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壁材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的影响
1
作者 郑舒文 冯红霞 +2 位作者 常云鹤 马立志 刘晓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所制得的乳化相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阿拉伯胶、乳清蛋白-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4种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并分析4种微胶囊的性质。结果表明:在4种微胶囊中,以明胶-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高达93.96%;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更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制备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油茶籽油乳化相微胶囊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乳化相 壁材 微胶囊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法解析山桐子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及精炼过程中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华 刘雯玄 +7 位作者 陈佳妮 平洪睿 冯红霞 刘宇 陈泽雨 常云鹤 葛永辉 马立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63,共12页
目的 探究精炼过程中山桐子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获取不同处理山桐子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山桐... 目的 探究精炼过程中山桐子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获取不同处理山桐子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山桐子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结果 山桐子油中共检测出107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95种,其中酸类物质6种、醇类物质20种、醛类物质30种,酯类物质10种,酮类物质16种、其他类物质13种。结论 精炼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山桐子毛油中刺激性异味,提高令人愉悦的风味物质含量,因此经过精炼后的山桐子油具有微甜的果香风味。但由于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种类较少、含量不高,精炼后山桐子油的风味整体偏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法 油脂精炼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核桃水解液制备核桃粉的品质分析
3
作者 冯红霞 郑舒文 +3 位作者 常云鹤 王文亲 刘宇 马立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采用水酶法提取核桃水解液,以核桃水解液离心沉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核桃水解液的加工工艺,并以核桃水解液为原料制备核桃粉,对核桃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水解液最佳加工工艺为胶体磨孔径12μm、胶体磨研磨... 采用水酶法提取核桃水解液,以核桃水解液离心沉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核桃水解液的加工工艺,并以核桃水解液为原料制备核桃粉,对核桃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水解液最佳加工工艺为胶体磨孔径12μm、胶体磨研磨时间8 min、均质压力40 MPa、均质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核桃水解液的离心沉淀率可达0.45%,制备的核桃粉质地均匀,风味浓郁,口感佳,且水溶性明显优于市售核桃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粉 水酶法 水解液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常云鹤 陈曦 +2 位作者 郑舒文 冯红霞 马立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5-1941,共7页
目的评估茶多酚、抗坏血酸和植酸3种天然抗氧化剂作用下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分析储藏期间天然抗氧化剂对红酸汤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的方法确定红酸... 目的评估茶多酚、抗坏血酸和植酸3种天然抗氧化剂作用下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分析储藏期间天然抗氧化剂对红酸汤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的方法确定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采用GB 5009.23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的方法和感官评定法分析储藏期间红酸汤品质的变化。结果茶多酚、抗坏血酸和植酸对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在最优添加量下,抑制亚硝酸形成的作用效果依次为:茶多酚(0.20%)>抗坏血酸(0.05%)>植酸(0.2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可显著抑制红酸汤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且在储藏期间,3种天然抗氧化剂均可显著抑制红酸汤酸度的提高(P<0.05),提高红酸汤储藏期内的感官评分(P<0.05),有助于产品在储藏期间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其中茶多酚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为天然抗氧化剂在红酸汤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红酸汤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天然抗氧化剂 发酵 亚硝酸盐 pH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天然防腐剂对红酸汤货架期菌落总数及pH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常云鹤 冯红霞 +2 位作者 马立志 刘晓燕 田界先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93,共3页
以完成发酵的红酸汤为原料,考察天然防腐剂对红酸汤货架期菌落总数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抑制红酸汤中细菌增殖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0.2,0.15 g/500 g,而控制pH所需浓度依次为0.2,0.1,0.15 g/500 g。由此可... 以完成发酵的红酸汤为原料,考察天然防腐剂对红酸汤货架期菌落总数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抑制红酸汤中细菌增殖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1,0.2,0.15 g/500 g,而控制pH所需浓度依次为0.2,0.1,0.15 g/500 g。由此可知,壳聚糖在红酸汤中控制微生物的能力强于控制产酸的乳酸菌,茶多酚抑制产酸微生物的能力强于抑制其他杂菌,乳酸链球菌素在红酸汤中控制产酸微生物及其他杂菌的能力比较平均,且添加后检测出的菌落总数最少,控制pH降低的幅度也最低,表明在红酸汤中添加3种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防腐剂 红酸汤 菌落总数 PH
下载PDF
枸杞对红酸汤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常云鹤 章乾 +3 位作者 宋明发 冯红霞 马立志 刘晓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71,共5页
为探究枸杞对红酸汤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于红酸汤中添加0%、1%、2%、3%、4%、5%、6%的枸杞浆,28℃恒温发酵5 d,测定枸杞红酸汤中亚硝酸盐、有机酸含量及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的变化,并利用... 为探究枸杞对红酸汤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于红酸汤中添加0%、1%、2%、3%、4%、5%、6%的枸杞浆,28℃恒温发酵5 d,测定枸杞红酸汤中亚硝酸盐、有机酸含量及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的变化,并利用模糊数学法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枸杞添加量的增加,红酸汤中亚硝酸盐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当枸杞浆添加量为3%时,亚硝酸盐含量最低,而当枸杞浆添加量继续增加时,亚硝酸盐含量随之呈现增加趋势;红酸汤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着枸杞浆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当枸杞浆添加量为3%时趋于稳定;红酸汤中·OH-、O_(2)^(-)·清除率均随着枸杞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枸杞的添加有助于提升红酸汤的抗氧化活性;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当枸杞浆添加量为2%~4%之间时,红酸汤的感官评分较高;综上可知,枸杞浆的最适添加量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红酸汤 有机酸 亚硝酸盐 抗氧化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直投式菌种发酵红酸汤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常云鹤 白冉冉 +3 位作者 宋明发 冯红霞 马立志 刘晓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53,共5页
以菌粉(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为1∶1∶1)作为直投式菌种发酵剂,对比研究自然发酵红酸汤与直投式菌种发酵红酸汤过程中pH、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规... 以菌粉(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为1∶1∶1)作为直投式菌种发酵剂,对比研究自然发酵红酸汤与直投式菌种发酵红酸汤过程中pH、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感官评价表、雷达图进行感官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直投式发酵方式可加快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产生速度,使用直投式发酵的红酸汤达到食用标准仅需要5 d左右,而传统自然发酵的至少需要10 d;与传统自然发酵的红酸汤相比,直投式发酵红酸汤的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由感官评价雷达图结果分析可知,直投式发酵的红酸汤从整体、色泽、滋味、香气、质地5个方面均优于传统自然发酵的红酸汤。综合可知,直投式菌种发酵红酸汤的生产周期较短,且其品质、抗氧化活性、风味均优于传统自然发酵的红酸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自然发酵 直投式菌种发酵 品质
下载PDF
刺梨果渣天然防腐剂的制备及其在红酸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范芳玉 杨璇 +5 位作者 刘宇 冯红霞 刘晓燕 马立志 常云鹤 王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399-7406,共8页
目的制备刺梨果渣天然防腐剂并分析其在红酸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刺梨果渣中的抑菌物质制备天然防腐剂,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应用于红酸汤中探究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结果刺梨果渣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 目的制备刺梨果渣天然防腐剂并分析其在红酸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刺梨果渣中的抑菌物质制备天然防腐剂,测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应用于红酸汤中探究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结果刺梨果渣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5%、料液比为1:15(g/mL)、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65 min;此条件下,所得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效果达到最强,提取物总酚含量为593.8 mg/L、总黄酮3.03 mg/mL、维生素C含量662.50 mg/100 g;抑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刺梨果渣制备的防腐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霉菌和酵母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应用于红酸汤的实验结果表明:刺梨果渣防腐剂可以抑制红酸汤中菌落总数的增长,从而延长红酸汤的货架期。结论刺梨果渣天然防腐剂能够对细菌、酵母菌及霉菌产生较强抑制作用,有作为天然的抗菌剂应用于食品工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果渣 抑菌能力 红酸汤 货架期
下载PDF
碱炼脱酸工艺对山桐子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章乾 宋明发 +3 位作者 常云鹤 许粟 王民黔 马立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76,92,共6页
以脱胶山桐子油为研究对象,探究NaOH质量分数、超碱量、碱炼温度、碱炼时间对山桐子油脱酸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山桐子油碱炼脱酸工艺进行参数优化,并对脱酸前后山桐子油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佳碱炼脱酸条件为NaO... 以脱胶山桐子油为研究对象,探究NaOH质量分数、超碱量、碱炼温度、碱炼时间对山桐子油脱酸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山桐子油碱炼脱酸工艺进行参数优化,并对脱酸前后山桐子油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最佳碱炼脱酸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15%、超碱量0.25%(以油质量计)、碱炼温度40℃、碱炼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山桐子油脱酸率达到95.86%。脱酸后山桐子油各理化指标除过氧化值外均有显著改善,脂肪酸组成及总生育酚含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油 碱炼脱酸 正交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萌发处理对不同品种大豆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红霞 王文亲 +2 位作者 郑舒文 常云鹤 马立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4,55,共4页
研究分析萌发72 h大豆籽粒营养品质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氨基酸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大豆籽粒基础理化指标、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籽粒其基础指标如蛋白质、脂肪等差异显著(P<0.0... 研究分析萌发72 h大豆籽粒营养品质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氨基酸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大豆籽粒基础理化指标、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籽粒其基础指标如蛋白质、脂肪等差异显著(P<0.05);经萌发72 h后,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等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等含量差异较小。萌发处理改变了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含量,对蛋白质分子内的基团及化学键未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萌发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Effect of Asynchronous Adjustments of Clamping Cylinders on Triangular Crack of Slab Castings Under Application of Soft Reduc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LIU Ke chang yun-he +1 位作者 HAN Zhan-guang ZHANG Jia-qua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8-47,共10页
Soft reduction is known to be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slab castings such as center segregation, center porosity, centerline or triangular zone cracks, which is based on a proper adoptio... Soft reduction is known to be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slab castings such as center segregation, center porosity, centerline or triangular zone cracks, which is based on a proper adoption of the amount of reduction upon the given final solidification zone through roll gap adjustment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lamping cylinders for roll gap adjustments should be very important to the application of soft reduction, including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lamping cylinders adjustments in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egment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clamping cylinders adjustments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adjustable accuracy of the four position-controlled clamping cylinders mounted in the upper frames of the segments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als of displacement sensors and aimed roll gap, which, however,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installation accuracy, the precision of displacement sensor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egment frames and/or its bearing pedestals. Due to the actual asynchronous adjustments of the four clamping cylinders, the dynamic soft reduction operation is normally applied at non-ideal mechanical conditions. Here 7 possible situations of asynchronous adjustments of the local segments which may induce gap devia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roll gap deviation in the soft reduction region of a slab casting has been studied by a 3-D visco-elastic plastic FEM model, through which the additional inter-roll bulging, the related triangular cracks induced by one kind of the possible asynchronous adjustment situ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oft reduction have been analyzed. A critical tolerance for the gap adjustments has been proposed for better contribution of soft reduction to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sl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casting soft reduction clamping cylinder asynchronous adiust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