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molecular dock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o reveal the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querceti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1
作者 FENG Min-chao LUO Fang +5 位作者 XIE Sheng CHEN Zu-min TAN Jin-xuan LI Kai CHEN Guo-zhong WANG Dao-g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4年第3期42-52,共11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querc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Methods:The potential targets of querceti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CMSP,SwissTar-getPred...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querc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Methods:The potential targets of quercetin were obtained from the 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and BATMAN-TCM databases.The targets of IBS-D were obtained by searching the GeneCards database with"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s the keyword,and the targets of quercetin and IBS-D were intersected.The PPI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by Cytoscape 3.7.1 software.The intersected targets were imported into the DAVID database for GO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The binding ability of quercetin to the core targets was observed using molecular docking.Based on this,we established an IBS-D rat model,administered quercetin for intervention,and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prediction results by HE staining and ELISA assay.Results: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showed that TP53,TNF-α,AKT1,VEGF-A,IL-6 factors and MAPK,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s the core targets and pathways of quercetin for the treatment of IBS-D.The results of animal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quercetin could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TP53,TNF-α,AKT1,VEGF-A,IL-1βand IL-6,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mprove IBS-D.Conclusion:Quercetin could protect colon tissue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TP53,TNF-α,AKT1,VEGF-A,IL-1βand IL-6,thereby treating IB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ETIN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Mechanism of action
下载PDF
基于NIHSS评分和多模MRI构建急性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预测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小庆 周星帆 +2 位作者 殷信道 陈国中 吴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 本文旨在基于入院NIHSS评分和多模MRI构建急性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0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9例。收集所有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前多模态MRI(DWI和PWI)数据和一般临床资料。应用m RS评分评... 目的 本文旨在基于入院NIHSS评分和多模MRI构建急性卒中机械取栓后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0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9例。收集所有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前多模态MRI(DWI和PWI)数据和一般临床资料。应用m RS评分评估患者3个月预后。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并构建卒中预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其对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预后不良组(n=43)相比,预后良好组(n=36)的入院NIHSS评分较低(10.22±5.13 vs 15.02±4.98;t=4.211,P<0.001)、入院DWI梗死体积较小(19.29±22.60vs55.63±48.48;t=-4.1 3 4, P <0.001)、 Tmax> 6 s体积较小(80.29±42.42vs130.69±62.60;t=-4.104,P<0.001)、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较高(0.32±0.10 vs 0.53±0.17;t=-6.454,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 1.176;95%CI:1.019~1.359;P=0.027)、HIR(OR 4.687;95%CI:5.647~38.892;P=0.002)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ROC分析显示临床联合MRI模型预测急性卒中预后的效能明显高于其他单因素模型,AUC达0.914(95%CI:0.845~0.983),其敏感性为95.3%,特异度为86.1%。结论 入院NIHSS评分联合多模MRI的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预后
下载PDF
甘肃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狄国芸 辛存林 +4 位作者 陈国忠 李注苍 焦志鹏 刘松欣 赵涵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确定研究区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构建涵盖6个评价指标、14个评价因子的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优劣解距离法将75个地质遗迹点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建立1级保护点1处,2级保护点16处,... 为确定研究区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构建涵盖6个评价指标、14个评价因子的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优劣解距离法将75个地质遗迹点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建立1级保护点1处,2级保护点16处,3级保护点42处,并针对不同保护等级提出相应保护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动物化石 地质遗迹 综合评价 和政县
下载PDF
不同性别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影像及预后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 彭明洋 +2 位作者 周星帆 陈国中 缪正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影像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多模MRI检查。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及动脉取栓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神经影像资料...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影像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多模MRI检查。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及动脉取栓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神经影像资料,并评估治疗后结果及3个月预后(mRS评分)。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性别急性卒中患者神经影像及预后差异。结果 100例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女性组(n=50)Tmax>6s体积(65.48±32.15 vs 89.13±34.77;t=9.431,P=0.036)、PWI/DWI不匹配体积(57.14±23.95 vs 77.12±36.73;t=7.569,P=0.044)及低灌注强度比值(HIR)(0.33±0.32 vs 0.37±0.31;t=8.274,P=0.044)低于男性组(n=50);女性组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组(72.00%vs 48.00%;χ^(2)=6.000;P=0.024)。与静脉溶栓治疗组相仿,动脉取栓治疗后女性组(n=50)Tmax>6s体积(109.35±27.49 vs 127.16±21.55;t=4.4 3 1;P=0.041)、 PWI/DWI不匹配体积(75.31±25.14vs90.19±20.48;t=6.993;P=0.039)及HIR(0.29±0.22vs0.40±0.34;t=7.530;P=0.029)同样低于男性组;女性组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同样明显高于男性组(64.00%vs 42.00%;χ^(2)=4.857;P=0.045)。结论 女性较男性急性卒中患者具有较小的灌注异常、较小的缺血半暗带、较好的侧枝循环及较好的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静脉溶栓 动脉取栓 女性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恶性脑水肿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童俊 彭明洋 +2 位作者 陈国中 马跃虎 姜海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恶性水肿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收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8例。将患者分为恶性脑水肿组和无恶... 目的 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恶性水肿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收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8例。将患者分为恶性脑水肿组和无恶性脑水肿组。对患者多模态MRI图像病变区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及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水肿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经筛选后与急性卒中恶性脑水肿高度相关的特征10个。ROC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年龄、入院NIHSS评分、DWI梗死体积、Tmax>6s体积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恶性脑水肿的AUC为0.959(敏感度和特异度:0.906、0.938),预测测试集恶性脑水肿AUC为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0.953、0.850)。该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913(95%CI:0.881~0.942,P<0.01)。结论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恶性脑水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恶性脑水肿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机器学习与传统回归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穿洋 朱文莉 +2 位作者 李晓冉 陈国中 彭明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并与传统回归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对216例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卒中预后的预...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并与传统回归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对216例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卒中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卒中预后模型。提取并筛选多模态MRI图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建立预测卒中预后模型。比较传统回归模型及机器学习模型的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HIR、血管完全再通与卒中预后密切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急性卒中预后的AUC为0.775。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预后的AUC达0.991;预测测试集患者预后的AUC达0.950。logistic回归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效能间存在统计学差异(Z=3.146;P<0.001)。结论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可较为准确的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明显优于传统回归模型,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器学习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预后
下载PDF
1株腈水合酶产生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香 韩平平 +5 位作者 李晋 申杰 李娜 陈国忠 张娟 冯志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28-133,共6页
从济宁农田土壤分离筛选产生腈水合酶的菌株,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初步判断产酶能力,液体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筛选到酶活力达到3.6 U/m L的菌株Jn-102。通过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n-102为阿氏芽孢杆菌... 从济宁农田土壤分离筛选产生腈水合酶的菌株,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初步判断产酶能力,液体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筛选到酶活力达到3.6 U/m L的菌株Jn-102。通过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n-102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对其所产腈水合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7.0,在40℃以下和pH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具有较宽的底物谱,对芳香腈有较好的水合作用,以对羟基苯乙腈为底物时K_m值和V_(max)值分别为21.3 mmol/L和60.2μmol/(min·mg),Co^(2+)和Mg^(2+)等对酶活力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而Zn^(2+)对酶活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阿氏芽孢杆菌Jn-102是1株腈水合酶活力较高的生产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氏芽孢杆菌 腈水合酶 对羟基苯乙腈 酶学性质 底物特异性
下载PDF
夏河-合作矿集区印支期TTG岩石组合、构造意义及其与金成矿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国忠 李康宁 李注苍 《矿产勘查》 2019年第6期1425-1434,共10页
西秦岭造山带岩浆活动发育,成矿作用密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地区。夏河-合作矿集区是西秦岭地区重要的矿集区之一,区内目前已发现早子沟、加甘滩两个特大型金矿及多处中小型金矿床(点),目前对区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造演化、成岩成矿... 西秦岭造山带岩浆活动发育,成矿作用密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地区。夏河-合作矿集区是西秦岭地区重要的矿集区之一,区内目前已发现早子沟、加甘滩两个特大型金矿及多处中小型金矿床(点),目前对区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造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对区内的构造环境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分析矿集区内侵入岩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讨论了矿集区TTG岩石组合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性质,进而分析了其与矿集区内金成矿的关系。根据矿集区内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投图研究,矿集区内岩浆岩岩性主要为闪长岩一花岗闪长岩一石英二长岩一黑云母花岗岩,多属于I型花岗岩,具大陆边缘弧花岗岩(CAG)的特征。岩浆主要来源于玄武质洋壳的脱水熔融,为洋壳基性岩浆和大陆上地幔岩浆的混合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该TTG岩石组合与其西延出露的高镁安山岩构成组成极性,表明西秦岭造山带是由一系列微板块与许多小洋盆组成的具有多幕俯冲的多岛洋盆。在石炭纪-三叠纪经历了洋壳俯冲、板片断离及陆陆碰撞的演化过程,在此期间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热液,促使地层中早期汇聚的含金物质再富集,在热动力驱动下沿有利构造方向运移,并不断萃取周围岩层中的金,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合作矿集区 TTG岩石组合 构造意义 成矿关系
下载PDF
高校工会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作用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超 陈国忠 +2 位作者 许煜梓 富祯祯 周泽永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7期144-146,共3页
在浙江省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并获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高校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面临未贴合师生实际需要、未彻底简化办事流程、缺乏长效运营机制等困境。高校工会通过参与完善顶层设计、协调改造基础设施、深入传播阶段成果,更好发... 在浙江省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并获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高校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面临未贴合师生实际需要、未彻底简化办事流程、缺乏长效运营机制等困境。高校工会通过参与完善顶层设计、协调改造基础设施、深入传播阶段成果,更好发挥高校工会维护、参与、建设和教育的职能。同时,倡导高校工会在改革中积极向服务型、学习型转变,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推动学校和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工会 “最多跑一次”改革 角色定位
下载PDF
紫花补血草提取物对犬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0
作者 姜琳琳 孙晓宇 +6 位作者 赵尘培 王莹 朱洪伟 张建龙 于馨 陈国忠 张兴晓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67,共6页
本研究用95%乙醇、极性梯度萃取法等获得紫花补血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用犬乳腺肿瘤分离的原代细胞为体外模型,以明确紫花补血草乙酸乙... 本研究用95%乙醇、极性梯度萃取法等获得紫花补血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用犬乳腺肿瘤分离的原代细胞为体外模型,以明确紫花补血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紫花补血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含有槲皮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等多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犬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能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P<0.05)。由于紫花补血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该属植物抑制肿瘤增殖及迁移的活性成分,有望通过进一步开发,应用于犬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补血草 犬乳腺肿瘤 抗肿瘤活性 乙酸乙酯提取物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调味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11
作者 冯志彬 陈国忠 +1 位作者 刘进杰 邹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7期272-273,共2页
实验教学是调味品工艺学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对近年来教学情况的分析,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管理与组织模式及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提高调味品工艺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调味品工... 实验教学是调味品工艺学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对近年来教学情况的分析,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管理与组织模式及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提高调味品工艺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调味品工艺学实验课程的认识与掌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工艺学实验 教学改革 探索
下载PDF
MLST在乳酸菌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尘培 姜琳琳 +4 位作者 张建龙 陈国忠 于馨 朱洪伟 张兴晓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8-224,共7页
乳酸菌是健康人类及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益生菌群,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因此准确、灵敏的分子鉴定技术对乳酸菌功能的研究十分重要。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 乳酸菌是健康人类及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益生菌群,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因此准确、灵敏的分子鉴定技术对乳酸菌功能的研究十分重要。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是一种基于核酸序列测定的细菌分型方法,能够准确地从亚种水平进行菌株分类,在鉴定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概述MLST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其在乳酸菌分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乳酸菌株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浅析以半夏功效为发挥作用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苏洪佳 陈国忠 +1 位作者 谢君艳 陈月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5-827,共3页
中药半夏之用历史悠久,溯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即有所载。半夏性辛,因味入肺,又得秋金肃杀之性,一药中蕴涵辛散、肃降两性,因其散降两端皆可用,故历代医家对其半夏使用尤为广泛,并通过不同配伍逐渐形成特有的药用体系。以半夏... 中药半夏之用历史悠久,溯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即有所载。半夏性辛,因味入肺,又得秋金肃杀之性,一药中蕴涵辛散、肃降两性,因其散降两端皆可用,故历代医家对其半夏使用尤为广泛,并通过不同配伍逐渐形成特有的药用体系。以半夏之散行搭配所治,如半夏配麦冬,治肺虚无滞邪之虑;半夏配黄芩、黄连,辛开苦降以治痞;以半夏之降行搭配所治,如半夏配生姜,降逆止呕治胃逆。现以历代医家所用半夏之经验方籍为基础,探析半夏不同配伍形成的基本框架,以期对临床半夏之药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药物配伍 神农本草经 张锡纯
下载PDF
基于“升降相因”探讨脏腑气机升降及药对配伍理论 被引量:16
14
作者 易志忠 陈国忠 +2 位作者 欧智海 彭飞燕 袁铁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29,239,共3页
气机升降是阴阳交感的基础,是人体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的关键,脏腑之间气机升降协调是以维持阴阳平衡。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黄芪、代赭石可升脾降胃、斡旋中气,使清升浊降、运化得施。肝胆升降相宜,气机疏泄,血行畅达,柴胡、黄芩... 气机升降是阴阳交感的基础,是人体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的关键,脏腑之间气机升降协调是以维持阴阳平衡。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黄芪、代赭石可升脾降胃、斡旋中气,使清升浊降、运化得施。肝胆升降相宜,气机疏泄,血行畅达,柴胡、黄芩可疏泄肝胆,以助脾胃运化。肺气宣降相合,气机调节,津液正常输布,桔梗、杏仁符合肺气宣发肃降,助肺气通调水道。肝升肺降,调达人体一身之气,川芎、石膏升降相宜、寒温相合,调达肝肺之气。本文基于“升降相因”探讨脏腑气机升降及药对配伍之理论,通过阐明脏腑升降之关系进行相应药对配伍,以此提出脏腑升降组方用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相因 脏腑气机 药对配伍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昕 陈国忠 +4 位作者 袁铁超 郑日辉 谢彩杏 陈小霞 梁毅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0期1591-1594,共4页
近年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展的后期常伴有肠道菌群移位,导致胰腺坏死及胰周感染的发生率增高。抗生素等西医基础治疗可以防治感染但有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成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紊乱的... 近年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展的后期常伴有肠道菌群移位,导致胰腺坏死及胰周感染的发生率增高。抗生素等西医基础治疗可以防治感染但有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成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紊乱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之一。本文就中医药通过多方式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新的途径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肠道菌群 重症急性胰腺炎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七方胃痛中药制剂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及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申秋艳 罗伟生 +2 位作者 陈国忠 黎妍 蔡碧莲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46-1149,共4页
七方胃痛中药制剂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方,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效果,能减轻炎性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调节胃肠运动,促进... 七方胃痛中药制剂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方,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效果,能减轻炎性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增加胃肠防御能力,并可调节免疫,加速并优化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逆转肠化及不典型增生,防治胃癌发生。本文就近年来七方胃痛中药制剂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七方胃痛中药制剂 作用机制 溃疡 愈合质量
下载PDF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灌胃配合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璐璐 陈国忠 +4 位作者 吴瑕 袁铁超 王婕 欧智海 易志忠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2期1846-185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配合复合因建立大鼠胃癌模型的方法。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以100 mg... 目的:探讨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配合复合因建立大鼠胃癌模型的方法。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以100 mg·L^(-1) MNNG为起始浓度,之后每10周增加25%,直至浓度为150 mg·L^(-1)的递进浓度方式进行灌胃。对照组大鼠普通饲料正常进食,实验组给予高盐饲料并配合饥饱失常(饥1天,饱1天)喂养。从第16周至第40周,每隔4周分别从不同组随机选3只大鼠取胃组织,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在20周称大鼠的体质量;统计大鼠的存活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第24周开始观察到肠化生,28~30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30~40周开始呈现胃癌的进展过程,总诱变率为80.95%;在2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大鼠的存活率为88.0%,实验组为76.0%。结论:梯度浓度MNNG灌胃配合高盐饲料、饥饱失常等复合因素可建立大鼠胃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模型 MNNG 复合因素 大鼠
下载PDF
水泵抗汽蚀防护技术的研究推广
18
作者 陈国忠 《电力系统装备》 2018年第6期167-168,共2页
水泵的汽蚀现象一直是水泵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水泵的汽蚀问题,通过分析水泵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汽蚀对水泵性能的影响、汽蚀的类型及水泵汽蚀现象的危害,提出了防止和减轻汽蚀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水泵汽蚀 汽蚀类型 防止和减轻汽蚀
下载PDF
Rheum palmatum L.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Alleviates Acute Pancreatitis by Regulating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An Integrated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19
作者 FENG Min-chao LUO Fang +6 位作者 HUANG Liang-jiang LI Kai CHEN Zu-min LI Hui YAO Chun QIN Bai-jun CHEN Guo-zho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08-420,共13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ore targets of Rheum palmatum L.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Bge.,(Dahuang-Danshen, DH-DS) 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acute pancreatitis(AP)using a network pharmac...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ore targets of Rheum palmatum L.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Bge.,(Dahuang-Danshen, DH-DS) 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acute pancreatitis(AP)using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and validate the findings in animal experiments. Methods: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H-DS in AP.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was verified by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Finally, the results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enrichment analysis were ver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pectively. Results: Sixty-seven common targets of DH-DS in AP were identified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 Janus kinase 2(JAK2),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 protein c-Fos(FOS) were identified as core targets in the protein interaction(PPI) network analysis. Gene ontology analysis showed that cellular response to organic substance was the main functions of DH-DS in AP,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pathway included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confirmed that DH-DS binds with strong affinity to MAPK3, STAT3 and FO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evealed that FOS-isotanshinone Ⅱ and STAT3-dan-shexinkum d had good binding capacity. Animal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P model group, DH-DS treatment effectively alleviated AP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β,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blocking the activation of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P<0.01). Conclusion: DH-DS could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protect pancreatic tissues,which would be functioned by regulating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related m 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 palmatum L.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cute pancreatitis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中西医病机融通从“痹”论治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礼剑 马超北 +6 位作者 刘园园 陈国忠 杨成宁 韦金秀 陈广文 李建锋 谢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1-1683,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消化急危重症,病死率居高不下。中西医协同诊治SAP疗效优势明显,但中医治疗也遇到了诸多瓶颈。传统的辨证论治相对单一,难以全面触之SAP复杂病机;囿于“少阳阳明证”、“实热结胸证”...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消化急危重症,病死率居高不下。中西医协同诊治SAP疗效优势明显,但中医治疗也遇到了诸多瓶颈。传统的辨证论治相对单一,难以全面触之SAP复杂病机;囿于“少阳阳明证”、“实热结胸证”的六经病机认识,用方相对局限,疗效难以突破;缺乏针对SAP不同病因、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并发症进行较为系统的中西医病机融通思考和探讨。谢胜教授带领脾胃治未病团队在消化重症SAP的中西医协同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基于中西医病机融通深入思考,提出从“痹”论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并针对“痹”之病机创立开宣解郁诸法,初步指导SAP临床诊治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病机融通 重症急性胰腺炎 开宣解郁法 脾胃治未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