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分析——以广东和广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迪 黄华梅 +2 位作者 高晴 陈绵润 杨熙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481.39 hm^(2)(红树林11928.87 hm^(2),盐沼1258.00 hm^(2),海草床1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751.30 hm^(2)(红树林10171.70 hm^(2),盐沼1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广东红树林、海草床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大于广西,盐沼的分布面积和受保护比例均小于广西。广东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38.16%的盐沼受到保护,85.41%的海草床被纳入保护范围,62.13%的红树林被纳入保护范围。广西3种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类型中,有52.99%的海草床受到保护,盐沼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受保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9.58%和61.44%。研究指出榕木江湾到茅尾海沿岸、铁山港、雷州湾、柘林湾等区域可作为海洋生态红线外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红线 红树林 海草床 盐沼
下载PDF
核糖体小亚基V4和V9区引物扩增大亚湾真核浮游生物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郭雨沛 黄良民 +4 位作者 钟瑜 陈靖夫 谭烨辉 陈绵润 邱大俊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242-251,共10页
对大亚湾水体的环境DNA分别进行18S rDNA的V4和V9区的引物扩增,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并比较分析二者浮游真核生物基因多样性和相对丰度。18S rDNA V4区引物扩增共检测出浮游动物56纲,101目,浮游植物52纲,69目;18S rDNA V9区引物... 对大亚湾水体的环境DNA分别进行18S rDNA的V4和V9区的引物扩增,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并比较分析二者浮游真核生物基因多样性和相对丰度。18S rDNA V4区引物扩增共检测出浮游动物56纲,101目,浮游植物52纲,69目;18S rDNA V9区引物扩增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7纲,81目,浮游植物56纲,101目。两对引物对浮游真核生物扩增都具有较高覆盖度,在纲级别上二者的结果相近:颚足纲(Maxillopoda)是浮游动物优势类群;甲藻纲(Dinophyceae)、圆筛藻纲(Coscinodiscophyceae)、小豆藻纲(Mamiellophyceae)是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其中甲藻纲多样性与丰度的结果相近,而18S rDNA V9区引物扩增得到的圆筛藻纲丰度高于18S rDNA V4区引物。分析结果表明,18S rDNAV4区引物扩增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比18SrDNAV9区引物高,而18SrDNAV9区引物扩增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比18S rDNA V4区引物高。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首次确定大亚湾海区大量存在着寄生型甲藻(Syndiniales),小豆藻目(Mamiell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真核浮游生物 基因多样性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大亚湾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金华 黄华梅 +5 位作者 贾后磊 郑淑娴 赵明利 陈绵润 张晓浩 庄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430-8439,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压力,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绿色湾区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分析大湾区海岸带基底、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策略,从以下5个方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的体系:一是从陆海污染统筹治理来恢复海域生物生存环境;二是从自然岸线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与规范化建设、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来加强海岸带生态的保护;三是通过岸线生态修复、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修复、受损海岛生态修复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是从海堤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岸带综合防护工程建设来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五是打造智慧海岸带管理服务平台来保障海洋命运共同体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大湾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期望为大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策略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海岸新增自然岸线典型类型认定标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浩 黄华梅 +2 位作者 吴玲玲 陈绵润 桑新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7期10-15,共6页
海岸带地区自然岸线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价值和独特的生态价值。一些海岸的人工岸线经过整治修复或长时间的海陆相互作用,逐渐恢复了自然海岸的形态和功能。此类岸线本该被认定为新增自然岸线并严格管控,然而长期以来新增自然岸线的认定... 海岸带地区自然岸线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价值和独特的生态价值。一些海岸的人工岸线经过整治修复或长时间的海陆相互作用,逐渐恢复了自然海岸的形态和功能。此类岸线本该被认定为新增自然岸线并严格管控,然而长期以来新增自然岸线的认定并无技术规范或标准,致使其游离于监管边缘且仍按照普通类型人工岸线的要求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岸线的严格保护和有序利用。文章将新增自然岸线分为两类,即人工岸线整治修复成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自然恢复成自然岸线,并给出了典型岸线类型的认定标准。同时,提出新增自然岸线的管理要求,为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岸线 整治修复 自然恢复 认定标准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围填海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绵润 王金华 +2 位作者 章柳立 孙庆杨 张胜鹏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7期3-13,共11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速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和围垦养殖等活动,导致大面积的自然岸线、滩涂和淤泥质岸滩等重要滨海湿地消失,湾区内重要的红树林、...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速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和围垦养殖等活动,导致大面积的自然岸线、滩涂和淤泥质岸滩等重要滨海湿地消失,湾区内重要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特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也受到较大的破坏,局部区域因围填海工程破坏至无法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为了严控围填海项目,国家自2016年起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采取生态保护修复的策略,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逐渐恢复已退化的滨海湿地。文章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实际案例,从管理、科学和技术3个不同的角度,探讨针对围填海工程造成的自然岸线消失、滨海湿地功能退化、水动力条件受损和生物资源丧失等情况的生态保护修复对策,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围填海工程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我国典型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管理的研究与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章柳立 陈绵润 张胜鹏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9期49-56,共8页
2011年至今,我国已批复建立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有48处。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设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不仅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也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滨海休... 2011年至今,我国已批复建立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有48处。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设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不仅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也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滨海休憩空间。通过掌握国内海洋保护区类的海洋公园的建设及管理的现状,对海洋公园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一些借鉴性依据,文章从国内外海洋保护区管理的背景分析开始,并选取两个典型的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为例,分析了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海洋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海洋公园管理机构,创新海洋公园管理模式;强化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技术水平;加强执法装备的建设规划,提高依法行政的管理水平;对公园原住民实施相关经济补偿;创新宣传模式,发挥宣传载体作用;善于学习借鉴,加强国内国外合作等管理建议。为今后开展海洋公园规范化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公园 管理体制 海洋保护区 海洋生态文明 滨海旅游业
下载PDF
The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 a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in austral summer 被引量:3
7
作者 HONG Lisha WANG Chunsheng +4 位作者 ZHOU Yadong chen mianrun LIU Hongbin LIN Zhongyang SONG Xunsh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46-159,共14页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drographic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chlorophyll a (Chl a),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80 –100 E along 7 S, and 7 –18 S along 80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ydrographic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chlorophyll a (Chl a),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80 –100 E along 7 S, and 7 –18 S along 80 E) in December 2010. The fluorescent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total Chl a and size-fractioned Chl a at the 26 st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Chl a concentration averaged at (0.168 ± 0.095) mg/m 3 s.d. (range: 0.034–0.475 mg/m 3 ), concentrations appeared to be higher in the west for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and higher in the north for latitudinal variations. Furthermore, the surface Chl a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0.034–0.066 mg/m 3 ) in the region to the south of 16 S. There was a strong subsurface Chl a maximum layer at all stations and the depth of the Chl a maximum increased towards to the east and south along with the respective nitraclin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Chl a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t was primarily affected by PO 3 4 , N(NO 3 –N+NO 2 –N) and temperature. Size-fractionated Chl a concentration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a typical oligotrophic open ocean, in which picophytoplankton dominated,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67.8% of total Chl a, followed by nanophytoplankton (24.5%) and microphytoplankton (7.6%). The two larger fractions were sensitive to the limitation of P, while picophytoplankton was primari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Indian Ocean chlorophyll a size fraction Indonesian Throughflow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