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从幼年到亚成体粪便真菌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1
作者 刘燕 刘学锋 +8 位作者 胡昕 郝菲儿 崔多英 刘赫 滑荣 卢岩 郑常明 杨明海 张成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821,共7页
为分析圈养幼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向亚成体转变过程中的真菌菌群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北京动物园圈养的3只14~36月龄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Mi Seq测序平台分别测定3只大熊猫14、16、21、26、31、36月龄粪便样本的真菌菌群多... 为分析圈养幼年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向亚成体转变过程中的真菌菌群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北京动物园圈养的3只14~36月龄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Mi Seq测序平台分别测定3只大熊猫14、16、21、26、31、36月龄粪便样本的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群落功能。结果表明:(1)3只大熊猫个体间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26月龄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最高;(2)门水平上,3只大熊猫的主要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36月龄与其他月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Phragmoplastophyta、unclassified_d__Eukaryota、unclassified_k__Metazoa__Animalia_和unclassified_k__Fungi等,说明不再饲用奶粉的36月龄大熊猫真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3)真菌群落功能预测发现3只大熊猫的真菌主要属于腐生营养型。研究结果可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态健康状况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粪便 真菌多样性 功能分析 亚成体
下载PDF
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刘燕 詹同彤 +7 位作者 胡昕 卢岩 郝菲儿 由玉岩 崔多英 刘赫 滑荣 张成林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1,共5页
对北京动物园2005—2016年病死野生动物病原菌分离的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在168种537只动物的935份样本中,307只动物的515份样本分离到病原菌580株,检出率为57.17%;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2.20%,同时还发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链球菌... 对北京动物园2005—2016年病死野生动物病原菌分离的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在168种537只动物的935份样本中,307只动物的515份样本分离到病原菌580株,检出率为57.17%;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2.20%,同时还发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病变脏器以肝脏(31.33%)和肺脏(22.46%)最多,肺脏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62.38%),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在圈养野生动物疾病中的占比较高。部分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磺胺、青霉素的耐药性为25.00%~78.57%,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等的耐药性为10.00%~36.36%。本结果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野生动物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梵净山黔金丝猴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
3
作者 杨天友 崔多英 牛克锋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5-704,共10页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是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中国贵州东北部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须对这...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是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中国贵州东北部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须对这一物种实施拯救保护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黔金丝猴开展保护研究以来,已获得了一些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知识,但研究内容分散且缺乏系统性梳理总结,不利于指导今后黔金丝猴的保护管理。本文从种群数量、栖息地、行为生态与社会生物学(觅食行为与食性、家域、繁殖生态、社群结构及夜宿行为等)、分子生态学与肠道微生物及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对黔金丝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与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建议未来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和跨部门保护合作,以梵净山国家公园申报和建设为契机,持续提高黔金丝猴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金丝猴 种群数量 行为 保护社会科学 政策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坡黑嘴松鸡越冬期种群密度及夜栖地利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井丽 孙雪莹 +6 位作者 张琦 崔多英 徐卓 沙力瓦·拍依祖拉木 吴庆明 邹红菲 戎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974-6980,共7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黑嘴松鸡的种群密度及其夜栖地利用情况,以期为后续的黑嘴松鸡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2017—2018年1—2月采用样线法、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量法、因子分析法、GPS定位等方法,对大兴安岭北坡越冬期黑嘴松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黑嘴松鸡的种群密度及其夜栖地利用情况,以期为后续的黑嘴松鸡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2017—2018年1—2月采用样线法、定点观察法、样方法、因子测量法、因子分析法、GPS定位等方法,对大兴安岭北坡越冬期黑嘴松鸡的种群密度及夜栖地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北坡越冬期,黑嘴松鸡种群密度为(1.18—8.06)只/km^2,即每平方千米分布有黑嘴松鸡1—8只;(2)黑嘴松鸡夜栖卧迹长为(52.64±9.28)cm、宽为(26.55±6.91)cm、高为(17.11±3.78)cm;(3)黑嘴松鸡夜栖地利用包括2个尺度3个选择,即大生境尺度内夜栖生境类型选择和小生境尺度内夜栖区选择、夜栖微生境选择;(4)夜栖生境类型对以兴安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具有绝对的选择性(100%);夜栖区对林缘雪地和林中乔木树下的偏好利用较高(75.00%);夜栖微生境选择通过隐蔽因子、应急逃逸因子、温度因子来判定,隐蔽因子包括乔木密度和干扰区距离,选择具有高密度乔木的、远离人为干扰区(约为4.5 km)的区域;应急逃逸因子包括海拔、卧迹头端开阔度、乔木距离,选择高海拔的、卧迹头端具有开阔度的、贴近乔木(小于1 m)的位置;温度因子包括卧迹雪深、卧迹头端方位角,选择保温效果显著的、适合体尺指标的背风点(东南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密度 夜栖地利用 黑嘴松鸡 越冬期 大兴安岭北坡
下载PDF
北京动物园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崔多英 滑荣 +11 位作者 赵娟 李莹 付艳华 毛宇 尚铭 刘慧永 王蕾蕾 刘佳 刘燕 杜洋 贾婷 普天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5-851,共7页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北京动物园的鸟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6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24. 50%。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大嘴乌鸦(Co...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北京动物园的鸟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6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24. 50%。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是优势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鸟类种数的25. 58%、22. 09%、10. 47%和41. 86%。逃逸鸟2种(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画眉Garrulax canorus)。食虫鸟类53种,占鸟类种数的61. 63%。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为鸳鸯(Aix galericulata)及鹰形目(Accipitriformes)和隼形目(Falconiformes)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 野生鸟类 生境 鸟类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白鹤圈养种群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娟 崔多英 +1 位作者 谢钟 刘农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4-868,共5页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个体较少,未知性别比例过高,占47. 06%。种群建立者8只(3只已死亡),贡献值和繁殖后代数不均衡;潜在建立者78只,未知性别占47. 4%。目前种群基因多样性为86. 1%,根据过去40年种群增长趋势预测,白鹤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将不断降低,20年后数量将降至7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79%; 100年后,数量将减少至1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9. 9%。为增加白鹤圈养种群数量,促进种群健康发展,建议加大白鹤保护力度,改善白鹤饲养环境;对未知性别个体进行性别鉴定;加强机构间合作繁殖,增加潜在建立者繁殖机会;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白鹤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圈养种群 遗传管理 迁地保护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绿孔雀种群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滑荣 崔多英 +4 位作者 刘佳 张敬 黄松 郭光 罗爱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1-684,共4页
绿孔雀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2015~2017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结合调查访问,进行了绿孔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种群数量比20多年前800~1100只(文贤继等,1995... 绿孔雀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2015~2017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结合调查访问,进行了绿孔雀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约为235~280只,种群数量比20多年前800~1100只(文贤继等,1995)的调查结果明显减少。分布地区由1995年云南省的32个县,急剧缩减至现在的13个县。在我国云南,绿孔雀主要生活在沿河谷两岸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林型较为开阔的低密度思茅松林,由于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导致绿孔雀现存种群呈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分布 现状 种群数量 中国
下载PDF
北京颐和园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滑荣 崔多英 +5 位作者 李淑红 刘佳 颜素 杨静 张成林 李晓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5-956,共12页
2012年1月—2019年3月在颐和园进行鸟类调查115次,总计585.6 h。共记录到鸟类168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47.86%。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喜鹊(Pica pica)、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为优势种。... 2012年1月—2019年3月在颐和园进行鸟类调查115次,总计585.6 h。共记录到鸟类168种,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47.86%。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喜鹊(Pica pica)、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为优势种。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鸟类种数的20.24%、26.19%、10.71%和42.86%。逃逸鸟5种:黑领椋鸟(Gracupica nigricollis)、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黑天鹅(Cygnus atratus)。食虫鸟类92种,占鸟类种数的54.76%。食果鸟类40种,占比23.81%。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为角??(Podiceps auritus)、大天鹅(Cygnus cyg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鹗(Pandion haliaetus)及鹰形目(Accipitriformes)、隼形目(Falconiformes)和鸮形目(Strigiformes)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鸟类 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绿孔雀种群现状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淑红 崔多英 +10 位作者 滑荣 John CORDER 张敬 刘佳 黄松 郭光 罗爱东 常江 普天春 张成林 李晓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0-1084,共5页
濒危物种绿孔雀目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2015—2018年,采用信访和野外调查对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的绿孔雀种群现状和分布进行了调查。野外调查包括样线法、样点法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较20多年前800—110... 濒危物种绿孔雀目前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2015—2018年,采用信访和野外调查对云南中部、南部和西部的绿孔雀种群现状和分布进行了调查。野外调查包括样线法、样点法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较20多年前800—1100只大幅度减少,约为235—280只。在云南的分布范围较1995年的32个县缩减至13个县。绿孔雀栖息环境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林型较为开阔的低密度思茅松林。由于栖息地碎片化严重,绿孔雀现存种群呈小家族群点状隔离分布。通过重建圈养种群和重引入生物学研究将有助于野生绿孔雀种群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丰容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卓 李浙 +4 位作者 吴庆明 潘猛 张显光 崔多英 王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3-1089,共7页
环境丰容是近十年来迁地保护地中提升野生动物生存质量的主要方式。为了了解我国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丰容研究现状,基于现有的研究报道对环境丰容的研究年度、研究机构、研究地、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效果评估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环境丰容是近十年来迁地保护地中提升野生动物生存质量的主要方式。为了了解我国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丰容研究现状,基于现有的研究报道对环境丰容的研究年度、研究机构、研究地、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效果评估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丰容研究年度间整体上呈增长趋势,2014年以来的增长最为明显;(2)研究机构以动物园为主体(60.71%),同时与高校院所开展了密切的科研合作(34.29%);(3)动物园是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丰容的首选研究地(93.55%),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西南等区域(86.02%),其中上海市、江苏省、四川省是研究参与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48.39%),上海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和成都动物园的研究最多(47.31%);(4)研究对象涵盖了哺乳纲、鸟纲、两栖纲、爬行纲、鱼纲所有脊椎动物类别,哺乳纲(灵长目、食肉目、偶蹄目是优势群体)和鸟纲(鹤形目、鹦鹉目是优势群体)的研究关注最高(94.16%);(5)研究内容涵盖了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感官丰容(气味丰容、视觉丰容、嗅觉丰容)、认知丰容、社群丰容5大类7小类,以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占绝对优势(61.73%);(6)环境丰容评估方法包括行为指标法、空间利用法、生理生化法、体尺指标法、直接观察法、环教评估法,其中行为指标法是使用度最高的方法(81.58%)。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迁地保护野生动物环境丰容在研究机构、研究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效果评估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平衡、集中度高的现象。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丰容 迁地保护地 野生动物
下载PDF
Feeding habitats of blue sheep(Pseudois nayaur)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in Helan Mountains,China
11
作者 LIU Zhensheng WANG Xiaoming +2 位作者 LI Zhigang cui duoying LI Xinqing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7年第1期100-107,共8页
The feeding habitat selection of blue sheep(Pseudois nayaur)was studied by direct observation method in the Helan Mountains,China during winter(from Novembe r to December)and spring(from April to June)from 2003 to 200... The feeding habitat selection of blue sheep(Pseudois nayaur)was studied by direct observation method in the Helan Mountains,China during winter(from Novembe r to December)and spring(from April to June)from 2003 to 2004.We established 25 line transect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feeding habitats used by blue sheep.Blue sheep in the study area preferred mountain savanna forests,a habitat dominated by Ulmus glaucescens,with medium tree density(<4 individuals/400 m^(2)),moderate tree height(4-6 m),higher shrub density(>5 individuals/100 m^(2)),higher shrub(>1.3 m),higher food abundance(>50 g),moderate distance to human disturbance(<500 m),and mild distance to bare rock(<2 m).Such habitats characterized by 12 ecological factors were preferred as feeding areas by blue sheep during winter.Similar to habitat selection by the species during winter,blue sheep also showed a preference for mountain savanna with tree dominated by Ulmus glaucescens and medium tree density(<4 individuals/400 m^(2))during spring.Nevertheless,blue sheep preferred medium tree height(<6 m),moderate tree density(5-10 individuals/100 m^(2)),medium shrub height(1.3-1.7 m),higher food abundance(>100 g),moderate altitude(<2000 m),moderate distance to water resource(<500 m),and medium hiding cover(50%-75%)during spring.Selection of the feeding habitats by sheep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egetation type,landform feature,dominant tree,tree height,shrub density,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hrub,food abundance,slope direc-tion,slope degree,distance to water resource,and hiding cover between winter and spring.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accounted for 24.493%of the total variance among feeding habitat variance during winter,with higher loadings for vegetation type,dominant tree,tree height,distance to the nearest tree,shrub density,shrub height,altitude,distance to water resource,and distance to human disturbance.In spring,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s explained 28.777%of the vari-ance,with higher loadings for vegetation type,distance to the nearest tree,shrub height,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hrub,food abundance,altitude,and distance to human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e sheep Pseudois nayaur habitat sele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Helan Mountai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