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秸秆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酶及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根 陈宝锐 +3 位作者 陈涛 谢怡茵 薛颖昊 魏政 《农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
作为农业副产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而某些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酶具有较好的生物化学性质,可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本研究阐述了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和降解机理,综述了水... 作为农业副产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而某些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酶具有较好的生物化学性质,可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本研究阐述了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和降解机理,综述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降解微生物种类。同时,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单一菌株和复合菌系的在商业化利用上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将为筛选新型优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和开发纤维素降解菌用于农业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木质纤维素 微生物 降解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凤眼莲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淑贞 徐大伟 +3 位作者 陈宝瑞 赵越 李静思 王旭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凤眼莲作为我国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大规模入侵对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目前在不同生境下开展的凤眼莲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精度有所不同。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分类方法,拟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凤眼莲的分类方法。【方法】基... 【目的】凤眼莲作为我国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大规模入侵对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目前在不同生境下开展的凤眼莲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精度有所不同。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分类方法,拟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凤眼莲的分类方法。【方法】基于Sentinel-2、Landsat8 OLI多光谱影像,选择最大似然和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决策树分类以及植被指数阈值分类方法分别对海南省5个水库的凤眼莲遥感分类,依据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目视结果对不同方法的分类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基于凤眼莲时相特征的决策树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达到90%以上;在基于光谱特征的分类方法中,最大似然监督分类的用户精度为77.88%、制图精度为72.44%,支持向量机分类的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达到87.00%和84.48%。【结论】基于时相特征与光谱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精度高于仅基于光谱特征的监督分类方法,简单植被指数阈值方法难以区分不同生境内的凤眼莲,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地区凤眼莲遥感监测与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 凤眼莲 监督分类 决策树分类 遥感监测
下载PDF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辛晓平 丁蕾 +7 位作者 程伟 朱晓昱 陈宝瑞 刘钟龄 何广礼 青格勒 杨桂霞 唐华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57-2768,共12页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植被碳库及其变化机制研究是植被生态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研究北方草地和农牧交错区草地植被碳密度及其空间格局,解析不同区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气候、土壤、放牧等因素对地上地下植被碳库的相对贡献。【方法】基于2002—2009年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调查数据,结合同期MODIS/NDVI遥感影像和1﹕100万草地类型图,建立了我国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估算模型;整合野外考察数据和前人研究结果,探讨了研究区地上地下生物碳库及其空间格局;基于研究区255个县级行政单元,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碳库与气候要素、土壤要素及家畜承载量的关系,应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解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草地碳密度的相对贡献。【结果】(1)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区草地地上平均生物碳密度为36.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为362.9 g C·m^-2,地下生物碳密度高于地上10倍,均呈从东到西递减的趋势,频率分布图基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整个研究区及草原亚区、荒漠亚区、农牧交错亚区内,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MA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气温(MAT)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黏粒含量(Clay%)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Sand%)呈显著负相关,整个研究区家畜承载量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黏粒含量(Clay%)、放牧强度对地上生物量空间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29.6%(P<0.001)、5.8%(P<0.001)、0.8%(P<0.05)、1.3%(P<0.001);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于年降水量(MAP)、年均气温(MAT)、土壤砂粒含量(Sand%),对方差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2.1%(P<0.001)、6.8%(P<0.001)、1.9%(P<0.005),放牧强度没有明显贡献。【结论】气候条件尤其是年降水量是草地生物量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质地对植被生物碳库也有显著贡献,尤其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更加显著;放牧强度只能解释地上生物量变化的1.3%、对地下生物量没有显著贡献,这一发现意味着气候对生物量碳库的贡献远大于放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 植被碳储量 气候因素 家畜承载量 土壤质地
下载PDF
1960—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气温和降水格局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钊 陈宝瑞 辛晓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128,共8页
[目的]利用1960—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区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这56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分析了温度、降水变化的趋势和变化速度。[结果](1)呼伦贝尔草原... [目的]利用1960—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区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该地区这56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分析了温度、降水变化的趋势和变化速度。[结果](1)呼伦贝尔草原区过去56年中气温呈现出极显著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第二季度增温的趋势最明显,年均温增加中值0. 05℃。海拉尔区增温速度为草原区最快,年增加中值0. 04℃。(2)呼伦贝尔草原区这56年中降水呈现出不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年降水减少中值0. 41mm。其中第三季度降水量显著减少,年降水减少中值0. 92mm,第一、四季度降水量显著增加,年降水增加中值0. 07~0. 23mm。第二季度变化较小。满洲里市降水量极显著下降,下降速度为草原区最高,年降水减少中值1. 25mm。(3) 1~5mm降水次数和总降水贡献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增加中值0. 102%,5~30mm降水次数和降水贡献呈现减少趋势,单次降水30mm以上频率很低。(4)历时1~2d的降水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连续降水类型,独立单日降水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2~3d连续降水呈现不显著减少趋势,连续4d和4d以上降水事件较为罕见。[结论]呼伦贝尔草原区过去56年整体看呈现出暖干化的趋势,年内尺度看降水呈现均匀化趋势,第三季度减少,第一、四季度增加。降水格局表现为分散化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减少,小雨增加;连续降水减少,单日独立降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气温变化 降水格局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Sen′s斜率估计
下载PDF
家蚕致病性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僵蚕人工饲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学 青学刚 +3 位作者 陈宝瑞 肖文福 邹邦兴 刘俊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93-95,共3页
为僵蚕人工饲养提供优良菌株,并提高僵蚕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从自然感病僵蚕上分离的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人工饲养僵蚕的最适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NB),... 为僵蚕人工饲养提供优良菌株,并提高僵蚕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从自然感病僵蚕上分离的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人工饲养僵蚕的最适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NB),其最适应用浓度为(1~5)×10~7个/mL,该浓度家蚕僵化死亡率及僵蚕平均单条重量最高,分别为98%和0.9g,僵蚕收益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僵蚕 球孢白僵菌 人工饲养
下载PDF
热压制备改性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改善微观结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其胜 陈宝锐 +1 位作者 诸华军 闵治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1-1706,共6页
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和行星球磨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和氮吸附比表面积测定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分析。结... 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和行星球磨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和氮吸附比表面积测定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显示:当偶联剂和石墨烯掺量为1%时,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3.132 3 W/(m·K)和54.9 MPa,相较于未使用偶联剂处理的样品,分别提高了42.07%和28.87%;球磨能提高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当球磨时间为0.5h、石墨烯掺量为1.5%、偶联剂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分别为3.687 2W/(m·K)和57.4MPa;微观形貌和孔结构分析表明,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隙率更低,结构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成型工艺 水泥 石墨烯 孔隙率
下载PDF
2009-2015年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动态数据集 被引量:3
7
作者 闫瑞瑞 陈宝瑞 +2 位作者 张保辉 杨桂霞 辛晓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77-182,共6页
贝加尔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特有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通过野外长期固定样地(2006年围封)对植物群落组成进行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 贝加尔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特有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通过野外长期固定样地(2006年围封)对植物群落组成进行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5年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具体包括样方植物名称、分种植物自然高度、分种植物多度、分种植物地上绿色现存量。用户可以按照调查年份、植物群落组成进行数据检索。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草原类型植物组成以及群落特征的动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深入理解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过程及演替趋势,进而指导草原生态修复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 年际动态 植物群落组成 长期观测
下载PDF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数据集(2009-2015年) 被引量:3
8
作者 闫瑞瑞 陈宝瑞 +2 位作者 张保辉 杨桂霞 辛晓平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1年第2期75-78,共4页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地带性分布由东到西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依次为线叶菊、贝加尔针茅、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5个群系,构成了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与组合,是呼伦贝尔草地主体。该数据集通过开展野外呼伦贝尔贝温性羊草草甸草原长期固...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地带性分布由东到西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依次为线叶菊、贝加尔针茅、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5个群系,构成了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与组合,是呼伦贝尔草地主体。该数据集通过开展野外呼伦贝尔贝温性羊草草甸草原长期固定样地植物群落变化研究,收集整理了2009–2015年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植物群落总盖度、植物群落自然高度、植物群落多度、植物群落地上绿色干重。用户可以按照调查年份对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数据检索。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背景下开展温性草甸草地生态监测工作、探索该草原类型植物群落特征的动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深入认识长期围封下草地生态系统响应规律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演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草甸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长期观测 年际动态
下载PDF
1992—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类型分布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晓昱 徐大伟 +5 位作者 辛晓平 沈贝贝 丁蕾 王旭 陈宝瑞 闫瑞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715-2727,共13页
【背景】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 【背景】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601258 hm^2、7148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3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较大,共占研究区总面积70%以上,后2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相对较少,占2%左右。除典型草原面积增加外,其他草地类型面积减少,典型草原面积增加283790 hm^2,增加幅度7.12%;草甸草原减少面积最大,减少563439 hm^2,减小幅度28.72%。研究区水分状况相对较湿润的草地类型向相对干旱的类型转换占据主导地位,1992—2015年转移面积466687 hm^2,水分状况相对较干的草地类型向相对湿润的类型转移面积212330 hm^2。【结论】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空间分布变化较为剧烈,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趋势性、长期性、难恢复性,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破碎性、可逆性、易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遥感 草地类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宝锐 吴其胜 +1 位作者 诸华军 王顺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0-655,共6页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石墨烯(Graphene),分别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Zetasizer Nano ZS)、XRD、SEM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同时将制备得到的石墨烯与硅粉共同加入水泥中,并使用耐驰436导热仪和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测试其导热性...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石墨烯(Graphene),分别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Zetasizer Nano ZS)、XRD、SEM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同时将制备得到的石墨烯与硅粉共同加入水泥中,并使用耐驰436导热仪和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测试其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探讨了石墨烯纳米片在水泥中的导热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有硅粉(SF)存在的条件下,当石墨烯掺量为0.5%wt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率为0.56W/(m·K),3d、7d和28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4、46.2和58.4MPa,与空白样相比,导热率提高了60%,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0.4%、15%和10.8%。硅粉辅助石墨烯在水泥中的分散,形成导热通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硅粉 导热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考虑需求响应的源网荷协调分布鲁棒长期扩展规划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保瑞 刘天琪 +2 位作者 何川 胡晓通 苏学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886-6899,共14页
受限于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性的特点,在电力系统扩展规划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对电力系统进行扩展规划时,考虑发电机组、输电线路与负荷需求响应的协调规划,并探讨采用分布鲁棒方法研究负荷和风电... 受限于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性的特点,在电力系统扩展规划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对电力系统进行扩展规划时,考虑发电机组、输电线路与负荷需求响应的协调规划,并探讨采用分布鲁棒方法研究负荷和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策略的影响。首先,提出一种以最小化投建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失负荷弃风惩罚为目标的考虑负荷需求响应的源网荷协调分布鲁棒长期规划模型;然后,针对第二阶段最坏场景,引入数据驱动型模糊集描述不确定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捕获历史数据信息降低模型的保守性,通过对偶原理和仿射决策规则将模型重构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便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扩展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与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扩展规划 分布鲁棒优化 需求响应 风电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下载PDF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在健康及感染细菌病家蚕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12
作者 陈宝瑞 窦学娥 +3 位作者 丁琳琳 牟志美 任春久 高绘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高。5龄第2天健康及感染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Bb)家蚕幼虫用500μg/mL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药液浸渍的桑叶添食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健康家蚕...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高。5龄第2天健康及感染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Bb)家蚕幼虫用500μg/mL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药液浸渍的桑叶添食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健康家蚕和感病家蚕血淋巴中的药物浓度,用DAS 2.0处理软件分析得到药物动力学参数,为生产上合理使用该药物防治家蚕细菌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健康家蚕和感染Bb的家蚕添食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后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健康家蚕的药动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07±0.032) h-1,吸收半衰期(T1/2Ka)为(1.425±0.017) h,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5.352±0.155)μg/mL,说明蚕体对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与健康家蚕相比,感染Bb家蚕的Ka由0.507 h-1降至0.386 h-1,T1/2Ka由1.425 h延长至1.798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从38.770μg/(mL·h)降为35.909μg/(mL·h),分布半衰期(T1/2α)由1.679 h缩短为1.483 h,消除半衰期(T1/2β)由4.922 h降为2.450 h,说明Bb感染家蚕后导致药物在蚕体内的吸收减慢,吸收能力下降,代谢和消除加快。建议生产上用盐酸左旋氧氟沙星防治Bb感染引发的家蚕细菌病时,可适当提高药物剂量和增加给药次数,使蚕体内药物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 家蚕细菌病 黑胸败血芽孢杆菌 药物动力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Attribution of explanatory factors for change in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in the nativ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China
13
作者 JIN Dongyan Phil J MURRAY +5 位作者 XIN Xiaoping QIN Yifei chen baorui QING Gele ZHANG Zhao YAN Ruir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375-387,共13页
The variation in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 has been widely documented at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However, an accurate method for examining the attribution of explanatory factors for change in SO... The variation in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 has been widely documented at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However, an accurate method for examining the attribution of explanatory factors for change in SOCD is still lacking. This study aims to attribute and quantify the key climatic factor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soil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SOCD change in the nativ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by comparing data between the 1960s and the 2010s. In 2007 and 2011, we resampled 142 soil profiles which were originally sampled during 1963–1964 in the nativ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SOCD was determined in A horizon(eluvial horizon) of the soil. We selected the explanatory factors based on a random forest method,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D change and each of the explanatory factors using a linear mixed model.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 in SOCD varied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of Inner Mongolia, and SOCD was 18% lower in the 2010s than in the 1960s. The lower SOCD in the 2010s may primaril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ing in mean annual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which explained approximately 10% and 50% of the total variation and explainable variation in the change in SOCD, respectively. The sand content of the soil is also a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factor for the decrease in SOCD, which explained about 4% and 21% of the total variation and explainable variation in the change in SOCD,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collection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grazing frequency and duration may also help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hropogenic factors that govern the change in SO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organic carbon climate change soil texture mixed linear model effect isolation native grasslands
下载PDF
农产品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根 陈宝锐 +3 位作者 潘璐璐 王慧 杨波 卜钦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8-1418,共11页
在农业上,抗生素广泛用于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甚至滥用,使得抗生素残留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渐严重。抗生素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放大,将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传统的抗生素检测技术存在程序... 在农业上,抗生素广泛用于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甚至滥用,使得抗生素残留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渐严重。抗生素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放大,将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传统的抗生素检测技术存在程序繁琐、操作复杂、耗时长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满足即时、高效和准确的现场检测需求。因此,为应对抗生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规范抗生素在农业上的使用,建立农产品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抗生素在养殖业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抗生素在农产品中的残留特征和对生物体及环境的危害,归纳了近5年内农产品中抗生素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各项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农产品抗生素管控和即时检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抗生素 养殖业 食品安全 即时检测
原文传递
考虑水光蓄互补和直流外送的电力系统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
15
作者 谭晶 何川 +3 位作者 陈保瑞 刘天琪 南璐 印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2024年第15期5947-5959,I0009,共14页
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其日前预测与实际出力总是存在一定差距。为解决双碳背景下水电和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资源的消纳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水光蓄互补和直流外送的电力系统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利用梯级水电协同抽蓄机组... 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其日前预测与实际出力总是存在一定差距。为解决双碳背景下水电和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资源的消纳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水光蓄互补和直流外送的电力系统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利用梯级水电协同抽蓄机组的快速调节能力提高水光互补利用空间,针对直流外送功率可优化调节利用进行建模,并采用交流潮流法计及换流站的有功和无功损耗,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和弃光惩罚为目标,提出考虑水光蓄互补与直流外送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性,提出基于广义矩信息模糊集的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针对基础场景优化电力系统调度决策,第二阶段则最小化光伏发电最坏不确定场景下的弃光惩罚期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 光伏 抽水蓄能 直流外送 分布鲁棒优化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晓昱 王宗明 +6 位作者 徐大伟 沈贝贝 丁蕾 邵长亮 王旭 陈宝瑞 辛晓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2,共9页
[目的]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面与人类活动连接的纽带,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 [目的]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面与人类活动连接的纽带,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探究研究区在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年际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2015年草地面积为329.52万hm2,占总面积的81.17%,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土地利用类型,1990—2015年草地总量略有减少,减幅为0.04%;湿地作为研究区第二大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先减后增、整体减少的趋势,整体减幅为0.36%;其他土地面积减少1.39万hm2,减幅为19.05%;面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加8480hm2,增幅高达102.60%;人工表面面积增加6075hm2,增幅为29.47%;林地面积增加了2908hm2,增幅10.48%。草地、湿地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净转入特征,耕地、林地和人工表面用地表现为净转出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换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共同影响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分布 驱动力
原文传递
我国重大农业科研设施项目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斌 陈宝瑞 +1 位作者 申格 邹金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169,共10页
[目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战略提出以后,国家科技战略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地位与意义愈发凸显。开展农业科研工作除了需要优秀人才以外,还要依靠良好的科研设施设备。因此作为农业大国,需要构建与我国农业主战场以及... [目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战略提出以后,国家科技战略与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地位与意义愈发凸显。开展农业科研工作除了需要优秀人才以外,还要依靠良好的科研设施设备。因此作为农业大国,需要构建与我国农业主战场以及农业科研攻关方向相契合的农业科研环境,对我国重大农业科研设施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并科学布局,以达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方法]文章通过收集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要素、主要农作物生产分布数据、主要畜禽及水产品生产分布、国内各类农业科研单位空间分布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现有国家投资建成的农业科研设施资源底数等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重大农业科研设施需求,在科学布局原则和目标驱动下,采用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分析现有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情况,并提出未来我国新增重大科研设施项目的空间布局方案。[结果]现有科研资源底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重大科研设施经过多年建设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建立了与农业生产分布基本吻合的科研单位和设施分布,但也存在历史遗留布局问题;面向未来农业科研需求,需要加快部署一批重大科研设施项目,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国之重器,支撑现代农业技术突破及更好地服务农业现代化。[结论]统筹考虑"十四五"期间我国重大农业科研设施项目,形成科学的空间规划,并要落实保障项目实施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设施 空间布局 现代农业 交叉分析 存在问题
原文传递
外来入侵植物凤眼蓝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淑贞 张宏斌 +3 位作者 王旭 徐大伟 陈宝瑞 赵越 《中国农业信息》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外来物种入侵给生态、经济、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凤眼蓝作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给我国南方地区生态系统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于凤眼蓝的... 【目的】外来物种入侵给生态、经济、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凤眼蓝作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给我国南方地区生态系统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于凤眼蓝的精准监测和防控已刻不容缓。【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凤眼蓝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传统可见光遥感、高光谱遥感与雷达遥感等数据源投入使用,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动态特征、物候特征等图像特征应用使监测精度进一步改善,机器学习等多种方法融合应用。【结果/结论】该文总结了凤眼蓝入侵发生扩散规律及预警技术,在监测预警技术方法上,以凤眼蓝的生理、生态特征为基础,运用生态学理论,结合3S技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模型方法上开展,天-空-地一体化多模型综合监测已成为趋势,外来入侵凤眼蓝规模化、业务化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外来入侵物种“源头防控、末端治理”的理念,探讨基于遥感监测技术的精准、高效防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遥感监测 预警 入侵机理 源头防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