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合成核壳MC碳化物增强的M2高速钢
1
作者 陈楠 陈龙伟 +2 位作者 滕浩 李志友 袁铁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4-100,共17页
采用高能湿球磨M2高速钢粉末和钒铁合金,通过真空烧结制备了原位合成核壳MC碳化物增强的M2高速钢。研究了球磨后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形貌与成分分布,分析了烧结显微组织随温度的演变,以及测试了烧结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高能湿球磨M2高速钢粉末和钒铁合金,通过真空烧结制备了原位合成核壳MC碳化物增强的M2高速钢。研究了球磨后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形貌与成分分布,分析了烧结显微组织随温度的演变,以及测试了烧结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球磨后的粉末完全细化成片状和团聚状,内部均匀分布着V元素。在1180℃下经过超固相液相烧结,改性的M2钢烧结体基本全致密化(~99.2%的相对密度)。近球形MC碳化物和不规则形状M_(6)C碳化物弥散分布在烧结高速钢的基体中,烧结液相的扩散与凝固促进MC碳化物形成了核壳结构。通过热处理,烧结合金的基体晶粒和碳化物都得到了细化,弯曲强度达到3580 MPa,硬度达到HRC58,抗划伤性能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碳化物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微划痕
下载PDF
基于中国砂土液化数据库的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维铭 陈龙伟 +2 位作者 郭婷婷 汪云龙 凌贤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8,共10页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 历史地震液化调查数据是液化判别方法构建、改进以及验证的重要基础,也是检验现有液化认识和理论的主要标准。通过吸收我国集集、巴楚和松原等地震液化数据,将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锤击数的液化数据量库从121个增至465个。采用该液化数据库,对比研究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简称建规法)、2个双曲线模型以及循环剪应力比CSR简化方法等4种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2个双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判别液化和非液化数据,成功率超过85%,对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的判别成功率保持均衡;建规法以及CSR简化方法判别结果存在不足;地震烈度为7度区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混合情况较多,不同液化判别公式判别效果均不够理想,而对8度区和9度区液化数据,4种方法判别成功率较高;与以往液化概率判别公式对比,基于CSR计算方法,采用新液化数据给出的液化风险评估概率判别公式虽然采用数据量不同,但公式预测临界线匹配良好;建规法存在明显不足,对饱和砂层埋深大于10 m的深层土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我国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数据库 标准贯入试验 液化判别 概率水平
下载PDF
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土壤液化判别公式锤击数基准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端阳 陈龙伟 +1 位作者 谢旺青 李鑫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1-3038,共8页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SPT)锤击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适于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且工程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液化判别公式。该公式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场地地下水位和饱和砂...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SPT)锤击数的砂土液化判别公式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适于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且工程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液化判别公式。该公式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场地地下水位和饱和砂层埋深修正SPT锤击数基准值得到临界锤击数。该方法中SPT基准锤击数取决于液化数据,而构建规范判别公式所采用的数据库主要来自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几次地震的震后勘察测试数据及震害经验,但数据一直未得到系统地更新。通过搜集、整理、吸收近期国内地震的液化数据,极大地扩充了我国液化数据库。借鉴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理论框架,通过数据分析给出不同烈度下SPT锤击数基准值,构建新的液化判别公式。利用新的判别公式对液化数据进行回判检验。结果显示,新公式能够较好地判别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保持较高、且液化数据和非液化数据均衡的回判成功率。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试验 液化判别公式 锤击数基准值 液化数据
下载PDF
掺氨燃烧对重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大泽 王先义 +4 位作者 朱晓慧 陈龙威 王怡峰 王志伟 林启富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2期1-5,共5页
基于单点喷射的重型天然气发动机做掺氨燃烧性能特性实验对比,设计了液氨汽化测试与氨气与天然气按比例混合的管路系统,运用性能特性标定的方法控制及其计算空燃比。结果表明:掺氨30%混合后的气体压力0.6MPa、温度20℃,外特性下功率扭... 基于单点喷射的重型天然气发动机做掺氨燃烧性能特性实验对比,设计了液氨汽化测试与氨气与天然气按比例混合的管路系统,运用性能特性标定的方法控制及其计算空燃比。结果表明:掺氨30%混合后的气体压力0.6MPa、温度20℃,外特性下功率扭矩增加,扭矩区间区分明显,排温降低5℃到20℃;进氨燃料的压力0.7MPa、温度14℃是临界状态,否则液氨汽化失效;标定实际空燃比为14、燃料当量比为0.9到1.1和扭矩的万有特性图;降碳量的比重随着掺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燃料 天然气 性能特性 降碳
下载PDF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亮 刘亦飞 +5 位作者 陈龙威 王功 刘鸣 任兆杏 刘兵山 赵光恒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介绍了实验室研制的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系统及初步研究结果,该系统包括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电子束引出极、聚焦线圈等。通过测量水冷靶电流和靶上的束斑尺寸,实验研究了微波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流强、聚束性... 介绍了实验室研制的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系统及初步研究结果,该系统包括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电子束引出极、聚焦线圈等。通过测量水冷靶电流和靶上的束斑尺寸,实验研究了微波ECR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的流强、聚束性能等随电子束系统工作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输入功率越高、引出电压越高,引出电子束流强越大;工作气压对电子束流强的影响较复杂,随气压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在7×10-4Pa的极低气压下电子束流强可达75m A,引出电压9kV;能量利用率可达0.6;调整聚焦线圈的驱动电流,电子束的束斑直径从20mm减小到13mm,电子束流强未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回旋共振 等离子体阴极 电子束
下载PDF
液化层特征量对场地卓越频率影响的理论解答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锐 杨洋 +1 位作者 陈龙伟 黄保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1-818,共8页
液化场地对地震动影响问题以及依据地表地震记录识别场地液化问题虽分属地震波的正反演理论,但土层液化对振动特性的改变是二者共同的物理本质,应是这两方面研究的出发点。提出液化层存在下场地卓越频率变化的理论解答,并分析液化层特... 液化场地对地震动影响问题以及依据地表地震记录识别场地液化问题虽分属地震波的正反演理论,但土层液化对振动特性的改变是二者共同的物理本质,应是这两方面研究的出发点。提出液化层存在下场地卓越频率变化的理论解答,并分析液化层特征量对场地卓越频率的影响规律。将实际土层视为水平成层状,以三质点体系代表具有液化夹层的场地,推导出场地卓越下降率解答,讨论土层及液化层特征量对场地卓越下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化夹层的存在将使场地卓越频率下降,下降率主要与覆盖层与液化层厚度比λ1、液化层与下卧层厚度比λ2、液化层软化程度这3个参数相关;λ1对场地卓越频率下降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场地卓越频率下降率随λ1变化的可分为3种模式:指数关系降低、指数关系升高以及定值附近先增大后减小的波动,其中后者为主要表现;液化层与下卧层厚度比λ2对场地卓越频率下降率起次要作用,场地卓越频率下降率随λ2增大呈快速上升阶段和平稳增长两个阶段,二者转换点与λ1相关;场地卓越频率虽与液化层软化程度呈递增关系,但绝对增幅最大为0.15,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夹层 三质点体系 场地卓越频率 理论解
下载PDF
不同类型DPT试验锤击能量稳定性及锤击数转化关系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龙伟 王云龙 陈玉祥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049,共9页
采用现场能量标定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PT试验锤击能量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DPT试验是一种锤击能量稳定且锤击效率较好的现场测试方法,不同类型的DPT锤击能量传递率(ETR)均值均能超过80%,且落锤越重... 采用现场能量标定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PT试验锤击能量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DPT试验是一种锤击能量稳定且锤击效率较好的现场测试方法,不同类型的DPT锤击能量传递率(ETR)均值均能超过80%,且落锤越重,探杆直径尺寸越大,能量传递率越高。通过能量传递率标定锤击数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分别获取了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转化关系,且二者得到的不同类型DPT锤击数之间的转化系数较一致,重型DPT试验得到的锤击数约为超重型DPT试验锤击数2.5倍。能量测试仪获取的ETR实为锤击有效能量的传入率,经过探杆的能量损耗才是贯入的实际有效能量,而探头贯入能量测试是一项尚需解决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触探 能量测试 锤击数 转化系数
下载PDF
砂土液化概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袁近远 李天宁 +7 位作者 王兰民 汪云龙 陈龙伟 李兆焱 袁晓铭 王永志 陈卓识 李瑞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1-549,共9页
基于发展风险理念下液化防治技术的需求,推导出了一种基于单变量(UB)的概率计算新方法,提出了以实测标贯击数为主控参数的砂土液化概率评价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与新计算公式,并以近期地震大量实测数据对新方法进行了对比检验。研究表明:... 基于发展风险理念下液化防治技术的需求,推导出了一种基于单变量(UB)的概率计算新方法,提出了以实测标贯击数为主控参数的砂土液化概率评价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与新计算公式,并以近期地震大量实测数据对新方法进行了对比检验。研究表明:通过较为成熟的土层液化判定的确定性方法与求解概率的经典数学方法相结合,可解决目前实测资料不具备完备性导致的完全依靠样本回归或学习形成的评价方法的偏差问题,亦可克服采用CSR理论导致的既有液化概率计算方法在砂层埋深超过10 m后不合理的缺点;以2011年新西兰地震中0.23g~0.89g的PGA范围、2~30 m埋深的341组液化实测数据检验,新方法和公式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得到了验证。提出的公式已被具有样板规范性质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修订版采纳,可为相关规范修订及工程应用提供指导与技术支持,同时提出的基于单变量的概率计算新方法对其他多自变量下二分类概率计算问题具有指导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概率 半经验半理论方法 二分类概率计算 基于单变量的方法
下载PDF
基于GEMTIP模型的椭球体频谱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斯 熊彬 +7 位作者 罗天涯 汪劲草 蔡红柱 张钱江 徐志锋 陈龙伟 赵建国 王洪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5-621,共7页
为了解矿物颗粒结构对激励源的响应规律,从旋转椭球体的电阻率解析式出发,引入GEMTIP模型,计算不同参数情况的频谱,分析各参数对频谱的影响。通过对比Cole-Cole模型幅值分量曲线验证了算法可靠性,并给出在不同埋深、频率系数以及颗粒半... 为了解矿物颗粒结构对激励源的响应规律,从旋转椭球体的电阻率解析式出发,引入GEMTIP模型,计算不同参数情况的频谱,分析各参数对频谱的影响。通过对比Cole-Cole模型幅值分量曲线验证了算法可靠性,并给出在不同埋深、频率系数以及颗粒半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分析多种相态异常体响应特征。结果表明,GEMTIP模型频谱曲线较好地反映介质多相态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 GEMTIP 极化椭球体 频谱特征
下载PDF
高次模碳纤维微波加热装置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杰 单家芳 +3 位作者 朱梁 刘成周 陈龙威 马文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350-7355,共6页
为了使T300碳纤维达到微波石墨化的反应温度,需要对其进行微波加热实验。设计了一种基于TM110高次横磁波模式的碳纤维微波加热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圆柱形谐振腔,腔体两侧分别存在一个轴向电场最大值区域,理论上可以同时加热多束碳纤维。... 为了使T300碳纤维达到微波石墨化的反应温度,需要对其进行微波加热实验。设计了一种基于TM110高次横磁波模式的碳纤维微波加热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圆柱形谐振腔,腔体两侧分别存在一个轴向电场最大值区域,理论上可以同时加热多束碳纤维。为了保证碳纤维的加热效率,在设计时需要同时兼顾腔体的谐振频率和阻抗匹配特性。使用仿真软件优化了耦合点的具体位置,并对优化后的圆柱形谐振腔进行了多物理场的耦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出口处碳纤维的表面温度最高,且靠近耦合点的左侧碳纤维温度高于右侧。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碳纤维微波加热的可行性和装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微波加热 圆柱形谐振腔 谐振频率 阻抗匹配
下载PDF
Fast 3D forward modeling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gradient tensor on an undulated surface 被引量:1
11
作者 Li Kun chen long-wei +4 位作者 chen Qing-Rui Dai Shi-Kun Zhang Qian-Jiang Zhao Dong-Dong Ling Jia-Xua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500-512,共13页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ensor technique provides abundant data for delicate inversion of subsurfac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istribution. Large scale magnetic data inversion imaging requires high speed and accuracy f...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ensor technique provides abundant data for delicate inversion of subsurfac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istribution. Large scale magnetic data inversion imaging requires high speed and accuracy for forward modeling. For arbitrarily distributed susceptibility data on an undulated surface, we propose a fast 3D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in the wavenumber domain based on(1) the wavenumber-domain expression of the prism combination model and the Gauss–FFT algorithm and(2) 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 We apply the proposed 3D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to synthetic data and use weighting coefficients in the wavenumber domain to improve the modeling for multiple observation surfaces, and als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ulated SURFACE magnetic FI eld gradient TENSOR 3D FORWARD modeling Gauss– FFT algorithm WAVENUMBER domain
下载PDF
Fast forward modeling of gravity anomalies for two-dimensional bodies of arbitrary shape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
12
作者 chen Xin chen long-wei +1 位作者 Luo Tian-Ya Xiong Bi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776-783,902,903,共10页
A fast and high precision spatial domai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forward modeling of two-dimensional(2D)body gravity anomalies of arbitrary shape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The new algorithm takes advantage of the co... A fast and high precision spatial domai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forward modeling of two-dimensional(2D)body gravity anomalies of arbitrary shape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The new algorithm takes advantage of the convolution properties of the expression for 2D gravity anomalies,uses a rectangular cell as a grid subdivision unit,and then 2D bodies with irregular cross-sections are approxim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2D bodies with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The closed-form express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avitational anomali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2D bodies with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To improve computing effi ciency,the new algorithm uses a fast algorith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eplitz matrix and vector multiplication.The synthetic 2D models with rectangular and circular cross-sections and constant and variable densities are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and speed of the new algorithm.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 costs less than 6 s for a grid subdivision with 10000×10000 elements.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forward modeling methods,the proposed metho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utational effi ciency while guaranteeing computational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bodies gravity anomalies forward modeling Toeplitz matrix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mplex topography on magnetotelluric-observed data using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A case from Guangxi area,China
13
作者 Xiong Bin Luo Tian-Ya +6 位作者 chen long-wei Dai Shi-Kun Xu Zhi-Feng Li Chang-Wei Ding Yan-Li Wang Hong-Hua Li Jing-He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601-615,共15页
Fully recogniz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observed magnetotelluric(MT)data is the precondition of inverse solutions.In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observational MT stations in the Guang... Fully recogniz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observed magnetotelluric(MT)data is the precondition of inverse solutions.In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observational MT stations in the Guangxi area,we constructed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of models to conduct a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simulation of the MT fi eld using the vector fi nite element method(FEM).First,the variation rule and differences of apparent resistivityρxy andρyx in the xy and yx mode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and then the geoelectric information refl ected by the change of apparent resistivityρxx andρyy were discussed.Final,the responses of typic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at cause a static shift problem were presented.The synthetic examples showed thatρxy andρyx were relevant to the layout of the survey line,for instance,ρxy had different values along the west-east profi l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outhnorth profi le,Moreover,ρxx andρyy could subtly show the abnormal body-host rock interface,which could be used to restrict the anomalous domain in the inversion process.In addition to the scale and depth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anomalous body,the widespread rivers and hills,can simulate static shift.Hence,to reduce the infl uence of static shift on MT data,a reasonable distance between a station and rivers or hill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ale of rivers or h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TELLURIC edge-based fi nite element 3-D numerical modeling static shifts
下载PDF
微创通道下后路一期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感染性疾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龙伟 魏见伟 +4 位作者 刘海飞 刘兰涛 薛慧 解思毓 王德春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88-494,共7页
目的 评价微创通道下后路一期经椎间孔病灶清除、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25例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4~77岁,平均(61.1±1... 目的 评价微创通道下后路一期经椎间孔病灶清除、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25例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4~77岁,平均(61.1±11.2)岁。对术中留取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其中6例留取标本进行未知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椎间融合情况用CT矢状位重建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普通细菌培养阳性11例,阴性14例,6例行未知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均为阳性。化脓性腰椎感染9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微小单胞菌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1例;结核性腰椎感染5例,布氏杆菌病腰椎感染3例;不明原因的感染8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49个月,平均23.9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术后1年均达到Ⅰ级骨性融合。腰部VAS评分术前(4.7±1.7)分,术后1周(2.1±0.8)分,末次随访为(0.3±0.5)分;下肢VAS评分术前(4.2±1.4)分,术后1周(1.2±0.8)分,末次随访为0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末次随访时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改善率为优15例(60%),良7例(28%),可3例(12%),优良率为88%。结论 微创通道下后路一期经椎间孔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感染性疾病可以彻底清除病灶,迅速缓解症状,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疾病 感染性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舒冰 陈龙威 沈爱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6,共6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近端肾小管钠-葡萄糖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多项研究表明SGLT2i的使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近端肾小管钠-葡萄糖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多项研究表明SGLT2i的使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改善T2DM合并心血管风险高危甚至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对SGLT2i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使用进展进行综述,探讨SGLT2i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抑制剂 心血管获益 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见伟 陈龙伟 +4 位作者 姜良海 刘海飞 解思毓 林玉江 王德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5月,198例腰腿疼痛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退变滑脱组95例,无滑脱组103例。测量两组患者的BMI、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体、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采用Kalichma...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5月,198例腰腿疼痛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退变滑脱组95例,无滑脱组103例。测量两组患者的BMI、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体、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采用Kalichman关节突退变分级和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价退变程度。[结果]两组的体质量指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滑脱组的骨盆入射角明显大于无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滑脱组的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明显大于无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节段Kalichman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分级和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均显著大于非滑脱节段(P<0.05);Kalichman分级和Pfirrmann分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退变程度重,骨盆入射角较大,L4/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更趋向矢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体质量指数 骨盆入射角 关节突关节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磊 王德春 +5 位作者 刘兰涛 陈龙伟 陈昊 解思毓 魏见伟 杨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189-2192,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3月显微镜微创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固定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下肢...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3月显微镜微创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固定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下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转为开放或者其他手术方式病例,手术时间(181.33±20.21) min,术中出血量(167.81±37.41) ml。有3例硬膜破裂导致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外膜撕裂,术中均未进行修补等处理,愈后良好。随时间推移,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达到92.50%(37/40)。[结论]显微镜微创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椎管狭窄 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见伟 姜良海 +3 位作者 陈龙伟 解思毓 刘海飞 王德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7-59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1例单节段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53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1例单节段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53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微创组),48例行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32±9.65)个月.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微创组ODI评分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椎体间隙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椎体滑脱百分比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滑脱可减少医源性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椎间盘切除术 微创 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