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策略的精准与优化--大动脉闭塞的病因与机制值得重视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成林 TIAN C +1 位作者 cao x WANG 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4期400-401,共2页
1"精准医学"时代需要"精准"的血管再通策略自2015年关于血管内治疗的五大临床研究阳性结果发表以来,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治疗迎来了自静脉溶栓之后的又一飞跃,机械取栓迅速普及。如同"机械取栓"一样,... 1"精准医学"时代需要"精准"的血管再通策略自2015年关于血管内治疗的五大临床研究阳性结果发表以来,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治疗迎来了自静脉溶栓之后的又一飞跃,机械取栓迅速普及。如同"机械取栓"一样,"精准医学"同样是卒中领域的另一热点词汇。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很自然地会想到一个问题:机械取栓的精准之路从哪里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血管再通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乡村医生的潜伏性结核感染及新发感染:一项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浩然(编译) 曹雪芳(编译) +3 位作者 高磊(审校) Zhang H cao x Wang D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5-65,共1页
目的乡村医生是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潜在职业暴露人群,针对这一重点人群开展队列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感染负担及流行特征,将为加强乡村医生职业暴露防护能力的提升,以及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 目的乡村医生是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潜在职业暴露人群,针对这一重点人群开展队列研究有助于了解其感染负担及流行特征,将为加强乡村医生职业暴露防护能力的提升,以及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河南省中牟县(结核病发病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登记在册的全体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建立研究队列,分别于基线(2017年4月)、基线后3个月、6个月采用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和QuantiFERON-TB Plus(QFT-Plus)对纳人研究对象进行MTB感染检测,并对基线检测阴性的研究对象进行年度随访,追踪其MTB新发感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新发感染 结核病发病率 职业暴露人群 队列研究 河南省中牟县 调查对象
下载PDF
曹雪涛院士科研团队论文荣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长链非编码RNA1nc-DC通过STAT3调控人DC的分化和功能 被引量:9
3
作者 wang p xue y +7 位作者 han y lin l wu c xu s jiang z xu j liu q cao x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其成熟和功能状态决定着免疫应答的走向和强度。哺乳动物基因组能够转录产生大量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IncRNA),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还知之甚少。 曹雪涛院十科...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其成熟和功能状态决定着免疫应答的走向和强度。哺乳动物基因组能够转录产生大量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IncRNA),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还知之甚少。 曹雪涛院十科研团队王品副教授课题组采用了转录组芯片二代测序高通量筛选方法、RNA-pulldown、ChIP-seq等技术展开了对IncRNA在DC分化和功能中作用的研究,发现并鉴定了特异性高表达于DC的1ncRNA,命名为1nc-DC,其可通过抑制STAT3去磷酸化,从而促进DC分化和功能。该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杂志[2014,344(6181):310-313],并于2015年12月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学术论文 科研团队 曹雪涛 DC 分化 编码 长链
下载PDF
曹雪涛院士科研团队论文荣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长链非编码RNA lnc-DC通过STAT3调控人DC的分化和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wang p xue y +7 位作者 han y lin l wu c xu s jiang z xu j liu q cao x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其成熟和功能状态决定着免疫应答的走向和强度。哺乳动物基因组能够转录产生大量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还知之甚少。
关键词 学术论文 STAT3 科研团队 编码 长链 曹雪涛 DC 分化
下载PDF
地基甚低频台站信号对地球辐射带的人工调制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倪彬彬 花漫 +4 位作者 顾旭东 付松 项正 曹兴 马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5-619,共25页
地球辐射带中充满被地磁场捕获的能量电子,通常被槽区分隔形成内、外电子辐射带.其中,波粒相互作用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过程,在辐射带动力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空间卫星系统提供的高质量波动、粒子观测数据不断积累,覆盖近地... 地球辐射带中充满被地磁场捕获的能量电子,通常被槽区分隔形成内、外电子辐射带.其中,波粒相互作用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过程,在辐射带动力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空间卫星系统提供的高质量波动、粒子观测数据不断积累,覆盖近地空间环境各个区域,产生了内磁层物理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也使人们对人类活动能否及如何影响近地空间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文章重点关注地基甚低频台站信号对地球辐射带的人工调制效应.首先,详细回顾了基于卫星就位观测建立的人工甚低频波在地球空间的全球分布特性,包括不同地面台站VLF信号强度的日夜侧不对称性、地理分布、季节不对称性、地磁活动依赖性,以及不同频率VLF波动的传播特性.其次,基于准线性扩散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观测分析量化了人工甚低频信号对辐射带电子的散射系数及其随空间位置和地磁活动条件的变化.进而,通过Fokker-Planck扩散模型模拟辐射带电子的演化过程并将其与卫星实际观测结果对比,直观证明了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泄露进入内磁层后可以通过空间波粒相互作用散射内辐射带能量电子,从而产生呈现双峰结构的电子内辐射带径向分布,为人工甚低频波影响近地空间环境提供了关键定量证据.最后,综述讨论了开展人工甚低频波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了通过人工VLF波动影响地球辐射带环境的一些研究设想,这将为未来人工主动调制近地空间环境的潜在可能性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甚低频波 波粒相互作用 电子沉降 地球辐射带 电子通量分叉现象
原文传递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重建末次冰盛期以来青藏高原植被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秦锋 赵艳 曹现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713,共17页
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为理解高寒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重要证据.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利用孢粉化石等代用指标定量重建高寒植被的方法,阻碍了对青藏高原过去植被变化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孢... 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为理解高寒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重要证据.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利用孢粉化石等代用指标定量重建高寒植被的方法,阻碍了对青藏高原过去植被变化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孢粉数据,采用一种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利用孢粉数据重建青藏高原植被的模型,对比模型对现代样点的预测结果与样点实际植被及生物群区化法的重建结果,评估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孢粉-植被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现代孢粉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的现代样点植被与实际植被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生物群区化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重建青藏高原地区现代植被的准确性更高,可能更适用于该地区的古植被重建.基于51条孢粉化石记录,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了青藏高原2.2万年以来的植被变化,重建的古植被格局变化大体与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演化趋势一致.末次冰盛期时,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植被,亚热带森林分布于高原东南缘.高寒草原从末次冰消期开始扩张,并且在高原中部和东部逐渐形成地带性植被.高寒草甸从早全新世开始占据高原东部和东南部,高原开始形成从东南至西北分布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格局.中全新世时,亚热带森林向北扩张,反映最适宜期的植被状况.之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在晚全新世再次向南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重建 随机森林算法 生物群区化法 孢粉 末次冰盛期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