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化试剂构建荧光探针用于肼的检测及防伪识别
1
作者 南齐钰 熊知萌 +3 位作者 梁文杰 陈杜刚 余响林 闫志国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90-495,共6页
为了高效准确地检测出环境中的致癌污染物肼,采用商业化的试剂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XN)作为荧光探针工具。该探针的醛基与肼能发生快速的缩合反应,所得产物因具有希夫碱结构能产生激发态的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作用,从而开启荧光信号... 为了高效准确地检测出环境中的致癌污染物肼,采用商业化的试剂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XN)作为荧光探针工具。该探针的醛基与肼能发生快速的缩合反应,所得产物因具有希夫碱结构能产生激发态的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作用,从而开启荧光信号,实现对肼的检测。在水溶液中,探针与肼反应后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85 nm,荧光增强20多倍,检测限低至69 nmol/L,检测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进一步将探针负载于试纸条上制备出便携工具,可快速方便地对气相中肼含量进行可视化监测。最后凭借探针对肼的高选择性优势,构建了一个简单的防伪模型,展现了探针在荧光防伪识别应用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检测 防伪识别
下载PDF
以Knoevenagel反应构建粘度荧光探针的综合实验设计
2
作者 陈杜刚 李婉青 +1 位作者 余响林 闫志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48,64,共5页
Knoevenagel反应是一种经典的缩合反应,常用于增加分子的共轭以构建具有给体-受体(D-A)结构的化合物,而此类偶极分子往往对环境的粘度变化有响应。基于此考虑,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方案,合成了一个对粘度敏感的荧光探针PySQ,... Knoevenagel反应是一种经典的缩合反应,常用于增加分子的共轭以构建具有给体-受体(D-A)结构的化合物,而此类偶极分子往往对环境的粘度变化有响应。基于此考虑,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方案,合成了一个对粘度敏感的荧光探针PySQ,筛选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并测试了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探针对粘度的高灵敏响应性能。该实验包含有机物的合成、提纯和性能测试,将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紧密结合,且所得探针在生物成像领域颇具潜力,因此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EVENAGEL缩合 合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粘度
下载PDF
MXene-CNTs/Au NPs膜电极电化学检测抗坏血酸
3
作者 姚庆双 刘雨 +3 位作者 李佩瑶 陈杜刚 肖菲 孙义民 《分析试验室》 EI CAS 2024年第10期1363-1371,共9页
通过真空抽滤法制备了MXene-CNTs薄膜,并通过恒电位电沉积在MXene-CNTs膜上负载金纳米颗粒(Au NPs),成功构建了MXene-CNTs/Au NPs膜电极。将此膜电极应用于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检测,灵敏度为23.3μA/(mmol/L·cm^(2)),线性范围为0.... 通过真空抽滤法制备了MXene-CNTs薄膜,并通过恒电位电沉积在MXene-CNTs膜上负载金纳米颗粒(Au NPs),成功构建了MXene-CNTs/Au NPs膜电极。将此膜电极应用于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检测,灵敏度为23.3μA/(mmol/L·cm^(2)),线性范围为0.1~10 mmol/L,检出限达到2.87μmol/L。同时该电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精确检测尿液中的A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碳纳米管 金纳米颗粒 膜电极 电化学检测 抗坏血酸
原文传递
A structurally ordered thiophene-thiazole copolymer for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4
作者 chen dugang ZHAO Yan +3 位作者 ZHONG cheng YU Gui LIU YunQi QIN JinGu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760-765,共6页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donor-acceptor copolymer semiconductor, PTBTh, comprising bithiophene and bithiazole where the regular coplanar structure and th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op...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donor-acceptor copolymer semiconductor, PTBTh, comprising bithiophene and bithiazole where the regular coplanar structure and th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for --- stacking and charge transport. The AFM image shows lamellar stacking of the polymer on the surface. Th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 properties of PTBTh have been evaluated by a bottom-contact/bottom-gate TFT configuration. The device showed a high hole mobility of 1.14×10-2 cm2 V-1 s-1 and a current on/off ratio of 3×105 with the polymer thin film annealed at a mild temperature of 120 ℃ when measured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film transistors COPOLYMER MOBILIT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