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夏季武汉市三类空间气温时空变化分析
1
作者 刘火胜 昝嘉惠 +2 位作者 成雅田 余乾慧 吴昌广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选用2022年6—8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89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三类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探究高温天气事件对三类空间气温的空间分布及生态、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 选用2022年6—8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89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三类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探究高温天气事件对三类空间气温的空间分布及生态、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日、非高温日的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气温均为05—06时逐时平均气温最低,14—16时最高的昼间变化趋势。高温天气事件显著增加了三类空间的夜间气温,其中城镇空间的夜间气温增幅最大,为4.5℃。三类空间气温类间差异在高温日最大,在阴雨日最小。三类空间气温在高温日和非高温日的夜间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形成了气温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逐渐递减的圈层结构,而三类空间的昼间气温差异较小。高温日、非高温日的生态、农业空间对其临近城镇空间的降温作用在日出前后、夜间最显著,两类空间对城镇空间的降温强度在高温日大于非高温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 气温增幅 气温差
下载PDF
街谷行道树种植对环境热舒适度的影响及适应性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昌广 樊萱 +2 位作者 肖乾坤 郭雅耘 成雅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60-66,共7页
行道树种植通常被作为改善城市街谷近地微气候的重要策略,如何发挥行道树对街谷热舒适度的提升潜力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行道树种植与街谷热舒适度”相关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总结梳理可将其归纳为行道树树木个体形态对... 行道树种植通常被作为改善城市街谷近地微气候的重要策略,如何发挥行道树对街谷热舒适度的提升潜力受到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行道树种植与街谷热舒适度”相关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总结梳理可将其归纳为行道树树木个体形态对热舒适度的调控、行道树绿带空间配置与街谷热舒适度整体提升的关联性、适应不同街谷空间形态的行道树种植设计策略等三个研究主题。在深入分析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善热舒适度的街谷行道树种植设计方案技术框架。最后,分别从建立响应地域气候特征的街谷行道树种植设计模式、构建街谷环境热舒适度模拟评估导则、制定街谷环境热舒适度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以期为后续城市街谷绿化提升热环境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谷 行道树 环境热舒适度 树木个体形态 绿带空间配置
下载PDF
行道树冠形对街谷内流场及PM_(10)浓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乾坤 李思韬 +1 位作者 成雅田 吴昌广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城市道路绿化通常被作为应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城市街谷中行道树的种植易导致内部空气流动受阻并引发污染物堆积。为进一步揭示行道树冠形特征对街谷颗粒污染物分布的影响,采用城市微气候数... 城市道路绿化通常被作为应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城市街谷中行道树的种植易导致内部空气流动受阻并引发污染物堆积。为进一步揭示行道树冠形特征对街谷颗粒污染物分布的影响,采用城市微气候数值模拟软件ENVI-met,模拟分析了平行、斜交、垂直3种来流风向下4种典型行道树冠形对街谷内流场及PM_(10)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来流风向下,4种行道树树冠对街谷空气流动均存在阻塞效应;树木冠层的叶面积密度分布是影响阻塞效应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叶面积密度最大的冠层高度风速降幅最为显著;行道树冠形在不同来流风向下对两侧行人高度PM_(10)扩散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平行、斜交风向下对PM_(10)积聚程度的强弱顺序为:圆锥形树冠>球形树冠>卵形树冠>倒卵形树冠,而垂直风向下为:倒卵形树冠>球形树冠>卵形树冠>圆锥形树冠;未来在街谷行道树种植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街谷来流风向选择适宜的行道树或对行道树树冠进行修剪整形,从而降低街谷两侧行人的污染暴露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行道树种植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行道树 树冠形状 空气流动 颗粒物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武汉市局地次级湖风环流特征模拟及其降温效应分析
4
作者 吴昌广 谢婧 +2 位作者 成雅田 程维金 刘火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6期126-134,共9页
湖陆热力差异激发的局地次级环流是湖泊缓解周边建成区热环境的驱动机制,明晰湖风环流特征对优化湖泊降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UCM,对2018年夏季典型气象日武汉城市边界层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都市发展区湖泊的局... 湖陆热力差异激发的局地次级环流是湖泊缓解周边建成区热环境的驱动机制,明晰湖风环流特征对优化湖泊降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UCM,对2018年夏季典型气象日武汉城市边界层特征进行模拟,分析都市发展区湖泊的局地次级湖风环流发展特征及其降温效应。结果表明:湖风持续时间受湖泊面积、区位、背景风速影响,湖泊面积越大湖风持续时间越长,同等规模的城中湖湖风持续时间长于城郊湖,背景风速增大时小型城郊湖的湖风率先消失。都市区内极强热岛与强热岛区域面积随着湖风增强而逐渐减小,且湖风对湖泊下风向区域的降温强度、范围均大于上风向地区。分布紧密湖泊产生的湖风环流在边界层高度上连接可形成降温冷链,从而促进近地面湖风降温范围的延展。研究结果可为与局地次级湖风环流协同的城市降温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次级湖风环流 生消特征 降温效应 武汉市 WRF
下载PDF
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亚田 汤皓 +4 位作者 孙丽丽 胡雅婷 马莹 郭娟 黄璐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65-2283,共19页
植物源二萜类天然产物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具有抗癌、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在药品、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diterpenoids)生物合成途径中功能基因的逐步揭示和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 植物源二萜类天然产物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具有抗癌、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在药品、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diterpenoids)生物合成途径中功能基因的逐步揭示和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采用代谢工程技术构建了多种二萜类化合物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且多个化合物达到克级产量。本文对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情况进行综述,介绍并探讨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微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和改造策略,为高产二萜类化合物细胞工厂构建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二萜类化合物 合成生物学 代谢工程 微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武汉建成空间近地面风环境异质特征分析
6
作者 刘则尧 成雅田 +2 位作者 昝嘉惠 刘火胜 吴昌广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7-174,共8页
为厘清不同类型建成空间风环境异质特征,本文根据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对武汉建成空间进行分类,利用城市气象站点2019年全年风速风向监测数据,探讨建成空间整体风速特征及LCZ类间风速风向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上来讲,... 为厘清不同类型建成空间风环境异质特征,本文根据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对武汉建成空间进行分类,利用城市气象站点2019年全年风速风向监测数据,探讨建成空间整体风速特征及LCZ类间风速风向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上来讲,建成空间对城市背景风具有较大削减作用,不管在何种背景风速段下武汉市建成空间平均风速仅为背景风速的1/3;2)建成空间类型间风速存在差异且在不同背景风速段下保持稳定的规律,风速大小呈现大型低层(LCZ8)>零散建筑(LCZ9)>开敞低层(LCZ6)>开敞中层(LCZ5)>开敞高层(LCZ4)>紧凑中层(LCZ2)>紧凑低层(LCZ3),其中LCZ3以发生静风为主,且全年静风频率高达72%,其他LCZ静风频率在11%~40%之间,皆以发生软风为主;3)同一类型建成空间局地主导风向异质特征较为显著,易受LCZ内部建筑形态及周边建成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延伸LCZ理论在城市气候环境评估中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近地面风速 城市通风
原文传递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CYP81C16 involved in the tanshinone biosynthetic pathway in Salvia miltiorrhiza
7
作者 REN Li LUO Linglong +9 位作者 HU Zhimin MA Ying WANG Jian cheng yatian JIN Baolong CHEN Tong TANG Jinfu CUI Guanghong GUO Juan HUANG Luqi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938-949,共12页
Danshen,the dried roots and rhizome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S.miltiorrhiza),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anshinones,the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Danshen,exhibit... Danshen,the dried roots and rhizome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S.miltiorrhiza),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anshinones,the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Danshen,exhibit a wide spectrum of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suggesting their potential for future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Tanshinone biosynthesis is a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at least six P450 enzyme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most of which belong to the CYP76 and CYP71 families.In this study,CYP81C16,a member of the CYP71 clan,was identified in S.miltiorrhiza.An in vitro assay revealed that it could catalyze the hydroxylation of four para-quinone-type tanshinones,namely neocryptotanshinone,deoxyneocryptotanshinone,and danshenxinkuns A and B.SmCYP81C16 emerged as a potential broad-spectrum oxidase targeting the C-18 position of para-quinone-type tanshinones with an impressive relative conversion rate exceeding 90%.Kinetic evaluations and in vivo assays underscored its highest affinity towards neocryptotanshinone among the tested substrates.The overexpression of SmCYP81C16 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of(iso)tanshinone in hairy root lines.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mCYP81C16 in this study accentuates its potential as a pivotal tool in the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tanshinones,either through microbial or plant metabolic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miltiorrhiza TANSHINONE Biosynthetic pathway Cytochrome P450 HYDROXYLATION Neocryptotanshinone
原文传递
广场绿化形式及其植物景观特征的热环境效应实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姜丽娟 成雅田 +2 位作者 程维金 林姚宇 吴昌广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8,110,共8页
为综合分析高温天气条件下广场不同绿化模式、植物景观特征对热环境的日夜间影响规律,本文在2020年8月31日7:00—22:00对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广场进行小气候环境实地监测,比较分析了硬质铺装、水体景观、规则树阵、疏林草地4类绿化形式空... 为综合分析高温天气条件下广场不同绿化模式、植物景观特征对热环境的日夜间影响规律,本文在2020年8月31日7:00—22:00对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广场进行小气候环境实地监测,比较分析了硬质铺装、水体景观、规则树阵、疏林草地4类绿化形式空间小气候因子和热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不同围合形式植物景观的热舒适性差异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广场不同绿化形式对全天的空气温湿度影响较小,但对风速、黑球温度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日夜差异,是影响广场不同空间生理等效温度(PET)差异的主要小气候因子;2)4类绿化形式空间热舒适性在日间存在较大差异,规则树阵、疏林草地、水体景观与硬质铺装相比,日间平均PET降幅分别为8.85℃、5.50℃、2.48℃,但从全天热可接受时间占比来看,硬质铺装空间则略高于水体景观空间;3)植物景观围合空间对PET的调控能力主要受乔木覆盖度影响,其中覆盖型、垂直型日间热舒适性要显著优于半开敞型、开敞型、无植物型,而在夜间不同植物景观围合空间的热舒适性差异较小,且覆盖型要略低于其它4类。该研究成果可为热环境优化视角下的广场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 绿化形式 植物景观特征 生理等效温度 热舒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