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文凤 尹炯 +5 位作者 罗志明 单红丽 张荣跃 王晓燕 仓晓燕 黄应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在甘蔗生产上,以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0.05%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8 kg/hm^2或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200 g/L虫酰肼悬浮剂1.5 L/hm^2结合使用最佳,宜在3月初安装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4月初按每公顷生物制剂用量对水900 kg稀释后均匀喷洒蔗株,对螟害枯心率和螟害株率的防效分别达69.98%和49.0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农药3%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的防效。【结论】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与生物制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或虫酰肼结合使用是防控甘蔗螟虫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与其他技术轮换或协调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生物制剂 绿色防控 防效评价
下载PDF
广西蔗区检测发现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文凤 单红丽 +5 位作者 张荣跃 仓晓燕 王晓燕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3期144-149,共6页
为明确2016年在广西北海、来宾、百色蔗区发现的疑似甘蔗白条病症状蔗株致病病原。利用白条黄单胞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采自这3个蔗区的62份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鉴定。鉴定结果表明:62份疑似病样都能够获得约600 bp的特异性片段,所... 为明确2016年在广西北海、来宾、百色蔗区发现的疑似甘蔗白条病症状蔗株致病病原。利用白条黄单胞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采自这3个蔗区的62份疑似病样进行PCR检测鉴定。鉴定结果表明:62份疑似病样都能够获得约600 bp的特异性片段,所得序列完全一致大小均为608 bp(Gen Bank登录号:KY315183--KY315203),其与白条黄单胞菌rax B1基因核苷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FP565176)一致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甘蔗品种‘桂糖46号’、‘桂糖06-2081’对于白条黄单胞菌高度感病,病株率一般为18%~50%,严重田块高达100%;染病严重蔗株全叶枯萎,茎的节部长出许多侧芽,侧芽叶片具白色条纹,造成大幅度减产减糖。本研究在广西蔗区检测发现由白条黄单孢菌引起的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蔗区 甘蔗白条病 PCR检测 白条黄单胞菌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云南甘蔗病虫害发生危害新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尹炯 李文凤 +6 位作者 罗志明 王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2期119-124,共6页
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 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病虫害频发,暴发成灾。针对新特点从病源虫源、品种布局、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笔者提出了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一是严格执行甘蔗引种、调种检疫制度,选育推广抗病、抗虫健康种苗;二是完善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安全科学用药水平;三是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优化推广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五是创新科技培训机制,宣传普及植保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病虫害 发生危害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云南甘蔗白条病的多基因联合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荣跃 李文凤 +6 位作者 王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罗志明 尹炯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5,215,共6页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细菌为该病害的病原菌。使用16S rRNA基因、gyrB基因和rpoD基因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BLAST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病原菌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GPE PC73菌株(GenBank登录号:FP565176)对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白条病 白条黄单胞菌 系统发育分析 云南
下载PDF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梢腐病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单红丽 张寒舒 +8 位作者 李文凤 王晓燕 张荣跃 仓晓燕 房超 李泽娟 黄丕忠 周游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7-284,共8页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3...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防效均达90.73%以上,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489 kg/hm^(2)以上,糖分增加1.8%以上,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连喷2次,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精准施药 梢腐病 防效评价
下载PDF
云南西盟蔗区发现检疫性病害甘蔗白叶病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荣跃 李文凤 +6 位作者 黄应昆 王晓燕 单红丽 李婕 仓晓燕 罗志明 尹炯 《农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0-23,共4页
研究旨在明确2018年在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是否为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使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10份采自云南西盟蔗区的疑似甘蔗白叶病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并将巢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 研究旨在明确2018年在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是否为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使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10份采自云南西盟蔗区的疑似甘蔗白叶病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并将巢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巢氏PCR结果表明:所有10份样品均能扩增得到1240 bp左右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获得的10条16S rRNA基因序列大小均为1247 bp,序列间的核苷酸一致性为100%。BLASTN分析表明,从病株扩增到的所有核苷酸序列与先前云南临沧甘蔗白叶病植原体分离物LC7和LC9的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KR020691和KR020692)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100%。虚拟RFLP分析表明,西盟分离物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的酶切图谱与16SrXI-B亚组植原体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为16SrXI-B亚组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西盟 检疫性病害 植原体 甘蔗白叶病 16SrXI-B亚组
下载PDF
我国蔗区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0
7
作者 仓晓燕 张荣跃 +5 位作者 尹炯 单红丽 李婕 王晓燕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寄主广泛性、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2019年,云南景谷、陇川、耿马、勐海、盈江、澜沧甘蔗产区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甘蔗,发生面...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具有寄主广泛性、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存在暴发为害甘蔗的灾害性威胁。2019年,云南景谷、陇川、耿马、勐海、盈江、澜沧甘蔗产区相继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甘蔗,发生面积1232.81hm^2、成灾面积415.67hm^2,最高百株虫口数32.3头。结合我国蔗区甘蔗生产实际,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加强普查,通过科学引导,采取生态调控、天敌保护利用、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和成虫诱杀等防控措施,实现草地贪夜蛾防治处置率≥90%,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30%,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5%,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草地贪夜蛾 发生 动态监测 防控措施
下载PDF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志明 尹炯 +5 位作者 李俊 王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7-10,共4页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田杂草 香附子 防除效果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长齿蔗茅品系‘云滇95-19’和‘云滇95-20’抗褐锈病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荣跃 李文凤 +7 位作者 黄应昆 陆鑫 王晓燕 单红丽 李婕 仓晓燕 尹炯 罗志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8-182,共5页
甘蔗褐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甘蔗属长齿蔗茅‘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遗传规律,采用自交方法分别获得‘云滇95-19’和‘云滇95-20’自交F 1代,对亲本及其自交F 1代进行... 甘蔗褐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甘蔗属长齿蔗茅‘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遗传规律,采用自交方法分别获得‘云滇95-19’和‘云滇95-20’自交F 1代,对亲本及其自交F 1代进行了抗褐锈病基因Bru 1的检测和褐锈病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云滇95-19’和‘云滇95-20’及其自交F 1代均未检测到Bru 1基因,两个自交F 1代群体对褐锈病的抗性均出现了明显的3∶1的分离比,证实了‘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均由一对新的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为挖掘和利用长齿蔗茅抗褐锈病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对今后抗褐锈病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齿蔗茅 甘蔗褐锈病 遗传分析 抗病基因
下载PDF
11个甘蔗品种苗期抗螟虫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志明 尹炯 +6 位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王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仓晓燕 李婕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88-91,共4页
明确甘蔗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提供参考。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1个甘蔗品种进行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 明确甘蔗对甘蔗螟虫的抗性水平,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提供参考。采用螟虫自然种群接虫方法,连续2年对11个甘蔗品种进行苗期螟害分析与抗螟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桂糖29号’‘、桂糖31号’等较抗虫,‘福农39号’‘、德蔗03-83’和‘云蔗05-49’等较感虫。部分甘蔗品种抗性会随螟虫选择压力不同而变化,‘云蔗03-194’、‘云蔗05-51’、‘云蔗06-407’等在螟虫虫口密度高时表现为感虫,而在虫口密度低时表现为抗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苗期 大螟 黄螟 抗性评价
下载PDF
耿马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与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凤 王晓燕 +6 位作者 仓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卢文洁 王长秘 尹炯 黄应昆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9,共4页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和巢式PCR检测分析。调查检测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 viridis)和条纹平冠沫蝉(Clovia conifer)2种昆虫介体均被检测为阳性,是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自然携带者,说明2种叶蝉可能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潜在昆虫介体;大青叶蝉若虫呈强阳性,初步确定为优势种群。鉴于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传播方式主要是带毒蔗种和叶蝉类昆虫介体,建议建立甘蔗无病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及时杀灭蔗园中叶蝉类昆虫介体,从源头上控制甘蔗白叶病的扩散蔓延,降低田间自然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马 甘蔗白叶病 昆虫介体 植原体 巢式PCR
下载PDF
甘蔗抗褐锈病新基因抗感病池构建及SSR多态性引物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燕 单红丽 +6 位作者 张荣跃 仓晓燕 王长秘 李文凤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97-103,共7页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Sydow&P.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危害中国甘蔗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鉴定和发掘抗褐锈病新基因,防止褐锈病爆发流行和保证甘蔗安全生产,本研究以杂交组合‘粤糖03-393’בROC 24...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H.Sydow&P.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危害中国甘蔗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鉴定和发掘抗褐锈病新基因,防止褐锈病爆发流行和保证甘蔗安全生产,本研究以杂交组合‘粤糖03-393’בROC 24’抗感分离真实性F1代群体为材料,构建抗感基因池,合成449对引物对抗感亲本及抗感基因池进行抗、感连锁SS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25对引物在抗感亲本间有多态性,其中4对引物(SMC236CG、SCESSR0928、SCESSR0636、SCESSR2551)在抗感亲本及抗感池间有多态性,初步判定这4个SSR标记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能与抗褐锈病新基因存在连锁关系。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为中国甘蔗褐锈病防控及抗病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褐锈病 抗病基因 抗感病池 SSR标记
下载PDF
甘蔗白叶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3
作者 李文凤 王晓燕 +5 位作者 仓晓燕 单红丽 王长秘 张荣跃 尹炯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5-248,270,共5页
为建立简便高效、致病性稳定和规范实用的甘蔗抗白叶病鉴定方法,推动甘蔗抗白叶病育种,本文从甘蔗材料处理与种植、接种液配制、接种方式、病情调查、分级标准制定等层面对甘蔗抗白叶病鉴定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探索,首次优化创建了简... 为建立简便高效、致病性稳定和规范实用的甘蔗抗白叶病鉴定方法,推动甘蔗抗白叶病育种,本文从甘蔗材料处理与种植、接种液配制、接种方式、病情调查、分级标准制定等层面对甘蔗抗白叶病鉴定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探索,首次优化创建了简便高效、致病性稳定和规范实用的甘蔗抗白叶病鉴定方法,即种苗喷雾接种法和生长期切茎接种法。种苗喷雾接种法:直接筛选甘蔗白叶病植原体蔗茎榨汁加10倍量无菌水配制接种液,接种液喷洒蔗种,塑料薄膜保湿,接种材料桶栽置于防虫温室培养,接种种植30 d开始调查病株率,按1~5级标准进行抗病性评价。切茎接种法:直接筛选甘蔗白叶病植原体蔗茎榨汁加10倍量无菌水配制接种液,鉴定材料桶栽置于防虫温室培养,株龄6月时切茎用移液枪将100μL接种液滴入根部切口接种,接种种植20 d开始调查病株率,按1~5级标准进行抗病性评价。两种方法与自然传播相似,接种后发病显著、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吻合。通过两种接种方法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鉴定明确了10个主栽品种对甘蔗白叶病抗病性,其抗病性真实、可靠,可作为今后甘蔗抗白叶病鉴定标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白叶病 接种技术 种苗喷雾接种法 切茎接种法 抗病鉴定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长秘 李婕 +6 位作者 张荣跃 王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尹炯 罗志明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21年第2期65-70,共6页
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可使甘蔗产量损失10%~50%,糖分下降0.5~1个百分点,威胁到甘蔗产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综述了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及危害、病原、症状、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从甘蔗不同... 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可使甘蔗产量损失10%~50%,糖分下降0.5~1个百分点,威胁到甘蔗产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综述了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及危害、病原、症状、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从甘蔗不同组织、防御酶系统、基因方面阐述了对黑穗病菌的胁迫响应,其防治方法最根本的是选用抗黑穗病甘蔗品种,其次是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并对甘蔗黑穗病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1)进一步明确生理小种分布;(2)探索不同轮作方式;(3)抗黑穗病基因应用;(4)新型生物农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病原 胁迫响应 防控对策
下载PDF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寒舒 王晓燕 +8 位作者 仓晓燕 单红丽 张荣跃 王长秘 陈杰 段婷颖 黄丕忠 周游 黄应昆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精准施药 褐条病 防效评价
下载PDF
广西南宁甘蔗赤条病调查及分子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婕 单红丽 +7 位作者 王长秘 仓晓燕 王晓燕 张荣跃 房超 韦美英 马燕青 黄应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9-283,共5页
2020年在广西南宁市金光农场发现‘桂糖58’和‘柳城05-136’疑似感染甘蔗赤条病,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进行了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了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58’发病率为29%~5... 2020年在广西南宁市金光农场发现‘桂糖58’和‘柳城05-136’疑似感染甘蔗赤条病,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进行了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了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58’发病率为29%~52.33%,发病严重田块平均发病率为49.67%,发病中等田块平均发病率为33.67%,发病较轻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9.89%;‘柳城05-136’发病率为2%~27.67%,发病严重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1.67%,发病中等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1.22%,发病较轻田块平均发病率为4.67%。PCR检测分析表明:有19份样品扩增出550 bp的特异性条带,阳性检出率为95%,测序序列与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且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分支,证实检测样品为A.avenae subsp.avenae感染引起的甘蔗赤条病。本研究结果表明,‘桂糖58’为高感品种,‘柳城05-136’为感病品种,今后应积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治该细菌病害扩展蔓延,确保我国蔗糖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赤条病 发病率 PCR检测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婕 李文凤 +6 位作者 张荣跃 单红丽 王晓燕 仓晓燕 罗志明 尹炯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9年第2期58-64,共7页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一种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大面积流行爆发会给甘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而且甘蔗长期连作,近年来气候多变,为甘蔗赤腐病的发生流行创造...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一种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大面积流行爆发会给甘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而且甘蔗长期连作,近年来气候多变,为甘蔗赤腐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病害在各蔗区时常流行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甘蔗生产。本文结合田间调查分析了甘蔗赤腐病的发生流行特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以选种抗病品种为主,用木霉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生物防治剂进行蔗种及土壤处理进行预防,关键时期及时施药,同时加强田间管理等科学有效综合协调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控制该病害大面积发生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赤腐病 发生流行特点 生物防治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云南新平蔗区发现甘蔗白条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长秘 张荣跃 +4 位作者 李婕 王晓燕 单红丽 仓晓燕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21年第3期66-69,共4页
利用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Dowson]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2019年采自云南新平蔗区的8份疑似甘蔗白条病样品进行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扩增得到大小约608 bp的特异性条带,GenBank登录号为MT625864~MT625... 利用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Dowson]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2019年采自云南新平蔗区的8份疑似甘蔗白条病样品进行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扩增得到大小约608 bp的特异性条带,GenBank登录号为MT625864~MT625871。这些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X.albilineans)GPE PC73菌株基因组上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denosine triphosphate-bi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基因ab(c基因号XALc_1791)的序列一致性为10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些白条黄单胞菌菌株序列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合田间症状诊断和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新平蔗区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这是云南新平蔗区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白条病 白条黄单胞菌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菌变异及甘蔗抗病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婕 张荣跃 +5 位作者 王晓燕 单红丽 尹炯 罗志明 仓晓燕 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20年第2期53-58,共6页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导致甘蔗严重损失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被称为甘蔗的"癌症",造成云南临沧、孟连、石屏多片蔗区甘蔗成片死亡,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原菌频...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导致甘蔗严重损失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被称为甘蔗的"癌症",造成云南临沧、孟连、石屏多片蔗区甘蔗成片死亡,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原菌频繁变异导致防控困难,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甘蔗赤腐病菌变异研究及甘蔗抗病研究是实现病害持久可持续控制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重点从甘蔗赤腐病菌形态变异、致病性变异、分子变异分析了甘蔗赤腐病菌遗传变异,论述了甘蔗赤腐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及甘蔗品种抗病性、诱导抗病性等分子研究进展;并就深入开展甘蔗赤腐病防控、群体遗传结构和抗性基因挖掘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赤腐病 变异 分子检测 抗病
下载PDF
Occurrence and Epide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Important Sugarcane Diseases in Rainy and Humid Season
20
作者 Li Wenfeng Shan Hongli +5 位作者 Huang Yingkun Zhang Rongyue cang xiaoyan Yin Jiong Wang xiaoyan Luo Zhimi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6期35-38,共4页
The rainy and humid season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s the crucial period for elongation and jointing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sugarcane,and also a peak occurrence and damage period of many important sugarcane diseases.... The rainy and humid season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s the crucial period for elongation and jointing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sugarcane,and also a peak occurrence and damage period of many important sugarcane diseases. In order to prevent large-area outbreak of sugarcane diseases and ensure safe growth in late stage,the occurrence dynamics of important sugarcane diseases in the rainy and humid season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ree epidemic outbreak elements of plant diseases: host plant,pathoge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Moreover,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ideas and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 of sugarcane diseases and the actual sugarcan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Y and humid SEASON SUGARCANE DISEASES OCCURRENCE dynamics Control COUNTERMEASURE Technical measur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