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上海民办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
作者 陈少东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67,共7页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立校之本,长期以来,兼职教师为民办高校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因为兼职教师任职中存在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也给民办高校...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立校之本,长期以来,兼职教师为民办高校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因为兼职教师任职中存在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也给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梅贻琦 兼职教师 立校之本 人才培养 著名教育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 不稳定性
下载PDF
人工引雷至架空线路与地面雷电流峰值估算比较
2
作者 蔡力 胡强 +3 位作者 彭向阳 陈绍东 周蜜 王建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89-2597,共9页
基于2018—2019年在广州从化进行的引雷至架空线路和引雷至地面两种火箭引雷试验,分析对比了两种引雷情况下在试验现场测得的回击实测电流峰值以及由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回击估算电流峰值和回击远电场峰值,评估了两种引雷情况下雷电定位... 基于2018—2019年在广州从化进行的引雷至架空线路和引雷至地面两种火箭引雷试验,分析对比了两种引雷情况下在试验现场测得的回击实测电流峰值以及由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回击估算电流峰值和回击远电场峰值,评估了两种引雷情况下雷电定位系统的电流估算情况。引雷至地面(线路)情况下87(70)次回击实测电流峰值的几何平均值是13.4(16.4)kA。相对于引雷至地面的回击,引雷至线路情况下回击电流峰值估算误差整体更偏向纵轴的负轴,这可能是因为电流峰值相同的回击,引雷至线路时产生的远电场峰值比引雷至地面时约低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 回击 雷电定位系统 人工引雷 架空线路 辐射电场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人工触发闪电的观测研究
3
作者 姜苏麟 王振会 +7 位作者 刘超 雷连发 潘赟 李青 张义军 吕伟涛 陈绍东 卢建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7-506,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雷电产生的微波热辐射特征,从2016年初夏开始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了连续4年的观测实验,根据雷电热效应的特征,制定了观测方案,并为地基微波辐射计设置了“引雷观测模式”。结果表明,地... 为了深入研究雷电产生的微波热辐射特征,从2016年初夏开始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了连续4年的观测实验,根据雷电热效应的特征,制定了观测方案,并为地基微波辐射计设置了“引雷观测模式”。结果表明,地基微波辐射计具有对雷电热效应产生响应的能力。2017—2019年,辐射计一共成功捕获了30次人工触发闪电,观测效率逐年增长,平均为71.4%;微波亮温脉冲幅度的最大值约125K。结合其中28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数据,分析了亮温脉冲幅度和雷电流积分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发现了最大亮温脉冲幅度与总电流作用积分之间可能存在指数关系。根据亮温观测数据估算了雷电热效应的持续时间,平均约0.5 s,其中25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热效应持续时间与雷电流持续时间变化较为一致,相关系数约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人工触发闪电 雷电热效应 亮温脉冲 雷电流积分量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技术进展综述 被引量:23
4
作者 施广全 张义军 +2 位作者 陈绍东 张阳 郑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77-2487,共11页
到2017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39亿kW,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88亿kW,位居世界第一。雷电是造成风力发电机损坏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风机雷击损坏案例的统计分析,发现风机桨叶损坏约占总数的20%~28%,机电控制系统... 到2017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39亿kW,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88亿kW,位居世界第一。雷电是造成风力发电机损坏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风机雷击损坏案例的统计分析,发现风机桨叶损坏约占总数的20%~28%,机电控制系统约占70.5%~71%。完整介绍了传统的风机防雷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安装接闪器、接地、等电位连接、安装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屏蔽等。指出了风机防雷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闪电通道与风机连接的规律尚未完全掌握、风机内部电子电气系统所受自然闪电感应电流的特征与实验室内使用的测试冲击电流存在较大差别。风机雷电试验结果表明,风机钢制塔筒对雷电低频部分的屏蔽效果较好,双绞敷设方式可有效减小对雷电能量的耦合。建议通过开展风机在自然闪电条件下的科学试验来研究风机防雷的基础性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风机防雷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 防雷技术 直接雷击 雷电感应 接地技术 主动避让 野外雷电试验
下载PDF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的风力发电机组雷电能量耦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施广全 张义军 +2 位作者 陈绍东 张阳 郑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研究风力发电机组与雷电能量的耦合特征,在中国气象局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设计开展了试验研究。2011年7月30日的一次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测量得到了触发闪电电流和风机塔筒内的感应电压及感应电流。此次试验测得的触发闪电电流为... 为了研究风力发电机组与雷电能量的耦合特征,在中国气象局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设计开展了试验研究。2011年7月30日的一次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测量得到了触发闪电电流和风机塔筒内的感应电压及感应电流。此次试验测得的触发闪电电流为衰减振荡波形的先驱脉冲电流,通过分析可知,先驱脉冲电流各个脉冲的幅值达到了850~1162.5 A;频谱为一单峰曲线,幅值呈单调快速增加趋势,在频率为351.875 kHz处幅值达到峰值,随后幅值呈单调快速衰减趋势,先驱脉冲电流能量主要集中在0~800 kHz低频段内。风机塔筒内发电机相线L2上感应电压峰值达到-8.876 kV,控制线CL上测得的感应电压峰值达到2.39 kV,发电机相线L1—L3回路测得的感应电流峰值达到1.118 kA,双绞方式敷设的回路上感应电流的峰值仅为-60.55 A。风机周围发生闪电时,风机塔筒内部电子电气线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已经超过了终端设备的耐受水平,可能会造成其损坏。高磁导率材料可对低频段闪电磁场进行屏蔽。双绞布线方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信号线路对雷电能量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 人工触发闪电 先驱脉冲电流 频谱分布 感应电压 感应电流
下载PDF
初始长连续电流引起的地电位抬升和SPD损坏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绍东 张义军 +3 位作者 颜旭 杜赛 吕伟涛 张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在电子电气系统接地领域,地电位抬升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触发闪电技术,开展了地网地电位抬升冲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观测试验,重点分析了触发闪电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对SPD的冲击和损... 在电子电气系统接地领域,地电位抬升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触发闪电技术,开展了地网地电位抬升冲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观测试验,重点分析了触发闪电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对SPD的冲击和损坏效应.结果发现,触发闪电注入地网后,闪电的初始长连续电流和继后回击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造成额定通流量的SPD损坏,当流经SPD的能量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仅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也会损坏SPD;冲击SPD的效应与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的不同的波形密切相关,当长连续电流过程叠加上升沿较快幅值较大的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pulse)时,流经SPD的能量会迅速增加,是长连续电流过程中SPD损坏的最为关键因子.个例分析发现,当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持续时间和平均电流量级达到100 ms和200 A左右,泄放电量为25 C,流经SPD的能量达1000 J左右,易造成标称放电电流20 kA甚至更高的SPD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闪电 初始长连续电流 地电位抬升 SPD 损坏
下载PDF
基于终端滑模的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侯勇 陈少东 +1 位作者 毛润华 马兴智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控制策略中,常采用传统的PI调节器实现转速环和电流环的控制,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弱、鲁棒性差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将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结合终端滑模理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 在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控制策略中,常采用传统的PI调节器实现转速环和电流环的控制,存在着抗干扰能力弱、鲁棒性差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将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结合终端滑模理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速度环和iq环联合控制方法.该方法既提高了系统控制性能,又减少了控制器的数量.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磁场定向控制 终端滑模
下载PDF
触发闪电产生的地网地电位抬升及暂态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颜旭 张义军 +2 位作者 杜赛 陈绍东 吕伟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对2019年夏季广州市从化区3个雷暴过程中7次触发闪电过程的39次继后回击和10次M分量及其对应的地电位抬升(ground potential rise,GPR)电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39次继后回击对应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峰值几何平均值能达到-138.97 kV... 对2019年夏季广州市从化区3个雷暴过程中7次触发闪电过程的39次继后回击和10次M分量及其对应的地电位抬升(ground potential rise,GPR)电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39次继后回击对应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峰值几何平均值能达到-138.97 kV,且波形具有明显的次峰,次峰几何平均值为-90.09 kV,约为最大峰值的64.86%;继后回击引起的地电位抬升电压主要由雷电流泄放引起(相关系数为0.94),感应耦合作用相对较弱(相关系数为0.55),而M分量过程对应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则均由雷电流泄放引起(相关系数为0.99).在雷电流瞬间冲击下,继后回击和M分量过程时的冲击接地电阻均小于工频接地电阻,M分量过程的冲击接地电阻平均值为12.02Ω,继后回击过程为10.87Ω.M分量半峰宽度可达毫秒量级,会使浪涌保护器长时间处于动作状态,极易引起浪涌保护器热崩溃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闪电 地电位抬升电压 继后回击 M分量 冲击接地电阻
下载PDF
一次触发闪电地电位抬升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绍东 张义军 +3 位作者 颜旭 杜赛 吕伟涛 张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8,共9页
基于触发闪电开展了电流注入地网后地电位抬升反击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试验研究。结合真实雷电环境下测量的电涌保护器两端残压和流经电流的数据,对一次触发闪电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电流注入地网后,回... 基于触发闪电开展了电流注入地网后地电位抬升反击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试验研究。结合真实雷电环境下测量的电涌保护器两端残压和流经电流的数据,对一次触发闪电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电流注入地网后,回击过程瞬间的大能量和长连续电流过程累积的能量相互叠加共同作用损坏了氧化锌电涌保护器。回击发生时,较大的地电位抬升反击特别是电压的快速上升阶段,氧化锌电涌保护器内部半导体结构(晶界层或晶粒)很容易遭到局部破坏,形成穿孔,电压波沿着破坏的晶界层“漏洞”迅速通过,氧化锌电阻片失去钳制作用,而当电压缓慢下降时,电压在氧化锌电涌保护器内部晶界层的分布趋于均匀,没有损坏的晶界结构又恢复了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钳制功能。长连续电流过程形成的残压较小,但其持续时间很长,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事件中多次致使SPD钳制功能的失效。4次回击过程地电位抬升反击流经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电流峰值最大为7.1 kA,平均值5.4 kA,占触发闪电注入电流的28.9%。流经SPD的电量范围0.15~0.58 C,平均值0.44 C,其值大于8/20μs标称放电电流20 kA单脉冲释放的电量(0.37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地电位抬升 残压 流经SPD电流 氧化锌电涌保护器 损坏
下载PDF
华南一次典型雷暴过程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赛 刘显通 +3 位作者 孙皓霆 陈绍东 陈绿文 颜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7-438,共12页
基于2017年5月8日华南地区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分析了此次过程中闪电活动和-35~0℃温度层内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频次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有较... 基于2017年5月8日华南地区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分析了此次过程中闪电活动和-35~0℃温度层内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频次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随着闪电活动的发生及雷暴过程的增强,双偏振雷达参量中的冰水含量、雷达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等偏振参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闪电频次高峰时间段对应各个参量最大值时间段。双偏振雷达各个参量最大值与闪电活动的线性拟合关系均优于多项式拟合关系。定性地发现了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的关系,可为将来将双偏振雷达参量加入到闪电临近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雷达参量 飑线 闪电活动 闪电临近预警
下载PDF
依托度酸哌嗪盐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少东 王晓娟 +2 位作者 李端秀 王兆喜 张海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制备了依托度酸和哌嗪的有机盐,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结构解析结果表明,依托度酸羧基上的氢转移到哌嗪的氮原子上,N H O氢键是维持结构稳定的主要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原药相比,新合成的盐的本征溶出速率和平衡溶解度分别提高了2.1倍和4.... 制备了依托度酸和哌嗪的有机盐,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结构解析结果表明,依托度酸羧基上的氢转移到哌嗪的氮原子上,N H O氢键是维持结构稳定的主要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原药相比,新合成的盐的本征溶出速率和平衡溶解度分别提高了2.1倍和4.8倍。此外,新合成的盐具有良好的水合稳定性,在25℃,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暴露28 d未发生相变。作为依托度酸的第一个有机盐,该盐是依托度酸有前景的固体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度酸 有机盐 结构解析 热分析 水合稳定性 溶解度
下载PDF
一次触发闪电引起的独立地网转移电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雪芬 陈绍东 +3 位作者 梁红玉 高文俊 李和捷 蔡占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 G P)电压峰值...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 G P)电压峰值比较大,平均值可达–10.9 kV。T G P电压峰值与触发闪电电流峰值之间呈现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拟合优度R2达到0.97。冲击SPD的能量比较小,10次回击平均值为1.5 J,电子设备加装SPD浪涌保护器是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独立地网 转移地电位 SPD残压 接地线电流
下载PDF
历代医家论治冻疮学术思想探析
13
作者 程晓雨 潘洪回 +4 位作者 陈少东 多吉普赤 赖鹏华 卢大为 梁惠卿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9期2929-2931,共3页
冻疮为冬日常见病,虽多数病情轻微,但影响美观,且反复发作,因此冻疮防治研究仍具较强临床需要。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历代医家对冻疮的论述发现历代医家对冻疮认识全面,治法丰富,不仅外治法用药简便、剂型丰富、分阶段用药,预防亦有明... 冻疮为冬日常见病,虽多数病情轻微,但影响美观,且反复发作,因此冻疮防治研究仍具较强临床需要。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历代医家对冻疮的论述发现历代医家对冻疮认识全面,治法丰富,不仅外治法用药简便、剂型丰富、分阶段用药,预防亦有明显特色。研究结果不仅给冻疮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且对进一步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疮 《五十二病方》 论治
下载PDF
弱视综合疗法联合叶黄素对儿童弱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毅 陈少东 梁伟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4期78-78,80,共2页
目的:探讨弱视综合疗法中联合叶黄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156只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68眼)采用弱视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56例(88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叶黄素治疗,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75眼,进步9... 目的:探讨弱视综合疗法中联合叶黄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156只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68眼)采用弱视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56例(88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叶黄素治疗,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75眼,进步9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47眼,进步11眼,无效10眼,总有效率85.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弱视综合疗法联合叶黄素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综合疗法 叶黄素 效果
下载PDF
海量数据广义线性模型变量选择算法研究
15
作者 陈少东 李志强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首先推导出了用于求解一般广义线性模型变量选择问题的非凸惩罚迭代估计算法,并利用分治思想对算法进行修正,使其能够适用于海量数据情形,以解决海量数据下进行变量选择时可能存在的内存溢出等问题。考虑到当前处理海量数据实际使用的工... 首先推导出了用于求解一般广义线性模型变量选择问题的非凸惩罚迭代估计算法,并利用分治思想对算法进行修正,使其能够适用于海量数据情形,以解决海量数据下进行变量选择时可能存在的内存溢出等问题。考虑到当前处理海量数据实际使用的工具,进一步给出了算法在分布式并行下的计算步骤,大幅提高了计算速度。在数值模拟中,通过单机和集群两种方式对算法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解决了数据存储问题且适用于分布式环境。最后,通过所提算法来完成Probit模型的变量选择,并将其用于新闻数据集的分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数据 广义线性模型 变量选择 分治算法
下载PDF
大跨度层叠曲面木屋盖局部风荷载效应研究
16
作者 殷广建 方园 +3 位作者 周常林 张红永 陈少东 王利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76-1782,共7页
由于体型复杂且上下层屋盖之间存在明显的干扰效应,层叠曲面木盖屋局部区域的风荷载响应特别复杂。本文基于层叠曲面木屋盖风洞试验结果,通过不同风向角工况下屋盖等效静风荷载云图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屋盖等效静风荷载局部效应区域的分... 由于体型复杂且上下层屋盖之间存在明显的干扰效应,层叠曲面木盖屋局部区域的风荷载响应特别复杂。本文基于层叠曲面木屋盖风洞试验结果,通过不同风向角工况下屋盖等效静风荷载云图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屋盖等效静风荷载局部效应区域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向角工况下,层叠曲面木屋盖等效静风荷载在木屋盖的外挑部位、屋脊线部分区域处表现明显的局部效应,并随着风向角的变化,呈往复波动的特性,主要受风向角和部位影响,屋脊线部位区域主要受风向角的影响;层叠曲面屋盖由于上下屋面之间互相分担风荷载效应,各屋盖等效静风荷载均相对较小,表现出局部弱化效应,但在层叠区域边缘一定距离处易形成强化区域带,主要受屋面相对位置关系和风向角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对复杂层叠木屋盖结构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叠曲面木屋盖 风向角 等效静风荷载云图 局部效应 层叠效应
下载PDF
高校二级学院网站建设问题及改进建议——以上海部分民办本科高校为例
17
作者 陈少东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9,共4页
高校二级学院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既是展示学院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果、彰显办学内涵的重要平台,又是全院教职工、师生间信息沟通的平台。二级学院网站在办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服务在校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而学... 高校二级学院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既是展示学院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果、彰显办学内涵的重要平台,又是全院教职工、师生间信息沟通的平台。二级学院网站在办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服务在校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而学院网站的“脸面”——视觉风格和内容设置,体现了学院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内涵气质。在新媒体和大数据发展迅速的当下,曾有不少人认为,各种各样的网站渐趋式微,最终将走向消亡,但多年过去了,在时间的考验下,这一预判并没有变为现实,网站的功能还不足以被完全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二级学院 民办本科高校 办学成果 整体精神风貌 桥梁作用 对外宣传 信息沟通 办学内涵
下载PDF
外浮顶油罐雷电感应过电压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思学 孙秀斌 +3 位作者 李哲 娄仁杰 陈绍东 张阳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利用人工触发闪电试验对外浮顶油罐模型雷电感应过电压波形特征进行分析。在外浮顶油罐模型接地的情况下,当回击电流峰值范围为-7. 07 k A^-20. 84 kA时,引起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峰值在-4 583. 3 V至-12 333. 0 V之间,相应的罐壁与浮盘间... 利用人工触发闪电试验对外浮顶油罐模型雷电感应过电压波形特征进行分析。在外浮顶油罐模型接地的情况下,当回击电流峰值范围为-7. 07 k A^-20. 84 kA时,引起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峰值在-4 583. 3 V至-12 333. 0 V之间,相应的罐壁与浮盘间的电位差峰值范围为-916. 7 V^-3 250. 0 V;油罐地电位抬升是由雷电电磁场在土壤中的传播和耦合造成的,油罐壁与浮盘间的电位差随着回击电流和地电位抬升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外浮顶油罐壁与浮盘间的电位差信号不仅与回击过程有关而且与先导过程有关,是回击过程与先导过程产生的近距离空间电磁场在油罐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外浮顶油罐 雷电电磁场 感应过电压
原文传递
人工触发闪电条件下近距离强雷电电磁脉冲对内浮顶油罐模型的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思学 孙秀斌 +3 位作者 李哲 娄仁杰 陈绍东 张义军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共11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强雷电电磁脉冲对内浮顶油罐的耦合效应,对2019年6月30日、2019年7月7日和2019年7月22日的3次内浮顶油罐模型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内浮顶油罐模型接地的情况下,T1704的6次回击引起的... 为了研究近距离强雷电电磁脉冲对内浮顶油罐的耦合效应,对2019年6月30日、2019年7月7日和2019年7月22日的3次内浮顶油罐模型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内浮顶油罐模型接地的情况下,T1704的6次回击引起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峰值范围为-1 666.7 V至-12 500.0 V,相应的罐壁与浮盘间的电位差峰值在-4 750.0 V至-16 083.0 V之间。罐壁与浮盘间的电位差主要受地网地电位抬升的影响,可能造成油罐雷击火灾事故。2)T1455的5次回击对应的穿槽屏蔽信号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峰值范围为-4 650.0 V至-8 269.7 V,不穿槽屏蔽信号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峰值在-4 081.3 V至-7 447.9 V之间。屏蔽信号线上耦合的感应过电压极易造成油罐区仪器仪表中的信号采集与处理芯片等电子元器件失效或烧毁。3)T1804的4次回击引起的零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峰值范围为-3 433.3 V至-6 466.7 V,而浪涌保护器(SPD)则将火线上的感应过电压限制在700~800 V之间。输电线路上耦合的感应过电压可以达到几千伏,超过电子信息设备所能承受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从而导致油罐区仪器仪表损坏。在信号线端口和电源端口安装SPD能够对油罐区仪器仪表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内浮顶油罐 雷电电磁脉冲 耦合 感应过电压 浪涌保护器
原文传递
Low-frequency E-field Detection Array(LFEDA)-Construction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被引量:10
20
作者 SHI DongDong ZHENG Dong +5 位作者 ZHANG Yang ZHANG YiJun HUANG ZhiGang LU WeiTao chen shaodong YAN X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896-1908,共13页
In recent years, locating total lightning at the VLF/LF b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rections in lightning detection. The Low-frequency E-field Detection Array(LFEDA) consisting of nine fast antennas wa... In recent years, locating total lightning at the VLF/LF b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rections in lightning detection. The Low-frequency E-field Detection Array(LFEDA) consisting of nine fast antennas was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in Guangzhou between 2014 and 2015.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FEDA and a lightning-locating algorithm that applies to the low-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radiated by lightning pulse discharge events(LPDEs).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accuracy and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LFEDA have been done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d artificial triggered lightning experiment,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results show that having a station in the network with a comparatively long baseline improves both the horizontal location accuracy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baseline and the vertical location accuracy along the baseline. The latter results show that detection efficiencies for triggered lightning flashes and return strokes are 100%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planar location error for return strokes of triggered lightning flashes is 102 m. By locating LPDEs in thunderstorms, we find that LPDEs are consistent with convective regions as indicated by strong reflectivity columns, and present a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In addition, the LFEDA can reveal an image of lightning development through mapping the channels of lightn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ocations, the vertical propagation speed of the preliminary breakdown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leader's speed in an intra-cloud and a cloud-to-ground flash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LFEDA has the capability for three-dimensional location of lightning, which provides a new technique for researching lightning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understorm electr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场 电场探测 阵列 人工触发闪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定位算法 蒙特卡罗模拟 文件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