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冬小麦秸秆带状覆盖不同模式的水分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瑞 程宏波 +5 位作者 王芳 柴雨葳 陈玉章 常磊 黄彩霞 柴守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露地种植为对照(CK),设置了4种玉米整秆带状覆盖方式:带状3行(MS3),带状4行(MS4),带状5行(MS5),带状6行(MS6),比较研究了不同带幅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带幅(MS3、MS4)的秸秆带...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露地种植为对照(CK),设置了4种玉米整秆带状覆盖方式:带状3行(MS3),带状4行(MS4),带状5行(MS5),带状6行(MS6),比较研究了不同带幅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带幅(MS3、MS4)的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并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MS3、MS4分别较CK增产69.1%、41.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8.1%、39.1%。MS3与MS4对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土层均具有增墒和降墒的双重效应,但增墒效应更为突出,全生育期平均分别较CK提高土壤含水量1.00和0.35个百分点。MS3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水分在各生育时期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其在播种期~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的供水效果,以及60cm以下土层对60 cm以上土层的水分补给效果均好于其它处理,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成穗,提高穗粒数,因此MS3更适合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地区的冬小麦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覆盖 带幅 土壤水分 产量 雨养农业区
下载PDF
基于微热管的小型电子设备自然对流换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战乃岩 吴思洁 +3 位作者 柴宇惟 李晓莉 苗盼 苏增强 《节能》 2022年第3期36-39,共4页
对比传统散热方式,微热管体积小、形状多变,且传热效率高,可在小空间强化自然对流传热中得以充分发挥。研究在封闭腔体内自然对流传热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对比纯空气自然对流(工况Ⅰ)、加入铝管(工况Ⅱ)和加入微热管(工况Ⅲ) 3种散热方式... 对比传统散热方式,微热管体积小、形状多变,且传热效率高,可在小空间强化自然对流传热中得以充分发挥。研究在封闭腔体内自然对流传热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对比纯空气自然对流(工况Ⅰ)、加入铝管(工况Ⅱ)和加入微热管(工况Ⅲ) 3种散热方式,得出工况Ⅲ散热效果最佳。采用微热管对热源进行散热后,对流换热随着热源功率的增加而强烈,腔内空气温度与腔顶平均热流密度随着热源间距的增加而减少,热量更多地从微热管中传递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热管 电子设备 自然对流 激光干涉 烟可视化
下载PDF
秸秆带状沟覆垄播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玉章 田慧慧 +5 位作者 李亚伟 柴雨葳 李瑞 程宏波 常磊 柴守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4-727,共14页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2016年),沟垄覆盖种植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6.1%~13.2%,平均提高块茎形成期1.2~1.8 m土层含水量7.6%,全覆膜沟垄作可显著提高淀粉积累期0~0.2 m土壤含水量30.3%。在平水年份(2017年),除全覆膜沟垄种植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22.2%外,其余处理与露地平作无显著差异;沟垄覆盖种植0~2m土壤含水量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平均比露地平作高8.7%、13.0%和13.1%。与露地平作相比, 2个生长季沟垄覆盖种植可使马铃薯全生育期0~2 m土壤平均贮水量提高5.4%~15.5%,单株生物量增加12.8%~147.4%,成熟期株高增加21.1~39.7cm,进而马铃薯增产51.6%~8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8.2%~111.7%。以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增产增效最显著,2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经济收益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87.8%、97.5%和254.2%。因此,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全覆膜沟垄种植相比,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适宜在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作 覆膜 秸秆带状沟覆 旱作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玉章 柴守玺 +4 位作者 程宏波 柴雨葳 杨长刚 谭凯敏 常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秸秆还田和秋覆膜是西北旱地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中有效的节水增产措施。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作物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甘肃省通渭... 秸秆还田和秋覆膜是西北旱地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中有效的节水增产措施。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作物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甘肃省通渭县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比较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单一玉米秸秆还田、麦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单一麦秸秆还田和传统平作种植对西北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冬小麦全生育期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0~200 cm平均土壤贮水量在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分别提高6.1%和9.6%,而单一秸秆还田分别提高0.7%和4.6%。在降水偏多的2011—2012年度,除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比传统平作低19.0 mm (P<0.05)外,其余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在降水偏少的2012—2013年度,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平均比传统平作多耗水39.1 mm,其中,两个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返青至拔节阶段的耗水量,显著降低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并增加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调用。与传统平作相比,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可使小麦籽粒产量提高31.0%~69.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6%~43.0%;而单一秸秆还田的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2%~28.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11.6%。以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增产效果最好,2年平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传统平作提高51.1%和41.7%,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在西北旱农区小麦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秸秆还田 秋覆膜 籽粒产量 土壤耗水特性
下载PDF
Straw strip mulching:A sustainable technology for saving water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dryland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LI Rui chai Shou-xi +3 位作者 chai yu-wei LI Ya-wei CHANG Lei CHENG Hong-b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556-3568,共13页
An improved straw mulching model may be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due to its improvements in soil water and the fertilizer environment by the recycling of waste straw resources.A four-year field... An improved straw mulching model may be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due to its improvements in soil water and the fertilizer environment by the recycling of waste straw resources.A four-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ern China in 2015–2019,whi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traw strip mulching(SSM)and conventional flat planting without mulching(CK)on soil water storage,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water use efficiency,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winter wheat growth,economic benefits,and nutrient benefits.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four years showed that the SSM treatment improved soil water storage in the 0–180 cm soil layer over the whole growth period,which was especially obvious in the 0–60 cm soil layer at the jointing and blooming stages.Compared with CK,SSM increase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precipitation to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increased it quite significantly by 20.4 percentage points in the earlier growth period.SSM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water storage consumption in the 0–180 cm soil layer and ultimately reduced evapotranspiration by 11.2 mm during the whole period.In the 0–180 cm soil layer,SSM decreased evapotranspiration by 33.1 mm from the sowing to the jointing stages,but increased it by 19.5 mm from the jointing to the blooming stages.In addition,SSM improve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grain yield by 21.6%and improved the 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 of grain yield by 18.6%,and it ultimately increased grain yield by 16.5%through improving spike number by 9.5%and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by 8.9%.SSM improve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biomass yield by 13.5%and the 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 of biomass yield by 9.9%,and it ultimately increased biomass yield by 8.7%and plant height by 6.5%.Furthermore,SSM increased net income by 413 CNY ha–1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straw returned to the field after harvest by 8876–9619 kg ha–1.After returning straw to the field,SS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urden of fertilization by farmers after a few years.Therefore,straw strip mulching technology could probably be a sustainable and potentially useful practice,which could save water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in rainfed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storage EVAPO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soil nutrient
下载PDF
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炳权 柴雨葳 +5 位作者 马建涛 李亚伟 杨佳佳 程宏波 常磊 柴守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4,共7页
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可为旱地小麦高产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设置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及无覆盖(CK)3种覆盖方式,分析其对旱地春小麦干物质... 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可为旱地小麦高产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设置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及无覆盖(CK)3种覆盖方式,分析其对旱地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量,较CK相比,PM提高了7.5%~33.3%,SM提高了15.4%~25.3%,且主要促进了拔节至开花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PM和SM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叶、茎鞘、穗轴+颖壳的干物质分配比例;覆盖也显著提高了叶、茎鞘、穗轴+颖壳花前累积的干物质在花后的再分配,其中茎鞘和穗轴+颖壳的花后转移率均以SM最大(3.9%和29.2%);同时,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PM和SM处理分别较CK增加了13.8%和14.1%;可见,覆盖可促进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进而促进产量提高。在西北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秸秆带状覆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性的覆盖措施,有利于该地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绿色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地膜覆盖 秸秆带状覆盖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原文传递
秸秆带状覆盖对半干旱雨养区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常磊 韩凡香 +5 位作者 柴雨葳 包正育 程宏波 黄彩霞 杨德龙 柴守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50-4158,共9页
为探索半干旱雨养区小麦高产高效的覆盖种植技术新途径,于2013-2015年连续进行定位试验,设秸秆带状覆盖3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30 cm,播种3行,SM1)、秸秆带状覆盖4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40 cm,播种4行,SM2)、秸秆带状覆盖5行(覆盖带和种植带... 为探索半干旱雨养区小麦高产高效的覆盖种植技术新途径,于2013-2015年连续进行定位试验,设秸秆带状覆盖3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30 cm,播种3行,SM1)、秸秆带状覆盖4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40 cm,播种4行,SM2)、秸秆带状覆盖5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50 cm,播种5行,SM3)、全膜覆土穴播(PMF)、不覆盖露地(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雨养区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能显著改善作物土壤墒情,秸秆带状覆盖处理的土壤墒情好于地膜覆盖处理,且SM1>SM2>SM3,0~2 m土壤贮水量在小麦开花期分别平均比CK高15.4%~20.8%、11.2%~14.7%和10.1%~14.5%;秸秆带状覆盖显著提高了生育期耗水量,降低了播种至开花阶段耗水量,增加了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覆盖会提高小麦对120 cm以下深层贮水的调用比例.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1.9%~19.5%和26.9%~27.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9.8%~13.9%和18.4%~22.0%.因此,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有利于降低冬小麦前期耗水比例,改善土壤墒情,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的绿色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蓄水量 冬小麦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秸秆带状覆盖对半干旱雨养区冬小麦田地温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常磊 韩凡香 +5 位作者 柴雨葳 杨德龙 杨长刚 程宏波 黄彩霞 柴守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49-2958,共10页
为了明确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半干旱雨养区冬小麦田地温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进行2年定位试验,设不覆盖露地(CK)、全膜覆土穴播(PM)、秸秆带状覆盖(覆盖带和种植带各30 cm,播种3行,SM1)、(覆盖带和种植带各40 cm,播种4行,... 为了明确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半干旱雨养区冬小麦田地温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进行2年定位试验,设不覆盖露地(CK)、全膜覆土穴播(PM)、秸秆带状覆盖(覆盖带和种植带各30 cm,播种3行,SM1)、(覆盖带和种植带各40 cm,播种4行,SM2)、(覆盖带和种植带各50 cm,播种5行,SM3)5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SM1、SM2和SM3处理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分别比CK显著降低1.0~1.3℃、0.7~0.9℃和0.7~1.1℃.不同时期比较,覆盖处理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秸秆覆盖在苗期-越冬期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返青期-成熟期具有降温效应,增温效应覆膜>秸秆覆盖,而降温效应秸秆覆盖>覆膜.同时,秸秆覆盖降低了全生育期土壤有效积温和日变化幅度,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较CK降低3.4~33.5℃·d,土壤温差较CK降低0.6~2.0℃;秸秆覆盖在越冬期平均温度比CK高0.2~0.3℃、负积温比CK高0.4~17.0℃·d.秸秆覆盖较CK增产11.9%~19.5%,处理间单位面积穗数的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因此,秸秆带状覆盖适宜在西北雨养区旱地冬小麦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半干旱雨养区 冬小麦
原文传递
复杂构态热源对电子设备散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战乃岩 柴宇惟 丁鹭 《节能》 2019年第11期56-61,共6页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型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不断增加,伴随的散热问题越来越棘手。若电子元件散热处理不佳,不但无法发挥其性能,还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风险。针对不同温度的离散热源间距不同,数量不同,高度不同探究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型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不断增加,伴随的散热问题越来越棘手。若电子元件散热处理不佳,不但无法发挥其性能,还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风险。针对不同温度的离散热源间距不同,数量不同,高度不同探究在电子设备散热中的影响。为电子设备散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散热 热源温差
原文传递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建涛 程宏波 +6 位作者 陈玉章 李亚伟 兰雪梅 李瑞 柴雨葳 常磊 柴守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42-2250,共9页
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玉米整秆带状覆盖(ST)、地膜覆盖(PT)2种覆盖方式,以露地平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马铃薯播种... 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玉米整秆带状覆盖(ST)、地膜覆盖(PT)2种覆盖方式,以露地平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马铃薯播种至收获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ST和PT处理土壤贮水量较CK的增幅分别以收获期(12.3%)和淀粉积累期(9.1%)最大;覆盖处理降低了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以ST处理的降幅最大(23.4%);与CK相比,ST处理显著降低了生育前期(播种-块茎形成期)和后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的耗水量,显著增加了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并增加了深层土壤水分,而PT处理主要降低了生育前期和中期耗水,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耗水;ST和PT处理分别使马铃薯产量较CK显著增加32.4%和32.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3.8%和48.8%。综上可知,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能显著改善马铃薯生育中后期0~200 cm土壤水分状况,使马铃薯关键生长阶段耗水增多,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整秆带状覆盖 土壤水分 耗水特征 马铃薯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