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洛河组下段含铀砂岩锆石U-Pb年代学:对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先钰 张天福 +4 位作者 苗培森 程银行 李建国 奥琮 肖荣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3-871,共19页
【研究目的】近年来,砂岩型铀矿的研究成为地质学者讨论的热点,对赋铀地层的研究尤为重要。【研究方法】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为例,通过对下白垩统洛河组下段含铀砂岩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分析,探讨含铀砂岩的物质... 【研究目的】近年来,砂岩型铀矿的研究成为地质学者讨论的热点,对赋铀地层的研究尤为重要。【研究方法】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为例,通过对下白垩统洛河组下段含铀砂岩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分析,探讨含铀砂岩的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下白垩统洛河组下段赋铀砂体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166~370 Ma(n=49)、388~472 Ma(n=14)、1744~2150 Ma(n=14)、2241~2740 Ma(n=14)、615~1623Ma(n=9)这5个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272 Ma、427 Ma、1899 Ma和2493 Ma,而615~1623 Ma无法确定峰值年龄。【结论】锆石U-Pb年龄谱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下段含铀砂体总体上具有来自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北秦岭造山带、兴蒙造山带、贺兰山、华北板块基底及阿拉善地块6个物源区,其中北秦岭造山带、北祁连造山带东段为主要物源区。碎屑锆石年龄显示,奥陶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形成被动陆缘,志留纪—泥盆纪转化为碰撞造山带,石炭纪—二叠纪由造山带转化为沉积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稳定沉积地层为铀矿贮存提供有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砂岩 下白垩统 洛河组 碎屑锆石U-Pb 镇原 鄂尔多斯盆地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白云山地区上泥盆统墩墩山组火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健 辛后田 +4 位作者 滕学建 段霄龙 程先钰 张永 任邦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9-525,共17页
北山造山带中部发育北西西向展布的洗肠井-白云山-牛圈子-红柳河蛇绿混杂岩带,白云山地区上泥盆统墩墩山组呈近东西向分布于蛇绿岩带两侧,该地层的岩石组合为底砾岩、岩屑砂岩、安山岩、英安岩、英安质角砾熔岩及英安质凝灰岩。锆石U-P... 北山造山带中部发育北西西向展布的洗肠井-白云山-牛圈子-红柳河蛇绿混杂岩带,白云山地区上泥盆统墩墩山组呈近东西向分布于蛇绿岩带两侧,该地层的岩石组合为底砾岩、岩屑砂岩、安山岩、英安岩、英安质角砾熔岩及英安质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英安质角砾熔岩及英安质凝灰岩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8.1±1.8Ma、363.5±2.5Ma。白云山地区墩墩山组岩石组合及时代与牛圈子地区墩墩山群十分相似,具有可对比性。墩墩山组火山岩微量元素蛛网图中Nb-Ta负异常及Th/Yb-Nb/Yb构造判别图解显示了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蛇绿岩及晚泥盆世岩浆岩的时空展布,我们认为,北山造山带中部晚泥盆世陆缘弧的岩石组合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英安岩)和二长花岗岩(流纹岩),其形成可能与柳园洋的向北俯冲有关。墩墩山组酸性火山岩正的εHf(t)值(+1.4^+16.4)反映其源区具有幔源物质的贡献;Sr/Y-Y图解、MgO-SiO2图解及变化的Mg^#(17.6~62.5)进一步指示俯冲洋壳+地幔楔及弧增生物(变质玄武岩为主)为墩墩山组火山岩的主要源区,即洋壳及弧增生物的部分熔融是北山造山带中部晚泥盆世陆壳增生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北山造山带 晚泥盆世 墩墩山组火山岩 陆壳增生 大陆边缘弧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驱动力 被引量:17
3
作者 程银行 张天福 +9 位作者 曾威 胡鹏 刘行 杨君 曲凯 王少轶 程先钰 奥琮 金若时 苗培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0-606,共17页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存在大规模的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现象,富集的驱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众所周知,砂岩型铀具有水成性、动态性、易聚散性等特征,非常活跃,这些特征决定了任何一次构造隆升对其超常富集和早期矿床的重置都起关键...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存在大规模的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现象,富集的驱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众所周知,砂岩型铀具有水成性、动态性、易聚散性等特征,非常活跃,这些特征决定了任何一次构造隆升对其超常富集和早期矿床的重置都起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新生代构造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新生代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时空构造特征及其与沿线盆地铀富集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①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古新世开始碰撞,中新世经历快速隆升,形成现今巨型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改造影响了沿线中新生代盆地,形成一系列有利于砂岩型铀富集的大陆斜坡带,沿着北西西构造线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等所围限的准噶尔、伊犁、塔里木、吐哈、柴达木、银额等盆地内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沉积地层中发育大规模铀的超常富集现象。②太平洋板块在渐新世‒中新世低角度北西西向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造成大兴安岭‒太行山等系列山脉的快速隆升和沿线盆地内部褶皱逆冲断裂构造的形成,在海拉尔、二连、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内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沉积地层中发育铀富集现象。③北方系列盆地砂岩型铀储层的时代无论是中生代还是新生代,铀成矿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渐新世‒中新世,尤其是中新世以来有集中大爆发的趋势。因此,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超常富集的时空关系与渐新世‒中新世欧亚板块‒印度板块陆陆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沿线盆山末次构造隆升的时空格局高度吻合,即为砂岩型铀超常富集提供了驱动力。根据这一新认识,从构造驱动力的角度,可以将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划分为特提斯化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机理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盆地 砂岩型铀矿 超常富集 驱动力 渐新世‒中新世 末次隆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含铀岩系三维地质结构与铀成矿规律浅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云 张天福 +6 位作者 程先钰 孙立新 程银行 王少轶 王善博 马海林 鲁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80,共15页
【研究目的】为了更加直观、准确地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纪含铀岩系直罗组三维空间展布规律,开展铀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工作。【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首次建立的钻孔—测井综合数据库,精细构建了东胜铀矿集区多尺度、多类型的三... 【研究目的】为了更加直观、准确地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纪含铀岩系直罗组三维空间展布规律,开展铀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工作。【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首次建立的钻孔—测井综合数据库,精细构建了东胜铀矿集区多尺度、多类型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实现其可视化功能。【研究结果及结论】综合地质建模研究发现本区铀成矿具有以下特征:(1)受直罗组沉积期“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古地貌格局的影响,纳岭沟—大营地区直罗组下段存在区域性沉积相变,由北部呼斯梁—唐公梁古隆起区向西、向南方向,沉积体系由冲积扇—砾质辫状河向砂质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有序转变,大营铀矿化集中产于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过渡部位的分流河道一侧,纳岭沟铀矿化主要产于砾质辫状河之上的砂质辫状河道中;(2)自东部呼斯梁向西部大营地区,直罗组下段铀储层的非均质性增强,具体表现为砂体厚度明显减薄、含砂率降低、泥岩层数量和厚度均显著增加、内部开始发育薄层煤线。这种组合的出现在大营西侧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横向泥质隔挡层和垂向还原层,在后期成矿过程中极大地抑制了层间氧化带向西推进的速率和里程,从而在大营一带形成稳定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和持续的铀矿化;(3)矿床尺度的三维地质建模显示,大营弧形展布的铀矿化体与东部相邻的纳岭沟—塔然高勒铀矿化几乎相连,且两矿床之间的伽马三维属性模块亦有较强的放射性异常显示,指示着大营与纳岭沟之间的塔然高勒—乌定布拉格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砂岩型铀矿 直罗组 三维建模 铀矿勘查工程 东胜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侏罗系-白垩系钻孔数据库与三维地质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天福 张云 +6 位作者 程先钰 孙立新 程银行 周小希 王少轶 马海林 鲁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0-245,共26页
随着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对以往钻孔资料集成应用的需求尤为迫切。在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和"煤铀兼探"新方法、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采集东胜地区钻孔资料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将煤... 随着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对以往钻孔资料集成应用的需求尤为迫切。在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和"煤铀兼探"新方法、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采集东胜地区钻孔资料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将煤田、铀矿等类型的重要钻孔资料,通过整理、扫描、数据类型转换、录入和集成,建成了东胜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综合钻孔数据库,实现了对多源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该数据库共包含3个Access数据库和相应的成果图件。每个Access数据库均包含钻孔基本信息表、综合柱状分层表、岩性描述分层表、地层名称及代号表、地层颜色表、测井曲线数据表、测井曲线配置表和钻孔弯曲度测量数据表等8张数据表,分别详细记录了地质编录岩性信息、地层分层信息、岩石颜色信息、测井曲线信息、水文分层信息、钻孔样品采样信息、弯曲度测量信息等。通过应用实践,该钻孔数据库成果可实现连井剖面、含煤含铀目的层的顶底板标高、地层等厚图、砂体等厚图及含砂率图等重要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生成,从而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并为铀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数据集 三维地质模型 砂岩型铀矿 铀矿勘查工程 东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黄陵地区煤铀兼探钻孔数据集成与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云 张天福 +5 位作者 孙立新 程银行 张祺 王少轶 程先钰 周小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31-254,共24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黄陵地区铀成矿前景良好。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地区组织实施了含铀岩系三维地质调查工作,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为目标,采用"煤铀兼探"、"油铀兼探"的新思路,对煤田钻孔资料进行"二...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黄陵地区铀成矿前景良好。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地区组织实施了含铀岩系三维地质调查工作,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为目标,采用"煤铀兼探"、"油铀兼探"的新思路,对煤田钻孔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开展勘查选区研究,完成了354口煤田钻孔(其中筛选出潜在砂岩型铀矿(化)孔49口)和21口铀矿验证钻孔(其中工业矿(化)孔16口)的数据采集建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题成果图集及三维地质模型。该数据库主要由含铀岩系地层厚度等值线图、砂体厚度等值线图、顶底板埋深等值线图、含砂率等值线图、放射性异常等值线图等专题成果图集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组成,为铀矿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支撑和服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钻孔数据集成 三维地质模型 矿产勘查工程 黄陵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含铀岩系的新发现及其层序地层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天福 苗培森 +5 位作者 程先钰 王少轶 李建国 程银行 奥琮 张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3-64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白垩系洛河组及环河华池组为新近突破的含铀岩系新层位,笔者充分利用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对本区钻井所揭露的下白垩统层序界面特征及沉积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天环坳陷内下白垩统整体为一套干旱“红层...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白垩系洛河组及环河华池组为新近突破的含铀岩系新层位,笔者充分利用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对本区钻井所揭露的下白垩统层序界面特征及沉积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天环坳陷内下白垩统整体为一套干旱“红层”,发育旱谷、风成沙丘、丘间及沙漠湖等沉积类型,组成了一个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伴随着坳陷基底的抬升和下沉,在地层记录中出现了2次显著的湖侵,并显示出旋回性沉积的特点,在早白垩世地层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和2个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具有从旱谷粗碎屑沉积到沙丘及沙漠浅湖细粒沉积的相序组构。Rb、Sr含量的垂向变化指示在早白垩世整体干旱的气候下存在相对暖湿期,在此背景下水成和风成沉积有序叠置控制了含(隔)水层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SQ2层序中的巨厚泥岩层和石膏夹层构成了区域性隔挡层,而SQ1层序中的风成砂岩则成为深部含烃流体充注的最优层位,Fe^2+/Fe^3+垂向变化显示叠加改造后的灰色风成砂体可成为具有强还原性的潜在铀储集层。泾川铀矿床及外围找矿的不断突破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风成砂为主要储集层的砂岩型铀矿床,它的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天环坳陷 早白垩世 沙漠沉积 层序地层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被引量:6
8
作者 吏成辉 程银行 +5 位作者 王铁军 王少轶 张天福 程先钰 张夏炜 李艳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56-2873,共18页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隆起区的4个钻孔13件样品系统展开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揭示了松辽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床的限制作用。13件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3期快速隆升...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隆起区的4个钻孔13件样品系统展开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揭示了松辽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床的限制作用。13件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3期快速隆升事件:(1)晚白垩世—始新世(71~48 Ma),期间以8~56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整体呈抬升状态;(2)早渐新世—中新世(36~18 Ma),期间以24~49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呈差异性抬升过程,第二期抬升事件隆升强度和持续时间较第一期抬升事件略低;(3)中新世-至今(18~0 Ma),期间以2~19 m/Ma的平均速率隆升,盆地北部缓慢抬升,构造活动较弱,三期构造抬升事件与太平洋板块俯冲速率和方向转向密切相关。结合前人低温热年代学数据,针对南部地区钱家店铀矿床成矿年代学成果研究发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事件伴生其后均成藏有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铀成矿与新生代构造密切相关,尤其与中新世末次隆升事件紧密相关,成矿过程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砂岩型铀矿 新生代构造演化 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赋矿地层时代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先钰 李以科 +1 位作者 董满华 曹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65-1577,共13页
本文对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的赋矿地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最年轻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集中在525~461Ma之间,峰期年龄为(473±3)Ma,限定了该套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中奥陶世。结合区域上呈断层接触的石炭纪本巴图组、大... 本文对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的赋矿地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最年轻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集中在525~461Ma之间,峰期年龄为(473±3)Ma,限定了该套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中奥陶世。结合区域上呈断层接触的石炭纪本巴图组、大量侵位的早二叠世花岗岩,将赋矿地层时代大致限定为中奥陶世-早二叠世,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新元古代。物源分析表明,古元古代-奥陶纪碎屑锆石最可能来自阿拉善地块变质基底和同造山陆缘岩浆弧,这套赋矿地层可能形成于奥陶纪早期俯冲的弧前盆地背景,与中亚造山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特拜金矿 赋矿地层 碎屑锆石 U-PB年龄
下载PDF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的制约——来自伊盟隆起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少轶 程银行 +4 位作者 吏成辉 李艳锋 张天福 程先钰 杨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2-696,共15页
砂岩型铀矿床具有水成的、动态的、开放的特征,其形成及后期改造与盆地构造隆升关系密切。本文在热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伊盟隆起中生代以来具有四期构造抬升事件:150~126 Ma、110~100 Ma、100~75 Ma、50~35 Ma,且四期抬升事件隆... 砂岩型铀矿床具有水成的、动态的、开放的特征,其形成及后期改造与盆地构造隆升关系密切。本文在热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伊盟隆起中生代以来具有四期构造抬升事件:150~126 Ma、110~100 Ma、100~75 Ma、50~35 Ma,且四期抬升事件隆升强度逐渐降低。其中第一期(150~126 Ma)抬升事件以南北向的差异性抬升过程为特征,第二期(110~100 Ma)抬升事件表现为东隆西降的掀斜过程,第三、四期(100~75 Ma和50~35 Ma)抬升事件表现为整体抬升。通过与伊盟隆起周缘地区对比,发现伊盟隆起与贺兰山地区作为统一的整体共同经历了四期抬升事件,30 Ma以来贺兰山快速隆升与鄂尔多斯盆地分离,并伴随银川盆地形成。在系统统计研究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成果基础上,总结出伊盟隆起内三期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第一期为早白垩世128.2±4.2 Ma^120±11 Ma;第二期为晚白垩世90±5.3 Ma^71±8 Ma;第三期为古近纪古新世‒新近纪中新世54.6±1.8 Ma^20±2 Ma。第一期成矿作用发生于第一期和第二期构造抬升转换期,第二期和第三期成矿作用分别与第三期和第四期抬升作用密切相关,构造隆升强度较大并不利于砂岩型铀矿床的沉淀和矿体就位。30 Ma以来发育于伊盟隆起的砂岩型铀矿床进入成矿后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裂变径迹年代学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缘中-晚侏罗世细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物源与古沉积环境恢复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先钰 张天福 +4 位作者 程银行 刘行 胡鹏 吴志伟 武志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50-1966,共17页
准噶尔盆地东缘喀木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底部砂体是砂岩型铀矿重要的赋矿层位。采用ICP-MS对准噶尔盆地东缘喀木斯特地区中—晚侏罗世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不同层位的33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微量、稀土元素测试,探... 准噶尔盆地东缘喀木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底部砂体是砂岩型铀矿重要的赋矿层位。采用ICP-MS对准噶尔盆地东缘喀木斯特地区中—晚侏罗世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不同层位的33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微量、稀土元素测试,探讨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氧化-还原条件、源区构造背景及古气候演化对铀成矿的影响。研究发现,样品的相对B含量、Sr/Ba、V/(V+Ni)、U/Th、Ni/Co等组合指示,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沉积时的古水体介质均为富氧的淡水环境;Fe^(2+)/Fe^(3+)指示西山窑组成煤、成岩形成原生还原层,头屯河组上段与齐古组红层为强氧化环境。西山窑期—喀拉扎期,Sr/Cu、FeO/MnO、Al_(2)O_(3)/MgO等比值总体反映古气候经历了温暖潮湿—干湿交替—半干旱、干旱的转变过程;西山窑组顶部与头屯河组底部为干湿转换的关键时期;CIA、ICV指数反映头屯河组上段、齐古组、喀拉扎组具有构造环境相对稳定的物源区,西山窑期和头屯河早期,准噶尔盆地周缘构造活动性增强。沉积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喀木斯特地区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火成岩源区,同时具有一定量的大陆拉斑玄武岩的混合,其以大陆岛弧构造背景为主,部分物源显示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综上所述,西山窑期—头屯河期古气候和富氧古水体转变对喀木斯特地区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环境 中—晚侏罗世 地质调查工程 砂岩型铀矿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居力格台幅1:50000地质图数据库
12
作者 滕学建 程先钰 +6 位作者 段霄龙 刘洋 滕飞 郭硕 何鹏 王文龙 田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6-115,共30页
内蒙古居力格台幅(K48E017019)1:50000地质图是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DD 2006-XX)和行业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200000区域地质、1:50000矿产调查资料,结合Spot、ETM、Aster等多种遥感影像,以造山带理论指导填图的... 内蒙古居力格台幅(K48E017019)1:50000地质图是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DD 2006-XX)和行业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200000区域地质、1:50000矿产调查资料,结合Spot、ETM、Aster等多种遥感影像,以造山带理论指导填图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本次运用复杂构造区的地质填图方法,创新性地在地质图上表达了多期构造形迹及其产状要素;图件全面反映了狼山地区乌拉特后旗一带不同侵入体的空间展布和侵入岩的岩浆序列,以及渣尔泰山群变质沉积岩的韵律和变形特征、沉积时代和沉积环境;进一步明确了霍各乞大型铜矿的赋矿围岩为阿古鲁沟组二段炭质–钙质板岩,矿床总体位于该地层中片理褶皱形成的转折端部位。图幅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含有3个非正式填图单位,12个正式填图单位、3期岩浆事件和3期构造变形,以及120个岩石化学分析数据,13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106 MB。数据库成果为1:50000造山带地质调查示范性成果,对造山带填图的图面表达具有引领作用,可为后续地质基础研究及找矿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狼山地区 居力格台幅 1 地质图 数据库 霍各乞铜矿 古生代岩浆作用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白云山地区蛇绿混杂岩结构、组成特征与形成时代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健 滕学建 +4 位作者 辛后田 段霄龙 程先钰 张永 任邦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41-3756,共16页
红柳河-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中部,呈北西西向展布,向东延伸至白云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向西延伸至牛圈子-红柳园蛇绿混杂岩带。在白云山地区,蛇绿混杂岩由不同类型的岩块与基质组成,基质具有分带性,南侧以砂板岩... 红柳河-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中部,呈北西西向展布,向东延伸至白云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向西延伸至牛圈子-红柳园蛇绿混杂岩带。在白云山地区,蛇绿混杂岩由不同类型的岩块与基质组成,基质具有分带性,南侧以砂板岩基质为主,北侧以蛇纹岩基质及绿泥钠长片岩基质为主,反映了俯冲增生杂岩的特征。其中基性熔岩大面积发育,岩性以绿泥钠长片岩及变质玄武岩为主,TAS及AFM图解显示基性熔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弱Nb-Ta负异常及弱Sr正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了轻重稀土基本未分馏的曲线型式,微量元素系列判别图解显示了类似于MORB-like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由此可见,白云山地区基性熔岩为MORB-like玄武岩,反映了蛇绿混杂岩形成于弧前的构造背景。此外,本次工作获得侵入基性熔岩中的斜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9.8±2.1Ma,εHf(t)-t图解显示了斜长花岗岩为地幔分异的产物。微量元素蛛网图中Nb-Ta亏损、右倾的稀土配分曲线及Th/Yb-Nb/Yb图解反映了斜长花岗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对比研究区晚寒武世岛弧钙碱性辉长岩,我们认为白云山地区早寒武世发育MORB-like玄武岩,中-晚寒武世为岛弧钙碱性辉长岩及斜长花岗岩,反映了初始俯冲-正常俯冲的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 弧前构造背景 MORB-like玄武岩 斜长花岗岩 内蒙古 白云山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三个井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先钰 滕学建 +1 位作者 田健 段霄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1-1473,共13页
北山造山带中段白云山蛇绿岩带南部出露的三个井组火山-沉积地层,主要由枕状玄武岩与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组成,空间上与凝灰质碎屑岩、薄层粘土质硅质岩及厚层状碳酸盐岩整合接触。获得三个井组玄武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96.6±3.3 Ma,... 北山造山带中段白云山蛇绿岩带南部出露的三个井组火山-沉积地层,主要由枕状玄武岩与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组成,空间上与凝灰质碎屑岩、薄层粘土质硅质岩及厚层状碳酸盐岩整合接触。获得三个井组玄武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96.6±3.3 Ma,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主体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总量为35.88×10-6~129.41×10-6,LREE/HREE值为1.62~3.84,(La/Yb)N值为1.02~3.42。结合区域上大面积发育的S型、A型花岗岩共同构成双峰式岩浆组合特征,推断三个井组处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结合前人资料及区域对比推断,北山地区北山洋闭合于早泥盆世之前。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三个井组玄武岩εHf(t)为(+4.67^+8.02),t DM1=692~826 Ma,结合微量元素Dy/Yb值(1.77~2.13),推断三个井组玄武岩是新元古代地幔源区的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子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的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三个井组 双峰式岩浆 地球化学 LU-HF同位素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煤田钻孔数据集
15
作者 程先钰 张天福 +4 位作者 程银行 王少轶 曾威 刘行 胡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12-229,共18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中国油气、煤炭等能源矿产的重要储集场所。本次研究对搜集到的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20个煤田钻孔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通过提取钻孔坐标、高程、地层分层厚度、颜色、测井曲线解译数据等重要信息,重新建立了钻孔...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中国油气、煤炭等能源矿产的重要储集场所。本次研究对搜集到的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20个煤田钻孔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通过提取钻孔坐标、高程、地层分层厚度、颜色、测井曲线解译数据等重要信息,重新建立了钻孔数据集。数据集共包含20个钻孔资料的Excel数据库型数据,每个Excel数据库由"钻孔基本信息"、"测井解释岩性分层"、"地质编录柱状分层"、"综合柱状信息"、"钻孔岩性分层"、"地层名称及代号表"、"地层颜色"、"测井曲线配置"、"测井曲线数据"、"数据字典"等10个工作表组成。利用石文软件可读取数据集信息,绘制地层沉积三维立体图,该成果能够对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砂体的空间展布、三维地质结构等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对研究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五彩湾 煤田钻孔 沉积地层 数据集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锡林柯博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源区属性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先钰 任邦方 +2 位作者 田健 段霄龙 辛后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3-904,共12页
为揭示北山洋俯冲极性问题,对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白云山地区的锡林柯博组砂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砂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少量为岩屑石英砂岩,且均表现为弱变质;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等;主量元素... 为揭示北山洋俯冲极性问题,对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白云山地区的锡林柯博组砂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砂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少量为岩屑石英砂岩,且均表现为弱变质;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等;主量元素平均含量SiO 2为80.70%,Al 2O 3为8.07%,MgO为1.08%,CaO为1.48%,TFe 2O 3为1.86%,K 2O为1.12%,Na 2O为1.7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一致,LREE/HREE=11.32~16.54,平均为13.83,(La/Yb)N=7.38~12.39,平均10.43,负Eu异常,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锡林柯博组碎屑沉积岩CIA值反映研究区物源碎屑岩遭受了温暖、湿润条件下中等的化学风化作用,其母岩可能来源于酸性火山岩或花岗岩。结合锡林柯博组岩石组合特征、构造组合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源岩形成于被动陆缘构造环境,揭示了物源可能来自于塔里木地块,从侧面反映了北山洋向北俯冲的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白云山 锡林柯博组 碎屑岩 物源 被动陆缘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白云山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对北山洋俯冲消减的指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健 辛后田 +5 位作者 滕学建 段霄龙 程先钰 孙立新 张永 任邦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6-1447,共12页
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中部,呈北西西向展布,向东延伸至月牙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向西延伸至牛圈子-红柳园蛇绿混杂岩带。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内发育俯冲期的糜棱面理褶皱、拼贴期逆冲断层系及隆升期走滑断层系3期构... 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位于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中部,呈北西西向展布,向东延伸至月牙山-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向西延伸至牛圈子-红柳园蛇绿混杂岩带。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内发育俯冲期的糜棱面理褶皱、拼贴期逆冲断层系及隆升期走滑断层系3期构造变形,由不同类型的岩块与基质组成,岩块主要包括纯橄岩、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碳酸盐化超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蛇绿岩岩块及硅质岩、灰岩和砂岩岩块,基质主要为蛇纹岩、绿泥片岩及砂板岩。在蛇绿混杂岩带中部发现保存较完整的洋壳残片,由南向北依次出露堆晶超镁铁质岩、堆晶辉长岩及变质玄武岩。结合大洋中脊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及晚寒武世岛弧钙碱性辉长岩的识别,认为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寒武纪发育MOR型、OIB型、SSZ型等不同构造环境的蛇绿岩岩块,俯冲作用持续到晚志留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 蛇绿岩类型 内蒙古 白云山
下载PDF
北山洋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构造演化:内蒙古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先钰 田健 +3 位作者 段霄龙 赵泽南 任邦方 张永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5-306,共12页
内蒙古北山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中酸性侵入岩主要以脉岩形式产出。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脉岩的岩石类型、年代学、构造背景等进行研究,为北山洋的拼合碰撞时限提供年代学约束。研究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的... 内蒙古北山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中酸性侵入岩主要以脉岩形式产出。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脉岩的岩石类型、年代学、构造背景等进行研究,为北山洋的拼合碰撞时限提供年代学约束。研究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420.0±1.0)Ma,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404.6±2.6)Ma,表明脉岩形成时期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中酸性侵入岩脉SiO_(2)含量为58.38%~69.46%,K_(2)O含量为0.74%~1.38%,Al_(2)O_(3)含量为15.54%~16.95%,Na_(2)O含量为4.15%~5.36%,岩石类型为钙碱性石英闪长岩和过铝质低钾拉斑系列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源于陆缘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二者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δEu负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亏损,显示出岛弧环境的典型特征,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研究区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发育了岛弧岩浆岩侵入体。随着俯冲作用深入,北山洋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早期完成闭合碰撞,并在研究区形成同碰撞花岗岩,碰撞时间应早于(404.6±2.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白云山 火山弧同碰撞期 中-酸性侵入岩脉 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内蒙古月牙山幅1:50000地质图数据库
19
作者 段霄龙 辛后田 +4 位作者 田健 程先钰 张永 任邦方 李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0-81,共32页
内蒙古月牙山幅(K47E015010)1:50000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和《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技术标准,按照最新造山带填图思路,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结合蛇绿构造混杂岩带1:10000大比例尺填图综合填绘... 内蒙古月牙山幅(K47E015010)1:50000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和《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技术标准,按照最新造山带填图思路,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结合蛇绿构造混杂岩带1:10000大比例尺填图综合填绘而成。在充分利用1:200000区域地质、1:50000矿产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Spot、ETM、Aster等多种遥感影像对构造及岩性边界不断验证,最终以构造格架为纲而成图,是北山地区以造山带理论指导填图的首批探索性成果图件之一。图件详细填绘了白云山蛇绿岩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组合特点,对中–新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沉积建造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把图幅内侵入岩划分为中志留世、早泥盆世、晚泥盆世与早二叠世4个序列,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构造演化序列。本数据库是月牙山幅配套的数据文件,包含3个非正式填图单位、8个正式地层单位、4期岩浆事件和4期构造变形,数据量为26.7 MB。采集薄片分析样品358件,岩石全分析样品84件,锆石U–Pb年龄样品14件,矿化点2处。这些数据反映了1:50000造山带地质调查示范性成果,对后续造山带填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同时细化了俯冲过程的构造、岩浆演化规律,对北山造山带早古生代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月牙山幅 1 地质图 数据库 中亚造山带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The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Hongliuhe-Xichangjing Ophiolitic Mélanges Belt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Beishan Orogen, NW China——Constrained by the U-Pb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of the Metasandstones 被引量:1
20
作者 TIAN Jian XIN Houtian +4 位作者 TENG Xuejian DUAN Xiaolong cheng xianyu ZHANG Yong REN Bangf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256-1275,共20页
The tectonic attributes of different blocks within orogenic be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accretionary proces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Earth. The Hongliuhe-Niujianzi-Baiyunshan-Xichangjing ophiolitic... The tectonic attributes of different blocks within orogenic be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accretionary proces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Earth. The Hongliuhe-Niujianzi-Baiyunshan-Xichangjing ophiolitic mélange belt(HXOMB) is distributed in the heart of the Beishan Orogen, the Shuangyingshan and Minshui-Hanshan blocks being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the HXOMB respectively, and a large number of Early Paleozoic geological units are exposed on the blocks. According to the zircon age populations of the metasandstones in the Baiyunshan area recovered in this pap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zircon age populations of the Paleozoic metasandstones reported in the Niujuanzi and Hanshan areas, we found that the metasandstones of the Shuangyingshan Block have age peaks at c. 598 Ma, 742 Ma, 828 Ma, 941 Ma, 990 Ma, 1168 Ma, 1636 Ma, 2497 Ma with non-significant age populations of 1500–1300 Ma, showing a possible affinity with the Tarim Craton;the metasandstones of the Minshui-Hanshan Block have age peaks at c. 606 Ma, 758 Ma, 914 Ma, 1102 Ma, 1194 Ma, 1304 Ma, 1672 Ma with significant age populations of 1500-1300 Ma, showing a possible affinity with the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Block. Therefore, the HXOMB of the Beishan Orog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late segmentation, which separates the Tarim Craton in the south and the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Block in the north. Based o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Hongliuhe-Xichangjing ocean in the Beishan Orogen, we believe that break-up and convergence can be recognized as having occurred twice between the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Block and the Tarim Craton since the Mesoproterozoic in the Beishan area. This was related firstly to the break-up of the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mainly during the Middle Mesoproterozoic to Early Neoproterozoic, and secondly to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Hongliuhe-Xichangjing ocean, mainly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metasandstones Beishan Orogen Hongliuhe-Xichangjing ophiolitic mélanges belt Tarim Craton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Bloc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