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space-time path and statistica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s of daily travel and leisure time,it was found that both residential spatial factors and socio-demographics influence residents' daily behaviors.The findings show that Danwei residents have less daily travel time than those who live in commodity housing,but people living in affordable housing endure the longest travel time.Daily leisure time is associated more with individual attributes.We argue that although China's transition is currently gradual,the Danwei system may continue to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daily life,and it might provide a valuable model for neighborhood spatial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生活 旅游活动 中国 行为 北京 经济适用住房 休闲时间 社区
下载PDF
Delineation of an Urban Community Life Circle Based on a Machine-Learning Estimation of Spatiotemporal Behavioral Demand 被引量:3
14
作者 LI Chunjiang XIA Wanqu chai yan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27-40,共14页
Delineating life circles 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urban community life circle planning. Recent studies combined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s with resident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data to delineate the ... Delineating life circles 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urban community life circle planning. Recent studies combined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s with resident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data to delineate the life circles. This method, however, is constrained by GPS data, and it can only be applied in the GPS surveyed communities. 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 this study developed a generalizable delineation method without the constraint of behavioral data. According to previous research, the community life circle consists of the walking-accessible rang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The core task to develop the generalizable method was to estimate the spatiotemporal behavioral demand for each plot of land to acquir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life circle, as the range can be delineated primaril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ata. Therefore, behavioral demand estimat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decision trees and ensemble learning. The model with the lowest error rate was chosen as the final estimation model for each type of land. Finally, we used a community without GPS data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stimation models and delineation method. This article extend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y introducing spatiotemporal behavioral demand estimation models, which lear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contexts,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the existing delineated results based on GPS data to delineat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y life circle without employing behavioral data. Furthermore,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delineation results also contributes to facilities adjustments and location selections in life circle planning, people-oriented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activity space estima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the urban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life circle spatiotemporal behavioral demand demand estimation model decision tree ensemble learning
下载PDF
时间城市规划的概念、内容与方法——兼论时间城市规划的时间观、空间观与人间观
15
作者 柴彦威 陈昱龙 罗雪瑶 《国际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22,共10页
在梳理总结多学科背景下的城市时间理论以及近期国内外时间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以时间地理学理论和行为地理学理论为核心视角,提出时间城市规划的概念与内容,阐释时间城市规划的时间观、空间观和人间观等理论基础,... 在梳理总结多学科背景下的城市时间理论以及近期国内外时间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以时间地理学理论和行为地理学理论为核心视角,提出时间城市规划的概念与内容,阐释时间城市规划的时间观、空间观和人间观等理论基础,论证时间城市规划的实践方式和未来展望。时间城市规划采用“时—空—人”的整合视角,以时空间行为规划为核心方法论,从空间规划、时间规划、现代技术背景等三个角度讨论具体实现路径,并强调规划者应具备相应的时间意识,创新城市规划的理论视角和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城市规划 时间性 时间观 空间观 人间观 时空间行为规划
原文传递
熟化过程对面包粉的影响探究
16
作者 苏伟婵 张秀梅 +2 位作者 柴艳伟 李乔佐 田金奎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36期135-137,共3页
为了解面包粉熟化期的主要影响指标,为熟化机制的建设提供指导。本实验对面包粉粉质曲线、拉伸曲线、粘度和烘焙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面包粉粘度的相关指标与熟化时间相关性显著甚至极显著,因此认为粘度的相关指标可作为面包粉... 为了解面包粉熟化期的主要影响指标,为熟化机制的建设提供指导。本实验对面包粉粉质曲线、拉伸曲线、粘度和烘焙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面包粉粘度的相关指标与熟化时间相关性显著甚至极显著,因此认为粘度的相关指标可作为面包粉熟化程度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粉 熟化期 粘度
下载PDF
“X分钟城市”的概念、内涵与规划方法
17
作者 罗雪瑶 柴彦威 《国际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近年来,“X分钟城市”规划作为应对环境和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其核心理念强调构建X分钟步行或骑行可达的社区空间并将该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该理念在以邻近性为核心的空间规... 近年来,“X分钟城市”规划作为应对环境和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其核心理念强调构建X分钟步行或骑行可达的社区空间并将该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该理念在以邻近性为核心的空间规划模型基础上响应时间都市主义思潮,形成了强调时空邻近性的特色。笔者通过梳理“X分钟城市”规划实践的国际经验,总结“X分钟城市”理念在社区尺度和城市尺度的概念差异性,在物质形态、社会、交通与健康、韧性等不同视角下的内涵多样性,在空间、时间、技术等不同维度上规划方法和实施措施的丰富性;指出国际上相关实践中存在的挑战,最后从“加强社区和城市尺度规划实施传导,构建多层次时空资源供给体系”“丰富时间维度内涵,促进供需动态匹配”“构建全流程规划实施机制,开展多维度规划方法实践”三方面提出了对中国建设“X分钟城市”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分钟城市 邻近性规划 时空邻近性 规划实践 国际经验 社区生活圈
原文传递
中美城市郊区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演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塔娜 柴彦威 申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3-1744,共12页
郊区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生产与生活要素向郊区的加速集聚,郊区生活方式快速发展。作为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中美两国展现了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郊区生活方式演进的典型特征,深入研究两国郊区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演进特征,有利于中西方郊... 郊区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生产与生活要素向郊区的加速集聚,郊区生活方式快速发展。作为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中美两国展现了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郊区生活方式演进的典型特征,深入研究两国郊区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演进特征,有利于中西方郊区理论的对话和为中国城市规划提供参考。论文从郊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中美郊区生活空间组织的演变,通过比较中美郊区居民的居住、出行与活动特征变化及其与郊区空间的关系,分析中国和美国郊区生活方式的演进,总结中美郊区生活方式差异性特征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中美郊区生活方式均体现出三阶段发展的特征,从单中心城市生活方式向郊区生活方式转变。中国郊区生活方式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转变多,并逐渐展现出人口组成多样化、居住社区混合、向心通勤、公交出行、中心依赖的特征;而美国郊区生活方式发展较早,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多元郊区生活方式,并逐渐展现出人口组成多样化、居住社区区隔、侧向通勤、机动化出行、生活郊区的特征。比较发现,中美郊区生活方式的共性在于居住多样化和出行机动化,而差异性在于居住融合程度、机动化程度和日常生活郊区化程度,这一差异的形成受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都市区空间组织、交通发展和空间品质差异的影响,是居民行为主观决策与外部客观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化 比较研究 通勤模式 居住社区 生活方式 中美城市
原文传递
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前沿
19
作者 周素红 柴彦威 +9 位作者 关美宝 卢佩莹 王德 王冬根 曹小曙 孟斌 高晓路 张艳 王丰龙 朱玮 《地理研究》 2024年第9期2235-2258,共24页
行为地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行为与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数字化转向等新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产生了诸多新的现象、问题、技术、方法及应用场景。在梳理行为地理学国际前沿动态与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 行为地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行为与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数字化转向等新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产生了诸多新的现象、问题、技术、方法及应用场景。在梳理行为地理学国际前沿动态与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大数据行为研究范式、AI创新虚实行为系统、企划活动系统与地方秩序嵌套、老年人群特殊行为、情感行为地理学等前沿方向,提出了中国行为地理学的范式转向、数字转向、人文转向、情感转向等新发展方向及其关键科学问题。中国行为地理学需要积极推动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中国行为地理学派,加强行为地理学的教学实践与应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地理学 研究范式 数字化转向 虚实活动 地方秩序嵌套
原文传递
中国地理学的行为革命及其理论内涵
20
作者 柴彦威 塔娜 《地理研究》 2024年第9期2259-2270,共12页
流动性社会与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积极响应中国式现代化转型中的规划与治理需求过程中,中国地理学迫切需要对中国城乡社会的微观过程与行为机理进行刻画与解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指导中国社会建设的行... 流动性社会与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积极响应中国式现代化转型中的规划与治理需求过程中,中国地理学迫切需要对中国城乡社会的微观过程与行为机理进行刻画与解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指导中国社会建设的行为地理学研究范式。本文在借鉴西方地理学从计量革命走向行为革命的范式转型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地理学行为革命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了行为革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的意义和对中国地理学学科建设的贡献。行为革命立足于建立基于人的地理学解释框架,关注“时空间中的人”这一主体,构建以时空间行为交互与整合为核心的研究新范式,从个体行为与行为交互两个维度探索行为过程的机理解释,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多维整合的混合研究路径,最终建立人地互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地理学 行为革命 时空间行为 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