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麦夸里岛毛皮海豹体内小塑料颗粒的来源和生物聚集
被引量:
7
1
作者
cecilia eriksson
Harry Burton
林宝法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3年第6期380-384,共5页
本文研究了从麦夸里岛上毛皮海豹(Arctocephalus spp.)粪便中发现的164个塑料颗粒(平均长度为4.1mm)。其中41个塑料颗粒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从其形状来看,没有一个可被确定为塑料颗粒原料——通常这样的颗粒是圆柱形和球形的。而海豹粪...
本文研究了从麦夸里岛上毛皮海豹(Arctocephalus spp.)粪便中发现的164个塑料颗粒(平均长度为4.1mm)。其中41个塑料颗粒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从其形状来看,没有一个可被确定为塑料颗粒原料——通常这样的颗粒是圆柱形和球形的。而海豹粪便中的164个塑料颗粒全都是7种颜色的角形颗粒(原料颗粒通常是透明的或白色的),并可被分为两类:①沿晶体线碎裂的和可能是紫外线分解的;②被磨蚀成带有圆角的不规则形状(擦痕明显可见)。白色、棕色、绿色、黄色以及蓝色是最常见的颜色。在成分上,它们来自于5种聚合物群:聚乙烯93%;聚丙烯4%;多(1-CI-1-聚丁二烯)聚氯丁二烯2%;三聚氰胺-尿素(酚)(甲醛)树脂0.5%以及纤维素(绳纤维)0.5%。较大的群是漂浮的,比重小于海水。这些小塑料是由较大颗粒(碎片)分解而成的。它们看来是被水冲上岸的并在卵石海滩上受到研磨的塑料用品分解而成的。大多数颗粒(70%)肯定是由于经过不断的磨蚀而最后形成今天的形状。据假设,塑料颗粒被冲到海洋中,然后按其大小有选择地被一种中上层鱼——Electrona subaspera——吃掉,而这种鱼后来又被毛皮海豹吃掉。因此,这些塑料颗粒是由这种鱼和海豹在其正常的摄食过程中聚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颗粒
海豹
海洋脊椎动物
麦夸里岛
塑料
聚合物
毛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极两座小型考察站附近雪和粒雪中的微量物质
2
作者
Malin Stenberg
cecilia eriksson
+1 位作者
Jost Heintzenberg
李岱青
《人类环境杂志》
199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瑞典极地研究秘书处开始一项取样研究计划,目的是探索利用分析雪样的微量物质来确定南极两座考察站对环境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在1991~1992年度的野外工作季节,采集了瑞典瓦萨(Wasa)站与芬兰阿博阿(Aboa)站附近的表层雪样和短的粒雪钻芯...
瑞典极地研究秘书处开始一项取样研究计划,目的是探索利用分析雪样的微量物质来确定南极两座考察站对环境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在1991~1992年度的野外工作季节,采集了瑞典瓦萨(Wasa)站与芬兰阿博阿(Aboa)站附近的表层雪样和短的粒雪钻芯,并于1993~1994年再次对表层雪样进行采集。分析了雪样中的主要离子(Na^+,Mg^(2+),Ca^(2+),Cl^-,NO_3^-,及SO_4^(2-)),测定了光吸收物质。发现两座考察站附近经两次工作期之后,光吸收物质和主要离子浓度均有增高。对离子浓度的增高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化石燃料与废物的燃烧可能是产生光吸收物质的来源,岩石风化时形成的盐壳受破坏与弥散,也与离子浓度增高相一致;风暴及直升机的活动也可能使无雪地区的矿物碎片迁移到考察站下风向的采样点附近。因此,微量物质浓度的升高是由人类活动与自然作用共同的结果。而考察站上风向1.5km处及下风向3km处微量物质含量没有明显增高。因此本研究清楚地表明考察站各种活动的影响是极局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
粒雪
微量物质
南极考察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夸里岛毛皮海豹体内小塑料颗粒的来源和生物聚集
被引量:
7
1
作者
cecilia eriksson
Harry Burton
林宝法
机构
乌普萨拉大学
Channel Highway
出处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3年第6期380-384,共5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从麦夸里岛上毛皮海豹(Arctocephalus spp.)粪便中发现的164个塑料颗粒(平均长度为4.1mm)。其中41个塑料颗粒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从其形状来看,没有一个可被确定为塑料颗粒原料——通常这样的颗粒是圆柱形和球形的。而海豹粪便中的164个塑料颗粒全都是7种颜色的角形颗粒(原料颗粒通常是透明的或白色的),并可被分为两类:①沿晶体线碎裂的和可能是紫外线分解的;②被磨蚀成带有圆角的不规则形状(擦痕明显可见)。白色、棕色、绿色、黄色以及蓝色是最常见的颜色。在成分上,它们来自于5种聚合物群:聚乙烯93%;聚丙烯4%;多(1-CI-1-聚丁二烯)聚氯丁二烯2%;三聚氰胺-尿素(酚)(甲醛)树脂0.5%以及纤维素(绳纤维)0.5%。较大的群是漂浮的,比重小于海水。这些小塑料是由较大颗粒(碎片)分解而成的。它们看来是被水冲上岸的并在卵石海滩上受到研磨的塑料用品分解而成的。大多数颗粒(70%)肯定是由于经过不断的磨蚀而最后形成今天的形状。据假设,塑料颗粒被冲到海洋中,然后按其大小有选择地被一种中上层鱼——Electrona subaspera——吃掉,而这种鱼后来又被毛皮海豹吃掉。因此,这些塑料颗粒是由这种鱼和海豹在其正常的摄食过程中聚集的。
关键词
塑料颗粒
海豹
海洋脊椎动物
麦夸里岛
塑料
聚合物
毛皮
分类号
Q17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两座小型考察站附近雪和粒雪中的微量物质
2
作者
Malin Stenberg
cecilia eriksson
Jost Heintzenberg
李岱青
机构
斯德哥尔摩大学自然地理系
瑞典极地研究秘书处
出处
《人类环境杂志》
199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文摘
瑞典极地研究秘书处开始一项取样研究计划,目的是探索利用分析雪样的微量物质来确定南极两座考察站对环境人为影响的可能性。在1991~1992年度的野外工作季节,采集了瑞典瓦萨(Wasa)站与芬兰阿博阿(Aboa)站附近的表层雪样和短的粒雪钻芯,并于1993~1994年再次对表层雪样进行采集。分析了雪样中的主要离子(Na^+,Mg^(2+),Ca^(2+),Cl^-,NO_3^-,及SO_4^(2-)),测定了光吸收物质。发现两座考察站附近经两次工作期之后,光吸收物质和主要离子浓度均有增高。对离子浓度的增高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化石燃料与废物的燃烧可能是产生光吸收物质的来源,岩石风化时形成的盐壳受破坏与弥散,也与离子浓度增高相一致;风暴及直升机的活动也可能使无雪地区的矿物碎片迁移到考察站下风向的采样点附近。因此,微量物质浓度的升高是由人类活动与自然作用共同的结果。而考察站上风向1.5km处及下风向3km处微量物质含量没有明显增高。因此本研究清楚地表明考察站各种活动的影响是极局部的。
关键词
雪
粒雪
微量物质
南极考察站
分类号
P426.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麦夸里岛毛皮海豹体内小塑料颗粒的来源和生物聚集
cecilia eriksson
Harry Burton
林宝法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极两座小型考察站附近雪和粒雪中的微量物质
Malin Stenberg
cecilia eriksson
Jost Heintzenberg
李岱青
《人类环境杂志》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