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GIS的虚拟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
作者 陈玉婵 罗正军 《信息技术》 2023年第11期10-16,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已成为高校实现数字化治理、提升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更是物理维度上的实体校园和信息维度上的虚拟校园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未来发展形态。针对当前智慧校园系统在地理数据与三维空间表达不足的问题,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已成为高校实现数字化治理、提升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更是物理维度上的实体校园和信息维度上的虚拟校园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未来发展形态。针对当前智慧校园系统在地理数据与三维空间表达不足的问题,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环境为虚拟对象,基于三维建模和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依托SuperMap GIS平台进行了三维虚拟校园建设方法的研究,着重介绍了系统架构的设计、三维虚拟场景的建立以及应用服务的开发过程,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三维立体的信息统一展示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校园系统 三维建模 SuperMap GIS 全景漫游
下载PDF
广藿香内生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 A630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卢梦梦 陈玉婵 +5 位作者 刘洪新 李赛妮 李浩华 陶美华 郝再彬 章卫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6-1180,共5页
采用色谱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dihydrosphaerolone(1)、2,3-dihydro-5-hydroxy-2-methyl-4H-1-benzopyran-4-one(2)、6-hydroxymellein(3)、4,8-dihydroxy-1-... 采用色谱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dihydrosphaerolone(1)、2,3-dihydro-5-hydroxy-2-methyl-4H-1-benzopyran-4-one(2)、6-hydroxymellein(3)、4,8-dihydroxy-1-tetralone(4)、8-methoxy-1-naphthol(5)、helicascolide A(6)、1-(2,6-dihydroxyphenyl)butan-1-one(7)、1-(2,6-dihydroxyphenyl)ethan-1-one(8)、diisobutyl phthalate(9),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6、7对肿瘤细胞SF-268、MCF-7、NCI-H460、Hep G-2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值在16.52~28.42μmol/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内生真菌 Daldinia eschscholtzii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对产妇盆底肌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健 陈玉婵 李冬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对产妇盆底肌康复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小组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康复训...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对产妇盆底肌康复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小组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盆底肌力、产后尿失禁和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康复知识和盆底锻炼技能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盆腔肌力分级好于对照组(P <0. 05),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便的失禁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各项性生活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盆底康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动的作用,能够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对产妇对盆底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产妇盆底康复过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 健康管理小组模式 应用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浅议郑魁山“过眼热”针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忠阳 孙润洁 +5 位作者 徐璇 陈玉婵 李梅 刘福花 龙俊华 秦晓光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2期1491-1493,共3页
"过眼热"针法是将郑魁山"温通针法"应用于眼病的治疗,以在风池穴上操作"温通针法"产生热感并使其到达眼周而得名,是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的特色手法之一。其操作要点在于押手与刺手的配合,重用押手... "过眼热"针法是将郑魁山"温通针法"应用于眼病的治疗,以在风池穴上操作"温通针法"产生热感并使其到达眼周而得名,是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的特色手法之一。其操作要点在于押手与刺手的配合,重用押手以促使针感到达眼周,疏通眼周局部经络,益气明目,活血散瘀。临床用于治疗近视、弱视、干眼症、巩膜炎等眼部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名医经验 烧山火 郑氏针法 过眼热针法 温通针法 郑魁山
下载PDF
巴戟天内生真菌Diaporthe lithocarpus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慧波 陈玉婵 +4 位作者 李赛妮 刘昭明 刘洪新 章卫民 李冬利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39-2444,共6页
目的:研究巴戟天内生真菌Diaporthe lithocarpus A74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A740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 目的:研究巴戟天内生真菌Diaporthe lithocarpus A740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A740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菌株A740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苯乙酸乙酯(1)、4⁃(2⁃羟乙基)苯甲酸(2)、4⁃羟基苯乙酸乙酯(3)、4⁃甲基⁃5,6⁃二氢吡啶⁃2⁃酮(4)、(3R,4R)⁃cis⁃4⁃hydroxy⁃5⁃methylmellein(5)、viridianol 1(6)、5⁃羟基⁃7⁃甲氧基⁃4,6⁃二甲基⁃1⁃(3H)异苯并呋喃酮(7)、phomopene(8)、diaporisoindole B(9)、diaporisoindole A(10)、p⁃苯三醇(11)、异戊二烯基异苯并呋喃A(12)、lithocarin A(13)。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Diaporthe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和13对神经癌细胞(SF⁃268)、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四株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0对这四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为23.96~35.1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内生真菌 Diaporthe lithocarpus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皮肤瘙痒及营养不良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玉婵 古栋华 李小波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844-2846,共3页
目的: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皮肤瘙痒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门诊血液透析治疗的72例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纳CHD(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目的: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皮肤瘙痒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门诊血液透析治疗的72例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纳CHD(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纳HFHD联合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水平、皮肤瘙痒评分及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皮肤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皮肤瘙痒情况及营养状态,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钙磷代谢 皮肤瘙痒 营养不良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忠阳 陈玉婵 +4 位作者 雍文兴 张志明 刘永琦 张利英 张卫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1-1625,共5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酶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MIRI组)、缺血预适应组、补阳还五汤组各10只。造模前,4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7 d,补...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酶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MIRI组)、缺血预适应组、补阳还五汤组各10只。造模前,4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7 d,补阳还五汤组用补阳还五汤灌胃,其余各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方法复制MIRI大鼠模型。通过大鼠心电图评判是否造模成功,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与MIRI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血清LDH和CK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及NO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MIRI大鼠血清中SOD活性,增加NO含量,同时降低LDH、CK活性和MDA含量,减轻MIRI,其机制与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护再灌注期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酶 抗氧化功能
下载PDF
春砂仁内生真菌Letendraea helminthicola A696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捷 刘洪新 +4 位作者 刘昭明 李赛妮 陈玉婵 章卫民 郭波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73-778,共6页
研究春砂仁内生真菌Letendraea helminthicola A696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1-hydroxyl tricinono... 研究春砂仁内生真菌Letendraea helminthicola A696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1-hydroxyl tricinonoic acid(1)、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gibepyrone F(3)、gibepyrone D(4)、对羟基苯甲醛(5)、对甲氧基苯乙酸(6)、间羟基苯乙酸(7)、麦角甾醇(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均为首次从Letendrae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选取化合物1~5进行了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5在100μg/mL浓度下均无抗菌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春砂仁 Letendraea helminthicola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深海真菌Neoroussoella sp.固体发酵物中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钟晋谦 陈玉婵 +4 位作者 陈闪冲 刘昭明 刘洪新 章卫民 严寒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65-1171,共7页
研究深海真菌Neoroussoella sp.FS526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526的固体发酵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菌株FS526中... 研究深海真菌Neoroussoella sp.FS526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526的固体发酵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菌株FS526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amestolkolide B(1)、thailandolide B(2)、aspergillumarins A和B(3和4)、de-O-methyldiaporthin(5)、4-(2-acetoxyethyl)phenol(6)、5,6,8-三羟基-4-(1′-羟乙基)异香豆素(7)、sescandelin(8)、penicifuran A(9)、7-羟基-5-甲氧基-4,6-邻苯二甲酯(10)、pestalotiolactone A(11)、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2)、1-(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基)乙酮(13)、2,5-二甲基间苯二酚(14)、3,5-二羟基甲苯(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细胞毒和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具有较弱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41.44~77.89μM;化合物7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为13.9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真菌 Neoroussoella sp. 次生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正念冥想训练配合团体瑜伽干预在狂躁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玉婵 叶娥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134-137,141,共5页
目的研究正念冥想训练配合团体瑜伽干预在狂躁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6例狂躁抑郁症患者,根据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均行常规护理... 目的研究正念冥想训练配合团体瑜伽干预在狂躁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6例狂躁抑郁症患者,根据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_上行团体瑜伽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再给予正念冥想训练。干预8周后,对比两组汉密斯抑郁量表(HAMD)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元认知问卷(MCQ30)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D评分、BRM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前,两组的MCQ-30评分包括认知自信、自我认知意识、失控和危机感、控制思维的倾向、积极信念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干预后,上述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精神信仰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干预后,上述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狂躁抑郁症患者应用正念冥想训练配合团体瑜伽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狂躁的状态,使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冥想训练 团体瑜伽 狂躁抑郁症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有氧糖酵解防治肺癌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张茂福 陈玉婵 +3 位作者 宋忠阳 陈露露 赵海宏 张志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82-1985,共4页
有氧糖酵解(AEG)作为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参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诱发肿瘤增殖、侵袭、转移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干预AEG途径,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蛋白酶、基因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 有氧糖酵解(AEG)作为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参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诱发肿瘤增殖、侵袭、转移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干预AEG途径,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关键蛋白酶、基因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AEG进程及肺癌细胞的增殖、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AEG生物功能、调控肺癌机制及中药干预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肺癌临床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有氧糖酵解 肺癌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广藿香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A878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2
作者 王诺依 刘洪新 +2 位作者 陈玉婵 章卫民 高晓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1025,共9页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Irpex laceratus A878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和13C-NMR、UV等谱学方...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Irpex laceratus A878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和13C-NMR、UV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广藿香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A878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和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撕裂耙齿菌内酯A(1)、撕裂耙齿菌内酯B(2)、细胞松弛素H(3)、细胞松弛素J(4)、18-甲氧基细胞松弛素J(5)、去乙酰基细胞松弛素H(6)、细胞松弛素J3(7)、拟茎点霉(口山)酮A(8)、狄瑟酚A(9)、桔青霉三酚A(10)、(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1)和1S,2R,4S-三羟基-对-薄荷烷(12)。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吡喃内酯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4、5和9对人神经癌SF-268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表现出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24.83~69.63μmol/L。此外,化合物11表现出较弱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内生真菌 撕裂耙齿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撕裂耙齿菌内酯A 撕裂耙齿菌内酯B 细胞松弛素J 狄瑟酚A
原文传递
基于“阴阳五行学说”探析“益火补土”是少弱精症的根本治法
13
作者 李彦荣 温再博 +3 位作者 陈振东 陈玉婵 李亚军 蒋宜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4-1688,共5页
根据阴阳学说,少弱精症的病证为阴盛阳虚,其发病责之于肾脾,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治则应为温肾健脾。根据五行学说,温肾健脾即为益火补土。若以土虚为主,则健脾而兼顾温肾;若以水亏为主,则温肾而兼顾健脾。因此,“益火补土”是治疗少弱... 根据阴阳学说,少弱精症的病证为阴盛阳虚,其发病责之于肾脾,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治则应为温肾健脾。根据五行学说,温肾健脾即为益火补土。若以土虚为主,则健脾而兼顾温肾;若以水亏为主,则温肾而兼顾健脾。因此,“益火补土”是治疗少弱精症的根本治法。对近几年来干预少弱精症的中医药复方、单味药进行分析,这些复方和单味中药具有温补肾阳、益气健脾之功效,干预效应主要体现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两个方面,即通过抑制少弱精症的发病机制(抑阴)和促进精子的生成和活力(补阳)的措施达到平衡阴阳治疗少弱精症的目的,验证了“益火补土”是治疗少弱精症的根本治法。文章立足于“阴阳五行学说”和现代药理研究,提出“益火补土”是少弱精症的根本治法,该结论将为少弱精症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症 阴阳五行学说 益火补土
原文传递
深海真菌Phomopsis ters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闪冲 陈玉婵 +7 位作者 李赛妮 刘洪新 刘昭明 李浩华 郭珩 张捷 章卫民 朱爽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9年第6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Phomopsis tersa FS44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441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对得到的单...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Phomopsis tersa FS44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441的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2)、12-hydroxydehydrobotrydienol(3)、5,6-二羟基-2,3,6-三甲基环己-2-烯酮(4)、1,2-二羟基-3,4-脱氢蒽酮(5)、(1S,2S,3S,4R)-3-氯-4-(2-羟基丙吡啶-2-基)-1-甲基环己烷-1,2-二醇(6)、(-)-5-methylmellein(7)、酪醇(8)、胸腺嘧啶核苷(9)、(R)-(+)-甘油1-9(Z),12(Z)-十八碳二烯酸酯(10)、亚油酸(11)。结论化合物3~6为首次从Phomopsis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对SF-268、MCF-7、HepG-2和A5494种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弱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真菌 Phomopsis tersa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晓虹 陈玉婵 +1 位作者 赖文兴 刘玲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21期2655-2656,2659,共3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5例患者均有发热和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指标以血清铁蛋白...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5例患者均有发热和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指标以血清铁蛋白≥500μg/L(100%),两系以上血细胞减少(87%)最常见。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实验室指标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ERIC-PCR分型特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国华 万晨雨 +3 位作者 刘平娟 陈玉婵 李琼芳 陈怡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1722-1725,共4页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同源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的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2021年分离的1127株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对100株无菌体液分离的奇...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同源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的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2021年分离的1127株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对100株无菌体液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ESBL确证试验。同时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法对其中60株分离自无菌部位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127株奇异变形杆菌主要分离自泌尿外科(10.9%),普通外科(9.9%)和烧伤外科(9.3%),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37.4%)、分泌物(16.5%)和引流液(13.0%)。药敏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高于5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替坦、厄他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率较高,均超过9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为28.0%。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60株变形杆菌可以分为19个基因簇,37株菌株相似性>85.0%。结论奇异变形杆菌近年来分离率有所上升,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分型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且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也不同,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分析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RIC-PCR分型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调控肝癌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忠阳 陈玉婵 +5 位作者 张志明 雍文兴 王功臣 王淼 杜婷婷 金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2-1547,共6页
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物质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自噬功能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自噬异常,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中药在肿瘤的防治中... 细胞自噬在维持细胞物质代谢、内环境稳定及基因组完整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自噬功能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自噬异常,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中药在肿瘤的防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减轻放疗及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且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中药单体靶向调节肿瘤细胞自噬有关,故文章着眼于中药单体对肿瘤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从细胞自噬与肿瘤、中药单体对肝癌细胞自噬的调控方面将近年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运用中药单体防治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肝癌细胞 中药单体 肿瘤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18
作者 蔡晓虹 赖文兴 +2 位作者 陈玉婵 曾银珠 刘加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2503-2505,共3页
目的本文确诊1例罕见的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征,以期提高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5月外院转诊小儿急性白血病病例1例,完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他相关... 目的本文确诊1例罕见的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征,以期提高对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方法收集2017年5月外院转诊小儿急性白血病病例1例,完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果一致,诊断意见为考虑AML-M7-BM象。骨髓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提示AML-M7肿瘤细胞来源,AML-M7诊断成立。结论本例小儿白血病证实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临床罕见。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组化、电镜PPO、流式细胞仪等检查相结合对该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巨核细胞 急性
原文传递
Cytotoxic diaporindene and tenellone derivatives from the fungus Phomopsis lithocarpus
19
作者 LIU Hui-Bo LIU Zhao-Ming +5 位作者 chen yu-chan Tan Hai-Bo LI Sai-Ni LI Dong-Li LIU Hong-Xin ZHANG Wei-Mi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874-880,共7页
Nine new compounds,including five natural rarely-occurring 2,3-dihydro-1H-indene derivatives named diaporindenes E−I(1−5),and four new benzophenone analogues named tenellones J−M(6−9)were isolated from the deep-sea se... Nine new compounds,including five natural rarely-occurring 2,3-dihydro-1H-indene derivatives named diaporindenes E−I(1−5),and four new benzophenone analogues named tenellones J−M(6−9)were isolated from the deep-sea sediment-derived fungus Phomopsis lithocarpus FS508.All the structures for these new compound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NMR spectra,and ECD calculation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The potential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compounds 1−9 against four tumor cell lines SF-268,MCF-7,HepG-2,and A549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SRB method.Compound 7 exhibited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the SF-268 cell line with an IC50 value of 11.36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derived fungus Phomopsis lithocarpus 2 3-Dihydro-1H-indene isomers Benzophenone derivativ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