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胺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美宇 徐静 +5 位作者 张大猛 杜沛龙 朱馨婷 韩冷 郭澄 杨全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多胺在肿瘤发生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胺包括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等,临床研究和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存在多种形式的多胺代谢异常,且多胺代谢异常的研究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化标志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多胺在肿瘤发生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胺包括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等,临床研究和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存在多种形式的多胺代谢异常,且多胺代谢异常的研究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化标志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对多胺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肿瘤治疗中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对以多胺代谢为靶点的抗肿瘤干预策略的兴趣日益加深。本文综述多胺及其代谢与不同类型肿瘤进展的关系,旨在总结多胺代谢调控的药物靶点和临床防治药物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腐胺 精胺 亚精胺 肿瘤 生化标志物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RUNX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蔡晓辉 陈梅玉 +5 位作者 晁红颖 姜乃可 卢绪章 韩文敏 秦伟 贾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RUNX1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其他基因突变和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70例MDS患者中RUNX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突变情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RUNX1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其他基因突变和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70例MDS患者中RUNX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突变情况。结果:170例患者中RUNX1基因突变检测率为13.5%(23/170),其他基因突变率依次为:TET2(11.2%,19/170)、DNMT3A(9.4%,16/170)、NPM1(8.2%,14/170)、IDH2(4.1%,7/170)、FLT3-ITD(2.9%,5/170)、IDH1(1.7%,3/170)、c-KIT(0.58%,1/170)。最常见的RUNX1突变共存基因为TET2(5/23)。RUNX1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外周白细胞水平及更低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位年龄、MDS亚型、染色体核型、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对17例RUNX1突变患者及111例未突变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其中8例RUNX1突变的MDS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白血病转化率为47.05%(8/17),13例RUNX1未突变的MDS患者进展为AML,白血病转化率为11.7%(1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UNX1突变在MDS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伴有该突变的MDS患者具有更高白细胞水平、更低的血小板水平、更高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白血病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RUNX1突变 白血病转化
下载PDF
牛奶中32种农药的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美瑜 林竹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建立了牛奶中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3类32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GC-IT-MS/MS)分析方法。针对目标物灵敏度不同选择电子轰击电离源或化学电离源,系统地优化了串联质谱的分析条件,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机理。在优... 建立了牛奶中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3类32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GC-IT-MS/MS)分析方法。针对目标物灵敏度不同选择电子轰击电离源或化学电离源,系统地优化了串联质谱的分析条件,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机理。在优化条件下,32种农药在25(10)~50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4;倍硫磷和毒死蜱的方法检出限(MDL)分别为1. 7μg/kg和2. 8μg/kg,其它30种农药的MDL为0. 026~1. 2μg/kg;当样品的加标浓度水平为50、200μg/kg(有机氯类农药的加标浓度为20、100μg/kg)时,32种目标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 5%~116%,相对标准偏差为1. 9%~14%。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其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少分析结果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GC-IT-MS/MS) 电子轰击电离 化学电离 有机氯 有机磷 拟除虫菊酯
下载PDF
水生生物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美玉 周雅琪 +4 位作者 黄佳茵 李苑 余海霞 杨水兵 胡亚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2085-2091,共7页
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已被列入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影响水生生物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活水域、生活习性、特殊生理形态及季节变化。水生植物可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富集重金属,且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方式、... 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已被列入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影响水生生物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活水域、生活习性、特殊生理形态及季节变化。水生植物可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富集重金属,且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方式、积累能力和耐受水平不同。水生动物则通过呼吸、粘附和食物链途径富集重金属,体内重金属含量与食物链层级无明显对应关系,摄食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本研究总结近3年(2015~2017)我国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以期为中国近岸海域中水生生物的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生生物 生物因素 生物富集规律 近岸海域
下载PDF
真空低温加热制品的品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美玉 周雅琪 +3 位作者 黄佳茵 李苑 葛雨珺 胡亚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408-1413,共6页
真空低温加热技术是指将原料或半成品食物经过真空密封包装后在较低温度(动物源制品50~70℃,植物源制品80~100℃)下长时加热,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减少营养流失的方法。本文综述了真空低温加热技术对动物和植物源制品中的品质及安全性... 真空低温加热技术是指将原料或半成品食物经过真空密封包装后在较低温度(动物源制品50~70℃,植物源制品80~100℃)下长时加热,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减少营养流失的方法。本文综述了真空低温加热技术对动物和植物源制品中的品质及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真空低温加热技术对动物源制品微生物安全性、物理性质、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杂环胺含量的影响,并对真空低温加热前后植物源制品的质构特性以及热敏性化合物的结构和含量变化进行介绍。本文总结了该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真空低温加热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加热技术 动物源制品 植物源制品 微生物安全性 杂环胺 植物色素
下载PDF
辐射防护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利娜 孙润军 +1 位作者 陈美玉 唐琪 《合成纤维》 CAS 2019年第10期21-25,共5页
简述了核辐射中各种高能粒子的特点,提出了核辐射防护的主要目标。详述了X射线、γ射线及中子屏蔽材料的屏蔽机制、材料设计方法及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核辐射防护材料的发展方向:屏蔽性能与其他各性能之间的结合,重、轻元素的配合以... 简述了核辐射中各种高能粒子的特点,提出了核辐射防护的主要目标。详述了X射线、γ射线及中子屏蔽材料的屏蔽机制、材料设计方法及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核辐射防护材料的发展方向:屏蔽性能与其他各性能之间的结合,重、轻元素的配合以及模拟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材料 核辐射 X射线 Γ射线 中子
下载PDF
基于时间词联想场的汉俄语言意识和时间认知模式对比研究
7
作者 赵秋野 陈美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1,共9页
语言意识具有民族性,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和认知方式,是揭示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独特性的研究手段。由于各个民族时间认知存在差异,依据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意识理论,借助自由联想实验方法,表征中俄大学生语言意识中汉... 语言意识具有民族性,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和认知方式,是揭示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独特性的研究手段。由于各个民族时间认知存在差异,依据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意识理论,借助自由联想实验方法,表征中俄大学生语言意识中汉俄时间词联想的民族文化特点,尝试揭示其联想内容异同并阐释原因,描写中俄大学生时间认知模式,以期为民族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词 联想场 语言意识 时间认知模式 心理语言学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玫羽 陈阳 +4 位作者 刘会 向安峰 王雪琦 沈雪勇 刘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针刺戒毒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进行吗啡CPP...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针刺戒毒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进行吗啡CPP训练和测试(在偏爱箱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3 d,非偏爱箱注射0.9%氯化钠溶液)。每日CPP训练前30 min以2 Hz/100 Hz电针大鼠"足三里""三阴交"20 min。实验第4天进行CPP测试。用Fos/谷氨酸囊泡转运体2(VGLUT2)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表达,用多通道微阵列电生理系统测定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放电频率和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提高(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降低(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减少(P<0.01,P<0.05);大鼠在偏爱箱/非偏爱箱的放电频率比值和激活神经元数量降低(P<0.001)。结论:电针抑制吗啡CPP行为可能与抑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吗啡成瘾 条件性位置偏爱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原文传递
Houttuynia cordata polysaccharide alleviated intestinal injury and modulate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H1N1 virus infected mice 被引量:27
9
作者 chen mei-yu LI Hong +5 位作者 LU Xiao-Xiao LING Li-Jun WENG Hong-Bo SUN Wei chen Dao-Feng ZHANG Yun-Yi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87-197,共11页
Houttuynia cordata polysaccharide(HCP) is extracted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a ke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CP on intestinal barrier and microbiota in H1N1 virus infec... Houttuynia cordata polysaccharide(HCP) is extracted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a ke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CP on intestinal barrier and microbiota in H1N1 virus infected mice. Mice were infected with H1N1 virus and orally administrated HCP at a dosage of 40 mg×kg^(–1)×d^(–1). H1N1 infection caused pulmonary and intestinal injury and gut microbiota imbalance. HCP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and decreased mucosubstances in goblet cells, but restored the level of zonula occludens-1 in intestine. HCP also reversed the composition chang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caused by H1N1 infection,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relative abundances of Vibrio and Bacillus, the pathogenic bacterial genera. Furthermore, HCP rebalanced the gut microbiota and restored the intestinal homeostasis to some degree. The inhibition of inflamm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level of Toll-like receptors and interleukin-1β in intestine, as well as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10. Oral administration of HCP alleviated lung injury and intestin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H1N1 infection. HCP may gain systemic treatment by local acting on intestine and microbiota. This study proved the high-value application of H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 influenza virus Houttuynia cordata INFLAMMATION Intestinal Barrier MICROBIOTA POLYSACCHARIDE
原文传递
Bupleurum polysaccharides ameliorated renal injury in diabetic mice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ion of HMGB1-TLR4 signaling 被引量:12
10
作者 LIU Zhen-Zhen WENG Hong-Bo +8 位作者 ZHANG Li-Jie PAN Ling-Yu SUN Wei chen Hai-Xia chen mei-yu ZENG Tao ZHANG Yun-Yi chen Dao-Feng LI Ho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9期641-649,共9页
Bupleurum polysaccharides(BPs)is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smithii var.parvifolium,a ke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Ps on diabetic kidney injury.After two intraperitoneal i... Bupleurum polysaccharides(BPs)is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smithii var.parvifolium,a ke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Ps on diabetic kidney injury.After two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 of streptozotozin(STZ)100 mg·kg^–1,renal injury in diabetic mice was induced and BPs was orally administrated at dosages of 30 and 60 mg·kg^–1·d^–1.The STZ injected mice developed renal function damage,renal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known a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BPs significantly reduced serum creatinine level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with the attenuated swelling of kidneys.BPs treatment obviously alleviated the pathological damage of renal tissue.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injury in BPs treated mice was inhibited with less expression of type IV collagen(Col IV),fibronectin(FN)and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The inhibition of inflammation in kidney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level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nd interleukin-6(IL-6).BPs administration suppress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toll like receptor 4(TLR4)and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with lowered activity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in renal tissue of diabetic mice.Oral administration of BPs effectively prev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nal injury in diabetic mice.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protection provided by BPs might affect through the interruption of HMGB1-TLR4 pathway,leading to the inhibition of renal inflammation and fibrotic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injury Bupleurum:High-mobility group box TOLL-LIKE receptor 4 Inflammation RENAL FIBROSIS POLYSACCHARIDES
原文传递
阿利沙坦酯对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美玉 张震洪 +2 位作者 范海燕 韦晓曦 孙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921-925,共5页
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对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86例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 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对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86例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主要给予饮食控制以及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除饮食控制以及生活方式指导外,同时清晨空腹阿利沙坦酯片,240 mg/次,1次/d,持续服药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 P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利沙坦酯除有效控制轻度高血压外,还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且有一定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于轻度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早期使用阿利沙坦酯,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利沙坦酯片 高血压 糖调节受损 炎症因子 心血管事件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玉叶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槲皮素两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立芳 郭洋洋 +7 位作者 黄美玲 陈美余 姜明国 石松标 王芳 吴家法 吴叶宇 谭学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46-2348,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玉叶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槲皮素两种主要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onex 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甲醇(A)-0. 4%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80%A→55%A; 30~45 min,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玉叶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槲皮素两种主要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onex 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甲醇(A)-0. 4%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80%A→55%A; 30~45 min,15%A→0%A),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玉叶解毒颗粒中绿原酸、槲皮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 30~3. 00μg/g,0. 18~1. 8μg/g,且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 930%、95. 005%,RSD均小于2. 0%。结论该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稳定。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同时检测玉叶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和槲皮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叶解毒颗粒 绿原酸 槲皮素 HPL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