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1
作者 肖星 王雪松 +4 位作者 杨恺 穆升 玉香甩 龙亚芹 陈林波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茶饼病是一种茶树上重要的芽叶病害。为了筛选出防治茶饼病的安全有效药剂,选用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7 d,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 茶饼病是一种茶树上重要的芽叶病害。为了筛选出防治茶饼病的安全有效药剂,选用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7 d,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的防效分别为93.48%、93.62%、85.17%、90.18%,而1.5%多抗霉素水剂对茶饼病的总体防效相对较差,所有供试药剂处理均对茶树生长安全。研究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对茶饼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推广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饼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中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
2
作者 赵玉 陈霖波 +1 位作者 张玉 吴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9-5069,共11页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刻画并解构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表明:(1)从时空特征看,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呈现波动上升的净碳汇特征,具体表现为“东强西弱,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伴随明显的“马太效应”。在碳效应结构上,秸秆燃烧与玉米种植分别是粮食种植业最主要的碳源与碳汇。(2)从演化趋势来看,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的非均衡性呈扩大趋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效应非均衡性有所减弱,小麦与玉米碳效应非均衡性均持续上升。(3)从碳排放公平性来看,区域间碳排放差异已成为影响公平性的最主要因素,基尼系数呈“快速上升-波动震荡-缓慢回落”特征,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始终处于较公平区间,整体公平性呈改善态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排放公平性最低,玉米碳排放公平性最高。最后,提出了采取差异化固碳减排策略、构建低碳发展跨区协作机制、完善碳排放责任分摊机制、探索粮食碳汇交易试点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粮食种植业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业 净碳汇 碳排放公平性 时空演化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双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坡莫合金工艺探究
3
作者 张伊诺 陈祖强 +4 位作者 陈林波 耿燕飞 陈希章 彭康 王艳虎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首次采用等离子双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Fe-Ni合金,通过显微组织分析获得平行于基板和垂直于基板的显微组织相差较大,平行于基板的显微组织主要由不同尺寸的等轴晶组成且含有极大尺寸晶粒,而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显微组织主要是柱状晶,因此柱... 首次采用等离子双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Fe-Ni合金,通过显微组织分析获得平行于基板和垂直于基板的显微组织相差较大,平行于基板的显微组织主要由不同尺寸的等轴晶组成且含有极大尺寸晶粒,而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显微组织主要是柱状晶,因此柱状晶内含有不同形态的胞状晶,垂直于晶界生长。两者晶界和晶内均有点状或圆形析出物,且均匀分布。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试样不存在元素偏析,且其显微硬度优于激光选区熔化所制备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双丝 增材制造 坡莫合金 显微组织 晶粒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4
作者 龚雪娜 罗梓文 +7 位作者 玉香甩 曲浩 王雪松 龙丽雪 张东 梁晓静 陈林波 龙亚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6-1075,共10页
为了探索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害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 为了探索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害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不同虫龄茶谷蛾都有捕食作用,总体呈现出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高龄幼虫,成蝽对高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低龄幼虫;对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h)最强(30.2886),日最大捕食量(1/Th)最大(28.6588头)。对不同虫龄茶谷蛾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了叉角厉蝽密度、不同虫龄茶谷蛾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该蝽的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田间控害试验表明:4~5龄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5~6龄幼虫,在第7 d时,对1~2龄幼虫的防效达42%;成蝽对3~4龄幼虫的防效较好,在第7 d时达到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茶谷蛾 捕食行为 功能反应
下载PDF
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兴正 夏丽飞 +4 位作者 陈林波 孙云南 田易萍 宋维希 蒋会兵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1,共9页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6类;有65 524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5 972个得到了注释,涉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茶叶品质、活性物质代谢以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等;还预测到隶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转录因子有5 785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云茶1号茶树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遗传研究以及品质形成和抗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茶1号 全长转录组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下载PDF
茶树叶片响应茶饼病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云南 许燕 +5 位作者 冉隆珣 蒋会兵 宋维希 夏丽飞 陈林波 梁名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转录组 差异基因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紫娟’花青素合成相关的miRNA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林波 夏丽飞 +4 位作者 刘悦 孙云南 蒋会兵 田易萍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1-691,共11页
为筛选调控紫娟茶树花青素合成相关miRNA,以茶树品种紫娟(ZJ)、云抗10号(YK)和福鼎大白茶(FD)为材料,构建了miRNA文库。鉴定出46种已知的miRNAs和67种新的miRNAs,预测到具有注释的靶基因765个。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在ZJ与YK、ZJ与F... 为筛选调控紫娟茶树花青素合成相关miRNA,以茶树品种紫娟(ZJ)、云抗10号(YK)和福鼎大白茶(FD)为材料,构建了miRNA文库。鉴定出46种已知的miRNAs和67种新的miRNAs,预测到具有注释的靶基因765个。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在ZJ与YK、ZJ与FD共有差异表达的miRNA24个。通过对24个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分析,筛选出可能参与调控花青素合成的miRNA 4个,包括miR828a、miR845c、novel14和novel87,其预测的靶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基因MYB4、MYB23、MYB26、MYB82、bHLH74以及4-香豆酰辅酶A链接酶(4CL)、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和UDP-葡萄糖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UFGT)等基因。利用RT-PCR分析8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茶树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青素合成 高通量测序 MIRNA 靶基因
下载PDF
云南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含量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玉忠 陈林波 +6 位作者 田易萍 杨方慧 朱兴正 陈玫 罗琼仙 陈春林 邓少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2期78-82,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生化特性,以10个云南大叶茶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春、夏、秋)茶叶中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对不同品种间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10份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生化特性,以10个云南大叶茶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春、夏、秋)茶叶中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对不同品种间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10份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儿茶素各组分都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EC、EGC春、夏、秋茶的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CG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GCG平均含量顺序为夏茶>秋茶>春茶。除春茶材料5和8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其他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除夏茶中材料3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以及材料6变化规律为EGCG>ECG=EGC>EC,其他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秋茶中所有儿茶素组分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GC>ECG>EC。10份大叶茶新材料三季EC、EGC、ECG、EGCG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73%~1.83%、1.96%~4.96%、2.76%~3.22%、8.57%~9.57%,各组分含量间的总体变化趋势为EGCG>ECG>EGC>EC。三季儿茶素品质平均指数材料7最高,材料6最低;三季中,10种材料夏茶品质指数最高,其次是春茶、秋茶。总体来看,研究所选的10个云南大叶种新材料间,不同季节不同儿茶素组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 儿茶素 组分含量 品质指数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主要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5 位作者 朱兴正 邓少春 徐丕忠 包云秀 陈林波 董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53-56,共4页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7%~4.9%,高氨基酸总量(>3.0%)的有12份,占总资源的66.67%;咖啡碱变化幅度为3.4%~5.1%,高咖啡碱含量(>4.0%)的有6份,占总资源的33.33%;茶多酚变化幅度为20.8%~30.9%,高茶多酚含量(>30.0%)的有1份,占总资源的5.56%。EC含量变幅为0.71%~3.32%,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2.65%~8.12%;酯型儿茶素变幅为8.92%~16.88%,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2.03%~22.22%,变异系数分别为45.87%、24.28%、12.86%、12.67%,说明18份茶种资源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酚氨比可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的评价指标,其中12份种质适制绿茶(酚氨比<8.00),占总资源数的66.67%;6份适合红绿茶兼制,占总资源数的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生化成分 多样性 适制性
下载PDF
白参菌发酵茶品质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丽飞 陈玫 +4 位作者 蔡丽 杨盛美 李晓霞 陈林波 仝佳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 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发酵茶 品质 安全性
下载PDF
茶树杂交F1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少春 陈林波 +3 位作者 陈春林 徐丕忠 包云秀 田易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746-1750,共5页
为研究茶树杂交F1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以适制红碎茶品种云抗10号为对照,选取16个茶树杂交F1材料为试验对象,按照统一采摘标准及加工方法分别制成蒸青茶和红碎茶,检测其儿茶素组分含量,并对红碎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 为研究茶树杂交F1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以适制红碎茶品种云抗10号为对照,选取16个茶树杂交F1材料为试验对象,按照统一采摘标准及加工方法分别制成蒸青茶和红碎茶,检测其儿茶素组分含量,并对红碎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6个材料红碎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品质平均评分为88.9,其中,8个材料的评分高于平均分,这8个材料中儿茶素总量高于平均值的有5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平均值的有5个,酯型儿茶素与儿茶素总量的比值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以上4个项目含量均高于平均值的材料有4个。说明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F1 儿茶素组分 红碎茶品质
下载PDF
137份茶树人工杂交F_(1)代单株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少春 田易萍 +5 位作者 陈林波 陈春林 庞丹丹 徐丕忠 包云秀 朱兴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探究茶树人工杂交F_(1)代单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金萱(♀)×云茶1号(♂)"人工杂交F_(1)代的13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 为探究茶树人工杂交F_(1)代单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金萱(♀)×云茶1号(♂)"人工杂交F_(1)代的13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7%~32.84%,其中,叶长叶宽比的变异系数最小,叶面积、芽重、一芽二叶重和一芽三叶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2.84%、32.66%、31.10%和30.89%;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12个性状在F_(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0.53%~0.01%,超亲优势率为-0.69%~-0.03%,其中叶长叶宽比的中亲优势值为正值,且相对遗传力为正向显性;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6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系统聚类将F_(1)代的137个单株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2个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F_(1)代 人工杂交 芽叶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白参菌茶固态发酵香气变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丽 陈林波 +4 位作者 浦绍柳 伍岗 梁名志 夏丽飞 宋维希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906-909,共4页
为了提高修剪粗老茶品质,试验利用人工接种优势菌种发酵普洱茶,从香气方面研究白参菌发酵普洱茶工艺的优劣,开发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香气的新型菌茶产品。结果表明,接种白参菌发酵后,不利于茶叶香气的成分β-芳樟醇由15.09%急剧下降到1.7... 为了提高修剪粗老茶品质,试验利用人工接种优势菌种发酵普洱茶,从香气方面研究白参菌发酵普洱茶工艺的优劣,开发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香气的新型菌茶产品。结果表明,接种白参菌发酵后,不利于茶叶香气的成分β-芳樟醇由15.09%急剧下降到1.70%,11种不利于茶叶品质的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降低或消失;同时,新产生了β-红没药醇、4-己基-2,5-二氧-3-呋喃乙酸、N-乙基琥珀酰亚胺3种关键香气物质,有利于茶叶品质改善。通过人工接种优势菌种发酵,茶叶香气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变,茶叶品质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发酵 香气
下载PDF
白参菌发酵固态普洱茶技术与品质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丽 陈林波 +3 位作者 浦绍柳 伍岗 宋维希 毕晓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9期133-137,共5页
普洱熟茶发酵过程,是菌落群体对晒青毛茶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普洱茶品质的优劣。笔者通过人工接种优势菌种白参菌菌丝体于茶叶粗老叶,后发酵提高粗老茶叶品质。接种后‘紫娟’粗老叶茶汤的燥舌感消失,涩味减弱,滋味甜纯滑口,汤色变亮... 普洱熟茶发酵过程,是菌落群体对晒青毛茶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普洱茶品质的优劣。笔者通过人工接种优势菌种白参菌菌丝体于茶叶粗老叶,后发酵提高粗老茶叶品质。接种后‘紫娟’粗老叶茶汤的燥舌感消失,涩味减弱,滋味甜纯滑口,汤色变亮,粘稠,口感明显优于未接种的粗老叶。通过培养基驯化培养菌丝体,接种发酵‘紫娟’粗老叶,试验观察记录,经过白参菌发酵,粗老叶的各种内含成分下降,与该茶在感官审评时茶叶入口甜滑度增加一致,茶多酚由9.4%降到5.8%,游离氨基酸由3.2%下降到2.1%,咖啡碱由2.20%降到1.64%,儿茶素总量由2.1%大幅降到0.2%。经过发酵后含量降低的有8种,发酵后含量增加的有7种,检出的有牛磺酸、羟脯氨酸、天冬酰胺、胱氨酸、色氨酸、赖氨酸6种,发酵后新检出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苏氨酸,含量为0.023%,亮氨酸由0.005%增加到0.009%,异亮氨酸含量变化不大。接种白参菌发酵前后对比,可溶性糖大幅下降,由发酵前的6%下降到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茶树修剪叶 发酵 保健茶
下载PDF
基于PCA-C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游达章 陈林波 +2 位作者 张业鹏 康亚伟 张扬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72-177,共6页
滚动轴承工作环境恶劣、复杂,在采集信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噪声夹杂其中。为实现快速特征提取的同时提高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降噪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引入PCA对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再将处理... 滚动轴承工作环境恶劣、复杂,在采集信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噪声夹杂其中。为实现快速特征提取的同时提高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降噪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引入PCA对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再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成二维特征图像,输入CNN模型以提取转换后的图像特征,进行故障模式识别与分类。利用凯斯西储大学滚动轴承数据集进行故障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且满足鲁棒性和实时性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下载PDF
雄性不育野生茶树开花生物学特性
16
作者 蒋会兵 杨盛美 +2 位作者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3期75-81,共7页
为观察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开花生物学特性,探讨野生茶树雄性不育表型特征。以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及可育株为试材,田间观察了野生茶树的开花物候期、单花发育进程和花器形态特征,并采用离体萌发法、染色法测定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 为观察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开花生物学特性,探讨野生茶树雄性不育表型特征。以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及可育株为试材,田间观察了野生茶树的开花物候期、单花发育进程和花器形态特征,并采用离体萌发法、染色法测定其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野生茶树雄性不育株开花物候期为9月上旬—10月上旬,全花期持续约29~33天,花期与对照材料相近。雄性不育花从花芽分化至花瓣凋谢平均历时约107天,比对照长14天。雄性不育花器结构具有典型的雄不育特征,表现为花冠开展度小,花丝弯曲畸形,花药彼此粘连,皱缩干瘪,不裂药,花药内无花粉或有微量败育花粉。雄性不育花雌性器官发育正常,柱头从开花前1天至开花后4天具有可授性,最佳授粉时间为开花后1天。所调查的野生茶树雄性不育类型属于花药败育型和花粉败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雄性不育 开花物候期 花部特征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下载PDF
CNN混合模型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灿 陈林波 张敏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3期73-77,共5页
针对旋转机械信号采集过程中易受噪声干扰和单一智能诊断模型在故障诊断过程中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混合模型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该模型由一维CNN和二维CNN组成,将原始的机械振动信号数据利用一维CNN和二... 针对旋转机械信号采集过程中易受噪声干扰和单一智能诊断模型在故障诊断过程中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混合模型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该模型由一维CNN和二维CNN组成,将原始的机械振动信号数据利用一维CNN和二维CNN进行处理,以充分利用采集的信号数据,最大化发挥CNN自适应提取特征的能力,并采用全局均值池化层替代传统CNN的连接层,减少训练参数和计算时间。最后利用特征融合技术将一维和二维CNN提取的主要特征输入Softmax分类器中,进行模式辨别与归类。通过基准轴承数据集和噪音干扰实验分别对该模型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泛化性,具有较高的抗噪音干扰能力,对旋转机械的状况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振动信号 混合模型 特征提取 全局平均池化 抗噪音干扰
下载PDF
β单相区固溶温度对Ti-55531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泽东 黄朝文 +5 位作者 陈林波 徐杨 何飞 李佳辉 辛社伟 赵永庆 《钛工业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1,共5页
研究了β单相区不同的固溶温度对Ti-55531合金片层组织参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再经相同的时效处理后,合金的β晶粒尺寸随固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进而影响时效析出α片的含量及尺寸,最终导致合金力学性... 研究了β单相区不同的固溶温度对Ti-55531合金片层组织参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再经相同的时效处理后,合金的β晶粒尺寸随固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进而影响时效析出α片的含量及尺寸,最终导致合金力学性能的差异。当固溶温度在830~900℃之间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原始β晶粒尺寸增大,后续时效析出的α片长、宽及长宽比均先增大后减小,合金强度直线下降,塑性先降低后增加。固溶温度为860℃时,合金对应的强度塑性匹配最好。合金的断裂失效机制为以微孔聚集为主,沿晶开裂和穿晶断裂并存的混合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55531合金 固溶处理 片层组织 拉伸性能
下载PDF
肝癌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林波 李先鹏 +3 位作者 姜昊 曾丽丽 郑静蕾 许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828-832,共5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肝癌发病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GEO)下载肝癌相关基因芯片并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之后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最后在GEPIA数据...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肝癌发病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GEO)下载肝癌相关基因芯片并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之后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最后在GEPIA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154个在肝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端粒合成、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调控,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和矿物质吸收、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细胞碳代谢等通路有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TOP2A、CENPF、ASPM、NEK2、CCNA2、PRC1、MELK、CCNB2、RACGAP1、NUSAP1 10个关键基因。GEPIA数据库验证结果显示10个基因均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和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结论:生物信息学能有效筛选和分析肝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为进一步探索肝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大加速时代下环境史研究新动向——第三次世界环境史大会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林博 钱克非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4期107-113,126,共8页
2019年7月22—26日,第三届世界环境史大会①(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在巴西南部沿海的圣卡塔琳娜州(Santa Catarina)首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市(Florianópolis)的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 2019年7月22—26日,第三届世界环境史大会①(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在巴西南部沿海的圣卡塔琳娜州(Santa Catarina)首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市(Florianópolis)的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环境史组织联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Organizations)和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共同举办,主题为“大加速时代下的全球南北融合”(The Global South and the Global North in the Era of Great Acceleration)。为配合会议主题,国际环境史组织联盟第一次将大会放在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举行。会议一共安排了3场主报告、76场分组讨论、7场圆桌会议、3场实验性会谈和1场墙报展示,来自全球五大洲近50个国家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世界 发展中国家 述评 World 南北融合 分组讨论 专家学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