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强化传热研究
1
作者 陈增良 徐伟胜 +4 位作者 丁晨 阮晓 吴哲 王琦超 洪炳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0,共12页
研究了油库夏季高温导致的油气回收工艺中吸附罐回收率低、吸收塔解吸效率低、油气回收系统能耗过高以及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将温度较低的地下水作为冷却水,从实践的角度构建多种强化传热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并采用CFD的方法对其热力学... 研究了油库夏季高温导致的油气回收工艺中吸附罐回收率低、吸收塔解吸效率低、油气回收系统能耗过高以及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将温度较低的地下水作为冷却水,从实践的角度构建多种强化传热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并采用CFD的方法对其热力学与水力学性能进行多方面探究。结果表明当油气在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中流动时,热流可以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油气在壳程流动时,CIRF型换热管具有最佳的热力学性能,RAW型换热管具有最佳的水力学性能。综合油气回收工况与计算结果配置CIRF型换热管的管壳式换热器在油气回收工艺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其可以在有效提高油气的冷却效果的同时兼顾换热器的水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CFD 管壳式换热器 翅片 强化传热
下载PDF
加油站油气回收真空泵的结构和性能优化
2
作者 朱玲科 陈增良 +2 位作者 潘敏建 张军 徐赵莉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3期5-7,M0002,共4页
针对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中使用的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稳定性差易导致气液比漂移、使用寿命不及预期、维修费用高给加油站的管理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对该类型真空泵进行结构改进,有效提高了泵的运行稳定性,延长了... 针对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中使用的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稳定性差易导致气液比漂移、使用寿命不及预期、维修费用高给加油站的管理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对该类型真空泵进行结构改进,有效提高了泵的运行稳定性,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泵的维修成本,提升了加油站的环保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二次油气回收 真空泵 结构改进
下载PDF
光催化去除烟气NO_(x)和VOCs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江华 陶亨聪 +4 位作者 陈增良 周梦娜 蒋娜 陈贤雷 张晓东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4期144-154,共11页
氮氧化物(NO_(x))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颗粒物(PM_(2.5))与臭氧(O_(3))的重要前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光催化氧化技术因其具有条件温和、节能高效、安全无毒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以TiO_(2)为主的半导体光催... 氮氧化物(NO_(x))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颗粒物(PM_(2.5))与臭氧(O_(3))的重要前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光催化氧化技术因其具有条件温和、节能高效、安全无毒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以TiO_(2)为主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优异的性能,成为当前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最新的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单独去除烟气NO_(x)、VOCs以及共同去除NO_(x)和VOCs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TiO_(2)光催化剂和其他光催化剂的潜在作用,并解释了增强光催化活性的策略,如贵金属掺杂、非金属掺杂和半导体耦合等。此外,还回顾了光催化降解烟气NO_(x)和VOCs的实验参数、去除效率及其降解机理等。该综述旨在总结分析以TiO_(2)为主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开发的“结构-性能-应用”关系,为共同去除烟气NO_(x)和VOCs的研究提供参数支持和优化建议,同时讨论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和改性途径,促进未来对光催化氧化共同去除NO_(x)和VOCs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TiO_(2)光催化剂 空气污染
下载PDF
8种常用农药对柞蚕的毒性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世文 赵鸿宇 +5 位作者 董绪国 陈增良 历红达 季明刚 李喜升 任立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4-609,共6页
为了避免柞园及柞园周边喷施农药造成的柞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选择常用的8种农药供试,在柞园喷施正常进食的柞蚕3龄幼虫,测定8种农药对柞蚕的毒性。测试结果显示,供试8种杀虫剂对柞蚕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高... 为了避免柞园及柞园周边喷施农药造成的柞蚕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选择常用的8种农药供试,在柞园喷施正常进食的柞蚕3龄幼虫,测定8种农药对柞蚕的毒性。测试结果显示,供试8种杀虫剂对柞蚕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烯啶虫胺、敌百虫、敌敌畏,其对柞蚕3龄幼虫48 h的LC50分别为0.004 mg/L、0.028 mg/L、0.056 mg/L、2.122 mg/L、4.131 mg/L、12.581 mg/L、15.357 mg/L、91.367 mg/L,毒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研究结果为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毒力 柞蚕
下载PDF
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柞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世文 张耀亭 +4 位作者 陈增良 赵鸿宇 董绪国 穆秀奇 李喜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89,共6页
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对天敌昆虫及哺乳动物安全,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明确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在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使用对柞蚕生产的影响,采用喷施法测定2种杀虫剂对柞蚕的急性毒性、熏蒸毒性... 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对天敌昆虫及哺乳动物安全,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明确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在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使用对柞蚕生产的影响,采用喷施法测定2种杀虫剂对柞蚕的急性毒性、熏蒸毒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柞蚕3龄幼虫的72 h LC50分别为0.465×10^-3、15.567×10^-3 mg/L,属于剧毒级;熏蒸毒性极低,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种药剂残毒期极长,均超过30 d。鉴于2种药剂对柞蚕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和极长的残毒期,应当禁止在柞园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氯虫苯甲酰胺 柞蚕 毒性 安全性 残毒期
下载PDF
辽宁省柞蚕产业与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8
6
作者 滕雪莹 赵娜 +2 位作者 陈增良 石淑萍 李喜升 《北方蚕业》 2020年第1期50-52,57,共4页
介绍了辽宁省柞蚕产业与科技发展现状,论述了辽宁省柞蚕产业与科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分析了辽宁省柞蚕产业与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省柞蚕产业与科技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柞蚕产业 科技 现状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8种常用农药对柞蚕幼虫的残毒期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赵世文 陈增良 +2 位作者 赵鸿宇 季明刚 李喜升 《北方蚕业》 2019年第3期17-21,共5页
为了解市售的8种农药的残毒期,进行了柞园施药后的柞蚕放养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柞蚕幼虫残毒期为7d、烯啶虫胺为15d、毒死蜱为20d、敌百虫和吡虫啉为25d左右、阿维菌素为60d以上、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为90d以上。在柞园及柞园... 为了解市售的8种农药的残毒期,进行了柞园施药后的柞蚕放养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柞蚕幼虫残毒期为7d、烯啶虫胺为15d、毒死蜱为20d、敌百虫和吡虫啉为25d左右、阿维菌素为60d以上、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为90d以上。在柞园及柞园周边严禁使用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慎用吡虫啉、敌百虫、毒死蜱和烯啶虫胺,可将按要求稀释后的敌敌畏作为柞园食叶害虫的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农药 残毒期
下载PDF
茚虫威对柞蚕幼虫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世文 李喜升 +3 位作者 陈增良 董绪国 赵鸿宇 毛庆发 《北方蚕业》 2020年第1期14-16,20,共4页
通过试验测试农药茚虫威对3龄柞蚕幼虫的毒性、熏蒸毒性以及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处理3龄柞蚕幼虫的LC50为0.465 mg/L,对3龄柞蚕幼虫无熏蒸作用,对3龄及3龄以上柞蚕幼虫的安全间隔期至少30 d以上,柞园内应禁止使用。
关键词 柞蚕 茚虫威 毒性 熏蒸 残毒期
下载PDF
利用黑广肩步甲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探索及应用展望
9
作者 陈增良 宋策 +2 位作者 于庭洪 赵世文 李喜升 《北方蚕业》 2020年第3期12-15,共4页
黑广肩步甲在柞园中是柞蚕的主要捕食性害虫,而在自然界中其又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非常强的害虫控制能力。通过将柞园内诱捕到黑广肩步甲饲养繁殖、安全越冬、人工助迁至菜田、茶园等其它农林生态系统,可充分发挥该天敌昆虫对... 黑广肩步甲在柞园中是柞蚕的主要捕食性害虫,而在自然界中其又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非常强的害虫控制能力。通过将柞园内诱捕到黑广肩步甲饲养繁殖、安全越冬、人工助迁至菜田、茶园等其它农林生态系统,可充分发挥该天敌昆虫对鳞翅目食叶害虫的控制作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潜力与田间淹没式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广肩步甲 以虫治虫 人工饲养 安全越冬 淹没释放
下载PDF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10
作者 于庭洪 陈增良 +2 位作者 赫英姿 赵翀 宋策 《北方蚕业》 2022年第1期32-35,共4页
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病发生规律,有助于指导柞蚕生产上更合理的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在辽东地区,通过对柞蚕饰腹寄蝇羽化时期调查发现,该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占比达到59.7%;通过柞蚕饰腹寄蝇寄生柞蚕时期调查发现... 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病发生规律,有助于指导柞蚕生产上更合理的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在辽东地区,通过对柞蚕饰腹寄蝇羽化时期调查发现,该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占比达到59.7%;通过柞蚕饰腹寄蝇寄生柞蚕时期调查发现,该虫对柞蚕的寄生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占比达到87.46%。柞蚕饰腹防寄蝇化学防治试验,柞蚕老眠起约50%左右及进营茧场后2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1.7%±0.60%;分别在柞蚕三眠起约50%、老眠起约50%以及进营茧场后3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3.22%±0.64%;2次施药与3次施药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2次施药即可有效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饰腹寄蝇 羽化 寄生 化学防治
下载PDF
柞园主要食叶害虫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鸿宇 陈增良 +3 位作者 李喜升 董绪国 穆秀奇 赵世文 《北方蚕业》 2020年第2期40-42,共3页
柞园食叶害虫不仅影响柞树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柞蚕争食,严重影响柞蚕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调查确定了柞园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依据害虫种类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柞园 害虫 防治 生态
下载PDF
降雨对灭蚕蝇一号与增效灵复配药剂防效影响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鸿宇 赵世文 +3 位作者 李喜升 陈增良 董绪国 毛庆发 《北方蚕业》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研究降雨对灭蚕蝇一号与增效灵复配药剂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柞叶表面药液风干0.5 h、1 h、2 h、3 h后降雨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4.5%、94.5%、92.3%、95.3%,其中药液风干0.5 h后降雨对防效影响较大,与药剂对照... 研究降雨对灭蚕蝇一号与增效灵复配药剂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柞叶表面药液风干0.5 h、1 h、2 h、3 h后降雨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4.5%、94.5%、92.3%、95.3%,其中药液风干0.5 h后降雨对防效影响较大,与药剂对照差异极显著,药液风干1 h后降雨对防效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灭蚕蝇一号 增效灵 防效
下载PDF
深化油品销售企业HSE体系运行的几点建议
13
作者 陈增良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3年第6期36-38,I0003,共4页
在简要介绍了油品销售企业HSE体系运行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前提下,指出了油品销售企业HSE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管理者对体系认识不全面、体系承接及修订与实际贴合度不够、体系审核依然沿用传统检查方式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是HSE体系必须... 在简要介绍了油品销售企业HSE体系运行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前提下,指出了油品销售企业HSE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管理者对体系认识不全面、体系承接及修订与实际贴合度不够、体系审核依然沿用传统检查方式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是HSE体系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承接和完善;二是落实分委会及各要素主管部门、配合部门的责任;三是发挥体系审核的纠偏作用;四是以考核为抓手,推动HSE体系健康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销售企业 HSE 体系 运行 问题 改进 建议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assessment of attractiveness and mating disruption efficacy of sex pheromone microcapsules for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 被引量:5
14
作者 chen zengliang FANG YuLing ZHANG ZhongN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365-1371,共7页
Microcapsules of sex pheromone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DBM),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complex coacervation using gelatin and gum arabic as wall-forming materials. The en... Microcapsules of sex pheromone of the diamondback moth (DBM),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complex coacervation using gelatin and gum arabic as wall-forming materials. The encapsulated pheromone released from these microcapsules into the air was monitored over six weeks in the field. Results of a field trial show that the attractiveness of microcapsules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rubber septa loaded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pheromone. The mating disruption efficiency of the pheromone treatment was estimated through comparing numbers of moths captured in pheromone-baited traps placed in pheromone treatment fields and pesticide treatment fields. The estimated mating disruption efficiency of the pheromone treatments ranged from 76.94% to 98.67% during the seas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pheromone microcapsules might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P. xylostella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微胶囊 合成 小菜蛾 吸引力 交配中断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