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考古视角下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分期
1
作者 陈继玲 陈胜前 《文物春秋》 2024年第3期3-17,共15页
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 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寨一期的文化特征视为半坡类型的开始),并由此揭示仰韶文化早期各个阶段的文化特征。艺术考古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更关注艺术图像和风格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史前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考古 彩陶纹饰 半坡类型 仰韶文化 文化分期
下载PDF
如何衡量中国考古学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展
2
作者 陈胜前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如何衡量考古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回顾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不同学术体系、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分支领域的衡量标准不尽相同。但学术发展具有累积性,考古学有其基本的任务,由此构成衡... 如何衡量考古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回顾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不同学术体系、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分支领域的衡量标准不尽相同。但学术发展具有累积性,考古学有其基本的任务,由此构成衡量考古学发展的四个标准。以这四个标准来衡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以及代表其最高水平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考古学存在“断层式的发展”现象,部分领域发展迅速,理论是短板。具体就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而言,建议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促进研究的发展,为中国考古学的总体发展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理论 学术发展 中华文明探源 学术体系
下载PDF
冀蒙交界裕民文化锛状器的制作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灿阳 陈胜前 +3 位作者 赵潮 胡晓农 郭明建 包青川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330,共14页
锛状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一类特殊的打制石器类型,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在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带延续并有技术改进。十多年来,在裕民文化多个考古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锛状器,是该文化代表性的石器。本研究通过形态观察... 锛状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一类特殊的打制石器类型,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在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带延续并有技术改进。十多年来,在裕民文化多个考古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锛状器,是该文化代表性的石器。本研究通过形态观察与特征测量、加工痕迹与制作技术分析、操作链重建与复制实验等手段,对裕民文化出土的锛状器进行技术观察和实验分析,还原了裕民文化锛状器的生产工艺,并结合文化背景阐释了这类石器工具在裕民文化中的技术适应意义。锛状器可分为以平直刃为特征的单面加工类型和以弧凸刃为特征的两面加工类型,这种类型划分同时具有形态和技术上的意义。结合裕民文化的石器组合来看,锛状器在形态上具有一定规范性,操作链上具有高度灵活性,与其他工具一起反映了裕民文化人群对北方森林-草原交错地带风险环境的弹性技术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石制品 锛状器 技术 复制实验
下载PDF
淮河中下游全新世早期人类的文化适应波动析论
4
作者 张炼 陈胜前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9,共9页
在农业起源与发展的渐进脉络里,淮河中下游全新世早期顺山集文化(约8.5—8 ka BP)向石山孜早期文化(约8—7.2 ka BP)的转变暗含了早期定居农耕发展的一次倒退。这一生业文化适应上的波动可能由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人们暂时放弃... 在农业起源与发展的渐进脉络里,淮河中下游全新世早期顺山集文化(约8.5—8 ka BP)向石山孜早期文化(约8—7.2 ka BP)的转变暗含了早期定居农耕发展的一次倒退。这一生业文化适应上的波动可能由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人们暂时放弃不太成熟的早期平原农业,转而强化丘陵山地地区的狩猎采集策略。尽管宏观层面上农业在不断强化,但是微观层面上存在农耕与狩猎采集之间的波动,两者共同组成了该区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模式发展的复杂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下游 全新世早期 文化适应 生业波动
下载PDF
北部湾地区海砂填料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家全 陈胜前 +2 位作者 唐毅 黄世斌 黄钦政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9-155,共7页
为研究北部湾地区海砂填料的动力特性,采用高级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开展循环荷载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围压及不同动应力幅值对海砂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轴向累计应变随围压增加而减小,围压150 kPa时振次10000后应变仅为3%... 为研究北部湾地区海砂填料的动力特性,采用高级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开展循环荷载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围压及不同动应力幅值对海砂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轴向累计应变随围压增加而减小,围压150 kPa时振次10000后应变仅为3%;随着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轴向累积应变随之增大,且达到破坏标准的时间越短。动弹性模量随着动应力幅值和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围压下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加出现先骤减再略减后稳定的发展趋势,εd>0.3%后开始趋于稳定;不同动应力幅值下动弹性模量出现先增后减直至稳定的趋势,其中动应力幅值对动弹性模量有明显的影响,围压影响相对较小。孔压比随动应力幅值增加而减小,随围压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动三轴试验 累计应变 动模量 动孔压
下载PDF
搅拌摩擦加工对Al-Si-F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涛 李青 +2 位作者 龚航 陈胜迁 陈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改善再生铝中富铁相形态,提高其合金性能,本文采用搅拌摩擦加工对Al-Si-Fe合金进行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及图形分析仪等研究了加工速度对Al-Si-F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 为改善再生铝中富铁相形态,提高其合金性能,本文采用搅拌摩擦加工对Al-Si-Fe合金进行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及图形分析仪等研究了加工速度对Al-Si-F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加工后,第二相形态由针状、棒状向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球状、粒状和短棒状转变,前进侧热机械影响区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且具有明显的取向,而返回侧热机械影响区的组织则保持铸态形貌特征的组成。加工中心区的富铁相和共晶硅平均长度较基材分别降低了86.5%、37.4%,而圆整度则分别提高了7.8倍和2.1倍以上,富铁相细化效果优于共晶硅;随着加工速度的提高,富铁相的平均长度逐渐增大,而圆整度则逐渐降低;但加工速度对共晶硅的平均长度影响较小,但圆整度逐渐降低。加工区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大幅降低,最高降幅达55.4%,而伸长率最大可提高6.8倍。随着加工速度的提高,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有所提高,伸长率则逐渐降低,最大降幅达到19.3%。搅拌摩擦加工后,Al-Si-Fe合金晶粒细化,材料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AL-SI-FE合金 富铁相 加工速度 材料性能
下载PDF
笔谈:突出普遍价值命题下的中国考古学话语建构
7
作者 陈同滨 李敏 +5 位作者 高星 曹兵武 徐坚 陈胜前 李新伟 秦岭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6期4-17,共14页
持续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认定考古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遗产公约》以及由之引发的世界性遗产自觉,正是人类对历史与遗产探索、认知的一个突出的体现。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今的考古... 持续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认定考古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遗产公约》以及由之引发的世界性遗产自觉,正是人类对历史与遗产探索、认知的一个突出的体现。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今的考古学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考古学家的考古了。考古遗址和文物所荷载的信息不仅是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料,也是公众进行文化实践、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以及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突出的普遍价值”之问的提出正当其时。所有跃跃欲试(申遗)的考古遗址都不得不面对这个拷问:一个或者一组具有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文化特征的遗址如何具备超越自身,超越区域和国家的价值。基于在地经验,提出可以广泛验证和修正的通则的全球考古学之路,正是当下的中国考古学可以追求的。而确立以公共性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则有助于我们超越西方考古学的公共考古概念。对遗址的各项价值特性开展国内外同期同类遗产的充分对比分析,也能为考古遗址迅速建立起一个以全人类文明视野为背景框架的参照坐标系,从而大大提升我们的研究视野。站在中国考古新百年和世界遗产“下一个五十年”开启的节点上,中国考古遗址放之世界遗产视野的价值讨论,既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也意在建立与遗产保护利用更密切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普遍价值 考古遗址 价值特征 对比分析 遗产价值 世界遗产名录 公共性 全球考古学
下载PDF
冲击功对ZGMn18Cr2高锰钢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陈胜迁 刘让贤 +2 位作者 王波 孙甲尧 卢端敏 《铸造技术》 CAS 2022年第11期984-988,共5页
通过模拟实际工况条件,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不同冲击功作用下的ZGMn18Cr2高锰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冲击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冲击功作用下,高锰钢的滑移带密度随之增大,最高硬度为448、478、545 HV,硬化... 通过模拟实际工况条件,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不同冲击功作用下的ZGMn18Cr2高锰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冲击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冲击功作用下,高锰钢的滑移带密度随之增大,最高硬度为448、478、545 HV,硬化层深度为0.19、0.29、0.7 mm,加工硬化效果逐渐提高。在本实验室模拟工况条件下,当冲击功为3 J时,高锰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得到较为充分发挥,磨损失重最小,表面损伤为较短的切削划痕和较多的犁沟、犁皱,磨损机制主要以切削磨料磨损和塑变剥落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冲击磨损 磨损机理
下载PDF
顶管施工对既有基坑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波 吴明雷 +2 位作者 陈圣仟 付垚 薛明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8-214,共7页
既有基坑一侧有顶管施工时,顶管施工产生的附加应力会影响基坑支护的安全,对此种工况进行分析,可以为顶管施工提供参考价值。本文基于Mindlin应力解,推导了有关顶管施工掌子面推力和顶管摩阻力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附加应力荷载和应力的... 既有基坑一侧有顶管施工时,顶管施工产生的附加应力会影响基坑支护的安全,对此种工况进行分析,可以为顶管施工提供参考价值。本文基于Mindlin应力解,推导了有关顶管施工掌子面推力和顶管摩阻力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附加应力荷载和应力的解析解答,并将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沿轴线位置向上下附加荷载减小,减小速度很快,向下附加荷载最终减小到0 kPa,向上减小为负值;沿顶管施工方向,计算值和模拟值在顶管正面前(x>0)相似度较高,在顶管正面距支护结构距离x=2 m处,支护结构受顶管施工影响产生的附加荷载最大;基于Mindlin解的附加荷载最大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相似,附加荷载最大值可取解析值并对支护进行验算,进而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顶管直径越大,附加应力越大;顶管与支护结构的水平间距越大,附加应力越小,附加应力见效的速度也越快;泊松比越大,附加应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施工 MINDLIN解 既有基坑 附加荷载
下载PDF
汽车减速器壳体垂直度公差检测与评价
10
作者 田正芳 陈胜迁 张世国 《机械制造》 2021年第11期72-75,共4页
应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汽车减速器壳体孔轴线垂直度公差检测与评价时,出现检测公差与传统测量结果及实际装配结果差别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公差较大的原因,提出了汽车减速器壳体垂直度检测与评价的合理方案。
关键词 减速器 壳体 垂直度 检测
下载PDF
圆锥破碎机用高锰钢圆锥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勇 龙骏 +3 位作者 郑志斌 王海艳 陈胜迁 王向明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744-747,共4页
采用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圆锥破碎机服役后高锰钢圆锥的成分和组织形貌特征,结合对不同区域材料的冲击吸收功、加工硬化层显微硬度测试及失效圆锥的磨损曲线测定,对耐磨圆锥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冲击... 采用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圆锥破碎机服役后高锰钢圆锥的成分和组织形貌特征,结合对不同区域材料的冲击吸收功、加工硬化层显微硬度测试及失效圆锥的磨损曲线测定,对耐磨圆锥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冲击作用下高硬度的花岗岩对圆锥表层的凿削是耐磨圆锥失效的主要原因;冒口部位的局部显微疏松及晶界处局部未溶碳化物的存在是造成宏观裂纹的原因,加速了耐磨圆锥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圆锥 冲击磨损 失效分析 高锰钢
下载PDF
细石叶工艺起源研究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胜前 叶灿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7-562,共16页
细石叶工艺起源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相关发现与研究在迅速增加,但有关的基础理论问题一直缺乏探讨。本文重新梳理细石叶工艺的基本概念、细石叶工艺起源研究的立论前提,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既有研究不可避... 细石叶工艺起源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相关发现与研究在迅速增加,但有关的基础理论问题一直缺乏探讨。本文重新梳理细石叶工艺的基本概念、细石叶工艺起源研究的立论前提,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既有研究不可避免地了受到了研究范式的制约,采用传播论的解释并不足以有效回答技术起源的问题,技术元素的起源与细石叶工艺作为整体的涌现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最后,我们在研究细石叶工艺起源时不能脱离石器技术变化的一般机制。因此,未来的细石叶工艺起源研究应该注意厘清概念、明确问题、反思立论前提、拓展范式,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人行为与古代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叶 起源 考古学 理论前提 石器技术
下载PDF
The PMIP3 Simulated Climate Changes over Arid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Mid-Holocene and Last Glacial Maximum 被引量:3
13
作者 XU Hongna WANG Tao +3 位作者 WANG Huijun MIAO Jiapeng chen Jianhui chen shengq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25-742,共18页
In this study, the climate changes over Arid Central Asia(ACA) during the mid-Holocene(approximately 6,000 calendar years ago, MH) and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approximately 21,000 calendar years ago, LGM) were invest... In this study, the climate changes over Arid Central Asia(ACA) during the mid-Holocene(approximately 6,000 calendar years ago, MH) and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approximately 21,000 calendar years ago, LG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ultimodel simulations derived from the 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3(PMIP3). During the MH, the multimodel median(MMM) shows that in the core region of ACA, the regionally averaged annu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 decreases by 0.13°C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s by 3.45%, compared with the preindustrial(PI) climate. The MMM of the SAT increases by 1.67/0.13°C in summer/autumn, whereas it decreases by 1.23/1.11°C in spring/winter. The amplitude of the seasonal cycles of the SAT increases over ACA due to different MH orbital parameters. For precipitation, the regionally averaged MMM decreases by 5.77%/5.69%/0.39%/5.24%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ridity index(AI), compared with the PI, a drier climate appears in southern Central Asia and western Xinjiang due to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LGM, the MMM shows that the regionally averaged SAT decreases by 5.04/4.36/4.70/5.12/5.88°C and precipitation decreases by 27.78%/28.16%/31.56%/27.74%/23.29% annually and in th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Robust drying occurs throughout almost the whole core area.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shaping the drier conditions, whereas strong cooling plays a secondary but opposite role. In response to the LGM external forcings, over Central Asia and Xinjiang, the seasonal cycle of precipitation has a smaller amplitude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the PI climate. In the model-data comparison, the simulated MH moisture changes over ACA are to some extent consistent with the reconstructions, further confirming that drier conditions occurred during that period than during the 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IP3 climate changes Arid Central Asia MID-HOLOCENE Last Glacial Maximum
下载PDF
北海某码头海岸侵蚀机理及防护方法分析
14
作者 陈胜前 王家全 +1 位作者 江日光 史思佳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59-64,共6页
海岸侵蚀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海岸地质灾害,长期以来备受全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海岸侵蚀灾害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研究,并致力于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以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根据北海市海岸带地区有关地质资料及海... 海岸侵蚀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海岸地质灾害,长期以来备受全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海岸侵蚀灾害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研究,并致力于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以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根据北海市海岸带地区有关地质资料及海洋水文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剖面监测、海图及地形图对比、取样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北海市围填海区某码头海岸侵蚀淤积特征及机理.同时从围填方式、物质结构组成、水动力改变情况等3个侵蚀影响因素的角度对侵蚀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码头岸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破坏,具体侵蚀现象表现为海滩颗粒粗化、滩面下蚀、岸线后退,并伴有明显陡坎发育;最后提出围填海海堤相关防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侵蚀 围填海 影响因素 海堤 防护方法
下载PDF
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足跖腱膜炎38例疗效观察
15
作者 陈胜前 曾庆锡 黄海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足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海丰县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的76例足跖腱膜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则只单纯采用理... 目的: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足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海丰县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的76例足跖腱膜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则只单纯采用理筋手法加吲哚美辛巴布膏外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姜外洗干预,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VAS疼痛评分、疗效评价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中痊愈15例(39.47%),显效11例(28.95%),好转10例(26.32%),无效2例(5.26%),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中痊愈11例(28.95%),显效例12(31.58%),好转12例(31.58%),无效3例(7.89%),总有效率81.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治疗有效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第6个月行电话随访,观察组中复发率11.11%(4/36)小于对照组中复发25.71%(9/35),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姜外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及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足跖腱膜炎的能更好改善疼痛情况、减轻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跖腱膜炎 红姜 中药外洗
下载PDF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参赛满意度提升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永波 陈胜乾 李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188-192,共5页
创新创业大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大赛中获得满意成绩将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极大提升其创新创业自信心及主观能动性。该文以911份参加过“双创”大赛的高校学生问卷为基础,基于SEM分析参赛结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创新创业大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大赛中获得满意成绩将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极大提升其创新创业自信心及主观能动性。该文以911份参加过“双创”大赛的高校学生问卷为基础,基于SEM分析参赛结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学校参赛氛围、大赛性质、参赛动机是重要的外源变量,对资源整合、团队协作、教师指导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教师指导、资源整合、团队协作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影响;并由此提出“一个中心、二个基点、三条路径”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参赛满意度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大赛 参赛效果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SEM分析
原文传递
“古国”“酋邦”之争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胜前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180,207-208,共22页
“古国”与“酋邦”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两种主要理论,有关二者关系及其学术意义的争议较多。从多个层面辨析可以发现,两种理论所回答的问题存在明显差异:其研究视角分属主位与客位,研究路径分属人文与科学。酋邦理论来自人类学,是进... “古国”与“酋邦”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两种主要理论,有关二者关系及其学术意义的争议较多。从多个层面辨析可以发现,两种理论所回答的问题存在明显差异:其研究视角分属主位与客位,研究路径分属人文与科学。酋邦理论来自人类学,是进化主义的,其理论构建通过类比获得,优势在于探讨社会复杂化的机制,在考古学研究中,其研究逻辑是演绎推理。古国理论来自中国考古学,是历史主义的,优势在于理解文化意义,其研究逻辑是归纳推理。两种理论所代表的研究路径可以相互补充,但不能相互替代。中华文明探源的目的不仅仅是得到真实的历史,还在于理解与继承文化意义。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充分结合“古国”理论与“酋邦”理论代表的两种路径,对于构建中国考古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国 酋邦 中国文明起源 考古学理论
原文传递
The "Proto-State"/"Chiefdom" Controversy and the Study of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18
作者 chen shengqian Li Guanghu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4期54-70,共17页
"Proto-state" and "chiefdom" are two major theories used in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re is much debat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about their academic signif... "Proto-state" and "chiefdom" are two major theories used in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re is much debat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about their academic significance. In several respects, the questions answered by the two theorie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ne is emic, of the other etic, and their research paths are respectively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The chiefdom theory derives from anthropology;it is evolutionist and its theories are constructed by analogy. Its strong point lies in 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but when used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e logic employed is deductive reasoning. The protostate theory comes from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thus is historicist. Its strong point lies in understanding cultural meanings, and the research logic it employed is inductive reasoning.The two theories represent research paths that are complementary but not interchangeable.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to find the truth of history, but also to understand and inherit its cultur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fully combine the two theories in building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ese archa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state CHIEFDOM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rchaeological theories
原文传递
Fe含量对热挤压再生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立 陈胜迁 +2 位作者 陈涛 赵学清 宋新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伸机、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不同Fe含量对热挤压再生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富Fe相形态演变机制。结果表明,Fe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抑制再生铝晶粒尺寸的长大。随着Fe含量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伸机、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不同Fe含量对热挤压再生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富Fe相形态演变机制。结果表明,Fe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抑制再生铝晶粒尺寸的长大。随着Fe含量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减小幅度达25%。热挤压后再生铝中富Fe相发生了折断和破碎,并沿着挤压方向呈带状分布。随着Fe含量增加,富Fe相的面积分数和平均长度均逐渐提高,当Fe含量分别为0.10%~1.24%时,面积分数和平均长度增长最快;而富Fe相的圆整度则随Fe含量的增加稍有降低。同时,再生铝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均随着Fe含量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0.4%、23.2%和46.0%,而显微硬度则逐渐提高,最大提高幅度为21.7%。断口形貌也由纯韧性断裂转变为混合型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铝 热挤压 Fe含量 富Fe相
原文传递
Al-Si-Fe铸造铝合金的搅拌摩擦加工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涛 宋东福 +2 位作者 陈胜迁 龚航 陈立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75-1282,共8页
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Al-Si-Fe铸造铝合金进行了搅拌摩擦改性,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合金状态及改性后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摩擦加工后合金的铸造缺陷消失,但存在明... 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Al-Si-Fe铸造铝合金进行了搅拌摩擦改性,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合金状态及改性后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摩擦加工后合金的铸造缺陷消失,但存在明显的组织不均匀性和不对称性,源于前进侧的带状组织均匀性和细化程度均高其它区域,而铸态合金更容易获得带状组织。改性后第二相的平均长度和圆整度均大幅改善,长度最大减小90%以上,而圆整度则提高7倍以上。相比于T6态合金,铸态合金的改性效果更好,且富铁相的细化效果较共晶硅好。改性后T6热处理对富铁相的长度和圆整度均略有改善,而共晶硅略有长大,圆整度大幅提高。改性后合金的延伸率提高了4.3倍以上,而强度则与改性前合金状态相关。改性前未处理的合金强度、硬度略有提高,而改性前T6处理的合金的强度、硬度大幅降低。当铸态合金经改性后进行T6热处理,获得的组织最为均匀、细小,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FE合金 搅拌摩擦加工 富铁相 共晶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