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增修订工作思路 被引量:42
1
作者 屠鹏飞 黄璐琦 +4 位作者 陈万生 陈士林 曹晖 李振国 钱忠直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59-1464,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是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药品必须执行的标准,《中国药典》每5年的增修订已成为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等关注的热点。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饮片是临床汤剂和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是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药品必须执行的标准,《中国药典》每5年的增修订已成为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等关注的热点。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饮片是临床汤剂和中成药生产的原料,是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系统介绍《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增修订的思路,并对业界和社会关注的有关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问题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质量标准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用伏立康唑致类固醇肌病2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德铎 卢江燕 +4 位作者 潘珏 胡必杰 吕迁洲 陈万生 陈璋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病例1:患者,女性,31岁,因“咳嗽咳痰3年”入院,使用甲泼尼龙(40 mg,qd,逐步减量)和伏立康唑(200mg,q 12 h)治疗;治疗前四肢肌力正常,在治疗第41天开始出现进行性双下肢无力症状,跌倒3次;在治疗87 d后停用甲泼尼龙,3个月后下肢肌力恢复... 病例1:患者,女性,31岁,因“咳嗽咳痰3年”入院,使用甲泼尼龙(40 mg,qd,逐步减量)和伏立康唑(200mg,q 12 h)治疗;治疗前四肢肌力正常,在治疗第41天开始出现进行性双下肢无力症状,跌倒3次;在治疗87 d后停用甲泼尼龙,3个月后下肢肌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病例2: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4年”入院,使用甲泼尼龙(40mg,qd,逐步减量)和伏立康唑(200 mg,q 12 h)治疗;治疗前四肢肌力正常,在治疗第50天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爬楼梯困难症状;在停用伏立康唑,每天激素用量减至6mg后,患者肌无力症状逐渐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肌病 肌无力 甲泼尼龙 伏立康唑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处方审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107
3
作者 李鑫 廖丽娜 +3 位作者 陈燕红 陶霞 陈万生 邬蓉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分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介绍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审方规则和我院工作建立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处方审核中的应用。收集我院使用该系统后,2017年6-8月门诊... 目的分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介绍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审方规则和我院工作建立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处方审核中的应用。收集我院使用该系统后,2017年6-8月门诊处方审核及干预等情况,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我院2017年6-8月系统预审核处方667 118张/次,系统预审有问题处方占11.03%,医生主动返回修改处方占比7.57%,药师审核处方占比3.46%,药师复审合格处方占比呈上升趋势,而药师审核处方、药师干预处方及干预后医生返回修改处方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门诊处方合格率均在97.58%以上。其中消化科门诊和肝脏外科门诊的处方合格率变化明显,分别提高了7.95%和9.96%,8月处方合格率均在95.65%以上。结论处方前置审核能有效规范医生的开方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处方质量,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 处方审核 合理用药 药师审核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牛会敏 王静怡 +3 位作者 姚晓洁 魏华琳 陈万胜 邓迎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295-9300,共6页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可对DNA或RNA分子采用绝对定量的方式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准确性和灵敏度,大大提升了数字PCR技术的可扩展性与实用...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可对DNA或RNA分子采用绝对定量的方式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准确性和灵敏度,大大提升了数字PCR技术的可扩展性与实用性,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在精准定量检测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重点论述了ddPCR法的技术原理、优势以及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定量检测、转基因成分分析、食品源性成分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绝对定量 食品安全检测
下载PDF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天然产物糖基化修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国宁 冯婧娴 +2 位作者 杨颖博 陈万生 肖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ucosyltransferase,CGTase)是一种可催化淀粉或多糖中α-1,4键断裂并环化形成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的α-淀粉酶。CGTase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环糊精,近年来利用其转糖基作用改造天然产物的性...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ucosyltransferase,CGTase)是一种可催化淀粉或多糖中α-1,4键断裂并环化形成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的α-淀粉酶。CGTase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环糊精,近年来利用其转糖基作用改造天然产物的性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正成为CGTase应用颇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CGTase的来源、蛋白结构及催化机制等相关研究,重点介绍近年来CGTase在天然产物糖基化修饰中的应用,为CGTase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蛋白结构 天然产物 糖基化反应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催化酶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正 李卿 +1 位作者 陈万生 张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4,共10页
来源于药用植物的天然产物是现代药物研发和创新的重要源泉。关于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的传统研究,主要是围绕其提取纯化、化学结构、合成和生物功能展开。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合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 来源于药用植物的天然产物是现代药物研发和创新的重要源泉。关于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的传统研究,主要是围绕其提取纯化、化学结构、合成和生物功能展开。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合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广泛,药用植物的天然产物研究出现了新的机遇。本文针对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及关键催化酶的研究策略进行系统综述,从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推测、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催化酶的发现与预测、酶的表达特征研究、体内酶功能研究、酶催化特征研究、酶结构解析与优化、合成生物学研究这6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药用植物天然产物合成途径及关键催化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天然产物 关键催化酶 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7
作者 房振西 季倩 +2 位作者 胡佳栋 陈万生 李卿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4-1493,共10页
白鼠尾草(Salvia apiana Jepson)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亚灌木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本研究采用PacBio HiFi三代测序技术对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完成了物理图谱绘制,对其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密码子偏好性和重复序列进... 白鼠尾草(Salvia apiana Jepson)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亚灌木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本研究采用PacBio HiFi三代测序技术对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完成了物理图谱绘制,对其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密码子偏好性和重复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与同属近缘物种进行了系统进化和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51701 bp(GenBank登录号:OR389048),包含典型的四分体结构,GC含量为38.06%。共注释得到132个基因,包括8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其中17个基因含有内含子,18个基因为双拷贝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白鼠尾草密码子偏好使用A或U结尾的密码子。白鼠尾草叶绿体重复结构分析共检测得到170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和65条散在重复序列,大部分SSR位点由A和T碱基组成。与同属21个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白鼠尾草与西班牙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 Ettling.ex Willk.&Lange)、墨西哥鼠尾草(Salvia leucantha Cav.)和椴叶鼠尾草(Salvia tiliifolia Vahl)亲缘关系最近。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白鼠尾草的反向重复区域(IR)边界存在轻微的收缩和扩张情况,且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中存在多处高遗传变异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利用三代测序数据组装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的方法,首次对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解析,为白鼠尾草叶绿体基因工程、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及物种鉴定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鼠尾草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士林 孙伟 +11 位作者 吴问广 陈万生 王瑛 董扬 刘义飞 徐志超 孙超 尹青岗 李勇青 罗鸣 肖莹 万会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577-5588,共12页
该文探讨了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定义,即是以药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关注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研究药用植物关键性状(有效成分、产量、抗性等)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主要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用植物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该文探讨了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的定义,即是以药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关注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研究药用植物关键性状(有效成分、产量、抗性等)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主要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用植物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从而揭示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机制。详细论述了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的三大研究重点方向:一是药用植物个体和群体的遗传和变异规律,主要突出药用植物的人工驯化的遗传机制、药用植物物种层面的个体基因组学和药用植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和规律;二是药用植物药效成分合成途径的解析及代谢途径的进化。重点阐述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有效成分的多样性及分子进化;三是药用植物体内外因子影响其关键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主要涉及到药用植物药用活性成分的积累和分布,环境因子对活性成分积累调控网络分子机制。最后结合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药用植物分子遗传研究重点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应用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规律实现药用植物保育、育种和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等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 多组学 群体遗传学 转录调控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入血成分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志鹏 孙亮 +3 位作者 张凤 高守红 陈万生 柴逸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85,共9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对大鼠血液中痰热清注射液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为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使用电喷... 目的:采用UPLC-Q-TOF/MS对大鼠血液中痰热清注射液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分析,为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模式获取数据,数据采集范围m/z 100-1 100,通过同对照品对比、质谱分析、检索文献等方法进行物质鉴别。结果:共鉴别分析出27种入血成分,获得其中5种主要指标成分绿原酸、黄芩苷、咖啡酸、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主要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咖啡酸、绿原酸可生成多种Ⅰ相和Ⅱ相消除产物,代谢途径多样;而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与黄芩苷则主要以Ⅱ相消除为主。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中仅有部分次要成分不会被吸收入血。建立的UPLC-Q-TOF/MS可对痰热清注射剂入血成分进行快速有效的定性鉴别,并可确定主要成分的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入血成分 代谢产物 咖啡酸 黄芩苷 绿原酸 熊去氧胆酸
原文传递
国内21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用药安全自我测评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镭 商永光 +7 位作者 谭玲 王荣梅 陈万生 童荣生 冯婉玉 张碧华 闫素英 陆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调查国内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现状,发现用药安全相关问题,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SSA测评量表(2011版),在国内2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了用药安全自我测评,收集21家医疗机构测评结果,对各关键要素和具体条目得分的中位数... 目的:调查国内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现状,发现用药安全相关问题,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SSA测评量表(2011版),在国内2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了用药安全自我测评,收集21家医疗机构测评结果,对各关键要素和具体条目得分的中位数、均值及达成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1家参评医院各测评条目达成度均值为58.2%。各测评条目达成度均值最高的医院,其达成度为75.9%,最低的为35.8%。"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和"医嘱及其他药品信息的传递"两项关键要素达成度分别为45.8%和29.0%。结论:参评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状况尚存较大改进空间,尤其在信息、药物治疗相关设备等方面亟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安全 自我测评 患者安全 现状
原文传递
医疗机构胰岛素安全使用管理规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晶晶 钱玉兰 +46 位作者 李海龙 门鹏 万旭 谢诚 杭永付 蔡本志 陈万生 丁玉峰 董梅 方平飞 郭瑞臣 郭玉金 李朋梅 刘茂柏 麻静 邱峰 邵华 施毕旻 王卓 武新安 向大雄 徐贵丽 颜小锋 袁涛 张波 张峻 何忠芳 侯幸赟 金瑶 李平利 梁栋楼 刘砚韬 柳汝明 王丽 叶梦寒 俞凌燕 于洋 原海燕 张镭 张学丽 张玉梅 郑斌 吴斌 赵荣生 朱珠 张伶俐 缪丽燕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5-772,共8页
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其年龄标化患病率高达8.3%,预计2030年和2045年上升为9.2%和9.6%[1]。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其年龄标化患病率高达8.3%,预计2030年和2045年上升为9.2%和9.6%[1]。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在我国的使用非常广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安全使用 管理规范
原文传递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药学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晟 赵熙子 +37 位作者 史录文 林丽开 李大魁 陈凯先 宣利江 马传江 马海英 方唯一 王丽霞 文爱东 付秀娟 左燕 刘小玲 刘向红 刘国强 朱珠 陈万生 陈维红 吴方建 吴玉波 吴晖 张伟 张毕奎 林慧 周国华 欧阳荣 胡元会 姜明燕 赵春景 贾乐川 晋月萍 唐洪梅 曹俊岭 梁春 商洪才 董占军 董吁钢 翟所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2-428,共7页
目的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探索中药注射剂的综合评价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从药学特性、质量等方面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药学综合评价。结果在有效成分和药物作用机... 目的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探索中药注射剂的综合评价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从药学特性、质量等方面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药学综合评价。结果在有效成分和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丹参多酚酸盐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质量方面的文献证据也较为丰富。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药学特性方面研究探索面非常广,相关基础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综合评价 中药注射剂 药学特性
原文传递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综合评价
13
作者 韩晟 赵熙子 +37 位作者 史录文 林丽开 李大魁 陈凯先 宣利江 马传江 马海英 方唯一 王丽霞 文爱东 付秀娟 左燕 刘小玲 刘向红 刘国强 朱珠 陈万生 陈维红 吴方建 吴玉波 吴晖 张伟 张毕奎 林慧 周国华 欧阳荣 胡元会 姜明燕 赵春景 贾乐川 晋月萍 唐洪梅 曹俊岭 梁春 商洪才 董占军 董吁钢 翟所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7-514,共8页
目的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顺应性和标签信息等方面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系统综... 目的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为例,探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顺应性和标签信息等方面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结果除说明书适应证外,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超说明书适应证中都存在具有一定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在安全性、经济性方面的文献证据较为丰富。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证据较多,且具有一定的体系。但作为一个临床应用大品种,该药依然需要在一些方面做出更多的研究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镁 药品综合评价 中药注射剂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侯幸赟 张凤 +3 位作者 高守红 陶霞 陈万生 郑骄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352-2354,2372,共4页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2型糖尿病(HbA1c7.0%~10.0%)合并严重肾脏损伤(eGFR<30mL·min^(-1)·1.73m^(-2))患者,在原有降糖药物基础上,按1∶1比例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2型糖尿病(HbA1c7.0%~10.0%)合并严重肾脏损伤(eGFR<30mL·min^(-1)·1.73m^(-2))患者,在原有降糖药物基础上,按1∶1比例随机分为利格列汀组(5mg每日一次口服)(n=41)和安慰剂组(n=43)。主要有效终点是12周后HbA1c自基线的变化。结果:12周后,利格列汀组HbA1c下降0.71%,而安慰剂组下降0.12%(P<0.000 1)。利格列汀组与安慰剂相比,1,5脱水葡萄糖醇明显升高(36.4±12.3)ng·mL^(-1) vs.(10.4±5.2)ng·mL^(-1),P<0.05)。两组总的不良反应类似(35%vs.32.5%),严重低血糖反应率都较低(每组2例)。利格列汀和安慰剂对肾功能影响较小(eGFR下降,0.8mL·min^(-1)·1.73m^(-2) vs.2mL·min^(-1)·1.73m^(-2)),没有药物相关的肾衰竭发生。结论: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严重肾脏损伤患者,有效地降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少,且没有影响肾功能、引起药物相关的肾衰,是可以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重度肾脏损伤患者的降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重度肾脏损伤 利格列汀
原文传递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Zhimu-Huangbai herb pair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ts alkaloids, xanthone glycosides and steroidal saponins by HPLC-DAD-ELSD 被引量:8
15
作者 ZHANG Feng YANG Qi +3 位作者 SUN Lian-Na GAO Shou-Hong TAO Xia chen wan-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25-534,共10页
AIM: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coupled with diode array and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s(DAD-ELSD)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and fingerprint analy... AIM: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coupled with diode array and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s(DAD-ELSD)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and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ten active constituents in three chemical classes(namely, xanthone glycosides, steroidal saponins, and alkaloids) in Zhimu-Huangbai herb pair(ZB). METHO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 Diamonsil C18 column(4.6 mm × 250 mm, 5 μm, Dikma) by gradient elution using acetic acid in acetonitrile solution 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1 at 260 nm. The drift tube temperature of ELSD was set to 60 ℃ and nebulizer gas pressure was 4.0 Bar. Method validation was performed to assure its linearity,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precision, repeatability, stability, and accuracy. RESULTS: The HPLC-DAD-ELSD method allowed the quantification of ten compounds(phellodendrine, jatrorrhizine, palmatine, berberine, neomangiferin, mangiferin, timosaponin E-I, timosaponin B-II, timosaponin B, and timosaponin A-III), an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fingerprint analysis for ten batches of ZB samples. CONCLUSION: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o apply the combination of DAD and ELS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active ingredients in ZB.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marker ingredients and chemical fingerprint for the TCM herb pair provides a potentially powerful, widely introduced, and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strategy for assessment of complex TCM formul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Phellodendron amurense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HPLC-DAD-ELSD Xanthone glycosides Steroidal saponins ALKALOID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原文传递
Th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family in Isatis indigotica Fort.:molecular cloning,characterization,and expression analysis 被引量:11
16
作者 MA Rui-Fang LIU Qian-Zi +4 位作者 XIAO Ying ZHANG Lei LI Qing YIN Jun chen wan-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01-812,共12页
Phenolic compounds, metabolites of th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f many plants.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is the first key enzyme of the phenylp... Phenolic compounds, metabolites of th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f many plants.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 is the first key enzyme of the phenylpropanoid pathway.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a multi-gene family in I. Indigotic and, if so, to characterize their properties.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the transcription profiling database by using tBLASTn analysis. Several bioinformatics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perform the prediction of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iPAL genes in various tissues of I. indigotica with stress treatment were examin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Protoplast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locations of IiPALs. IiPALs were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by expression with pET-32a vector in Escherichia colis strain BL21(DE3). Integration of transcripts and metabolite accumulations was us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IiPALs and target compounds. An new gene(IiPAL2) was identified and both IiPALs had the conserved enzymatic active site Ala-Ser-Gly and were classified as members of dicotyledon. IiPAL1 and IiPAL2 were expressed in roots, stems, leaves, and flowers, with the highest expression levels of IiPAL1 and IiPAL2 being observed in stems and roots, respectively. The two genes responded to the exogenous elicitor in different manners.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both IiPALs were localized in the cytosol.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were shown to catalyze the conversion of L-Phe to trans-cinnamic acid.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i PAL1 was more close to the 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an IiPAL2.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Ii PALs gen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which will help further metabolic 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accumula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I.indigot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Isatis indigotica Fort Phenolic compounds Lignan Correlation analysis
原文传递
昆仙胶囊HPLC特征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春芳 崔莉莉 +6 位作者 鄢红霞 陶玉龙 姜玉 高守红 陈万生 杨宏 陶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213-6220,共8页
目的建立昆仙胶囊HPLC特征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33℃,检测... 目的建立昆仙胶囊HPLC特征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33℃,检测波长270 nm。以朝藿定A为参照峰,建立15批昆仙胶囊特征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聚类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同时测定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以及宝藿苷I的含量。结果建立了昆仙胶囊特征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的15个成分,各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及宝藿苷Ⅰ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5批昆仙胶囊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17~7.527、7.287~9.103、8.730~18.675、33.377~70.371、35.297~50.291、4.059~9.079 mg/g。结论建立了昆仙胶囊特征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昆仙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仙胶囊 特征指纹图谱 金丝桃苷 朝藿定A 朝藿定B 朝藿定C 淫羊藿苷 宝藿苷Ⅰ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LC-MS/MS analysis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n five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Tanreqing injection in rats 被引量:7
18
作者 ZHANG Feng SUN Liang +2 位作者 GAO Shou-Hong chen wan-sheng CHAI Yi-F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69-775,共7页
Tanreqing injection(TRQ),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rapid,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 Tanreqing injection(TRQ),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rapid,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ate the plasma contents of 5 major constituents of TRQ, including chlorogenic acid(CHA), caffeic acid(CFA), baicalin(BA), ursodeoxycholic acid(UDCA) and 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 in rats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RQ.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n Agilent Zorbax SB-C_(18) column(3.5 μm, 100 mm × 2.1 mm), with acetonitrile and 0.1% aqueous formic acid as m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0.3 m L·min^(^(-1)).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over the ranges of 27.0–13 333.0 ng·m L^(-1) for CFA, 30.0–14 933.0 ng·m L^(-1) for CHA, 50.0–50 333.0 ng·m L^(-1) for BA, 550.0–55 000.0 ng·m L^(-1) for UDCA, and 480.0–48 000.0 ng·m L^(-1) for CDCA, respectively. Intra- and inter-day precisions(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were from 3.11% to 14.08%. The extraction recoveries were greater than 71% and accuracy(relative recovery) was from 89% to 137% for all analytes, except endogenous bile acids. This validat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first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CFA, CHA, BA, UDCA and CDCA in rat plasma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R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reqing Injection Flavones Phenolic acids Bile acids PHARMACOKINETICS
原文传递
An HPLC-MS/MS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laty-codin D in rat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latycodi Radix extract 被引量:6
19
作者 ZHAN Qin ZHANG Feng +4 位作者 GAO Shou-Hong CAI Fei JIANG Bo SUN Lian-Na chen wan-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AIMS: To develop an HPLC-MS/MS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platycodin D(PD) in rat plasma, and to acquire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P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ure PD or of Platycodi Radix extra... AIMS: To develop an HPLC-MS/MS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platycodin D(PD) in rat plasma, and to acquire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P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ure PD or of Platycodi Radix extract(PRE) containing PD. METHOD: Plasma samples were pretreated with solid-phase extraction using an Oasis HLB SPE cartridge. Madecassoside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IS).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on an ODS column(100 mm × 2.1 mm i.d., 3.5 μm) with a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acetonitrile/water(30 : 70, V/V) containing 0.1 mmol L 1ammonium acetate at a flow rate of 0.25 mL min 1. The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on a triple quadrup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using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source with a chromatographic run time of 3.0 min. The detection was operated by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 of the transitions of m/z 1 223.6→469.2 for PD and of m/z 973.6→469.2 for madecassoside(I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from 5 to 2 000 ng mL 1(r2>0.99) with a lower limit of quantification(LLOQ) of 5 ng mL 1. The intra- and inter-day precision(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values were below 15% and the accuracy(relative error, RE) was from 15% to +15% at three quality control(QC) levels.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D were determined for 24 h after i.v. administration of PD,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D and PRE, respectively. The absolut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D in rats was found to be(0.48 ± 0.19)% when administered PD, and to be(1.81 ± 0.89)% when administered PRE. CONCLUSION: The developed HPLC-MS/M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ssess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D in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PD and Platycodi Radix ex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ycodi Radix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Platycodin D HPLC-MS/MS PHARMACOKINETICS Rat plasma
原文传递
黄花蒿中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琦 高晓悦 +1 位作者 陈万生 谭何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7-1833,共7页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是疟疾的首选治疗方案,而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是青蒿素的唯一天然来源,也是目前最主要的青蒿素来源,因此培育高产青蒿素的黄花蒿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青蒿素是黄花蒿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的次生代...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是疟疾的首选治疗方案,而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是青蒿素的唯一天然来源,也是目前最主要的青蒿素来源,因此培育高产青蒿素的黄花蒿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青蒿素是黄花蒿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关键的转录因子可以调节代谢途径中某个或多个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代谢流的方向和速度,决定着代谢物的产量,因此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对于青蒿素的合成非常重要,通过干预转录因子的表达也是提高青蒿素产量的重要手段。综述了黄花蒿中已研究的转录因子功能及调控机制,特别是对筛选获得转录因子基因的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揭示青蒿素合成调控网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青蒿素 转录因子 代谢调控 次生代谢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