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像探测相干激光雷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道京 高敬涵 +1 位作者 崔岸婧 吴疆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相干激光雷达采用激光本振相干探测并通过平衡探测器实现混频和共模抑制,具有探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文中阐述了相干探测体制激光雷达的优势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基于单元探测器/面阵探测器开展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逆合... 相干激光雷达采用激光本振相干探测并通过平衡探测器实现混频和共模抑制,具有探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文中阐述了相干探测体制激光雷达的优势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基于单元探测器/面阵探测器开展的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ISAL)研究进展,讨论了相干激光雷达波形选择、偏振选择、信号处理方法、扩束下的作用距离方程和探测性能、探测器形式和系统灵敏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衍射光学系统的激光雷达的特点和激光/红外复合成像探测的需求,并展望了相干激光雷达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探测 激光成像 目标探测 衍射光学系统 阵列探测器
下载PDF
星载10m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望远镜和波前估计
2
作者 吴疆 李道京 +2 位作者 崔岸婧 高敬涵 周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6,共14页
针对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需求,提出了星载10 m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望远镜概念和形式。给出了波长可调谐激光本振相干探测器形式,分析了大口径衍射薄膜镜的双波段实现方式和系统主要参数。提出了基于子镜结构的光学合成孔径相干成像算法,给... 针对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需求,提出了星载10 m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望远镜概念和形式。给出了波长可调谐激光本振相干探测器形式,分析了大口径衍射薄膜镜的双波段实现方式和系统主要参数。提出了基于子镜结构的光学合成孔径相干成像算法,给出了基于相位恢复的阵列形变误差波前估计仿真结果,由于多个子镜所接收复信号的成像处理在计算机软件中完成,相比传统望远镜,可降低对微调机构等硬件的精度要求。该望远镜在短波红外1.45~1.65μm光谱范围内的中心波长角分辨率为0.15μrad;在中波红外4.55~4.75μm光谱范围内的中心波长角分辨率为0.46μrad,其探测灵敏度在原理上是传统10 m口径望远镜的约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合成孔径 相干成像 波前估计 衍射光学系统 红外光谱 天文观测
下载PDF
激光本振红外光谱干涉成像及其艇载天文应用展望(特邀)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道京 周凯 +4 位作者 郑浩 高敬涵 孙艳玲 崔岸婧 吴疆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分析了红外干涉成像现状和难点,介绍了激光本振红外相干探测的原理,阐述了基于电子学的红外光谱细分和干涉成像原理,讨论了激光本振红外阵列探测器形式。激光本振和相干探测器的设置,可保证两个望远镜的红外信号相位的正确传递,在... 本文分析了红外干涉成像现状和难点,介绍了激光本振红外相干探测的原理,阐述了基于电子学的红外光谱细分和干涉成像原理,讨论了激光本振红外阵列探测器形式。激光本振和相干探测器的设置,可保证两个望远镜的红外信号相位的正确传递,在电子学实施窄带滤波形成的窄带红外信号有利于实现长基线干涉成像。在此基础上,类似微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通过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较小孔径,组合形成一个大的光学口径,以红外光谱“射电”望远镜形式实现高分辨率天文成像,可大幅降低红外成像系统的复杂度和体积重量。介绍了平流层飞艇平台的特点,该平台为长基线大衍射口径望远镜的安装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可大幅减少大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望成为天文观测的新型平台。给出了10 m基线、2 m衍射口径红外光谱干涉成像望远镜的布设方案,分析了其探测和成像性能,讨论了关键技术及其可能的技术途径。分析表明,基于平流层飞艇平台,3个2 m衍射口径望远镜的组合在10 m基线下可等效实现口径10 m望远镜的红外天文观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干涉成像 激光本振 衍射光学系统 平流层飞艇 天文观测
下载PDF
Sparse flight spotlight mode 3-D imaging of spaceborne SAR based on sparse spectrum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被引量:1
4
作者 ZHOU Kai LI Daojing +7 位作者 cui anjing HAN Dong TIAN He YU Haifeng DU Jianbo LIU Lei ZHU Yu ZHANG Runn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1143-1151,共9页
The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technology through multiple observations of the cross-track direction is designed to form the cross-track equivalent aperture,and achieve the third... The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technology through multiple observations of the cross-track direction is designed to form the cross-track equivalent aperture,and achieve the third dimensionality recognition.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riple star orbits,a sparse flight spaceborne SAR 3-D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the sparse spectrum of interferometry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is presented.Firstly,interferometric processing is utilized to reach an effective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radar imag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Secondly,as a method with simple principle and fast calculation,the PCA is introduced to extrac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mage spectrum according to its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Finally,the 3-D image can be obtained by invers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spectrum by the PCA.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4.84 km equivalent cross-track aperture and corresponding 1.78 m cross-track resolution verify the effective suppression of this method on high-frequency sidelobe noise introduced by sparse flight with a sparsity of 49%and random noise introduced by the receiver.Meanwhile,due to the influence of orbit distribution of the actual triple star orbits,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sparse flight with the 7-bit Barker code orbits are given as a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to illuminate the significance of orbit distribution for this reconstruction results.This method has prospects for 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in high latitude areas for its short revisi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sparse flight sparse spectrum by interferometry 3-D imaging
下载PDF
交错阵列甚低频信号产生方法研究
5
作者 崔岸婧 李道京 +2 位作者 周凯 王宇 洪峻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5-938,共14页
10 kHz量级甚低频电磁波信号具有较强的地物穿透能力,可用于地质勘探。由于其天线尺寸在10 km量级,其应用场合受到限制,研究基于适当尺寸高频雷达天线的甚低频电磁波信号产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基于高频阵列天线产生甚低频信号... 10 kHz量级甚低频电磁波信号具有较强的地物穿透能力,可用于地质勘探。由于其天线尺寸在10 km量级,其应用场合受到限制,研究基于适当尺寸高频雷达天线的甚低频电磁波信号产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基于高频阵列天线产生甚低频信号的概念,利用阵列天线合成产生近光速远离运动雷达多普勒信号,实现信号频率的大幅降低。给出了发射波形、交错阵列设计和阵列参数选择方法。将周期脉冲串信号作为辐射单元信号,增大合成信号脉宽。利用阵列产生的脉宽展宽量填补脉冲信号的休止期,在目标区合成时间连续的甚低频信号。采用峰值旁瓣比(PSLR)、积分旁瓣比(ISLR)、阵列发射信号与合成信号的频谱对比评价合成低频信号的性能和发射信号的能量利用率。该文仿真了百米量级阵列100 MHz辐射单元信号在目标区合成10 kHz甚低频信号的情况:9行阵列构成交错阵列、辐射单元信号脉宽设置为0.115μs时,合成信号频谱的峰值旁瓣比和积分旁瓣比分别为–13.34 dB和–9.44 dB,10 kHz低频信号在合成信号中的能量占比为89.79%。该文分析了辐射单元间距误差、辐射单元信号时间、相位与幅度误差以及目标偏离预定位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变换 电磁波多普勒效应 交错阵列 周期脉冲串信号 甚低频信号
下载PDF
衍射光学系统激光雷达接收波束展宽及作用距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敬涵 李道京 +7 位作者 周凯 崔岸婧 吴疆 王烨菲 刘凯 谭淞年 高阳 姚园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对基于衍射光学系统的激光雷达的波束展宽方法和作用距离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实验样机的研制情况。根据实际激光雷达的成像特点并结合宽幅成像的需求,提出了离焦扩束、加柱面镜扩束以及基于衍射镜的波长变化扩束3种接收波束展宽方法,进行... 对基于衍射光学系统的激光雷达的波束展宽方法和作用距离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实验样机的研制情况。根据实际激光雷达的成像特点并结合宽幅成像的需求,提出了离焦扩束、加柱面镜扩束以及基于衍射镜的波长变化扩束3种接收波束展宽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给出了实验样机的部分测试结果。给出了扩束情况下激光雷达的作用距离表达式,同时讨论了模数转换(AD)采样量化对接收信号采样的影响,明确了接收扩束产生的增益下降可由电子学放大器来弥补的观点,并结合实际数据给出了验证结果和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激光雷达 衍射光学系统 激光扩束 宽视场接收 雷达方程
原文传递
多通道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探测技术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道京 周凯 +6 位作者 崔岸婧 乔明 吴淑梅 王烨菲 姚园 吴疆 高敬涵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33-344,共12页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是实现计算成像的一种重要途径。首先,介绍了多通道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ISAL)样机、成像探测实验及信号处理方法。然后,阐述了样机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解决途径。接着,利用基于一发多收脉冲体制和全光纤光路的相干激光...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是实现计算成像的一种重要途径。首先,介绍了多通道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ISAL)样机、成像探测实验及信号处理方法。然后,阐述了样机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解决途径。接着,利用基于一发多收脉冲体制和全光纤光路的相干激光雷达样机,给出了地面运动车辆目标的成像探测实验结果。最后,在收发扩束宽视场条件下,验证了多通道ISAL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和顺轨干涉运动补偿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相干成像 干涉处理 激光扩束 运动补偿
原文传递
2m衍射口径星载双波长陆海激光雷达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道京 高敬涵 +2 位作者 崔岸婧 周凯 吴疆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针对对地三维成像和海洋水深测量的需求,对轨道高度为500 km、口径为2 m的谐衍射光学系统星载双波长陆海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了分析。基于单光子阵列探测器,分析了大口径衍射光学系统的光学合成孔径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系统参数。波长为1.55... 针对对地三维成像和海洋水深测量的需求,对轨道高度为500 km、口径为2 m的谐衍射光学系统星载双波长陆海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了分析。基于单光子阵列探测器,分析了大口径衍射光学系统的光学合成孔径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系统参数。波长为1.55μm的陆地观测激光雷达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地面像元分辨率4 m,交轨瞬时幅宽4 km,高程测量精度0.3 m。波长为0.516μm的海洋观测激光雷达的可探测水深达30 m。分析了激光本振阵列探测器的结构,提出了基于相干探测的光学合成孔径技术,有望采用计算成像的方式,利用多个子口径的低分辨率复图像信号相干合成高分辨率图像,同时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相同系统参数下的对比分析表明,波长为1.55μm的陆地观测激光雷达采用相干探测体制后,探测性能优于传统的直接探测。采用子口径结构,可降低衍射光学系统的加工难度,同时子口径结构焦距短的特点使得光学系统的轴向尺寸和重量大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激光雷达 衍射光学系统 光学合成孔径 阵列探测器
原文传递
共形衍射光学系统机载激光雷达测深距离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敬涵 李道京 +2 位作者 周凯 崔岸婧 吴疆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66,共8页
水深是海底地形测绘的基础数据,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衍射光学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共形设计后可减少载荷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大光学口径。基于大口径接收共形衍射光学系统介绍了机载测深激光雷达的系... 水深是海底地形测绘的基础数据,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衍射光学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共形设计后可减少载荷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大光学口径。基于大口径接收共形衍射光学系统介绍了机载测深激光雷达的系统方案和参数,并利用衍射光学系统光谱的窄带宽特点,抑制接收的背景光噪声。以最小可探测信噪比为依据,针对直接探测和相干探测两种方式,对机载激光雷达的海水探测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接收口径为0.6m、瞬时接收视场为50mrad、发射平均功率为50 W时,白天该系统在直接探测方式下的探测深度为69m,在相干探测方式下的探测深度为8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激光雷达 激光测深 衍射光学系统 共形设计 激光本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