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9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氦气地质理论认识、资源勘查评价与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陶士振 吴义平 +14 位作者 陶小晚 王晓波 王青 陈胜 高建荣 吴晓智 刘申奥艺 宋连腾 陈荣 李谦 杨怡青 陈悦 陈秀艳 陈燕燕 齐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1-367,共17页
鉴于我国氦气产业链理论技术需求,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地质理论认识,缺乏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取值标准,缺乏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有利富集区优选方法,无成本指标优化体系及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方法等卡点和难点,本文... 鉴于我国氦气产业链理论技术需求,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地质理论认识,缺乏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取值标准,缺乏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有利富集区优选方法,无成本指标优化体系及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方法等卡点和难点,本文运用地质、地球化学、重磁电震、投资经济等多学科方法及实验技术,集中力量攻克氦气成藏机理、资源评价及资产评价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形成1项地质理论认识和3项关键技术:基于典型富氦气藏解剖、地下流体中“氦-气-水”相平衡及相-势耦合分析,研究提出氦气“水溶相、气容相、游离相”3种主要赋存状态、“集流、渗流、扩散”3种运移机理、“近氦源、邻断裂、低压区、高部位”4项分布富集控制因素,初步建立了基于“优质氦源、高效输导、适宜载体”的氦气“生-运-聚”地质理论认识。针对国内氦气含量检测技术参差不齐、部分准确度差、与国外数据差别大、无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等系列难题,以氦气源及氦气含量为核心,研发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技术,构建4类10种氦气资源评价方法,解决了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的技术瓶颈。针对基底氦源分布、岩性识别、通源断裂刻画及含氦储层评价难题,创建了归一化重磁下延方案,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断裂智能识别技术和不同氦气含量下的气藏声学性质模拟方法,为氦源岩分布预测、通源断裂刻画、含氦储层测井解释评价及预测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多元控氦的富氦区带与目标优选技术,解决了富氦区带与目标优选难题。针对国内贫氦实际情况,以提氦装置投资和操作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优化目标与各主要工艺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氦气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技术,初步解决了天然气低成本提氦工艺流程优化的技术需求。研究成果为我国长期、安全、规模利用氦气资源资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氦源岩 氦气成藏机理 资源评价 区带目标优选 响应面法 深度学习 回归模型
下载PDF
球黏土对单及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榕 王彪 +3 位作者 郝冬雪 高晋宁 王伟卓 高宇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3,共9页
重金属污染水的防范和治理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吸附法具有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最佳技术。球黏土具有潜在的高吸附性能,为进一步探索利用球黏土治理重金属污染水的可行性,该研究通过... 重金属污染水的防范和治理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吸附法具有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最佳技术。球黏土具有潜在的高吸附性能,为进一步探索利用球黏土治理重金属污染水的可行性,该研究通过单组分与多组分重金属离子的批式吸附试验,重点考察球黏土对Pb^(2+)、Cu^(2+)、Zn^(2+)、Cd^(2+)、Cr^(6+)的吸附效果和竞争吸附关系。单组分离子吸附试验表明,球黏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遵循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长,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直至吸附饱和的规律。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最佳溶液pH值为5。pH值对球黏土吸附5种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Zn^(2+)、Cd^(2+)、Cr6+、Cu^(2+)、Pb^(2+),当pH值从2增到5时,Zn^(2+)吸附量提高了184%。球黏土对5种离子Pb^(2+)、Cr^(6+)、Zn^(2+)、Cd^(2+)、Cu^(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11.847、301.437、263.213、195.435和179.635 mg/g。通过动力学模型和等温线模型拟合,吸附数据更加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Pb^(2+)(497.593 mg/g)>Cr6+(442.868 mg/g)>Zn^(2+)(339.376 mg/g)>Cd^(2+)(290.039 mg/g)>Cu^(2+)(194.941 mg/g)。多组分离子吸附试验表明,球黏土对4种离子的吸附量同样呈先快速后缓慢增长,直至平稳的趋势。各离子在球黏土的活性位点上表现出的竞争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r^(6+)、Zn^(2+)、Cd^(2+)、Cu^(2+)。通过等温线模型拟合,发现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吸附数据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方式和吸附过程与单组分一致,各组分的最大吸附量与单组分相比有所下降,但吸附总量却大大增加,说明球黏土对多组分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与其他原生矿物材料相比,球黏土对重金属离子具有更大的吸附量,该研究成果可为球黏土作为吸附剂的利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等温线 动力学 球黏土 单组分吸附 多组分吸附
下载PDF
海砂超高性能混凝土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韦建刚 陈荣 +2 位作者 黄伟 卞学海 麻秀星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
采用未淡化的海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普通混凝土,研究了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海砂对UHPC抗压强度、孔结构、快速氯离子渗透性以及内置钢筋耐久性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对UHPC抗压强度并... 采用未淡化的海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普通混凝土,研究了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海砂对UHPC抗压强度、孔结构、快速氯离子渗透性以及内置钢筋耐久性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对UHPC抗压强度并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海砂UHPC的临界孔半径约为2 nm,与海砂普通混凝土不同,孔隙率随海砂中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使海砂氯离子含量高达0.636%,海砂UHPC的氯离子渗透性仍可忽略不计;海砂UHPC中钢筋在28 d后处于钝化状态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孔结构 耐久性
下载PDF
旅游强国建设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瑞 保继刚 +4 位作者 魏小安 张凌云 崔凤军 陈荣 严旭阳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7,共12页
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就新征程中如何认识旅游强国、如何实现旅游强国战略、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如何理解旅游业的新定位和新赛道、如何推动旅游业高... 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就新征程中如何认识旅游强国、如何实现旅游强国战略、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如何理解旅游业的新定位和新赛道、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担负起旅游学术共同体的时代使命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应要特别关注如下议题:1)从新时代新征程出发,重新思考旅游强国的提出背景、底层逻辑、关注重点、产业定位、衡量指标和建设思路;2)实现旅游强国目标,需创新税制、优化旅游统计、培养高层次人才;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纲,重点关注市场、产业、理念、统筹、体系等方面问题;4)在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背景下,疗愈旅游是符合旅游业新定位的一个新赛道;5)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中心、以投入产出为旅游投资基本导向,需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实现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6)在旅游发展新征程上,学术共同体应承担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及时回答时代之问,夯实科学探究学理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强国 高质量发展 旅游统计体系 旅游学术共同体
下载PDF
低复杂度永磁同步电机三矢量固定开关频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荣 舒胡平 翟凯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10-3721,I0032,共13页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three-vector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TV-MPCC)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和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固定开关频率TV-MPCC策略。利用前一周... 针对传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three-vector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TV-MPCC)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和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固定开关频率TV-MPCC策略。利用前一周期的零电压矢量和参考电压矢量所在扇区来快速筛选所需最优电压矢量和次优电压矢量,避免了无效枚举计算,从而降低了开关频率和计算复杂度。引入系统d和q轴电流差参数,计算各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确保电压矢量作用时间恒大于零和开关频率固定。以三相两电平电压型逆变器驱动的表贴式PMSM为被控对象,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传统TV-MPCC策略和所提三矢量固定开关频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保证系统稳态和动态性能的基础上,在固定和降低开关频率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三矢量 低计算复杂度 固定开关频率
下载PDF
超亲气泡沫铜纳米线电极电化学还原CO_(2)性能
6
作者 王凯 叶丁丁 +3 位作者 朱恂 杨扬 陈蓉 廖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2-1240,共9页
利用可再生电能进行电化学还原CO_(2)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储能和减排技术,但在阴极发生析氢副反应,将降低电化学还原CO_(2)的性能。采用泡沫铜为基底制备铜纳米线电极扩展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然后通过十七氟癸基三甲基硅烷对电极进... 利用可再生电能进行电化学还原CO_(2)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储能和减排技术,但在阴极发生析氢副反应,将降低电化学还原CO_(2)的性能。采用泡沫铜为基底制备铜纳米线电极扩展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然后通过十七氟癸基三甲基硅烷对电极进行亲气处理,使电极表面从疏气状态变为超亲气状态,从而强化气相反应物CO_(2)传质,增加反应三相接触线,提高电极的电化学还原C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亲气处理的泡沫铜纳米线电极相比,所制备的超亲气泡沫铜纳米线电极虽然具有较小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但其超亲气的特性更有利于CO_(2)的传质,抑制了电解液中氢离子的传输,有效削弱了析氢副反应的发生。在电解电位为-1.5V(vs.Ag/AgCl)时,H_(2)法拉第效率降低了17.7%,电化学还原CO_(2)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还原 二氧化碳 铜纳米线 超亲气 传质
下载PDF
基于准动态评估的桥上有砟轨道最优级配研究
7
作者 陈嵘 刘居真 +2 位作者 李俊锋 刘淦中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7,共8页
道砟级配是有砟轨道的重要参数,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和容重有较大影响。通过离散元法建立桥上有砟道床模型,研究各国级配下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差异;采用极限思维法,揭示各粒径含量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对道床... 道砟级配是有砟轨道的重要参数,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和容重有较大影响。通过离散元法建立桥上有砟道床模型,研究各国级配下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差异;采用极限思维法,揭示各粒径含量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对道床容重特性进行初探。结果表明:当桥上道床密度为1.7 g/cm~3时,道床横向阻力值为:俄罗斯B类>中国特级>中国一级>美国4A;大粒径道砟含量越高,道床横向阻力值越大;小粒径道砟含量增加,道床横向阻力值先减小后略有增大;为保证道床具有较高稳定性,建议小粒径道砟含量应大于0但不超过30%,中粒径道砟含量应不为0,大粒径道砟含量应不低于15.5%;采用最优级配区间所建立的桥上有砟道床具有工程上所青睐的道床容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道床稳定性 最优级配 离散元法 横向阻力
下载PDF
基于双回路反馈的光纤干涉式GIS局部放电超声传感系统研究
8
作者 陈荣 李松原 +7 位作者 贺春 刘广振 张黎明 唐庆华 李楠 何金 王小朋 张小龙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5,112,共8页
光纤干涉式GIS局部放电超声传感系统受到环境干扰,会导致超声检测灵敏度降低。基于单回路反馈的传感系统能够抑制振动干扰,但长时间工作仍会出现工作点漂移。文中首先分析了单回路反馈传感系统工作点漂移的原因,指出了压电陶瓷迟滞效应... 光纤干涉式GIS局部放电超声传感系统受到环境干扰,会导致超声检测灵敏度降低。基于单回路反馈的传感系统能够抑制振动干扰,但长时间工作仍会出现工作点漂移。文中首先分析了单回路反馈传感系统工作点漂移的原因,指出了压电陶瓷迟滞效应的影响;其次,搭建了基于双回路反馈的光纤干涉式GIS局部放电超声传感系统,引入了二次反馈回路以补偿一次反馈回路累积的低频相位调制误差;再次,通过振动干扰下的超声检测试验和GIS局部放电检测试验,证明了双回路反馈传感系统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的超声检测灵敏度;最后,搭建了真型126 kV GIS局部放电检测试验平台,利用双回路反馈传感系统成功检测到了金属颗粒引发的局部放电和跳动声信号,检测到的最小视在放电量为5.2 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局部放电 光纤超声传感 反馈控制 迟滞效应
下载PDF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科西河流域滑坡空间分异研究
9
作者 张建强 黄宇 +1 位作者 陈容 孔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122,共12页
以科西河流域滑坡为例,对滑坡信息图谱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研究,归纳滑坡信息图谱由条件图谱、编目图谱、风险分布图谱和风险管理图谱组成,提出滑坡信息图谱按表达内容和功能的分类方法。基于滑坡条件图谱与编目图谱,采用空间统计的方法,... 以科西河流域滑坡为例,对滑坡信息图谱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研究,归纳滑坡信息图谱由条件图谱、编目图谱、风险分布图谱和风险管理图谱组成,提出滑坡信息图谱按表达内容和功能的分类方法。基于滑坡条件图谱与编目图谱,采用空间统计的方法,揭示了研究区滑坡垂直向和纬度向分布与演化的空间分异规律:滑坡在垂直向200~1 000 m的高程段内为数量高密度区,400~1 200 m和2 800~3 600 m高程段面积比例大,北纬26°42′00″N~26°48′00″N为数量高密度区,26°42′00″N~26°48′00″N和27°24′00″N~27°30′00″N滑坡面积比例较大;相比1992年滑坡,新增滑坡在垂直向200~1 000 m和2 800~3 600 m高程段数量密度高,在3 200~3 400 m高程段面积比例较大,北纬26°48′00″N~26°54′00″N和27°48′00″N~27°54′00″N为高数量密度区,27°24′00″N~27°42′00″N为高面积比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滑坡 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科西河流域
下载PDF
半固体培养法制备非洲猪瘟病毒pA104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10
作者 刘蓓蓓 韦艳娜 +7 位作者 陈蓉 谢星 倪博 郝飞 张珍珍 白昀 袁厅 冯志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2-689,共8页
为了快速、高效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通过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并纯化了ASFV重组蛋白pA104R。以ASFV重组蛋白pA104R为抗原,分别比较了CpG ODN联合氢氧化铝佐剂和常规弗氏佐剂两种免疫策略,并重点比较半固体培养法和常规... 为了快速、高效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通过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并纯化了ASFV重组蛋白pA104R。以ASFV重组蛋白pA104R为抗原,分别比较了CpG ODN联合氢氧化铝佐剂和常规弗氏佐剂两种免疫策略,并重点比较半固体培养法和常规有限稀释法来制备ASFV pA104R单克隆抗体的效率。结果显示,本研究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4的ASFV重组可溶性蛋白pA104R,通过其与CpG ODN联合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在第21 d即可达到融合要求,本试验方法(重组蛋白pA104R与CpG ODN联合氢氧化铝佐剂免疫)较重组蛋白pA104R与常规弗氏佐剂免疫节省14 d时间。通过半固体培养法筛选单克隆的试验周期比有限稀释法缩短28 d,并减少了亚克隆的工作量。半固体培养法获得5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挑选效价较高的3株(9A4、9H6、11F5)进行鉴定,重链均为IgG,轻链均为KAPPA。纯化后的3株单克隆抗体针对pA104蛋白和全病毒蛋白质的效价分别达1∶160000~1∶320000和1∶200~1∶400。本研究优选了CpG ODN联合氢氧化铝佐剂结合半固体培养法筛选pA104R的单克隆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A104蛋白 单克隆抗体 半固体培养法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LAP的结构预测及其抑制剂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陈蓉 郝飞 +7 位作者 谢星 赵琳 韦艳娜 张磊 王丽 熊琪琰 邵国青 冯志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以猪肺炎支原体为代表,研究支原体LAP酶活中心的高级结构及其被抑制后对支原生长的影响。亮氨酸氨肽酶(LA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的氨基酸代谢酶,有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的LAP酶活中心被抑制后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 本研究旨在以猪肺炎支原体为代表,研究支原体LAP酶活中心的高级结构及其被抑制后对支原生长的影响。亮氨酸氨肽酶(LA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的氨基酸代谢酶,有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的LAP酶活中心被抑制后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本研究拟以猪肺炎支原体(Mhp)LAP为模型,研究其理化特性和高级结构,探索LAP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用Clustal Omega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LAP活性位点在不同支原体中的保守情况。然后采用GST融合标签表达猪肺炎支原体LAP蛋白,通过GST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蛋白,圆二色谱测定LAP的二级结构,用Alpha fold 2预测三级结构。最后用Bestatin与猪、鸡、羊等不同种属的支原体共培养来观察其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总体序列同源性不高,但是LAP酶活中心的关键位点在常见支原体相对保守。猪肺炎支原体LAP可以通过GST标签进行可溶性表达。酶切GST标签后,分子筛层析显示LAP是六聚体,圆二色谱表明LAP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预测的LAP三级结构显示其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关键位点。Bestatin对不同种属支原体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最低在6μg/mL的浓度可通过抑制氨肽酶的活性抑制猪肺炎支原体的生长。该研究为新一代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亮氨酸氨肽酶 结构 活性位点
下载PDF
荔枝VQ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12
作者 凡超 杨杰 +2 位作者 陈蓉 刘伟 向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9-750,共12页
【目的】VQ蛋白是一类含有保守VQ基序(FxxhVQxhTG)的植物特异性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荔枝VQ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的应答,为后续研究其抗逆... 【目的】VQ蛋白是一类含有保守VQ基序(FxxhVQxhTG)的植物特异性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荔枝VQ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的应答,为后续研究其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荔枝全基因组中鉴定LcVQ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等进行分析;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荔枝、拟南芥和水稻VQ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LcVQs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荔枝中共鉴定获得可聚类为9个亚族的18个VQ基因(LcVQ1-18),依次分布在荔枝的11条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介于111~427之间,分子质量为12.48~45.49 kD;除LcVQ15和LcVQ17定位于细胞质之外,其余LcVQ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LcVQs启动子区域包含大量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及逆境响应元件。LcVQs的表达量在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差异,总体上分为普遍性表达和特异性表达。LcVQs可快速响应非生物胁迫,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处理3 h内分别有4,3,3,4个LcVQs明显上调表达。【结论】荔枝全基因组中有18个VQ家族成员,具有典型VQ保守结构域,能差异化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VQ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外源Cd对川芎苓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张德林 陈云子 +5 位作者 陈蓉 喻文 袁文洪 苟琰 刘薇 李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846,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 2·2.5 H 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 2·2.5 H 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的增加,株高抑制率、根长抑制率上升;根、叶及节盘Cd含量显著升高;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非酶系统物质(可溶性蛋白、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0.1~2.0 mmol/L 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作用增强,其中川芎幼苗根对Cd胁迫最敏感。Cd胁迫下川芎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整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川芎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系统物质积累,减少膜系统损伤、活性氧蓄积,缓解Cd毒害作用,提高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苓种 CD 胁迫 种子萌发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中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
14
作者 吴梅 陈祝军 +5 位作者 陈蓉 吴建兵 秦园 沈怡佳 朱楠 张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98-106,共9页
目的研究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的茶汤中Li、Al、Cr、Mn、Fe、Ni、Cu、Zn、As、Se、Mo、Cd、Sb、Ba、Pb 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情况,评估饮用茶汤对人群健康的风险。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的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共39份样品,用100℃水冲泡茶叶... 目的研究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的茶汤中Li、Al、Cr、Mn、Fe、Ni、Cu、Zn、As、Se、Mo、Cd、Sb、Ba、Pb 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情况,评估饮用茶汤对人群健康的风险。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的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共39份样品,用100℃水冲泡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60min,3种茶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直接测定15种金属及类金属溶出量。运用单项污染评价、内梅罗法综合污染评价,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和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和国际致癌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3种茶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3种茶汤中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指数均小于0.7,污染等级分别为优良、安全。THQ值和HI值均小于1。HI排名依次是绿茶茶粉>红茶茶粉>乌龙茶粉>绿茶袋装茶>红茶茶叶>乌龙袋装茶>乌龙茶茶叶>绿茶茶叶>红茶袋装茶,HI中占比较大的元素整体上为Al、Mn、Ni、Cu。茶汤中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总和为9.01×10^(–6)~3.73×10^(–5)a^(–1),低于USEPA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结论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茶汤中15种金属及类金属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较低。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均处于安全饮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袋装茶 茶粉 茶汤 金属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DEA-SFA模型的科学数据平台资源提供者服务效率研究——以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为例
15
作者 严素梅 王庆 +1 位作者 陈荣 李建霞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7期77-84,共8页
服务绩效评价是衡量国家科学数据平台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效率测算为其提供重要依据。将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提供者的服务过程分为资源服务和知识转化前后相关联的两个阶段,从投入产出要素的使用效率、科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用户感... 服务绩效评价是衡量国家科学数据平台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效率测算为其提供重要依据。将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提供者的服务过程分为资源服务和知识转化前后相关联的两个阶段,从投入产出要素的使用效率、科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用户感知的服务质量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方法(DEA-SFA)模型对43个资源提供者进行服务效率测算,并运用超效率模型对有效DMU做进一步区分和排名。结果表明: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提供者在资源服务和知识转化阶段平均纯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794和0.838,DEA有效站点数分别为12个和16个;在43个决策单元中,优秀资源提供者约占16%,一般资源提供者约占70%,较差资源提供者约占14%;另外,资源提供者的服务效率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关联性,东部地区表现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进而提出推动我国国家科学数据平台发展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平台 效率测算 绩效评价 两阶段DEA模型 SFA模型 超效率模型
下载PDF
铸态TiZrNbV难熔高熵合金的层裂行为
16
作者 陈荣 马荣 +3 位作者 王峥 任柯融 张思源 田占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为研究高应变率下铸态TiZrNbV难熔高熵合金的层裂行为,获取准确的动态本构参数。采用20 mm一级轻气炮平板撞击实验研究了铸态TiZrNbV难熔高熵合金的层裂特性,对回收试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从微观角度获得了铸态TiZrNbV高熵合金在不同应... 为研究高应变率下铸态TiZrNbV难熔高熵合金的层裂行为,获取准确的动态本构参数。采用20 mm一级轻气炮平板撞击实验研究了铸态TiZrNbV难熔高熵合金的层裂特性,对回收试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从微观角度获得了铸态TiZrNbV高熵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层裂特性,并基于层裂实验自由面速度历史曲线标定得到了铸态TiZrNbV高熵合金的GTN‑JC本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TiZrNbV难熔高熵合金的层裂强度随着加载应变率和平台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其值为0.93~2.23 GPa;回收试样的几何必要位错密度随着加载速度的提高显著增加。所得参数在模拟铸态TiZrNbV高熵合金层裂行为方面表现良好,模拟结果中自由面速度曲线在第一次拉伸阶段前均较为吻合,可以满足对试样层裂破坏的动态分析,能为铸态TiZrNbV高熵合金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层裂 参数反演 GTN‑JC 平板撞击
下载PDF
液压泵用推力球轴承疲劳剥落原因
17
作者 李权 陈荣 +1 位作者 傅国如 田浩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某台液压泵推力球轴承发生疲劳剥落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压印深度测量等方法对轴承剥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发生疲劳剥落的原因为,保持架兜孔压印部位变形量大,钢球受到过度约束,钢球与保... 某台液压泵推力球轴承发生疲劳剥落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压印深度测量等方法对轴承剥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发生疲劳剥落的原因为,保持架兜孔压印部位变形量大,钢球受到过度约束,钢球与保持架发生运动干涉,最终导致轴承疲劳剥落。采用聚醚醚酮材料制造的自锁保持架替代铜实体保持架,可有效改善推力球轴承疲劳剥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泵 推力球轴承 自锁保持架 疲劳剥落 运动干涉 聚醚醚酮
下载PDF
密砂中单盘螺旋锚安装效应对抗拔能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18
作者 陈榕 刘虎 +1 位作者 郝冬雪 刘赵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0,共9页
目的研究密砂中单盘螺旋锚安装过程中锚周土体变形特性及其对抗拔能力的影响,为螺旋锚基础精细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MatDEM软件建立密砂中螺旋锚安装及拉拔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比标定颗粒微观力学参数... 目的研究密砂中单盘螺旋锚安装过程中锚周土体变形特性及其对抗拔能力的影响,为螺旋锚基础精细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MatDEM软件建立密砂中螺旋锚安装及拉拔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比标定颗粒微观力学参数,进而分析钻入和预埋两种安装方式下不同埋深和盘径的螺旋锚安装效应及上拔承载力。结果当H/d w≤10时,钻入安装的极限上拔力较预埋低,当H/d w>10后,安装方式带来承载力差别不再随埋深增加而增加;随着盘径增大,两种安装方式下螺旋锚的承载能力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钻入方式下的Q ut比预埋下的Q up降低量从33%增至53%,预埋方式螺旋锚的承载能力高于钻入。结论钻入安装螺旋锚的上拔承载力低于预埋方式的承载力,但当埋深比超过10后,安装扰动对承载力的影响随着深度变化很小;随着盘径增加,安装扰动对极限上拔承载力的影响增大,相较于埋深变化带来的安装扰动差异,盘径变化带来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锚 安装效应 上拔承载力 离散元 密砂
下载PDF
海相软土力学特性及其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武科 许文彬 +5 位作者 刘亚军 刘大鹏 窦中宇 刘振华 陈榕 郝冬雪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软土,因其独特的力学特性和地质成因,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针对中国五个典型区域的11个城市中的海相软土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地质成因、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点,并总结...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海相软土,因其独特的力学特性和地质成因,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针对中国五个典型区域的11个城市中的海相软土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地质成因、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点,并总结其物理力学性质、蠕变性和触变性等关键工程特性。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海相软土地层中遭遇的工程风险,并基于实例分析,提出一系列海相软土地区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指导建议。特别强调有效控制和管理相关风险的策略,包括土体加固、改良技术和智能化监测手段的应用。该研究为理解海相软土的复杂工程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推进沿海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软土 力学特性 工程风险 沿海地区
下载PDF
阻塞性冠心病患者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分析
20
作者 杨飞 陈蓉 +5 位作者 杨智翔 杨越 庞智英 贾鹏 崔书君 王大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并确诊为CAD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高危斑块特征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异常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并确诊为CAD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205支冠状动脉,依据冠状动脉基于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值,将冠状动脉分为FFR_(CT)异常组(FFR_(CT)≤0.80,117支)和FFR_(CT)正常组(FFR_(CT)>0.80,88支)。比较两组高危斑块特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对FFR_(CT)异常的影响。结果FFR_(CT)异常组正性重构(PR)、低密度斑块(LAP)发生率显著高于FFR_(CT)正常组(P<0.05)。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LAP、PR是促进FFR_(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CTA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LAP、PR与FFR_(CT)异常发生密切相关,该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更好地识别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冠心病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血流储备分数 高危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