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邹小芬 陈宇冲 +3 位作者 潘挺军 罗伟文 杨诚 钟映玉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的20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67例)进行常规仰卧位通气,对照2组(66例)进行常规仰卧...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的20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67例)进行常规仰卧位通气,对照2组(66例)进行常规仰卧位通气,并予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研究组(67例)进行俯卧位通气,并予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简易肺部感染(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评分、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等变化,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d死亡率等。结果3组治疗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CPIS评分均比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2组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3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较入院时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_(2))较入院时降低(P<0.05),组间对比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PaO_(2)、SaO_(2)和PaO_(2)/FiO_(2)水平比另外两组更高,PaCO_(2)水平比另外两组更低(P<0.05)。3组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各指标血清水平比另外两组更低(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另外两组更高,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另外两组更短,28d死亡率比另外两组更低(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联用俯卧位通气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俯卧位通气 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
下载PDF
3种粘虫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婷 黄芊 +8 位作者 蒋显斌 凌炎 陈玉冲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接虫后6和24 h记录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数量。【结果】3种粘虫各龄幼虫在接虫后6和24 h时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在24 h时,东方粘虫各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其中1龄和2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分别高达82%和89%;劳氏粘虫1~6龄幼虫偏好取食玉米,其中1龄、2龄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超过50%,分别为78%、70%和55%,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率;淡脉粘虫1~6龄幼虫均偏好取食水稻,其中2~4龄幼虫对玉米和水稻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存在差异,3种粘虫对玉米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强,对甘蔗和稗草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低龄幼虫喜食玉米,淡脉粘虫低龄幼虫嗜食水稻和玉米,高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粘虫 劳氏粘虫 淡脉粘虫 寄主植物 取食选择
下载PDF
中国稻瘿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玉冲 龙梦玲 +3 位作者 冯锐 郭辉 陈灿 温国泉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稻瘿蚊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5-2019年国内发表的稻瘿蚊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1)在2000年前,发文量随着年份推移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00年达...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稻瘿蚊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5-2019年国内发表的稻瘿蚊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1)在2000年前,发文量随着年份推移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00年达到最高值40篇,之后在2004和2007年有2个小高峰;(2)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稻瘿蚊、水稻害虫、水稻、标葱率、秧田、晚稻、益舒宝等;(3)近10年来,与水稻抗稻瘿蚊育种有关的杂交水稻、恢复系、抗性、抗性鉴定、选育、区试、抗性基因、转导、水稻品种、遗传分析以及Gm6基因等进入高频关键词之列;(4)在稻瘿蚊研究领域,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黄凤宽,共发表稻瘿蚊研究论文25篇;(5)刊登稻瘿蚊论文的主要期刊有《广西植保》、《福建农业科技》和《广西农业科学》等。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水稻抗虫育种都将是稻瘿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文献计量 分类统计 高频词
下载PDF
中国水稻褐飞虱研究的文献计量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冲 冯锐 +2 位作者 郭辉 陈灿 温国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5-9,14,共6页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8—2019年国内发表的水稻褐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①褐飞虱研究从200...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8—2019年国内发表的水稻褐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①褐飞虱研究从2004年以后进入大幅增长阶段,每年发文量均超过100篇;②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水稻品种、翅型、生物型和抗药性等;③近10年来,RNA干扰(RNAi)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也频繁出现在褐飞虱研究文献中;④在褐飞虱研究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黄凤宽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傅强发文量最大,各发表褐飞虱研究论文94篇;⑤《昆虫知识》《昆虫学报》《植物保护》《浙江农业科学》和《中国水稻科学》等期刊是发表该研究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每个刊物的褐飞虱论文载文量均在100篇以上。随着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推进,水稻抗虫育种已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已在水稻抗褐飞虱育种中大量使用;RNAi技术既是昆虫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又是水稻抗虫新策略的首选,已成为褐飞虱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高频关键词
下载PDF
PVP/BiOCl/BiOBr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联苯胺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龙 葛建华 +2 位作者 陈羽冲 丁修龙 郑旭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5-680,共6页
通过超声分散和溶剂热法协同作用,将PVP复合到BiOCl/BiOBr材料的表面,合成PVP/BiOCl/BiOBr复合材料,通过调整NaCl及NaBr投加量,优化光催化剂中BiOBr与BiOCl的复合比。使用XRD、SEM和BET,研究复合前后光催化剂结构形态、比表面积及孔径... 通过超声分散和溶剂热法协同作用,将PVP复合到BiOCl/BiOBr材料的表面,合成PVP/BiOCl/BiOBr复合材料,通过调整NaCl及NaBr投加量,优化光催化剂中BiOBr与BiOCl的复合比。使用XRD、SEM和BET,研究复合前后光催化剂结构形态、比表面积及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VP作用下,复合比为1∶1的BiOCl/BiOBr的光催化剂,其结构由密集型“松针状”结构转变为超薄多层的“玫瑰花瓣片状”结构,其比表面积较未改性的BiOCl/BiOBr显著提升。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联苯胺实验结果显示,照射180 min,PVP-BiOCl/BiOBr-1/1的联苯胺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为96.03%,约是原始BiOCl/BiOBr的1.57倍。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分析了PVP-BiOCl/BiOBr光催化降解联苯胺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PVP/BiOCl/BiOBr 光催化降解 联苯胺
下载PDF
Functional and numerical responses of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to eggs of Nilaparvata lugens are not affected by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 rice 被引量:3
6
作者 JIANG Xian-bin HUANG Qian +7 位作者 LING Yan chen yu-chong XIAO Guo-ying HUANG Suo-sheng WU Bi-qiu HUANG Feng-kuan CAI Jian-he LONG Li-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2019-2026,共8页
To safely and sustainably utilize genetic breeding techniques for crop production,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GMHT) crops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o safely and sustainably utilize genetic breeding techniques for crop production,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GMHT) crops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predators is required. In the laboratory, we examined the functional and numerical responses of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to eggs of brown planthopper(BPH), Nilaparvata lugens(St?l), which were reared on GMHT rice Bar68-1; the untransformed parental cultivar, D68; or a BPH-susceptive rice variety, Taichung Native 1. All stages of nymphs and female adult of C. lividipennis, either on GMHT rice or control plants, exhibited typical type II functional responses when fed on BPH eggs; the attacking rate and handling time of C. lividipennis on GMHT rice Bar68-1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D68. The numerical responses of C. lividipennis on GMHT rice or controls fit Beddington's mode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rameters of numerical responses between GMHT rice Bar68-1 and D68.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unctional and numerical responses of C. lividipennis to BPH eggs are not affected by GMHT rice Bar6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rice green mirid bug brown planthopper natural enemy non-target organisms PREDATOR herbicide resistant safety assessm
下载PDF
背部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玲 严建娜 +3 位作者 陈雪雯 江龙 陈裕充 汤依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2,共4页
报告背部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1例。患者男,76岁。背部皮肤红斑20年余伴中央肿物5年,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背部可见一靶样皮损,中央紫红色斑块约4.0 cm×2.0 cm大,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韧,未见破溃出血,围绕斑块周边见红色斑... 报告背部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1例。患者男,76岁。背部皮肤红斑20年余伴中央肿物5年,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背部可见一靶样皮损,中央紫红色斑块约4.0 cm×2.0 cm大,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韧,未见破溃出血,围绕斑块周边见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较清晰。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浅中层可见多个血管小团块,血管内皮细胞呈鞋钉样向管腔凸起,间质内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结果:WT1(-)、细胞增殖标记(Ki)-67阳性率约8%、CD31(+)、人疱疹病毒(HHV)-8(-)、ERG(+)、D2-4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诊断为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治疗上予以手术切除中央肿物,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靶样 皮肤镜 皮肤超声
下载PDF
劳氏粘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芊 蒋显斌 +9 位作者 凌炎 蒋婷 龙迪 陈玉冲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5-869,共5页
【目的】明确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方法】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中,测定劳氏粘虫分别在18、21、24、27、30℃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劳氏粘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 【目的】明确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方法】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中,测定劳氏粘虫分别在18、21、24、27、30℃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劳氏粘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采用Logisitic模型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而求出各虫态的发育最适温度及适宜温区。【结果】劳氏粘虫各龄幼虫在18-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3、13.89、14.20、﹣1.86和12.24℃,有效积温分别为52.55、254.53、118.15、121.89和542.26日·度。全世代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0.71℃,发育适温区为12.65-28.78℃。【结论】根据广西代表地区气象资料,推算出劳氏粘虫在广西一年理论发生5.8-7.8代,与田间调查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氏粘虫 适宜温度 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 逻辑斯蒂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