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荭草素对T2DM并非乙醇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静 张学辉 +2 位作者 车奎 迟静薇 王颜刚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研究异荭草素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喂养60%的高脂饲料制备T2DM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异荭草素低、中... 目的研究异荭草素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喂养60%的高脂饲料制备T2DM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异荭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异荭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0、20、40 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采集血及肝组织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空腹血清血糖(FBG)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滴沉积;比色试剂盒检测肝组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异荭草素处理各组小鼠的肝组织脂滴沉积明显减少,TC、TG、FFA含量显著降低(F=62.612~882.536,P<0.001);血清FBG显著降低(F=1183.454,P<0.001);肝组织中T-AOC、SOD、CAT、GSH等抗氧化指标水平显著升高(F=49.356~1869.515,P<0.001),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显著降低(F=287.756,P<0.001);肝组织中Nrf-2、HO-1、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560~42.410,P<0.01)。结论异荭草素一方面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肝脏GLUT2蛋白表达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进而发挥对T2DM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素 糖尿病 2型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 氧化性应激 葡萄糖转运体2型 小鼠
下载PDF
RSK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尹雅楠 +7 位作者 迟静薇 车奎 王颜刚 王斐 余霄龙 王芳 孙文海 赵世华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激酶A6(RSK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例PTC(A组)和对应的癌旁组织(B组),4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C组)及其结节旁组织(D组)新鲜标本,提取相应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激酶A6(RSK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例PTC(A组)和对应的癌旁组织(B组),4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C组)及其结节旁组织(D组)新鲜标本,提取相应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SK4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A组中RSK4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 Z =-9.658, P <0.01)和C组( Z =-5.648, P <0.01),但C组RSK4表达量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肿瘤直径>1 cm的PTC组织中RSK4表达量显著低于≤1 cm组( Z =-3.528, P <0.01),有包膜侵犯的PTC组织中RSK4表达量显著低于无包膜侵犯组( Z =-2.822, P <0.01)。结论 RSK4在PTC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大小、包膜侵犯相关,可能成为PT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质S6激酶类 90-kDa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甲状腺结节 基因表达
下载PDF
PRSS3基因突变相关胰腺炎并糖尿病患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肖敏 迟静薇 +4 位作者 车奎 吕文山 祁梦梦 张文洁 王颜刚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75-277,28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人胰蛋白酶原基因3(PRSS3)的突变特点,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两种疾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AP并D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 目的通过分析1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人胰蛋白酶原基因3(PRSS3)的突变特点,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两种疾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例AP并D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完善患者及其母亲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恶心呕吐伴腹痛1 d”首次就诊,经检测血尿淀粉酶升高,腹部增强CT检查显示胰腺头颈部边缘略毛糙,周围见多发液体影;住院期间多次检测结果显示空腹及餐后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诊断为AP、DM。患者C肽释放曲线提示餐后C肽倍增量不足,有2型DM的特点,但是胰岛储备功能不足,予以地特胰岛素16 U,睡前皮下注射,联合吡格列酮片30 mg,每日1次,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每日3次,非诺贝特胶囊0.2 g,每日1次,治疗1周,复查结果显示空腹及餐后血糖降至理想范围。基因测序结果示患者及其母亲PRSS 3均有c.284_285delAC杂合突变,可能与AP相关。结论对AP合并DM患者,应完善PRSS 3等基因检测,以指导患者精准诊疗,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腺炎 胰蛋白酶 突变 序列分析 DNA
下载PDF
神经元五环素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啸 褚言琛 +3 位作者 迟静薇 张文洁 刘波 王志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3-525,共3页
目的观察NPTX-1基因对腰背部术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接受取内固定的二次手术患者的瘢痕组织6例。体外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 目的观察NPTX-1基因对腰背部术后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接受取内固定的二次手术患者的瘢痕组织6例。体外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其中A组转染敲除NPTX-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B组转染NPTX-1基因的阴性对照序列(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PTX-1和PCNA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均数。结果RT-qPCR结果显示,A组细胞NPTX-1表达低于B组(0.18±0.03比1.56±0.04,t=49.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组细胞NPTX-1蛋白表达低于B组(0.29±0.04比0.68±0.01,t=15.3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A组细胞在24、48、72 h的490 nm吸光度(A490 nm)值低于B组(0.93±0.04比1.06±0.05、1.42±0.05比1.66±0.08、1.65±0.06比1.99±0.07,t=4.469、4.958、6.1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结果显示,A组细胞PCNA表达低于B组(0.36±0.02比0.96±0.01,t=55.1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低于B组(0.25±0.04比0.45±0.03,t=6.8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结果显示,A组细胞迁移数量低于B组[(138.67±4.51)个比(275.00±5.00)个,t=35.0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的NPTX-1基因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并抑制PC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部 术后 瘢痕成纤维细胞 基因敲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核抗原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多柔比星致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柳爽爽 王本臻 +5 位作者 毛成刚 王哲哲 迟静薇 车奎 卢小琼 李自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s-ex)对多柔比星致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与DCM组(80只)。采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进行造...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s-ex)对多柔比星致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20只)与DCM组(80只)。采用腹腔注射多柔比星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DCM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经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kg氨基酸葡萄糖培养基(DMEM),外泌体20μg/kg、100μg/kg和250μg/kg。造模结束后按随机数字法表随机选取正常组10只、DCM组30只大鼠行心脏超声评估大鼠心功能。外泌体治疗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各组大鼠各10只行心脏超声评估大鼠心功能。大鼠心室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Ⅰ)、Smad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DCM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64.30±3.51)%和(38.70±2.85)%]较正常组[(78.80±1.52)%和(50.60±1.50)%]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18、22.311,均P<0.01)。DCM组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62±0.13)mm和(3.40±0.12)mm]较正常组[(3.29±0.24)mm和(3.16±0.33)m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4、3.800,均P<0.01)。外泌体治疗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外泌体组LVEF[(84.3±2.6)%和(83.4±3.2)%]明显高于DCM组[(79.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asson染色发现外泌体治疗组蓝染的胶原纤维较DCM组有所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剂量外泌体可显著降低α-SMA和Smad2的表达(t=2.828、2.972,均P<0.05),高剂量及低剂量外泌体均可降低COLⅠ的表达(t=4.276、2.972,均P<0.05)。结论:大鼠尾静脉注射hUCMSCs-ex能显著降低多柔比星诱导大鼠DCM所致的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 纤维化 外泌体 静脉注射 大鼠
原文传递
转胶蛋白通过阻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抑制人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5
6
作者 于佳睿 赵燕芸 +6 位作者 李脉超 迟静薇 车奎 王颜刚 孙文海 胡建霞 赵世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7-573,共7页
目的探究转胶蛋白(transgelin,TAGL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收集100例PTC组织及对应10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Western印... 目的探究转胶蛋白(transgelin,TAGL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收集100例PTC组织及对应10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分析PTC组织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AGLN的表达水平。分别使用质粒和shRNA慢病毒载体过表达和敲减PTC细胞中的TAGLN,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TAGLN对PT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AGLN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ing kinase,ER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的TAGLN mRNA表达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无差异(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TAGLN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PTC组织中TAGLN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上调TAGLN的表达抑制PT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1),而下调TAGLN的表达促进PT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1)。在PTC细胞中,过表达TAGLN可降低磷酸化ERK的表达(P<0.05),而沉默TAGLN可增加磷酸化ERK的表达(P<0.01)。结论TAGLN在PTC中表达显著降低且与PTC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胶蛋白 MAPK/ER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USP4通过去泛素化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调控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曾响 李月云 +4 位作者 刘相萍 迟静薇 刘家秀 周泉 王海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观察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4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I)的去泛素化调节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过表达USP4的稳定乳腺癌细胞株BT-549。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外源性泛素,通过泛素化实验验... 目的观察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4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I)的去泛素化调节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过表达USP4的稳定乳腺癌细胞株BT-549。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外源性泛素,通过泛素化实验验证USP4对TGFβRI的泛素化修饰。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USP4对乳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过表达USP4的稳定乳腺癌细胞株中USP4mRNA的表达量(△Ct=3.43±0.05)是空白对照细胞(△Ct=7.26±0.03)的14.2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50,P=0,000);USP4蛋白的表达量是空白对照细胞的4.9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40,P=0.000)。过表达USP4后TGFβ3RI的体外泛素化水平明显降低。在克隆形成实验中,稳定过表达USP4、病毒对照及空白对照的BT-549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5.83±1.01)%、(11.83±0.60)%、(7.17±0.60)%,分别t=11.880、15.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划痕试验中,放大200倍视野下观察稳定过表达USP4、病毒对照及空白对照的BT-549细胞,每个视野可见发生迁移的细胞个数为(56.67±1.76)、(27.00±1.16)、(27.33±1.45)个,t=14.070、1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USP4可通过其去泛素化酶的活性解除TGFβRI耦联的泛素链稳定TGFβRI的表达,从而增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4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 泛素化
原文传递
RSK4基因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尹雅楠 于佳睿 +5 位作者 迟静薇 车奎 怀宙阳 王颜刚 王斐 赵世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4例PTC组织及相应134例癌旁甲状腺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4例PTC组织及相应134例癌旁甲状腺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SK4基因甲基化状态与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甲基化特异性PCR结果表明,PTC组织中RSK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显示PTC组织中RSK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PTC组织中RSK4基因mRNA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且在PTC组织中,甲基化组RSK4基因mRNA表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1);甲基化的PTC组织RSK4 mRNA表达低于甲基化的癌旁组织(P<0.01),未甲基化的PTC组织RSK4 mRNA表达也低于未甲基化的癌旁组织(P<0.01)。PTC中RSK4基因高甲基化状态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甲基化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平均水平高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RSK4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可能为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其有可能成为PTC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核糖体S6蛋白激酶4 甲基化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牟泽芃 迟静薇 +6 位作者 吕文山 胡建霞 王韵阳 程炳菲 孟旭霞 王颜刚 王伟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88-792,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能否通过影响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起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周龄6-8周、体重20-24g雌性NOD小鼠8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型糖尿病发病...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能否通过影响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起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周龄6-8周、体重20-24g雌性NOD小鼠8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型糖尿病发病小鼠分为糖尿病(DM)组、胰岛素(INS)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干预)和干细胞(MSC)组(给予hUC-MSCs+甘精胰岛素干预),选取未发生糖尿病的NOD小鼠为正常对照(NC)组;每组10只小鼠。定期检测各组小鼠随机血糖。8周后处死小鼠,制作眼球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检测视网膜Notch-1蛋白胞内段(NICD)、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R1)mRNA、VEGFR-2mRNA及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t检验。结果(1)四组间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47,P<0.001),与DM组(6.4±1.0)相比,MSC组(2.8±0.5)数量显著减少(P<0.05)。(2)四组间小鼠视网膜NICD蛋白、HESR1mRNA、VEGFR-2mRNA及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55.076~562.306,均P<0.05)。与NC组相比,DM组小鼠视网膜NICD蛋白(0.38±0.18比1.74±0.11)和HESR1mRNA(0.29±0.04比1.00±0.00)表达下降、VEGFR2mRNA(4.11±0.40比1.00±0.00)及蛋白(1.40±0.85比0.28±0.02)表达量增加(均P<0.05);与DM组相比,MSC组小鼠视网膜NICD蛋白(1.36±0.05比0.38±0.18)、HESR1mRNA(0.80±0.02比0.29±0.04)表达增加,VEGFR2mRNA(1.80±0.27比4.11±0.40)及蛋白(0.92±0.10比1.40±0.85)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UC-MSCs可能通过激活Notch通路、抑制VEGFR-2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对DR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受体 NOTCH1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琳 张涛 +5 位作者 迟静薇 李勇 王韵阳 吕文山 王伟 王颜刚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初发1型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NOD小鼠共33只,饲养9周后,将成模的21只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干细胞组,每组10只,其中干细胞(MSCs)组发病后第3天尾静脉注射hUCMSCs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初发1型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NOD小鼠共33只,饲养9周后,将成模的21只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干细胞组,每组10只,其中干细胞(MSCs)组发病后第3天尾静脉注射hUCMSCs 1次;另取10只未发病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每周检测随机血糖(GLU)水平,8周后处死小鼠,取肝脏,HE染色后观察肝脏结构改变,ELISA法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Cs治疗8周后,MSCs组小鼠随机血糖(8.46±1.37)mmol/L比T1DM组(32.82±0.59) mmol/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T1DM组肝脏细胞形态异常,炎症细胞浸润,而MSCs组的较T1DM组明显改善。MSCs组小鼠肝脏组织的AGEs浓度(0.72±0.10)μg/ml低于T1DM组(1.35±0.22)μg/ml;同时MSCs组的NF-κB P65、IL-6、TNF-α、RAGE mRNA水平(分别为10.08±1.94、9.31±1.67、11.92±1.82、3.87±0.27),均低于T1DM组(分别为15.46±3.09、18.04±1.69、22.12±3.23、5.12±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UCMSCs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肝脏微观病理状态,降低AGEs浓度及某些炎性因子的水平以减轻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1型糖尿病 糖基化终末产物 肝损伤
原文传递
Essential sequence of the N-terminal cytoplasmic localization-related domain of huntingtin and its effect on huntingtin aggregates 被引量:4
11
作者 YAN YaPing PENG DanTao +6 位作者 TIAN Jun chi jingwei TAN JieQiong YIN XinZhen PU JiaLi XIA Kun ZHANG BaoRo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4期342-350,共9页
Huntington's disease(HD) is caused by abnormal CAG repeat expansion in the 5′-end of the Huntingtin(HTT) gene.In addition to the canonical C-terminal full-length huntingtin(htt) nuclear export signal,a cytoplasmi... Huntington's disease(HD) is caused by abnormal CAG repeat expansion in the 5′-end of the Huntingtin(HTT) gene.In addition to the canonical C-terminal full-length huntingtin(htt) nuclear export signal,a cytoplasmic localization-related domain(CLRD) in the N-terminus of htt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Here,we analyzed this domain by introducing deletion and substitution mutations in a truncated N-terminal htt protein and subsequently monitored htt expression,aggregat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by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We demonstrated that Htt4-17 was the essential sequence for htt cytoplasmic localization.We also found that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htt was altered when Htt1-17 was mutated to contain amino acids of different charges,suggesting a structural requirement of Htt1-17 for the cytoplasmic localization of htt. Deletion of the first three amino acids did not affect its association with mitochondria.We observed that defective cytoplasmic localization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of total htt aggregates and increased nuclear aggregates,indicating that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protein might influence the aggregation process.These studie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tt aggregation in 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定位 聚集效应 细胞质 序列 冠状动脉造影 免疫印迹分析 免疫细胞化学 HTT
原文传递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的晚发型Ⅱ型戊二酸血症1例
12
作者 赵燕芸 迟静薇 +1 位作者 车奎 王颜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2-415,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例以晚发型Ⅱ型戊二酸血症(GAⅡ)为特征的进行性肌无力为早期症状的中国青少年患者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FTD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19岁开始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从双下肢开始,逐渐进展到上肢。曾有... 本文报道了一例以晚发型Ⅱ型戊二酸血症(GAⅡ)为特征的进行性肌无力为早期症状的中国青少年患者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FTD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19岁开始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从双下肢开始,逐渐进展到上肢。曾有间歇性恶心症状,嗜睡症状不明显。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正常水平;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突变分析显示EFDT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遂确诊为戊二酸血症。患者对核黄素和泛醌(辅酶Q10)治疗表现出良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无力 核黄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