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据驱动的循证决策国际进展、趋势与展望
1
作者 杨克虎 郭丽萍 蔡立群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中期英国政府的循证实践,近年来在全球战略规划制定、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网络搭建、跨部门协作等方面涌现出诸多新进展,推动了循证决策的快速发展。上述新进展显示出循证决策已成为全球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共同愿景、...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中期英国政府的循证实践,近年来在全球战略规划制定、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网络搭建、跨部门协作等方面涌现出诸多新进展,推动了循证决策的快速发展。上述新进展显示出循证决策已成为全球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共同愿景、循证决策制度化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治理创新、证据流动系统成为循证决策的基础遵循、多元化证据产品贯穿于循证决策全过程等发展趋势。随着循证决策助推国际战略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证据获取体系、证据评估系统、多样化证据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政府决策者的循证决策能力将得到快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决策 证据驱动 证据评估 证据产品 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能力
下载PDF
草坪修剪废弃物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中真菌菌群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
2
作者 陈开山 张文明 +2 位作者 蔡立群 邢彦宏 杨迎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9,共9页
【目的】促进草坪修剪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探明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草坪修剪废弃物为主料,设置3个处理A(草坪修剪废弃物)、B(草坪修剪废弃物+10%玉米秸秆)和C(草坪修剪废弃物+... 【目的】促进草坪修剪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探明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草坪修剪废弃物为主料,设置3个处理A(草坪修剪废弃物)、B(草坪修剪废弃物+10%玉米秸秆)和C(草坪修剪废弃物+20%玉米秸秆)进行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结果】相比好氧-厌氧耦合堆肥(A),好氧堆肥(B和C)能够加速腐殖化程度,促进胡敏酸的合成,且C处理效果优于B处理。优势真菌菌群与腐殖质组分的冗余分析表明,好氧堆肥(B和C)更好地促进了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相对丰度,而抑制了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促进富里酸和胡敏素的降解而合成更多的胡敏酸。FUNGuild分析表明,相比好氧-厌氧耦合堆肥(A),好氧堆肥(B和C)可以灭活真菌病原体,增加腐生菌功能的相对丰度。【结论】在修剪草坪废弃物中添加10%~20%的玉米秸秆进行好氧堆肥,能够改善真菌菌群和营养模式,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且20%的添加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剪草坪 堆肥 木质纤维素 真菌菌群 腐殖质
下载PDF
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下旱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研究
3
作者 仁增草 武均 +1 位作者 蔡立群 王正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6期42-47,共6页
利用动态气室法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CO_(2)和CH_(4)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原位观测,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传统耕作(CK)、秸秆还田(S)、生物质炭(B)、生物质炭+秸秆还田(BS)、添加四年量的生物质炭(B4)下麦田土壤温室气体... 利用动态气室法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CO_(2)和CH_(4)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原位观测,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传统耕作(CK)、秸秆还田(S)、生物质炭(B)、生物质炭+秸秆还田(BS)、添加四年量的生物质炭(B4)下麦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日排放特征,并确定1天中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最佳观测时间。结果表明,秸秆、生物质炭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壤表现为CO_(2)的排放“源”和CH_(4)的吸收“汇”;CO_(2)日均排放通量:S>B>B4>BS>CK,CH_(4)日均排放通量:BS>CK>S>B>B4。相关性分析表明,5 cm地温与S、B和B4处理的CO_(2)日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CK处理的CO_(2)日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其余处理正相关;不同处理的CH_(4)日通量与各深度地温均呈负相关关系,CK、BS和B4处理的CH_(4)通量均与5 cm地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通过矫正系数和回归分析可知,CO_(2)和CH_(4)的最佳同步观测时间为早上9:00~12: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生物炭 旱作农田 温室气体 日变化
下载PDF
眩晕相关组织病理学、前庭康复、物理康复及中医西医治疗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一鸣 杨鑫明 +1 位作者 蔡力群 刘爱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500-5507,共8页
背景:眩晕与临床神经科疾病密切相关。当神经元受损或死亡时,可能导致前庭系统的异常,引发眩晕症状,因此有必要探讨并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热点问题。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方... 背景:眩晕与临床神经科疾病密切相关。当神经元受损或死亡时,可能导致前庭系统的异常,引发眩晕症状,因此有必要探讨并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热点问题。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14-2023年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临床神经科常见的眩晕治疗的研究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_1.6.19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关键词、共被引文献及高被引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剖析总结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与结论:(1)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2022年该领域文献发文量174篇最高,万方数据库2020年该领域文献发文量最高133篇;发文量最高的国家前3位分别是美国、德国、中国;国际机构中发文量最高的是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机构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2)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疾病主要为梅尼埃病、颈性眩晕、老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孤立性眩晕和高血压眩晕,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康复、药物(天麻素、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手法复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疾病主要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新冠病毒病例的前庭性疾病、梅尼埃病、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和前庭性偏头痛等,热点治疗方法为传统抗眩晕药物、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和显微手术等。(3)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以持续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前庭综合征而言,三步骤床边眼动检查(HINTS:头部-冲击-眼球震颤-斜视测试)在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合并脑卒中的诊断方面比早期MRI更敏感,此观点是最被同行认可的前庭综合征脑卒中检测方法;对以阵发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前庭神经炎患者而言,使用激素治疗更有效。(4)高被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在万方数据库中近10年热点文献中,针刺风池穴、“小醒脑开窍”针刺法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近3年文献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天麻素、针刺+半夏白术汤、倍他司汀+天麻素、前庭康复训练+Epley耳石复位法,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眩晕症状。而近10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中的文献并无特色性抗眩晕药物受到关注,大部分以传统抗眩晕药物和显微手术为主,但近3年国际文献中有少数病例报告发现COVID-19感染后可能导致前庭神经炎并出现眩晕症状。(5)眩晕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神经元的损伤和再生密切相关,例如,病毒感染、炎症刺激或其他病理因素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从而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目前国内外都发布了眩晕相关的诊治规范指南,国际指南较为推荐前庭康复和物理康复联合治疗眩晕症状,中国指南较为推荐中西医药物、复位及针刺联合治疗,但研究证据级别并不高,因此未来还需要大量的大样本、多中心关于抗眩晕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神经 前庭 针刺 康复 药物 梅尼埃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偏头痛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耦合变化特征及调控机制
5
作者 刘江 赵福年 +4 位作者 杨红燕 蔡立群 王婧 周引弟 孛永明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 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在小麦拔节期选择典型晴天观测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过程(08:00—18:00)。结果表明:空气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叶片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在CK、T1、T2下呈双峰型分布,在T3下无明显变化;蒸腾速率(T_(r))呈现双峰型变化的是T1和T2,CK与T3则呈单峰型变化;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幅度从充足供水到严重干旱处理依次减小,且各处理在12:00前波动较大,而后呈现平缓降低的趋势。各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的日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_(n)在CK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1、T3下的主要调控因子为G_(s);T_(r)在CK、T1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2、T3下的主要正调控因子为G_(s),负调控因子为t。同时,当以P_(n)与T_(r)关系斜率表示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时,发现不同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碳水耦合特征存在差异,尤其是重度干旱,导致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叶片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下载PDF
不同初始pH值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
6
作者 申岳 蔡立群 +2 位作者 陈晓龙 王勇智 周生虎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探究不同初始pH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为尾菜沼气工程预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自制小型发酵装置,以白菜尾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羊粪防止发酵系统酸化,导致产气停滞,将白菜尾菜与羊粪按总固体含量(TS)2∶1进行混合,... 探究不同初始pH对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为尾菜沼气工程预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自制小型发酵装置,以白菜尾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羊粪防止发酵系统酸化,导致产气停滞,将白菜尾菜与羊粪按总固体含量(TS)2∶1进行混合,设置4个不同初始pH值处理(T1:pH值未调节,pH=7.1±0.1;T2:pH=6.5±0.1;T3:pH=7.5±0.1;T4:pH=8.5±0.1),高温条件下(55±1)℃进行湿式厌氧发酵。研究不同初始pH值对白菜尾菜和羊粪混合发酵过程中产甲烷效能、发酵基质有机质水解、发酵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T1相比,T3处理能有效增加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效能;碱性条件下能进一步促进固态有机物的水解,提高发酵液中有机质含量;各发酵系统均能较稳定运行,更有利于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进行。本结论可为白菜尾菜沼气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尾菜 混合发酵 羊粪 甲烷
下载PDF
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分析研究
7
作者 蔡立群 张姝婷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6期135-139,共5页
[目的]针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申请进行分析,梳理压缩机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期为国内企业如何进行专利布局、规避风险以及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专利指引。[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文献进行分析,重点对压缩机保护... [目的]针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申请进行分析,梳理压缩机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期为国内企业如何进行专利布局、规避风险以及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专利指引。[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文献进行分析,重点对压缩机保护技术专利申请量、全球专利布局、主要申请人、全球重要申请人技术布局等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压缩机专利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内重要申请人较少,基础技术主要集中在国外,压缩机保护技术的发明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海外专利布局力度低,面临巨大挑战。[结论]国内企业要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加强专利申请管控,提高专利质量,进一步促进压缩机保护技术发展,拓展海外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保护 减振 冷却 防液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淑琴 罗珠珠 +3 位作者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李林芝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0,共10页
通过评价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变化,可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适宜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农田为对照,测定了耕层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21个指标,... 通过评价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质量变化,可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适宜种植年限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农田为对照,测定了耕层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21个指标,作为全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进行描述性特征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Norm值计算构建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开展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长期种植苜蓿会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可溶性碳含量,但降低了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构建的MDS包括土壤容重、全氮、速效磷、脲酶、真菌Shannon指数和真菌Chao指数;全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TDS-Soil quality index,TDS-SQI)与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MDS-Soil quality index,MDS-SQI)均表现为L2012>L2003>农田>L2019,且两种评价体系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2)=0.599,P<0.05),表明采用最小数据集评价苜蓿地土壤质量是可行的。土壤速效磷和全氮是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可通过适当施用氮、磷肥及轮作促进区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 障碍因子 黄绵土
下载PDF
磷添加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组分特征与碳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甘润 齐鹏 +4 位作者 郭高文 王晓娇 蔡立群 海龙 张仁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11,共13页
磷素的大量输入,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固存,为探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特征与碳平衡对磷添加的响应,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磷肥(CK)、低磷(P_(1))、中磷(P_(2))、高磷(P_(3))4个施磷水平... 磷素的大量输入,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固存,为探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特征与碳平衡对磷添加的响应,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磷肥(CK)、低磷(P_(1))、中磷(P_(2))、高磷(P_(3))4个施磷水平,测定春小麦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环境因子,计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碳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磷添加增加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CO_(2)排放量。与CK处理相比,P_(1)、P_(2)处理和P_(3)处理土壤呼吸CO_(2)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13.85%、24.86%和26.47%(P<0.05);土壤异养呼吸显著提高了9.09%、9.4%和14.52%(P<0.05);土壤自养呼吸分别提高了18.96%、39.98%和38.33%(P<0.05)。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受到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温度分别可解释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变异的37.0%~49.7%和69.4%~76.8%。逐步回归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碱性磷酸酶和0~10 cm土壤有机碳;异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0~5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5~10 cm土壤碱性磷酸酶;自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碱性磷酸酶、0~5 cm土壤速效磷、0~5 cm土壤有机碳和5~10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K、P_(1)、P_(2)处理和P_(3)处理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均为正值,其数值分别为2640.10、3412.91、3579.83 kg·hm^(-2)和3790.74 kg·hm^(-2),均表现为土壤碳的“汇”。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应合理地增施磷肥(建议施用115 kg·hm^(-2)),提高土壤固碳效率,科学合理地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高效并重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添加 土壤呼吸 碳平衡 土壤酶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地土壤AMF群落结构及其组装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瑞 罗珠珠 +4 位作者 何仁元 牛伊宁 刘家鹤 蔡立群 海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5-844,共10页
为揭示多年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布设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田间试验,基于2019年(L_(2019))、2012年(L_(2012))和2003年(L_(2003))建植的紫花苜蓿田,以农田玉米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 为揭示多年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布设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田间试验,基于2019年(L_(2019))、2012年(L_(2012))和2003年(L_(2003))建植的紫花苜蓿田,以农田玉米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和PCR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研究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AMF群落组成和丰度,并基于零模型揭示了土壤AMF群落的组装过程。结果表明:黄绵土区AMF属于球囊菌门的1纲4目7科7属,球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和多孢囊霉属为紫花苜蓿地和农田土壤共有类群,且均以球囊霉属(65.15%~99.12%)为优势属,其主要贡献了不同处理分组中土壤AMF群落结构的改变。长期种植紫花苜蓿使和平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消亡,但促生了双型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其中双型囊霉属相对丰度表现为L201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网络关联分析发现,高丰度的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之间呈现负相关,而低丰度的和平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之间呈现正相关。基于零模型的AMF群落组装结果表明,农田与L_(2019)处理由确定性过程主导(66.67%),L_(2012)和L_(2003)处理由随机性过程主导(100%),这表明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形成稳定的土壤环境使其随机性过程增加,利于维持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群落组装 黄绵土
下载PDF
干旱区耕地质量等级时空变化及其评价——以西宁市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雪 关宇淇 +4 位作者 潘占东 刘杰 蔡立群 董博 杜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3-803,共11页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方法,构建西宁市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技术,对西宁市2015年和2018年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西宁...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方法,构建西宁市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技术,对西宁市2015年和2018年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西宁市耕地质量时空分布和土壤养分特征,探究西宁市耕地质量现状。结果表明:(1)2015年和2018年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分别为6.74和6.33,4 a间提升0.41,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主要来自三、四、五、七等地,其中高、中等地总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2018年较2015年增加1.49%。(2)4 a间的耕地质量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高、中等地主要集中在中部的湟中区及北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简称大通县),低等地主要分布在边缘靠山区及海拔较高地区,耕地质量提升的耕地主要来自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3)相较2015年,2018年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中有效磷含量评价等级上升。研究结果对西宁市全域范围内耕地质量展开综合评价,其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当前耕地质量状况,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等级变化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GIS) 西宁市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土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万莉 郭帅杰 +3 位作者 蔡立群 齐鹏 樊廷录 王淑英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增施土壤调理剂是改良盐碱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因盐碱土改良调理剂种类繁多,成分差别大,使用尚存争议,为给土壤调理剂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及绿洲土壤盐碱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用5种不同成分土壤调理剂,在不改变河西绿洲灌区施肥水... 增施土壤调理剂是改良盐碱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因盐碱土改良调理剂种类繁多,成分差别大,使用尚存争议,为给土壤调理剂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及绿洲土壤盐碱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用5种不同成分土壤调理剂,在不改变河西绿洲灌区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研究了增施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土壤调理剂不同时期后,同土层各处理pH、EC值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和EC值总体表现为增施硫黄粉9000 kg/hm^(2)>增施磷石膏30000 kg/hm^(2)>增施腐植酸1200 kg/hm^(2)>增施禾康土壤调理剂45 kg/hm^(2)>增施盐地宝盐碱土改良剂45 kg/hm^(2)>不施用土壤调理剂。增施磷石膏30000 kg/hm^(2)、硫黄粉9000 kg/hm^(2)、腐植酸1200 kg/hm^(2)均可降低Na^(+)、Cl^(-)含量,增加Ca^(2+)、SO_(4)^(2-)含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明显。各处理对玉米折合产量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呈现为增施腐植酸1200 kg/hm^(2)、增施硫黄粉9000 kg/hm^(2)、增施磷石膏30000 kg/hm^(2)、增施禾康土壤调理剂45 kg/hm^(2)、施盐地宝盐碱土改良剂45 kg/hm^(2)、不施用土壤调理剂。综合考虑认为,在河西绿洲灌区不改变当地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增施腐植酸1200 kg/hm^(2)和增施硫黄粉9000 kg/hm^(2)对河西绿洲灌区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盐碱土 改良 效果 河西绿洲灌区
下载PDF
不同总固体配比对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影响
13
作者 王勇智 蔡立群 +2 位作者 陈晓龙 申岳 周生虎 《中国沼气》 CAS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探究不同总固体(TS)配比对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影响,为甘肃省尾菜进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进行高温厌氧发酵,在发酵温度为(55±1)℃,原料总TS为3.15%,初始pH值为7.5±0.1条件下,运行30 d后,研... 探究不同总固体(TS)配比对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影响,为甘肃省尾菜进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白菜尾菜与羊粪混合进行高温厌氧发酵,在发酵温度为(55±1)℃,原料总TS为3.15%,初始pH值为7.5±0.1条件下,运行30 d后,研究5种不同TS比例:2∶1(T1)、1∶1(T2)、1∶1.5(T3)、1∶2(T4)、1∶2.5(T5)对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甲烷产量最高,为69790.68 mg·m^(-2);各处理系统环境调控能力:T1>T2>T4>T5>T3;其水解能力:T3>T5>T4>T2>T1;其缓冲能力:T1>T2>T4>T5>T3;随着白菜尾菜与羊粪的TS比例上升时,各处理的电导率、碱度浓度也在增加;T3、T5处理在发酵周期内都处于绝对稳定状态,其它处理的厌氧系统大部分时间处在绝对稳定状态,少部分时间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各处理在运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酸抑制和氨抑制。当白菜尾菜与羊粪的TS比例为1∶2时,更有利于白菜尾菜与羊粪厌氧发酵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白菜尾菜 羊粪 甲烷累积产量 发酵液特性
下载PDF
盐渍化对沙枣林氮组分的影响
14
作者 朱引龙 蔡立群 李海亮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2期75-79,共5页
为明确在不同盐渍化水平下土壤氮组分变化规律,采用BREMNER方法探究盐渍化对沙枣林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酸解液总氮含量、土壤酸解铵态氮含量、土壤未酸解态氮含量均降低,随盐渍化水平变化:0... 为明确在不同盐渍化水平下土壤氮组分变化规律,采用BREMNER方法探究盐渍化对沙枣林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酸解液总氮含量、土壤酸解铵态氮含量、土壤未酸解态氮含量均降低,随盐渍化水平变化:0~30厘米土层土壤酸解液总氮含量中盐渍化>盐渍化>非盐土;0~30厘米土层土壤全氮、土壤酸解铵态氮、土壤未酸解态氮含量中盐渍化>非盐土>盐渍土。故本文选取种植年限相同而盐渍化不同的沙枣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盐渍化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以期为河西地区盐渍化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林 盐渍化 氮组分
下载PDF
Meta分析有机肥施用对中国北方农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晓娇 张仁陟 +4 位作者 齐鹏 焦亚鹏 蔡立群 武均 谢军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107,共9页
为了探明中国北方地区不同气候类型、施肥措施、有机肥类型和试验年限下,有机肥施用(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育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的影响,该研究以不施肥、施用无机肥分别作为对照,根据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Meta分... 为了探明中国北方地区不同气候类型、施肥措施、有机肥类型和试验年限下,有机肥施用(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生育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的影响,该研究以不施肥、施用无机肥分别作为对照,根据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有机肥、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对农田土壤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施用无机肥相比,有机肥施用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田土壤CO2排放量,分别提高了50.6%和36.3%;有机肥施用下,农田土壤CO2排放量依次减少的顺序为: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无机肥+有机肥+缓释肥;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缓释肥配施,土壤CO2排放量未显著增加;相比牛粪、猪粪和商品有机肥,鸡粪类有机肥对土壤CO2排放正效应最大;有机肥施用下,灰漠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相对高;农田土壤CO2排放量与年均气温正相关,与年均降水量负相关。从环境的角度考虑,建议在中国北方采用无机肥+有机肥+缓释肥配施技术,不建议鸡粪大量施用及在灰漠土农田大量施用有机肥。该研究成果可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土壤 肥料 北方 META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武均 蔡立群 +2 位作者 张仁陟 齐鹏 张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8-736,共9页
为了探明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连续进行17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碘化钠重液分组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 为了探明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连续进行17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碘化钠重液分组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和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和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在0~40 cm各土层,各处理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54.02%~76.78%)均高于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31.78%~46.11%)。较之T处理,TS和NTS处理均不同程度提升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和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其中NTS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显著,TS处理次之。虽然NT、TS、NTS处理可提升土壤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但T处理下的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高于NT、TS和NTS处理。耕作模式和秸秆添加模式均对土壤总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但秸秆添加模式的效应高于耕作模式。同时,免耕模式仅对0~10 cm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的提升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对0~20 cm各土层土壤碳组分的提升效应均达显著水平,而添加秸秆对0~40 cm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均发挥着显著提升效应。综合来看,免耕配合秸秆还田可以提升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固碳,有利于该区构建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黄土高原 旱作农田 秸秆还田 土壤总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矿质结合态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武均 蔡立群 +3 位作者 张仁陟 齐鹏 张军 Yeboah STEPHEN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7,共9页
为了探明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崩解机制,以连续进行1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LB湿筛法(快速湿润法、慢速湿润法和预湿润后扰动法)和传统湿筛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 为了探明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崩解机制,以连续进行15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LB湿筛法(快速湿润法、慢速湿润法和预湿润后扰动法)和传统湿筛法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4种湿筛法处理后,<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排序为:传统湿筛法>快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慢速湿润法;4种湿筛法处理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排序为:慢速湿润法>预湿润后扰动法>快速湿润法>传统湿筛法;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相对崩解指数高于相对机械破坏指数。不同湿筛法处理后,在0~5 cm和5~10 cm土层均以NTS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显著(P≤5%)高于NT和T处理;而10~30 cm土层,TS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最高,且显著高于T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但与NTS处理的平均重量直径无显著差异。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均以T处理最高,NT次之,NTS处理最低。秸秆对0~5cm、5~10 cm、10~30 cm土层的团聚体崩解指数和机械破坏指数的降低均具有显著效应,而免耕仅在0~5 cm土层具有显著效应。因此,该区水稳性团聚体分散主要是由于水分入渗而引起的,且快速湿润时的破坏最大;同时,NTS处理可有效提升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更有利于该区农田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秸秆还田 免耕 Le Bissonnais法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相对崩解指数 相对机械破坏指数
下载PDF
施磷对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耕层土壤磷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齐鹏 王晓娇 +5 位作者 焦亚鹏 郭高文 马娟娟 武均 蔡立群 张仁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6,共8页
利用2017年设置在定西市李家堡镇麻子川村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P1(0 kg·hm^(-2))、P2(75 kg·hm^(-2))、P3(115 kg·hm^(-2))、P4(190 kg·hm^(-2)),测定收获后耕层土壤(0~20 cm)无机磷组分(Ca_(2)-P、... 利用2017年设置在定西市李家堡镇麻子川村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P1(0 kg·hm^(-2))、P2(75 kg·hm^(-2))、P3(115 kg·hm^(-2))、P4(190 kg·hm^(-2)),测定收获后耕层土壤(0~20 cm)无机磷组分(Ca_(2)-P、Ca_(8)-P、Al-P、Fe-P、O-P、Ca_(10)-P)、有机磷组分(LOP、MLOP、MROP、HROP)。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组分含量变化顺序为Ca_(10)-P>Ca_(8)-P>MLOP>O-P>HROP>Fe-P>Al-P>Ca_(2)-P>MROP>LOP。随着施磷量的增加,Ca_(2)-P、Ca_(8)-P、O-P、LOP、MLOP、MROP、HROP、有效磷、全磷含量增加,增幅为8.41%~56.95%;Al-P、Fe-P、Ca_(10)-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分别为43.45(P2)、37.64(P2)、341.63(P3)mg·kg^(-1),最小值分别为28.63、33.06、321.96 mg·kg^(-1)。随着施磷量的增加,Ca_(2)-P、Ca_(8)-P和MLOP占比增加,增幅分别为28.00%、24.46%、6.37%;Al-P、LOP先分别增加至6.00%(P2)、2.67%(P2)后减小至4.31%(P4)、2.11%(P4);Fe-P、Ca_(10)-P、MROP、HROP减小,减幅分别为5.75%、12.64%、21.37%、6.75%;O-P由9.17%(P1)先减小至8.08%(P3)之后增加至8.80%(P4);PAC(磷活化系数)增加,增幅最大为26.40%(P4);无机磷占全磷的相对含量和无机磷与有机磷之比先增大后减小,分别由增幅的80.41%、4.10%减小至76.32%、3.21%,有机磷占全磷的相对含量先减小至19.59%后增加至23.75%。土壤磷形态对有效磷的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Ca_(8)-P>Ca_(2)-P>MLOP>LOP>HROP>MROP>Fe-P>Al-P>O-P>Ca_(10)-P。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结果表明,Ca_(2)-P是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农田土壤有效磷的最主要磷源,长期施磷肥主要通过提高可供作物直接利用的Ca_(2)-P、LOP和具有缓效作用的Ca_(8)-P、Al-P、MLOP比例,降低土壤中难溶性Fe-P、O-P、Ca_(10)-P、MROP、HROP的比例从而增加有效磷的含量,进而提升了土壤潜在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耕层土壤 磷组分 施磷 陇中黄土高原
下载PDF
深松耕对玉米根茎叶氮磷比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鹏 王晓娇 +2 位作者 郭高文 蔡立群 武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82-89,共8页
植物器官的氮磷比(N/P)可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营养平衡。深松耕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种较好的农田耕作方法被广泛应用,尽管已被证实深松耕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地上生物量,但深松耕是否影响作物器官N/P及从作物器官N/P角度能否解... 植物器官的氮磷比(N/P)可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营养平衡。深松耕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种较好的农田耕作方法被广泛应用,尽管已被证实深松耕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地上生物量,但深松耕是否影响作物器官N/P及从作物器官N/P角度能否解释地上生物量增加的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黄土高原区设置了不同耕作方法(深松耕、旋耕、翻耕和免耕)和施氮量(基肥200 kg/hm^(2)、基肥200 kg/hm^(2)+拔节期肥100 kg/hm^(2))的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玉米地上生物量、不同器官(根、茎和叶)中N/P的影响以及其N/P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翻耕、免耕,深松耕能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P<0.05),2016和2018年深松耕的地上生物量比翻耕、免耕分别提高了9.56%、9.29%和4.67%、5.94%;2)相比翻耕、免耕,深松耕和旋耕均能显著降低根、叶的N/P(P<0.05),深松耕的根、叶N/P分别为19.90、17.74,降幅最大;施肥措施及耕作方法与施肥措施的交互作用对根、茎和叶的N/P无显著影响;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耕作方法通过影响根和叶N/P,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效应值分别为0.10和0.14,耕作方法对地上生物量无直接显著影响,说明根和叶的N/P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两个重要的间接因素;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地上生物量与根、叶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茎N/P无相关性。研究表明,深松耕通过降低玉米根和叶N/P、促进植物氮磷营养平衡的生态策略来提高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耕作与施肥对玉米生产与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玉米 生物量 化学计量 线性混合模型
下载PDF
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处理集雨窖水的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妮 蔡立群 杨浩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11期93-97,共5页
为了解决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窖水饮用的安全问题,文中提出用"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处理西北黄土塬地区的窖水,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窖水的浊度、CODMn、氨氮和总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出水水质浊度为0.10~0.25... 为了解决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窖水饮用的安全问题,文中提出用"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处理西北黄土塬地区的窖水,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窖水的浊度、CODMn、氨氮和总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出水水质浊度为0.10~0.25 NTU、CODMn为4.26~4.97 mg/L,氨氮为0.50~0.62 mg/L及总磷为0.132~0.15 mg/L,去除率分别为>99%、68%、90.1%~90.6%、35%~39%。"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对窖水的浊度、CODMn、总磷有一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达到GB5749-2006中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的规定,后续研究应进一步通过优化工艺设计,增加适宜的消毒技术,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以保证出水的细菌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 西北黄土塬地区 窖水水质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