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及慢性肝脏病变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珊 刘宗石 +4 位作者 李晓明 WYLau ckleow 吴秉铨 李川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不同慢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异同,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TRAP方法检测38例HCC及其癌旁不同慢性病变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同时以4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不同慢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异同,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TRAP方法检测38例HCC及其癌旁不同慢性病变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同时以4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38例HCC中32例显示端粒酶活性(868%)。端粒酶活性与HCC的细胞分化、类型、大小及有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无关,但与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相关。端粒酶活性阴性组AFP水平明显低于各阳性组(P<001)。正常肝(4例)、先天性胆管闭锁(4例)、肝小叶间纤维增生(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例)及未见明显病变肝组织(7例)均未见有端粒酶活性。25例肝硬化中4例端粒酶呈弱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大多数HCC及个别肝硬化组织,其活性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端粒酶 肝病 慢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