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毅 李静 +6 位作者 谷贺贺 陆志峰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2-2011,共10页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以及2020/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360 kg N hm^(-2)5个氮肥施用水平。在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氮含量和油菜籽品质指标。结果表明,...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以及2020/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0、90、180、270、360 kg N hm^(-2)5个氮肥施用水平。在成熟期测定油菜籽产量、氮含量和油菜籽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冬油菜籽粒产量及氮含量,与不施氮相比,氮肥施用后平均增产1548 kg hm^(-2),平均增产率达32.9%,在施氮量为0~270 kg N hm^(-2)范围内,油菜籽产量随氮肥施用量显著增加,继续增施氮肥,油菜籽产量无明显变化或有下降趋势,施氮主要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来提高油菜籽粒产量。施氮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达270 kg N hm^(-2)时籽粒氮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施氮显著降低籽粒含油量,氮肥用量每增加100 kg N hm^(-2),籽粒含油量下降1.6个百分点。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籽粒硫甙、油酸、亚麻酸、芥酸以及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呈升高趋势,亚油酸呈降低趋势,油菜籽粒品质整体呈降低趋势。综上所述,以追求高品质食用油为目标,同时兼顾油菜籽粒产量,氮肥适宜用量约为180kgNhm^(-2);以追求油菜籽粒产量并考虑油菜饼粕作饲料为目标时,氮肥适宜用量约为270 kg N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冬油菜 品质 含油率 蛋白质产量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旱地和水田油菜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娅婷 任涛 +5 位作者 张顺涛 周橡棋 赵剑 廖世鹏 丛日环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2-783,共12页
氮磷钾肥施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增产措施,旱-旱和水-旱周年复种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究氮磷钾养分对不同轮作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于2017—2020年在湖北省沙洋县连续3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 氮磷钾肥施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增产措施,旱-旱和水-旱周年复种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探究氮磷钾养分对不同轮作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于2017—2020年在湖北省沙洋县连续3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旱地油菜(玉米-油菜)和水田油菜(水稻-油菜)2种轮作模式,各轮作分别设置氮磷钾(NPK)、不施氮(–N)、不施磷(–P)和不施钾(–K)4个处理,分析了油菜籽产量、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情况,并对肥料利用率和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进行了评估。3年试验的平均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和–K处理的旱地油菜分别减产68.4%、89.6%和7.0%;水田油菜分别减产71.0%、84.7%和6.4%。对产量构成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旱地油菜还是水田油菜,施肥对角果数影响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与NPK处理相比,旱地和水田油菜的角果数因缺氮、缺磷和缺钾分别减少61.6%和52.0%、82.0%和67.8%、16.2%和19.7%。相同施肥处理的旱地和水田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N、–K和NPK处理,旱地油菜产量均高于水田油菜,分别高27.2%、15.9%和16.7%,而–P处理的旱地油菜产量比水田油菜低20.8%;养分积累量趋势与产量相似,除–P处理外,其余3个处理的旱地油菜地上部养分积累量均高于水田,NPK处理的旱地油菜地上部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比水田油菜高20.4%、37.3%和4.2%。旱地油菜季的年均土壤本底氮和钾供应量分别比水田高15.0%和20.9%,而磷供应量比水田低39.2%。旱地油菜季氮肥和磷肥回收利用率均高于水田,而钾肥回收利用率低于水田。综上,养分的配合施用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旱-旱轮作和水-旱轮作油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并受养分种类的影响。与旱地油菜相比,水田油菜种植需格外注重氮肥和钾肥的施用,而旱地油菜较水田油菜则需适当增施磷肥,以针对性地补充土壤缺乏养分和实现油菜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菜轮作 水稻-油菜轮作 油菜籽产量
下载PDF
有机肥用量对冬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崔鑫 崔宏卓 +5 位作者 廖世鹏 陆志峰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3-1494,共12页
【目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并改善作物品质。探究有机肥用量对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油菜有机肥用量,为油菜绿色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 【目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并改善作物品质。探究有机肥用量对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油菜有机肥用量,为油菜绿色优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开展了两年的田间试验。在施用N 200 kg/hm^(2)、P_(2)O_(5)75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有机肥用量处理:0(M0)、1125(M1)、2250(M2)、3375(M3)和4500(M4)kg/hm^(2)。分析不同有机肥用量下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籽粒油分与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同时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探究最佳有机肥用量。【结果】在化肥用量相同的前提下,增施有机肥能进一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2018—2019和2019—2020年间产量最高的处理分别为M3和M2处理,分别较M0提高了109.0%和48.3%。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有机肥增加,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较M0处理分别提高了8.0%~50.3%与10.0%~36.9%,且均以M2处理最高。施用有机肥影响了籽粒氮和磷含量,对钾含量影响不大,但籽粒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1%~72.1%、12.5%~91.7%与22.9%~71.8%。油菜籽粒含油率与蛋白质含量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呈相反的趋势,有机肥处理籽粒含油率较M0处理降低了2.6%~10.9%,而籽粒蛋白质含量较M0处理分别最高增加了18.2%和27.1%,且两年间均在M2处理下最高。产油量与蛋白质产量随产量提高总体呈增加趋势,且分别在有机肥施用量为1758与2819 kg/hm^(2)时达到平台点,在本试验中,有机肥用量为2250 kg/hm^(2)时,种植油菜的农户可以获得最高油菜籽净收益。【结论】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进而提高籽粒产量。油菜籽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较低的有机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油量,而较高的有机肥用量可以提高菜籽蛋白产量,因此,有机肥的适宜施用量需要依据具体生产目标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用量 冬油菜 产量 养分积累量 蛋白质含量 含油率
下载PDF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谷贺贺 崔鑫 +7 位作者 李静 周杨果 陆志峰 张洋洋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102,共12页
【目的】我国南方大多数农田土壤有效钾含量偏低,缺钾胁迫已经成为一些地区油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探明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冬油菜生产中钾肥合理施用实现油菜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9—2021年... 【目的】我国南方大多数农田土壤有效钾含量偏低,缺钾胁迫已经成为一些地区油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探明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冬油菜生产中钾肥合理施用实现油菜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9—2021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了连续2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K_(2)O施用水平,分别为0(K_(0))、60(K_(60))、120(K_(120))、180(K_(180))和240(K_(240))kg/hm^(2)。从进入盛花期第15天起,每6天在K_(0)和K_(120)处理取样一次,测定角果不同部位氮钾含量。成熟期分析了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硫甙含量、籽粒氮钾含量。【结果】1)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与K_(0)处理相比,施钾处理2019—2020和2020—2021年油菜产量分别提高了62.9%~103.7%和31.0%~59.2%,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增加,当K_(2)O施用量达到120~180 kg/hm^(2)后,继续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施钾增加了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进而提高油菜产量。2)钾肥施用改善了油菜籽的营养和饲用品质,与K_(0)相比,2019—2020年K_(180)处理、2020—2021年K_(120)处理油菜籽含油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8%和6.9%;蛋白质含量则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2019—2020年的K_(180)和K_(240)处理、2020—2021年的K_(240)处理蛋白质含量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较K_(0)处理分别降低了9.1%和14.2%、12.1%;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油菜籽油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硫甙含量呈下降趋势。施钾显著提高了油菜籽油分和蛋白质产量,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油分产量先显著增加,当K_(2)O施用量达到180 kg/hm^(2)后,继续增施钾肥油分产量不再显著增加,施钾处理间蛋白质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施钾显著降低了籽粒氮含量,与K_(0)处理相比,施钾处理2019—2020和2020—2021年籽粒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1%~21.9%和15.9%~22.0%;籽粒钾含量随着K_(2)O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K_(0)相比,施钾处理2019—2020和2020—2021年籽粒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1%~37.8%和6.3%~27.1%。角果发育过程中,K_(0)处理籽粒氮含量始终高于K_(120)处理,而籽粒钾含量始终低于K_(120)处理。施钾还显著提高了角果的光合能力,与K_(0)处理相比,K_(120)处理角果的净光合速率(p_(n))提高了35.5%。【结论】钾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进而提高籽粒产量。施钾显著降低了籽粒的氮含量,提高了籽粒钾含量以及角果的光合能力,促进了籽粒油分的合成,提高了籽粒油分及蛋白质产量,同时改善了脂肪酸的组成,降低了硫甙含量。钾肥用量控制在K_(2)O 131~160 kg/hm^(2)范围内,能够在获得较高油分和蛋白质产量的同时,改善油菜籽的营养和饲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用量 冬油菜 产量 品质 养分含量 角果光合
下载PDF
水稻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及其影响因素整合分析
5
作者 郜紫依 鲁剑巍 +5 位作者 任涛 丛日环 陆志峰 张洋洋 廖世鹏 李小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7-1596,共10页
【目的】明确生产100 kg稻谷所需要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硅(SiO_(2))、钙(CaO)、镁(MgO)、硫(S)、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和氯(Cl)养分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 【目的】明确生产100 kg稻谷所需要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硅(SiO_(2))、钙(CaO)、镁(MgO)、硫(S)、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和氯(Cl)养分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养分吸收、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27篇,共提取数据2763组。计算生产单位质量稻谷所需吸收的养分量,分析水稻类型、种植区域和施肥量对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每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N 0.63~3.29 kg、P_(2)O_(5)0.23~3.26 kg、K_(2)O 0.54~5.23 kg、SiO_(2)4.04~18.21 kg、CaO 0.23~0.71 kg、MgO 0.17~1.19 kg、S 0.11~0.82 kg、Fe 15.02~95.35 g、Mn 31.25~94.45 g、Zn 1.73~14.97 g、Cu 152.38~831.14 mg、B 409.24~1806.15 mg、Mo 79.33~334.94 mg和Cl 0.20~0.71 kg。与粳稻相比,籼稻每生产100 kg稻谷的P_(2)O_(5)吸收量低26.0%,K_(2)O的吸收量高5.4%;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的N增加2.7%,P_(2)O_(5)降低17.4%。单季稻磷和钾养分吸收量最高,分别为1.04和2.74 kg,双季晚稻最少,分别为0.91和2.45 kg;东北地区水稻氮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54和2.03 kg,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磷养分吸收量为1.40 kg,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水稻的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养分量平均分别为N(1.85±0.39)kg、P_(2)O_(5)(1.00±0.45)kg、K_(2)O(2.66±0.73)kg、SiO_(2)(11.47±4.59)kg、CaO(0.39±0.14)kg、MgO(0.50±0.28)kg、S(0.41±0.18)kg、Fe(44.66±20.38)g、Mn(67.34±18.22)g、Zn(6.09±3.45)g、Cu(447.82±201.07)mg、B(968.41±367.06)mg、Mo(196.69±70.07)mg和(Cl 0.40±0.14)kg,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受水稻类型、种植区域和施肥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应基于水稻品种和种植区域确定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和计算养分用量,以实现水稻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 养分吸收 科学施肥 整合分析
下载PDF
武穴市秸秆和畜禽粪污还田化肥减量潜力及土地承载力分析
6
作者 侯素素 巩细民 +6 位作者 朱克锋 吴海亚 田贵生 周洁 彭相荣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3,共8页
武穴市是湖北省种植和养殖大市,估算其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评估其土地承载力,探讨绿色种养的节约化肥潜力对实现武穴市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统计数据,估算了武穴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养分资源量及其化肥替减的潜... 武穴市是湖北省种植和养殖大市,估算其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评估其土地承载力,探讨绿色种养的节约化肥潜力对实现武穴市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统计数据,估算了武穴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养分资源量及其化肥替减的潜力,并评估了当前土地承载力及土地承载力指数。结果表明,2020年武穴市产生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53.19万t,畜禽养殖95.33万头猪当量。秸秆和畜禽粪污养分资源理论可还田量(折纯)分别为1.19万、0.82万t,分别可替代武穴市当年化肥消费量的27.4%和18.9%,理论可实现化肥节约成本分别为6192.76万和4077.36万元,共计10270.12万元。2020年武穴市畜禽粪污氮、磷土地承载力指数分别为0.80、0.48,目前畜禽养殖量没有超过武穴市土地承载力,但已接近氮承载力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资源量 畜禽粪污 养分资源量 化肥替减 土地承载力
下载PDF
我国油菜施肥状况及施肥技术研究展望 被引量:111
7
作者 鲁剑巍 任涛 +2 位作者 丛日环 李小坤 张洋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2-720,共9页
在农业生产减肥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施肥在我国油菜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现状,揭示了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现有施肥技术难下地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显... 在农业生产减肥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施肥在我国油菜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现状,揭示了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现有施肥技术难下地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显示油菜高效简化施肥技术体系雏形已基本构建。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以满足油菜绿色高效轻简生产和生态环境新要求为目标,提出了近期油菜施肥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施肥技术体系 肥料利用率 专用配方肥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技术模式
下载PDF
添加不同外源氮对长期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丛日环 张丽 +4 位作者 鲁艳红 聂军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7-1114,共8页
【目的】秸秆还田能够改变土壤中各活性氮库的含量与比例,进而影响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本文研究了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添加不同外源氮对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旨在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土壤活性氮库的含量差异。【方法】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目的】秸秆还田能够改变土壤中各活性氮库的含量与比例,进而影响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本文研究了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添加不同外源氮对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影响,旨在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土壤活性氮库的含量差异。【方法】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位于湖南省望城县(112°80′N、28°37′E,海拔高度100 m)。试验开始于1981年,供试土壤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水稻土,轮作制度为稻—稻—冬闲。2014年晚稻收获后,采集单施化肥和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两个处理的耕层土壤样品,开展室内培养试验。每个土壤样品设置灭菌和不灭菌两组主处理,在主处理下设:对照(CK)、添加尿素(N 150 kg/hm^2,U)、添加秸秆(N 150 kg/hm^2,S)和添加尿素和秸秆(N 300 kg/hm^2,U+S)四个副处理,4次重复。在25℃下恒温培养5、10、20、30、50、90、130天时,分析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结果】1) U、S和U+S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高低顺序为U> U+S> S> CK。非灭菌条件下,U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其他处理高出90.8%~288%。2)灭菌后土壤铵态氮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其向硝态氮转化过程受阻。在培养90天内,土壤硝态氮、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3)而不灭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均在培养50天后迅速增加,至培养结束土壤硝态氮达最大值(117.43~243.17 mg/kg)。4)土壤微生物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分别于培养20天(106.72~244.01 mg/kg)和30天(95.76~140.63 mg/kg)时达到最大值。5)至培养结束,灭菌条件下长期NPKS土壤中U+S处理可溶性有机氮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U和S处理分别提高51.55%和29.96%。【结论】添加不同外源氮有利于提高长期秸秆还田土壤中活性有机氮的含量,尤其是添加秸秆和尿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氮素的供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氮素转化 无机氮 微生物氮 可溶性有机氮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气候因子对冬油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丛日环 张智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4-903,共10页
气象因子对长江流域油菜(Brassica napus L.)主产区影响很大。为明确长江流域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长江流域259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数据及1437个田间试验冬油菜产量数据,分析5个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长江上游... 气象因子对长江流域油菜(Brassica napus L.)主产区影响很大。为明确长江流域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长江流域259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数据及1437个田间试验冬油菜产量数据,分析5个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长江上游高海拔区、长江中游二熟区、长江中游三熟区和长江下游)冬油菜生育期内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产量数据分析不同种植区油菜产量的气候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油菜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3.2℃,≥0℃积温为3620℃,昼夜温差7.8℃,总日照时数984h,太阳辐射量为2631 MJ·m^-2。油菜生育期内热量资源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7℃,而昼夜温差每10年缩小0.21℃;而日照资源则逐年降低,每10年日照时数降低45h。油菜全生育期总降水量平均为680 mm,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长江流域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平均气温和≥0℃积温与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长江中游二熟区生育前期(9月-11月)和长江中游三熟区生育后期(3月-5月)平均气温每增加0.1℃,油菜分别减产53和40 kg·hm^-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增产,其中长江上游低海拔区后期昼夜温差每增加0.1℃,产量增幅为39 kg·hm^-2;降水量与产量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后期降水量每增加10 mm,油菜减产约12~39 kg·hm^-2。从整个生育期来看,长江上游(低海拔区、高海拔区)主要影响油菜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昼夜温差、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长江中游二熟区主要受气温、积温、降水量和太阳辐射的影响;长江中游三熟区的限制因子为气温和积温;而长江下游则受到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长江流域 昼夜温差 降雨量 日照时数 太阳辐射
下载PDF
不同氮素供应对油菜苗期生长及碳氮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秋霞 任涛 +4 位作者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石磊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明确不同氮素供应对油菜苗期碳氮积累及其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配的影响,开展营养液水培试验,蒸馏水育苗移植后即开始全量营养培养。试验设置6个氮素培养浓度,分别为0. 01、0. 05、0. 1、0. 5、1. 0和6. 0mmol/L,每7d取样,动态监测培养35... 为明确不同氮素供应对油菜苗期碳氮积累及其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配的影响,开展营养液水培试验,蒸馏水育苗移植后即开始全量营养培养。试验设置6个氮素培养浓度,分别为0. 01、0. 05、0. 1、0. 5、1. 0和6. 0mmol/L,每7d取样,动态监测培养35d内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的干物质及碳氮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随氮素营养供应增加,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各部位氮含量及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及碳氮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各部位碳含量不受影响。分别在培养后第7~21d,各处理间以0. 1、0. 5和1. 0mmol/L处理根系物质积累量较高,第28d后根系物质积累随氮素供应增加而增加。增加氮素供应显著降低植株根冠比(R/S)。单位面积叶片碳积累速率和单位质量根系氮吸收速率在氮素缺乏条件下,随氮素含量增加而增加。综上可知,氮素供应不足时,碳氮向根系的分配增加,植株碳氮积累速率显著降低,地上部受氮素缺乏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水培 氮素供应 碳积累 氮积累 地上部 根系
下载PDF
不同轮作和氮肥分配季节下土壤氮素供应和油菜氮素吸收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4 位作者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张洋洋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2-420,共9页
【目的】土壤氮素供应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确土壤氮素供应特性是合理施肥的基础。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油菜季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油菜氮素吸收规律,可以为油菜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同田对比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 【目的】土壤氮素供应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确土壤氮素供应特性是合理施肥的基础。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油菜季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油菜氮素吸收规律,可以为油菜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同田对比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两种轮作方式,即水旱轮作(水稻-油菜轮作)和旱地轮作(棉花稻-油菜轮作);副处理为氮肥(N 150 kg/hm^2)施用季节。每种轮作方式下设3个氮肥施用季节处理,分别为:1)两季均不施氮肥(N_(0-0));2)水稻/棉花季施氮,油菜当季不施氮(N_(150-0));3)水稻/棉花季不施氮,油菜当季施氮(N_(0-150))。通过原位矿化培养方法测定油菜不同生育期土壤氮素净矿化量,同时测定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结果】与两季均不施氮相比,油菜季施氮,稻油轮作下土壤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101.2kg/hm^2,油菜氮素吸收增加76.8 kg/hm^2;棉油轮作条件下,土壤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了110.0 kg/hm^2,油菜氮素吸收增加96.2 kg/hm^2。从分配比例上分析,在油菜苗期—薹期,稻油轮作土壤氮素净矿化量占累计矿化量的52.3%,棉油轮作为64.5%,棉油轮作高于稻油轮作;然而在油菜花期—成熟期,稻油轮作土壤氮素净矿化量高于棉油轮作。与土壤氮素净矿化相一致,在油菜苗期—薹期,棉油轮作油菜氮素吸收量比稻油轮作高37.1kg/hm^2,棉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前期氮素吸收;而油菜生长后期稻油轮作比棉油轮作多吸收氮素18.2 kg/hm^2。稻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后期氮素吸收。【结论】棉油轮作条件下,残留棉花叶片养分释放快,有利于油菜生长前期(苗期—薹期)土壤氮素供应;而稻油轮作条件下,残留水稻根茬养分释放慢则有利于油菜生长后期(花期—成熟期)土壤氮素供应。因此棉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前期生长,稻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后期生长。稻油轮作条件下在油菜生长前期可适量增加氮肥供应,后期降低氮肥供应;棉油轮作下在油菜生长前期适量降低氮肥供应,后期增加氮肥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氮素矿化 氮素吸收 油菜
下载PDF
苗期渍水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及油菜在不同氮肥施用下的响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秋霞 任涛 +4 位作者 韩上 李小坤 丛日环 武际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4-602,共9页
在轻简化施肥背景下,为减少渍害损失,解决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氮肥施用对油菜渍害的缓解作用研究。设置三因素田间试验,分别为不同氮肥用量(0、60、120、180、240和300 kg N/hm^2)、氮肥类型(油菜专用控释尿素和... 在轻简化施肥背景下,为减少渍害损失,解决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氮肥施用对油菜渍害的缓解作用研究。设置三因素田间试验,分别为不同氮肥用量(0、60、120、180、240和300 kg N/hm^2)、氮肥类型(油菜专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和水分处理(苗期渍水和正常排水),测定各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明确苗期渍水对不同氮素供应水平油菜的影响,并比较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和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下油菜对苗期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直播冬油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至240 kg N/hm^2时不再增加。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氮肥用量为60~180 kg N/hm^2时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在氮肥用量为240~300 kg N/hm^2时,两种氮肥类型产量基本相当。氮肥施用通过增加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提高产量。苗期渍水导致直播冬油菜产量损失1.1%~41.9%,随氮肥用量增加,渍水引起的产量损失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0~60 kg N/hm^2处理时,渍水使收获密度显著降低(降幅达29.4%~45.0%),单株角果数增加;施氮量为120~180 kg N/hm^2时,渍水导致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分别降低19.5%~33.7%和1.4%~17.7%;施氮高于180 kg N/hm^2时,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降幅减小(降幅分别为5%~30.9%和3.6%~9.5%)。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分别在施氮量为120和180 kg N/hm^2时产量损失率最高,分别达29.8%和41.9%。相同氮肥用量下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的产量损失率大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渍水显著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为8.4%~51.9%,施氮充足(240~300 kg N/hm^2)时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低于氮素用量较低处理(120~180 kg N/hm^2),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施用处理的农学利用率平均降幅(36.5%)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17.3%)。综上可知,苗期渍水时,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施用,会加重油菜受渍影响;土壤氮素供应能力较低时,渍害逆境解除后,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可有效缓解产量损失,实现油菜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冬油菜 氮肥 渍水 产量构成 农学利用率
下载PDF
钾肥与我国主要作物品质关系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谷贺贺 李静 +4 位作者 张洋洋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49-1757,共9页
【目的】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明确钾肥施用对不同作物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钾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钾”和“品质”为主要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198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共筛选出符合Meta... 【目的】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明确钾肥施用对不同作物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钾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钾”和“品质”为主要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198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共筛选出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文献92篇,获得数据147组。将文献中的作物按照粮食作物、蔬菜、水果、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进行分组,以不施钾肥为对照,应用Meta-analysis方法整合分析了钾肥施用及钾肥用量和类型对作物共性品质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根据作物类型,分类分析了钾肥施用对不同类型作物特性品质的综合效应。【结果】与不施钾相比,钾肥施用能够改善作物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淀粉含量5种共性品质,增长率分别为18.6%、19.3%、8.7%、7.3%和5.2%。与适宜钾肥用量相比,钾肥不合理施用会造成品质增长率的降低;硫酸钾对作物品质的改善效果整体上优于氯化钾。施用钾肥不仅改善了作物的共性品质,对于作物的特性品质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对于粮食作物,钾肥施用能够降低水稻的垩白度(16.7%)和垩白粒率(12.5%),提高小麦的湿面筋含量(4.2%)和沉降值(5.4%)、玉米的氨基酸含量(25.3%)和脂肪含量(5.0%)以及薯类单薯重(26.6%);对于蔬菜类作物,钾肥施用降低其硝酸盐的含量(23.7%);对于水果类作物,施用钾肥能够提高水果的糖酸比(20.5%)、单果重(11.1%)和硬度(3.3%),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5.5%);对于油料作物,钾肥施用能够提高其含油率(3.7%);对于纤维作物,施用钾肥则提高了其纺纱均匀度指数(6.2%)、纤维长度(2.2%)、伸长率(5.3%)、断裂比强度(3.3%)和马克隆值(2.6%)。【结论】施用钾肥能够显著改善作物品质,不同钾肥用量和类型对作物品质的改善效果不同。钾肥的合理施用不仅需要根据土壤钾素丰缺状况和作物对钾的需求确定适宜的钾肥用量,还要根据作物自身的品质特征完善钾肥适宜用量和施用方法,同时兼顾钾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保证各种养分的协调供应,从而实现作物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作物 品质 变化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氮钾配施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静 闫金垚 +4 位作者 胡文诗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1-948,共8页
实际生产中氮钾肥投入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氮肥肥效及作物的产量潜力。为了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7年及2017—2018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采用氮钾两因素完全试验设计,设氮0、90... 实际生产中氮钾肥投入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氮肥肥效及作物的产量潜力。为了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7年及2017—2018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采用氮钾两因素完全试验设计,设氮0、90、180、270kgNhm^-2和钾0、60、120、180kgK2Ohm^-2各4个水平。在油菜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地上部氮钾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钾供应不足时(K0和K60),冬油菜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为113.7%,而在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K120和K180),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高达172.9%;与K0处理相比,K120处理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6.6%,继续增施钾肥对不同施氮量下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无显著影响;达到区域平均产量时,钾供应充足较低钾(K60)投入平均降低33.9%的氮肥用量。综上所述,氮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冬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冬油菜实际生产中除了重视氮肥施用外,应增加钾肥投入,通过优化氮钾肥配施比例可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实现冬油菜高产和养分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氮钾配施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施肥管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丽璇 耿国涛 +3 位作者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68,共6页
直播是油菜轻简化、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明确生长季施肥管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收获后油菜种子萌发的差异,结合种子养分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 直播是油菜轻简化、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明确生长季施肥管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收获后油菜种子萌发的差异,结合种子养分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油菜种子养分含量,其中种子氮、磷含量变化最大。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不施肥各处理种子氮和磷含量分别降低了5.9%~16.9%和0.0%~27.6%。不同施肥处理种子的萌发存在明显差异,以平衡施肥处理各项指标最高,与平衡施肥处理相比,不施氮和不施硼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势和正常苗率,不施磷处理的畸形苗率最高为27.7%。相关分析表明,油菜种子的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未成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则与种子磷、硼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密切相关,种子磷含量的降低会增加油菜种子畸形苗率。因此,直播油菜育种应加强养分管理,尤其是氮、磷和硼肥的施用,以改善油菜种子的质量,提高直播油菜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种子养分含量 可溶性糖 平衡施肥 油菜
下载PDF
氮钾配施对冬油菜角果皮光合作用及光合器官氮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静 周杨果 +4 位作者 陆志峰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879,共11页
【目的】角果皮作为典型的非叶器官,其光合作用不仅是油菜(Brassica napus L.)光合作用的重要补充,更是生育后期产量建成的重要碳源。我们研究了氮、钾营养及氮钾配施对冬油菜角果形态、角果皮光合特性、光合器官氮分配的影响及光合氮... 【目的】角果皮作为典型的非叶器官,其光合作用不仅是油菜(Brassica napus L.)光合作用的重要补充,更是生育后期产量建成的重要碳源。我们研究了氮、钾营养及氮钾配施对冬油菜角果形态、角果皮光合特性、光合器官氮分配的影响及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差异机制。【方法】采用双因素田间试验,设4个施氮量(N_(0)、90、180、270 kg/hm^(2),分别以N_(0)、N_(90)、N_(180)、N_(270)表示),两个钾用量(K_(2)O 0、120 kg/hm^(2),分别以K_(0)、K_(120)表示),试验共计8个处理:N_(0)K_(0)、N_(0)K_(120)、N_(90)K_(0)、N_(90)K_(120)、N_(180)K_(0)、N_(180)K_(120)、N_(270)K_(0)、N_(270)K_(120),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角果期测定角果形态参数、净光合速率(A_(n))、角果皮氮钾养分含量、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以及最大羧化速率(V_(cmax))等相关光合、生理参数,并计算角果皮氮素在光合器官(羧化系统、电子传递系统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结果】与N_(0)K_(0)处理相比,氮钾配施处理单株角果数增加了1.7~3.0倍,角果长和角果面积分别提高了12.1%~30.2%和9.9%~43.8%。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施钾后角果皮氮含量平均降低了19.5%;在不同施钾量下,氮肥施用后角果皮钾含量平均降低了20.9%。氮钾配施处理角果皮气孔导度(g_(s))、叶肉导度(g_(m))、V_(cmax)及A_(n)较N_(0)K_(0)处理平均提高了11.1%、158.8%、88.2%和115.0%。与N_(0)处理相比,施氮后角果皮光合系统氮库平均增加了51.1%,但羧化系统(N_(cb))和电子传递系统(N_(et))中氮分配比例分别下降了8.4和2.5个百分点,PNUE降低了21.1%;相反,施钾后角果皮光合氮库和分配比例分别较K_(0)处理提高了28.7%和15.6个百分点,其中N_(cb)和N_(et)氮库分别提高了35.9%和31.4%,PNUE增幅高达65.7%。与N_(0)K_(0)处理相比,尽管氮钾配施对角果皮光合系统氮分配比例的提升作用较小,但光合系统氮库容量增加了90.7%,远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对角果皮光合氮库的提升幅度。PNUE与角果皮钾含量和光合系统中各组分氮分配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角果皮氮含量及氮钾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氮钾配施一方面提高了角果皮光合面积、协调氮钾营养平衡、降低CO_(2)传输阻力,另一方面增加了角果皮光合氮库、改善了光合系统中氮分配比例,从而提高了角果光合能力、优化了PNUE。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氮钾肥要合理配施,最大化个体光合潜能,进而提高群体生产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氮钾配施 角果皮 光合速率 氮分配 光合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宏卓 廖世鹏 +4 位作者 张洋洋 李小坤 丛日环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7,共9页
水旱轮作条件下频繁的干湿交替显著影响了土壤氮素转化。为了明确干湿交替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转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模拟淹水、干旱、水改旱、旱改水条件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水旱轮作体... 水旱轮作条件下频繁的干湿交替显著影响了土壤氮素转化。为了明确干湿交替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转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模拟淹水、干旱、水改旱、旱改水条件下,氮肥施用对土壤有机氮库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水旱轮作体系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氮肥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酸解态总氮含量,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酸解态总氮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对酸解态总氮各组分含量产生显著影响。模拟淹水条件下酸解态氮主要以酸解铵态氮和未知态氮形式存在,分配比例分别为40.2%和33.7%,而模拟旱地条件下主要以氨基酸态氮和未知态氮形式存在,分配比例占到了40.7%和31.5%。经水分条件转换后,各种水分条件下土壤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出现降低,水改旱条件下土壤氨基糖态氮含量显著提高,而旱改水条件下未知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在整个培养阶段,土壤铵态氮与酸解铵态氮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综上所述,氮肥施用到水田初期有利于提高土壤铵态氮和酸解铵态氮含量,随后这两种氮组分逐渐分解转化,而氨基糖态氮含量逐渐提升,氨基糖态氮是水旱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素的重要“中转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干湿交替 酸解铵态氮 氨基糖态氮
下载PDF
长江流域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差异 被引量:33
18
作者 朱芸 廖世鹏 +4 位作者 刘煜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3,共10页
【目的】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 【目的】评估1990—2017年长江流域不同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比较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养分收支差异,为提高周年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旱轮作区域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长江流域[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 513个试验的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各季作物施肥量、生物量(含秸秆和根茬及落叶归还)、养分含量、积累量,分析了油-稻与麦-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磷、钾养分收支平衡,比较和评估了两种轮作体系氮的损失量(包含NH3挥发、N2O排放以及氮的径流和淋溶)。【结果】油-稻轮作周年平均化肥投入量为N 378.5 kg/hm^2、P_2O_5 169.9 kg/hm^2和K_2O 225.7kg/hm^2,麦-稻轮作为N 394.4 kg/hm^2、P_2O_5 172.5 kg/hm^2和K_2O 210.8 kg/hm^2,两种轮作方式施肥量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油-稻轮作还田生物量(18984 kg/hm^2)高于麦-稻轮作(18123 kg/hm^2)。油-稻轮作周年养分归还量为N142.5 kg/hm^2、P_2O_5 46.4 kg/hm^2和K_2O 441.3 kg/hm^2,较麦-稻轮作分别高出9.7%、6.7%和27.4%。落叶是油菜季养分归还量的重要部分,其带入的氮、磷、钾养分分别占到油菜还田养分总量的29.3%、18.5%和16.3%,使得油菜季养分输入量明显高于小麦季;而小麦由于群体生物量大,两种轮作模式水稻季的养分输入以麦-稻轮作优势明显(钾素除外)。麦-稻轮作周年地上部养分带走量为N 333.9 kg/hm^2、P_2O_5 125.8 kg/hm^2和K_2O 379.3kg/hm^2,分别较油-稻轮作高出14.6%、2.1%和-13.4%。油-稻与麦-稻轮作周年氮损失量分别为N 96.7和88.8kg/hm^2,占周年施氮量的22.5%~25.5%。油菜季氮损失量平均N 34.5 kg/hm^2,略高于小麦季的N 29.8 kg/hm^2。水稻季氮损失量明显高于旱季作物,两种轮作体系相差较小(N 59.0~62.2 kg/hm^2)。不同氮损失途径中,NH3挥发损失的氮所占比例最大,占各季施氮量的7.2%~18.4%;其次是氮的淋溶和径流损失,约为6.7%~12.7%;N2O排放所占比例最小(1.1%~2.1%)。秸秆不还田时,油-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N 37.3 kg/hm^2,麦-稻体系持平或略有亏缺(N-6.0 kg/hm^2),两种轮作体系P_2O_5盈余53.3~58.4 kg/hm^2、K_2O亏缺138.3~145.0 kg/hm^2。秸秆还田后,油-稻轮作体系周年养分收支平衡量为N 133.0 kg/hm^2、P_2O_5 93.1 kg/hm^2和K_2O 229.0 kg/hm^2,分别较麦-稻轮作高出30.9%、3.2%和28.7%。【结论】水旱轮作体系在秸秆不还田时,油-稻体系氮盈余,麦-稻体系氮持平或略有亏缺,两个体系磷均有盈余而钾素处于亏缺状态。秸秆还田时,两种轮作体系氮、磷、钾均表现为盈余,说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养分输入,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由于油菜落叶归还大量氮素,油-稻轮作较麦-稻轮作体系氮素盈余量高,因此,油-稻轮作可考虑降低氮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麦-稻轮作 养分收支差异 长江流域
下载PDF
Nutrient deficiency limits population development,yield formation,and nutrient uptake of direct sown winter oilseed rape 被引量:12
19
作者 WANG Yin LIU Tao +3 位作者 LI Xiao-kun REN Tao cong ri-huan LU Jian-w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70-680,共11页
Direct-sowing establishment metho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winter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production and guaranteeing edible oil security in China. However, nutrient responses on direct sown wint... Direct-sowing establishment metho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winter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production and guaranteeing edible oil security in China. However, nutrient responses on direct sown winter oilseed rape(DOR) performance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dynamic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Therefore, five on-farm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RY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N), phosphorus(P), and potassium(K) deficiencies on population density, dry matter production, nutrient uptake, see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OR plants. Four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included the balanced NPK application treatment(NPK, 180 kg N, 39.3 kg P, 100 kg K, and 1.8 kg borax ha–1) and three nutrient deficiency treatments based on the NPK treatment, i.e., –N, –P, and –K.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OR population density declined gradually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especially at over-wintering and pod-development stages. Nutrient deficiency decreas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 in DOR plants, limit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and thereby exacerbated density reduction during plants growth. The poor individual growth and reduced population density together decreased seed yield in the nutrient deficiency treatment. Averaged across all the experiments, seed yield reduced 61% by N deficiency, 38.3% by P deficiency, and 14.4% by K deficiency.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nutrient deficiency on DOR performances followed the order of –N–P–K, and the effects were various among different nutrient deficiencies. Although N deficiency improved DOR emergence, but it seriously limit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uptake, which in turn led to substantial plants death and therefore resulted in a very low harvested density. The P deficiency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itial density, limited plants growth, and exacerbated density reduction. The K deficiency mainly decreased individual growth and yield, but did not affect density dynamic.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ed NPK application in DOR production, suggesting that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se nutrient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with an aim to build an appropriate population structure with balanced plant density and individual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direct-sowing nutrient deficiency population density seed yield yield components nutrient uptake
下载PDF
油菜与小麦秸秆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芸 闫金垚 +1 位作者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为了解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两种轮作体系中水稻生长的差异,分析油菜作为良好茬口的原因,以秸秆在土壤中腐解的溶液为材料,研究多熟种植体系对后作水稻的增产趋势。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包括秸秆类型、添加液类型和秸秆浓度三种因素... 为了解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两种轮作体系中水稻生长的差异,分析油菜作为良好茬口的原因,以秸秆在土壤中腐解的溶液为材料,研究多熟种植体系对后作水稻的增产趋势。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包括秸秆类型、添加液类型和秸秆浓度三种因素,其中秸秆类型为油菜、小麦秸秆,添加液类型为蒸馏水和营养液,秸秆浓度分别为空白对照(0 g/L)、低浓度(1 g/L)、中浓度(5 g/L)和高浓度(20 g/L),对应田间秸秆还田量0 kg/hm^(2)、1500 kg/hm^(2)、7500 kg/hm^(2)和30 000 kg/hm^(2)。结果表明,秸秆类型、添加液类型及浓度对水稻发芽无显著影响,而对水稻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改变。秸秆浓度为1和5 g/L时,蒸馏水作为添加液条件下,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幼苗干重较小麦秸秆处理显著提高10.7%~44.4%;以营养液作为添加液时,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幼苗干重比小麦秸秆处理高2.2%~12.1%。与蒸馏水作为添加液相比,营养液处理的稻苗干重极显著增加,增幅达53.7%~130.0%。不同秸秆浓度培养液间以5 g/L时水稻幼苗干重和株高达到最大。蒸馏水作为添加液时,水稻幼苗养分积累量与干重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其中氮积累量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而以营养液作为添加液时,仅在播种后第12 d,5 g/L秸秆浓度培养液处理的水稻幼苗氮、钾积累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与蒸馏水作为添加液相比,营养液处理的稻苗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增加了2.0~3.0倍、1.0~2.0倍和1.4~1.7倍。水稻幼苗氮、钾积累量均以秸秆浓度为5 g/L时最高,磷累积量差异不大。与营养液相比,蒸馏水作为添加液时,油菜与小麦秸秆浸出液敏感指数差异更大。油菜和小麦两种秸秆,它们的浸出液均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油菜秸秆浸出液对水稻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显著强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解 油菜秸秆 小麦秸秆 幼苗生长 养分吸收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