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迎角轴对称体跨声速绕流的一种 Euler 解法
1
作者 夏南 chen peiji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应用小迎角展开的方法将小迎角下旋成体绕流Euler方程进行摄动展开,对零阶和一阶方程分别采用了隐式NND格式进行了计算,与实验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采用二维的计算得到了三维的结果,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关键词 跨声速 有限差分法 EULER方程 轴对称体 迎角
下载PDF
水力侵蚀的自然与人为驱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培济 俞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50,共18页
水力侵蚀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土壤特性、地形、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驱动下,在地球表面呈条带状或区域化分布.然而,在人类活动(农业活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表剧烈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水力侵蚀模式会... 水力侵蚀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土壤特性、地形、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驱动下,在地球表面呈条带状或区域化分布.然而,在人类活动(农业活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表剧烈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水力侵蚀模式会发生转变.本文综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的水力侵蚀机制.土壤母质决定了土壤的本质属性,其中包括土壤可蚀性;通常,水力侵蚀速率随着坡度、坡长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升高,而植被因子负反馈调控水力侵蚀过程.自然水力侵蚀过程是缓慢的;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土壤、地形、植被和气候发生了巨变,极大加速了自然水力侵蚀过程.人类对陆地表面的改造,引起全球土地利用格局的巨大变化,导致植被锐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人为的植被破坏成为全球水力侵蚀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水力侵蚀模式,导致极端水力侵蚀事件频发.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可降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流域尺度的水力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水力侵蚀的预报、预警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驱动机理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可持续土地管理 预报模型
下载PDF
The Cretaceous System in China 被引量:19
3
作者 WAN Xiaoqiao chen peiji WEI Mingj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57-983,共27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utline of Cretaceous stratigraphy and paleogeography in China, which is based on rich data obtained from recent researches. Cretaceous deposit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 Most strata are of nonma...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utline of Cretaceous stratigraphy and paleogeography in China, which is based on rich data obtained from recent researches. Cretaceous deposit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 Most strata are of nonmarine origin and marine sediments occur only in Tibet, western Tarim Basin of Xinjiang, Taiwan and limited localities of eastern Heilongjiang. AH deposits are rich in fossils and well-constrained biostratigraphically. Th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illustrated, and general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marine deposits are described in the Tibetan Tethys, Kashi-Hotan Region of Xinjiang, eastern Heilongjiang, western Yunnan and Taiwan; the nonmarine deposits are outlined from northeast China, southeast China, southern interior China, southwest China,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region, and northwestern China intermontane basins.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are diversified. In Tibet the basin evolution is largely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against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shows a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Cretaceous. Foraminifera are a dominant biota in the Tibet Tethys. Nonmarine sediments include variegated and red beds, coal- or salt-bearing horizons, and volcanic rocks. These deposits contain diverse and abundant continental faunas and floras, as well as important coal and oil resources. The Cretaceous stratigraphy and paleogeography in China have presented a foundation for geolog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CRETACEOUS STRATIGRAPHY PALEOGEOGRAPHY MARINE NONMARINE
下载PDF
集中水流下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侵蚀水动力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芳市 陈培济 +4 位作者 黄炎和 林金石 詹振芝 葛宏力 季翔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99,共8页
为了探究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侵蚀的水动力学机理,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2,4,8,16L/min)和坡度(10°,20°,30°,40°)条件下4种土石混合崩积体(0,20%,40%,60%砾石质量百分数)坡面侵蚀的水动力学特征。结... 为了探究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侵蚀的水动力学机理,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量(2,4,8,16L/min)和坡度(10°,20°,30°,40°)条件下4种土石混合崩积体(0,20%,40%,60%砾石质量百分数)坡面侵蚀的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小坡度和小流量条件下,侵蚀率随砾石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流量或者坡度增大时,侵蚀率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各土石混合物侵蚀率均能用坡度和流量的二元幂函数来表达。(2)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与侵蚀率均呈线性函数关系,其中水流功率和水流剪切力可优先作为模拟土石混合崩积体坡面侵蚀的水动力学参数。(3)可蚀性参数及临界侵蚀动力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崩积体侵蚀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崩积体 土石混合物 土壤侵蚀 水动力学
下载PDF
LTE-V和DSRC共享频谱资源的研究
5
作者 陈沛吉 马伟 张琳 《中兴通讯技术》 2018年第3期54-60,共7页
提出了一种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与基于长期演进(LTE)的车对外界信息交互技术(LTE-V)共享频谱资源的机制,该机制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2方面对DSRC技术和LTE-V技术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机制能够有效地减小DSRC与LTE-V系统间的... 提出了一种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与基于长期演进(LTE)的车对外界信息交互技术(LTE-V)共享频谱资源的机制,该机制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2方面对DSRC技术和LTE-V技术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机制能够有效地减小DSRC与LTE-V系统间的干扰,并且能够使LTE-V设备在一定条件下接收DSRC信号,从而提高了采用LTE-V设备的车辆感知周围车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DSRC LTE-V 共享频谱资源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昆 陈培基 +2 位作者 周章南 蔡惠民 陈旭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与传统颈前路开放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组(显微组)和传统颈前路开放术式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 目的分析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与传统颈前路开放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组(显微组)和传统颈前路开放术式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的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全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及疼痛程度,观察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硬膜损伤、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伤口内血肿、内固定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月时疗效比较,显微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个月时,两组颈椎功能评分、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显微组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终访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显微组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终访时全颈椎生理曲度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显微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终访时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显微组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硬膜损伤、血肿、内固定松动及总发生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显微组均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颈前路开放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 传统颈前路开放术式 脊髓型颈椎病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大棚监测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古梦圆 张小冰 +3 位作者 吕梦涵 郭刚昕 陈培基 张洋洋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79-83,共5页
智能大棚能为农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大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如何准确地监测这些环境参数并且精准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采用STM32芯片为核心,结合物联网模块设... 智能大棚能为农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大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如何准确地监测这些环境参数并且精准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采用STM32芯片为核心,结合物联网模块设计一款新型智能大棚设备,该设备能够收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上传到云端,并能从云端接收相应控制信息控制大棚内的环境调控设备。通过设计对应的手机APP,能够实现手机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大棚 温度 湿度 光照强度 智能控制
下载PDF
胸背痛脊柱力学指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章南 陈培基 陈昆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1期4360-4363,4369,共5页
目的分析胸背痛脊柱力学指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骨科治疗的86例脊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伴胸背痛脊柱病变患者为胸背痛组,48例无胸背痛脊柱病变患者为非胸背痛组,选取同期38... 目的分析胸背痛脊柱力学指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骨科治疗的86例脊柱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伴胸背痛脊柱病变患者为胸背痛组,48例无胸背痛脊柱病变患者为非胸背痛组,选取同期38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背部肌耐力时间和腹部肌耐力时间,胸背痛组引起胸背痛的椎体节段,脊柱活动度(后伸、前屈、向右侧屈、向左侧屈、向右旋转、向左旋转)、脊柱力量(后伸、前屈、向右侧屈、向左侧屈、向右旋转)、脊柱平衡力量(向左旋转、前屈/后伸、旋转右/左、侧屈右/左)。结果三组CRP、背部肌耐力时间和腹部肌耐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胸背痛组和胸背痛组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7.70±2.58) mg/L比(6.52±2.24) mg/L、(10.46±3.12) mg/L比(6.52±2.24) mg/L](P <0.05);非胸背痛组和胸背痛组背部肌耐力时间和腹部肌耐力时间均短于正常对照组,且胸背痛组背部肌耐力时间和腹部肌耐力时间均短于非胸背痛组[(0.84±0.16) min比(1.36±0.41) min、(0.78±0.22) min比(1.21±0.29) min](P <0.05);三组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38例胸背痛组患者中,上段胸椎(T1~3)疼痛0例,中段胸椎(T4~7)疼痛8例,下段胸椎(T8~12) 30例;其中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率为39.47%(15/38);骨科和放射科主任医师会诊病理阳性诊断率为86.84%(33/38),影像学诊断未能发现病例多为棘上韧带炎、面关节炎、肋横突炎等微小病变。三组脊柱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背痛组和非胸背痛组前屈脊柱力量小于正常对照组[(95.0±22.8) Nm、(92.7±19.4) Nm比(129.7±33.2) Nm],胸背痛组旋转右/左脊柱平衡力量大于非胸背痛组[(1.19±0.20) Nm比(1.04±0.16) Nm](P <0.05);余脊柱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背痛患者主要病变位于胸椎下段(T8~12),脊柱左右侧力学失衡是胸背痛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痛 脊柱力学指标 脊柱功能测试
下载PDF
胸背部膜椎韧带的解剖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陈荣滋 陈培基 +2 位作者 陈昆 郑文忠 张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索胸背部膜椎韧带(meningovertebral ligaments)的性状和临床意义。方法取正常成人胸椎防腐标本,自两侧椎弓根处打开椎管,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韧带形态、走行方向、附着点位置和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其长... 目的探索胸背部膜椎韧带(meningovertebral ligaments)的性状和临床意义。方法取正常成人胸椎防腐标本,自两侧椎弓根处打开椎管,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韧带形态、走行方向、附着点位置和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其长度、宽度或直径及厚度。结果胸椎硬脊膜背部膜椎韧带将硬脊膜连于黄韧带或椎板。膜椎韧带在胸椎,特别上胸椎水平即第1胸椎~第7胸椎(T1~T7),分布相对较均匀;在下胸椎水平即第7胸椎~第12胸椎(T7~T12),韧带的出现率自上向下呈上升趋势。膜椎韧带在黄韧带上出现率明显高于椎板。韧带的长、宽、厚无明显阶梯性或节段性规律。韧带长度多变,5.45~31.11mm,最宽2.70mm,最厚0.49mm。同一节段韧带以1束者居多,呈前上后下走行,质地较为坚韧。膜椎韧带向前延入硬脊膜成为硬脊膜的一部分。部分韧带有血管伴行或与血管相连。膜椎韧带形态有4种类型即条带型、条索型、"Y"字型、薄片型。结论胸椎硬脊膜背部与黄韧带及椎板间有正常连接的膜椎韧带。根据其解剖特点,膜椎韧带可能是造成胸椎后路减压手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和硬脊膜外出血的解剖学原因,建议术中先行辨认并妥善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胸椎 膜椎韧带 硬脊膜撕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