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常用品牌双能X线骨密度仪应用标准化中国库的检出率对比
1
作者 轩艳姣 倪晓龙 +2 位作者 孙鸣珂 程晓光 闫东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两种常用品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应用标准化中国库(依据近期研究成果,首次试用)前后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以验证该标准化数据库的使用效果。为实现不同品牌DXA T值标准化... 目的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两种常用品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应用标准化中国库(依据近期研究成果,首次试用)前后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以验证该标准化数据库的使用效果。为实现不同品牌DXA T值标准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1年6月11日-2022年10月20日GE-Prodigy以及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9日Hologic Horizon-W测量的门诊30岁以上中国患者的骨密度结果。分别获得腰椎(L_(1~4))和单侧髋应用“中国库”和“标准化中国库”的T值,并依据T值计算两种品牌DXA应用标准化数据库前后的检出率。结果两种品牌DXA应用标准化数据库前后的L_(1~4)检出率分别相差136.99%和4.58%;单侧髋检出率分别相差58.69%和22.99%。结论GE-Prodigy与Hologic Horizon-W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差异较大,标准化中国库的应用降低了这两种国内常用品牌DXA的检出率的差异,将很大程度上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的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双能X射线吸收法 标准化数据库 检出率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磁共振扫描技术分析
2
作者 周荣花 于值昌 +3 位作者 叶薇 刘冬 程晓光 蒋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94-96,112,共4页
目的探讨沿斜矢状及斜冠状位扫描的MRI显示重建术后前交叉韧带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0例进行膝关节矢、冠状位和斜矢、斜冠状位的MRI扫描,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能否对前交叉韧带全程及清晰显示为图像评分,并... 目的探讨沿斜矢状及斜冠状位扫描的MRI显示重建术后前交叉韧带的优势。方法选取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0例进行膝关节矢、冠状位和斜矢、斜冠状位的MRI扫描,由2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能否对前交叉韧带全程及清晰显示为图像评分,并比较斜矢与矢状位、斜冠与冠状位图像的评分结果。结果评分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斜矢-矢状位ICC=0.280,P<0.05;斜冠-冠状位ICC=0.353,P<0.05),且斜矢、斜冠状位图像的评分高于矢、冠状位图像的评分。结论沿斜矢及斜冠状位扫描的图像更能完整清晰显示重建术后的前交叉韧带,有助于手术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斜冠状位成像 斜矢状位成像
下载PDF
基于V-Net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腰椎CT图像中的椎旁肌
3
作者 李新彤 姚宁 +3 位作者 闫东 程晓光 李一诺 杨泽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0-894,共5页
目的 观察基于V-Net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DL)模型自动分割腰椎CT图像中的椎旁肌的价值。方法 收集471例接受腰椎CT检查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30)和测试集(n=141);采用2D V-Net进行训练,建立DL模型;观察其分割腰大... 目的 观察基于V-Net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DL)模型自动分割腰椎CT图像中的椎旁肌的价值。方法 收集471例接受腰椎CT检查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30)和测试集(n=141);采用2D V-Net进行训练,建立DL模型;观察其分割腰大肌、腰方肌、椎后肌群及椎旁肌的价值。结果 基于V-Net CNN的DL模型分割椎旁肌精度良好,戴斯相似系数(DSC)均较高、肌肉横截面积误差率(CSA error)均较低;其分割训练集图像中的腰大肌、腰方肌及椎旁肌的DSC均高于测试集(P均<0.05),而分割训练集中4组肌肉的CSA error均低于测试集(P均<0.05)。测试集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分割椎后肌群的DSC最高、腰方肌的DSC最低;分割腰方肌的CSA error最高、椎旁肌的CSA error最低(P均<0.05)。结论 以基于V-Net的DL模型自动分割椎旁肌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深度学习 自动分割 神经网络 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评估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CT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文天 宋霏 +2 位作者 高兴 程晓光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1-626,共6页
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骨折,且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是鉴别高风险人群进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目前临床评估椎体骨折风险主要依靠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 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大为特征,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引发骨折,且以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早期精准评估骨折风险是鉴别高风险人群进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目前临床评估椎体骨折风险主要依靠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或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测骨密度,但其不能完全体现骨强度和抗骨折特性,存在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基于CT数字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iomechanical CT,BCT)技术,以无创计算椎体骨强度为目标,架起了生物力学应用于临床评价骨折风险的桥梁。椎体离体力学实验已证实,BCT较骨密度可更准确地评估椎体骨折强度。临床研究也表明,BCT在鉴别既存骨折和预测新发骨折方面显著优于DXA骨密度。本文介绍BCT技术的实现流程,以及各环节中影响计算结果的关键参数,并总结BCT离体验证和在体评估椎体骨折风险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BCT技术在临床评估中国人椎体骨折风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生物力学CT 骨强度 骨密度
下载PDF
化学治疗Ⅲ期肺鳞状细胞癌及肺腺癌后患者骨密度变化
5
作者 孙永兵 戚昕 +7 位作者 苏路路 邹智 屈敏 闫峰山 朱嘉栋 仓顺东 程晓光 李永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观察化学治疗(化疗)Ⅲ期肺鳞状细胞癌(鳞癌)及肺腺癌后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接受规律化疗的44例Ⅲ期肺鳞癌(鳞癌组)和47例Ⅲ期肺腺癌(腺癌组),以定量CT(QCT)测量其化疗前日(基线期)及第1、2、3个周期后... 目的观察化学治疗(化疗)Ⅲ期肺鳞状细胞癌(鳞癌)及肺腺癌后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接受规律化疗的44例Ⅲ期肺鳞癌(鳞癌组)和47例Ⅲ期肺腺癌(腺癌组),以定量CT(QCT)测量其化疗前日(基线期)及第1、2、3个周期后1周内L1~L2 BMD;比较组间基线资料,观察不同时间点组间及组内BMD差异。结果组间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鳞癌组第3个化疗周期后BMD较腺癌组降低(t=-2.572,P=0.011),其余时间点组间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基线期,鳞癌组第2、3个化疗周期后BMD均显著降低(P均<0.01),其余不同时间点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癌组化疗前、后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1,P=0.803)。结论3个周期化疗后Ⅲ期肺鳞癌患者BMD降低,而腺癌患者BMD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 腺癌 骨密度 药物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一冰 周丹 +5 位作者 贾鹏 霍丽丽 李凯 李庆 程晓光 陈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3-1847,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5名体检者一般资料、血糖、生化指标和超声脂肪肝诊断结果以及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值,包括总脂肪(TF)、内脏脂肪(VF)和皮下脂肪(SF),观察超声诊断NAFL与CT定量测量值的关系。结果最终诊断NAFL 504例。超声诊断NAFL与非脂肪肝在脐层面和L2/3层面VFA、SFA、T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脐层面VFA、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女性L2/3层面VFA及SFA越高,NAFL发生风险率越高。超声诊断NAFL与脐层面及L2/3层面脂肪面积均呈较好的正相关,且L2/3层面VFA、SFA及TFA均高于脐层面。结论健康成人中NAFL与腹部脂肪含量相关;VF异常积累易致非肥胖人群罹患NA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组织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 被引量:197
7
作者 程晓光 王亮 +2 位作者 曾强 吴静 《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工作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3-737,共5页
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因其成像技术优势,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科研以及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更好地规范QCT在骨质疏松症诊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中... 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因其成像技术优势,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科研以及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更好地规范QCT在骨质疏松症诊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11个学术团体,组织全国著名的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QCT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文献进行认真复习,并重点结合中国国内研究的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参考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美国放射学院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已经发布的相关指南,制定了本QCT诊断指南。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QCT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诊断标准
下载PDF
中国社区40岁以上人群无症状肾结石患病率的CT调查 被引量:35
8
作者 娄路馨 于爱红 +3 位作者 李凯 尹潞 程晓光 李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793-2796,共4页
背景肾结石可引起多种泌尿系统疾病。我国肾结石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目前对肾结石的多地域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中国社区40岁以上人群无症状肾结石的患病率。方法本调查对象为大型全球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中国人群的亚组... 背景肾结石可引起多种泌尿系统疾病。我国肾结石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目前对肾结石的多地域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中国社区40岁以上人群无症状肾结石的患病率。方法本调查对象为大型全球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中国人群的亚组,来自北京市、江苏省、山西省、陕西省、辽宁省、江西省、四川省共12个PURE研究中心的40岁以上社区人群,在2015—2017年进行第4次随访时,行上腹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检查,评估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和脊柱骨折患病情况。由放射科医师对上腹部CT图像进行读片,确定双侧肾脏区域有无阳性结石,并记录结石数目。统计无症状肾结石病例,按地区、性别、年龄分组计算患病率。结果共计3360例研究对象参与,其中男1231例,女2129例,年龄40~95岁,平均(62.0±9.1)岁。无症状肾结石患者282例(8.3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岁以上人群无症状肾结石患病率较高,据此推测,包括有症状肾结石患者,肾结石的总体发病率会更高,且男女无异、年龄无异,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计算机断层成像 患病率
下载PDF
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小倩 李娜 +5 位作者 高红玉 端木羊羊 何勇 何丽 程晓光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12-3316,共5页
背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测量结果,测量部位多为腰部和髋部,并以T值的高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不同部位T值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研究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DXA所测T值的一致... 背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测量结果,测量部位多为腰部和髋部,并以T值的高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不同部位T值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研究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DXA所测T值的一致性,分析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7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常规体检且进行DXA骨密度(BMD)检查的6945例受检者的数据。按年龄进行分组,以人群中峰值BMD作为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计算50岁以上男、女受检者的L1~4、L2~4、股骨颈、全髋T值。结果男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20~年龄组,女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30~年龄组。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组内L1~4、L2~4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T值低于L1~4、L2~4T值,全髋T值高于股骨颈T值(P<0.05);各年龄组间L1~4、L2~4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60~、50~年龄组,70~年龄组全髋T值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组内L1~4T值均低于L2~4T值(P<0.05);50~年龄组和60~年龄组内L1~4、L2~4T值低于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和80~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L1~4、L2~4T值(P<0.05);除80~年龄组,50~、60~、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低于全髋部位T值(P<0.05)。不同年龄组间L1~4、L2~4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P<0.05);不同年龄组间股骨颈及全髋部位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结论 50岁以上男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腰椎部位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50岁以上女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在70岁前应综合腰椎及髋部T值进行判断,70岁以后因腰椎T值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检测部位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 T值 50岁以上
下载PDF
DXA与QCT预测骨折风险的进展:非骨密度测量指标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钰 彭静娴 +1 位作者 程晓光 徐良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1-566,共6页
骨折风险的预测指标除了骨密度(BMD)之外还有很多进展。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于2015年就DXA与QCT非BMD测量在预测骨折危险性方面的应用,包括骨小梁评分数(TBS)和髋关节几何测量的专题召开了共识研讨会。此外,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骨折风险的预测指标除了骨密度(BMD)之外还有很多进展。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于2015年就DXA与QCT非BMD测量在预测骨折危险性方面的应用,包括骨小梁评分数(TBS)和髋关节几何测量的专题召开了共识研讨会。此外,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分析的新进展包括有限元分析、髋关节QCT、髋关节类DXA测量和随机筛查没有包含在ISCD以前的共识内。本次会上讨论的主题由ISCD理事会和科学咨询委员会提出,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需求。骨密度测量领域的国际专家小组对专题工作组提交的报告进行了审核。本文为共识研讨会会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有限元分析 指南 随机筛查 定量CT
下载PDF
非骨密度DXA测量对骨折风险的预测——骨小梁评分(TBS):ISCD 2015官方共识(第四部分)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弓健 程晓光 徐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1-1404,共4页
DXA测量骨密度(BMD)是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BMD只能解释60%~80%的骨强度,除BMD外还有众多其他骨骼特征与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相关。且可以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获得这些骨骼特征。但是与传统的DXA相比较,这些技术的费用较高且... DXA测量骨密度(BMD)是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BMD只能解释60%~80%的骨强度,除BMD外还有众多其他骨骼特征与骨强度和骨折风险相关。且可以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获得这些骨骼特征。但是与传统的DXA相比较,这些技术的费用较高且获取不易。因此,在标准DXA测量基础和临床风险因素上,发展能够提升骨折预测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来满足临床实践要求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为此,骨小梁评分(trabecular bone score),一个从腰椎DXA图像衍生而来的灰阶结构指数被研究出来。ISCD专题工作组的目的是复习相关证据并提出如何在临床工作中使用TBS的建议。在临床中应用TBS来进行骨折风险评估、指导治疗、治疗监测和使用,以及在关于更高骨折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使用TBS被一一列出。我们通过专家组对工作组的建议和证据进行了仔细的评审后推出了此官方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评分 骨质疏松 共识
下载PDF
基于GDAL开源库的海量DOM分幅裁剪
12
作者 佘佐明 程晓光 王艳军 《城市勘测》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海量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分幅裁剪是测绘与GIS领域的基础问题。现有商业软件的DOM分幅裁剪功能存在自动化、批量化程度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针对海量DOM分幅裁剪过程中涉及的源DOM预处理、图幅生成、数据部署、影像裁剪和结果检查等各个环... 海量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分幅裁剪是测绘与GIS领域的基础问题。现有商业软件的DOM分幅裁剪功能存在自动化、批量化程度和效率低下的问题。针对海量DOM分幅裁剪过程中涉及的源DOM预处理、图幅生成、数据部署、影像裁剪和结果检查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基于开源软件GDAL的解决方案。通过综合使用GDAL命令和开源软件编程,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海量DOM分幅裁剪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本文方法在贵阳市航空航天摄影项目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DOM 分幅裁剪 GDAL 开源软件
下载PDF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强强 王玲 +1 位作者 程晓光 郭晓忠 《中医正骨》 2018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密度的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坏死组)。共31例48髋,男36髋、女12髋,年龄(47. 42±15. 29)岁,ARCO分期Ⅱ期21髋、Ⅲ...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密度的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坏死组)。共31例48髋,男36髋、女12髋,年龄(47. 42±15. 29)岁,ARCO分期Ⅱ期21髋、Ⅲ期27髋。均无骨盆或髋关节外伤及手术史,未进行过药物干预。同时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因单侧髋关节骨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髋关节CT检查的患者(非坏死组)。共52例52髋,男38髋、女14髋,年龄(47. 42±15. 29)岁,对侧股骨均无异常。采用非同步定量CT测定坏死组股骨头坏死区、坏死周围区域、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的骨密度,测定非坏死组非骨折侧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边缘、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的骨密度,并对测得的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坏死组坏死区骨密度大于非坏死组股骨头中心骨密度[(348. 44±78. 77) mg·cm^(-3),(284. 05±45. 88) mg·cm^(-3),t=4. 942,P=0. 000];坏死组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大于非坏死组股骨头边缘骨密度[(218. 59±47. 82) mg·cm^(-3),(141. 37±31. 93) mg·cm^(-3),t=9. 419,P=0. 000]; 2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骨密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 63±58. 43) mg·cm^(-3),(81. 14±63. 78) mg·cm^(-3),t=1. 426,P=0. 157;(45. 38±37. 15) mg·cm^(-3),(52. 55±31. 23) mg·cm^(-3),t=-1. 048,P=0. 297;(48. 14±34. 07) mg·cm^(-3),(45. 37±42. 60) mg·cm^(-3),t=0. 357,P=0. 722]。坏死组ARCOⅡ期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大于非坏死组股骨头边缘骨密度[(228. 97±49. 64) mg·cm^(-3),(141. 37±31. 93) mg·cm^(-3),t=7. 486,P=0. 000];坏死组ARCOⅡ期坏死区、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骨密度与非坏死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7. 31±64. 15) mg·cm^(-3),(284. 05±45. 88) mg·cm^(-3),t=1. 513,P=0. 141;(100. 71±45. 88) mg·cm^(-3),(81. 14±63. 78) mg·cm^(-3),t=1. 277,P=0. 206;(65. 39±26. 72) mg·cm^(-3),(52. 55±31. 23) mg·cm^(-3),t=1. 653,P=0. 103;(59. 97±31. 76) mg·cm^(-3),(45. 37±42. 60) mg·cm^(-3),t=1. 417,P=0. 161]。坏死组ARCOⅢ期坏死区骨密度大于非坏死组股骨头中心骨密度[(380. 42±74. 99) mg·cm^(-3),(284. 05±45. 88) mg·cm^(-3),t=6. 110,P=0. 000];坏死组ARCOⅢ期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大于非坏死组股骨头边缘骨密度[(210. 52±45. 64) mg·cm^(-3),(141. 37±31. 93) mg·cm^(-3),t=7. 853,P=0. 000];坏死组ARCOⅢ期大转子骨密度小于非坏死组[(29. 81±37. 03) mg·cm^(-3),(52. 55±31. 23) mg·cm^(-3),t=-2. 879,P=0. 005];坏死组ARCOⅢ期股骨颈、转子间骨密度与非坏死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7. 01±67. 43) mg·cm^(-3),(81. 14±63. 78) mg·cm^(-3),t=1. 029,P=0. 307;(38. 94±33. 49) mg·cm^(-3),(45. 37±42. 60) mg·cm^(-3),t=-0. 682,P=0. 497]。ARCOⅡ期坏死区骨密度小于ARCOⅢ期(t=-3. 565,P=0. 001),大转子、转子间骨密度均大于ARCOⅢ期(t=3. 771,P=0. 001; t=2. 208,P=0. 032); ARCOⅡ期坏死周围区域、股骨颈骨密度与ARCOⅢ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 337,P=0. 188; t=0. 225,P=0. 823)。结论:股骨头坏死区和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较正常股骨头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密度 定量CT
下载PDF
T2WI直方图对椎体压缩性骨折进展中骨髓水肿及疼痛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良洲 黄波 +6 位作者 程晓光 程克斌 张鑫 刘华 汪鹏 刘坚 蔡青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T2WI直方图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判定及疼痛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2例因骨质疏松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在骨折30、90d时行常规MRI检查和疼痛评分。对以上时间的T2WI压脂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计算直方图的... 目的:探讨T2WI直方图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判定及疼痛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2例因骨质疏松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在骨折30、90d时行常规MRI检查和疼痛评分。对以上时间的T2WI压脂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计算直方图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值和偏度值,比较30d和90d时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各参数与疼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折90d时,T2WI直方图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及偏度值均低于30d时(均P<0.05),平均值、中位数与疼痛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912。结论:T2WI直方图参数中平均值和中位数能帮助判断骨折时间,同时与疼痛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T2WI直方图
下载PDF
骨、肌和脂肪的测量与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植 程晓光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5期257-258,263,共3页
肌骨骼系统(musculoskeletal system)由骨骼和肌组成,是人体实现站立和运动的前提。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增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肌体积增大,肌力增加;在成年达到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和峰值肌量(peak mus... 肌骨骼系统(musculoskeletal system)由骨骼和肌组成,是人体实现站立和运动的前提。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增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肌体积增大,肌力增加;在成年达到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和峰值肌量(peak muscle mass)后,随着年龄增加骨量丢失,肌萎缩,导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和肌少症(sarcopenia)的发生,或发生骨肌减少症(osteosarcopenia)[1]。随着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肌的量和功能下降,跌倒风险增加,临床结局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将成为严重威胁大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量丢失 峰值骨量 跌倒风险 肌少症 骨密度 骨强度 肌萎缩
下载PDF
中青年女性颈椎椎旁肌群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赵越 王玲 +2 位作者 刘艳东 程晓光 郁万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颈椎椎旁肌群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招募218名21~59岁的成年女性进行颈部定量CT(QCT)检查,测量C6椎体骨密度(BMD)及C6椎体中心层面椎旁肌群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平均CT值。检验样本正态性...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颈椎椎旁肌群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招募218名21~59岁的成年女性进行颈部定量CT(QCT)检查,测量C6椎体骨密度(BMD)及C6椎体中心层面椎旁肌群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平均CT值。检验样本正态性,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样本均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测量重复性。使用偏相关分析研究颈椎椎旁肌群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C6水平椎旁肌群CSA与年龄(r=0.142,P<0.05)、体质指数(BMI)(r=0.575,P<0.01)呈正相关关系,椎旁肌群密度与年龄、BMI无显著相关性。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179,P<0.01),与BMI无显著相关性。控制年龄、BMI因素,C6水平椎旁肌群CSA与BMD无显著相关性,平均CT值与BMD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青年女性颈椎椎旁肌群脂肪浸润程度与BMD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旁肌肉 BMD QCT
下载PDF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点
17
作者 黄善强 程晓光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2期31-33,37,共4页
目的:分析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ysplasia epiphysealis hemimelica,DEH)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39例DEH患儿的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2例;年龄2~15岁,其中... 目的:分析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ysplasia epiphysealis hemimelica,DEH)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39例DEH患儿的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2例;年龄2~15岁,其中2~7岁24例、8~15岁15例。病程1~6年,中位数3年。由两位高年资骨肌影像医师共同阅片,重点观察病灶累及部位和形态。结果:本组39例患儿,病灶位于单侧膝关节8例、单侧踝关节18例、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13例。病灶位于膝关节者,累及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平台骨骺19例(其中2例合并股骨远端骺板早闭,2例合并膝关节外翻);单纯累及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平台骨骺各1例。病灶位于踝关节者,累及胫骨远端和距骨滑车骨骺21例;累及胫骨远端、距骨及足舟骨骨骺8例;累及距骨外侧、腓骨远端、足舟骨及骰状骨骨骺2例,其中1例合并踝关节内翻。2~7岁的24例患儿中,18例CT表现为骨骺周围偏侧性散在斑点状、结节状、小片状的钙化或骨化影,与固有骨骺无融合;其余6例表现为偏侧骨骺局限性膨大。8~15岁的15例患儿中,13例CT表现为骨骺旁分叶状或结节状团块影,与固有骨骺部分或完全融合,骨骺偏侧性增大、形态失常,关节端可见畸形骨性突起;其余2例表现为散在的结节状、小片状的钙化或骨化影。结论:DEH多发于踝、膝关节,不同年龄段DEH患儿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不同。2~7岁的低年龄段患儿,多表现为骨骺周围偏侧性散在斑点状、结节状、小片状的钙化或骨化影,与固有骨骺无融合;8~15岁的高年龄段患儿,多表现为骨骺旁分叶状或结节状团块影,与固有骨骺部分或完全融合,骨骺偏侧性增大、形态失常,关节端可见畸形骨性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儿童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
下载PDF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专家共识 被引量:87
18
作者 程晓光 +8 位作者 袁慧书 程敬亮 翁习生 徐浩 高剑波 徐文坚 吴艳 刘华 黄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9-1256,共8页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骨质疏松症防...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但目前缺乏统一的共识,影响着学科发展和规范临床服务。为此,由来自放射、骨科、内分泌、影像技术和核医学专业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在充分复习国际指南、共识、文献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针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和骨密度测量技术、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影像学检查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雷达网探测能力计算方法
19
作者 程晓光 李威 王政伟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9年第4期77-82,共6页
雷达网是空天防御系统重要的情报来源,目前对雷达网探测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较少且侧重于二维,不适应三维指挥控制系统,故无法满足规划决策精确化要求。利用雷达在高程方向上的探测信息,定量分析了雷达网探测能力,给出了考虑地形遮蔽和... 雷达网是空天防御系统重要的情报来源,目前对雷达网探测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较少且侧重于二维,不适应三维指挥控制系统,故无法满足规划决策精确化要求。利用雷达在高程方向上的探测信息,定量分析了雷达网探测能力,给出了考虑地形遮蔽和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单部雷达在三维空间的探测范围和探测距离的方法,以及雷达网在不同高程上总的探测范围、面积和特定方向上探测距离的计算方法等。最后,使用“铺路爪”系列雷达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网 雷达包络体 导弹突防 雷达散射截面 高程圈
下载PDF
定量CT分析年龄、腹部脂肪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潘亚玲 陈彤彤 +3 位作者 王晗琦 常蕊 程晓光 陆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腹部脂肪及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腹内脂肪(VAT)与BM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442例,其中男1522例,女920例,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段:30~39、40~49、50~59、60~69...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腹部脂肪及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腹内脂肪(VAT)与BM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442例,其中男1522例,女920例,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段:30~39、40~49、50~59、60~69、70~90岁。采用QCT测量L2中心层面腹部总脂肪(TAT)、VAT、皮下脂肪(SAT)及腰椎BMD。分析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间TAT、VAT、SAT、BMD的差异及TAT、VAT、SAT与BMD的相关性。结果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段TAT、VAT高于30~39岁男性(P均<0.01),而SAT低于30~39岁男性(P均<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段TAT、VAT、SAT高于30~39岁女性(P均<0.001)。50岁以上男性及女性各年龄段间TAT、VA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49、50~59岁年龄段分别较上一年龄段VAT明显增多(P均<0.01),BMD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P均<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AT是女性BMD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89,P=0.007),TAT、SAT不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腹部脂肪和BMD随年龄发生变化,男性和女性均在40~59岁出现VAT明显增多。VAT可能是女性BMD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年龄因素 脂肪组织 骨密度 志愿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