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150年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建平 陈生弟 王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1,共4页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下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最早由古埃及人描述,中医学也早有记载,归入郁证、癔病、百合病、脏躁、癫证等范畴。纵观对功能性神经疾病的认识和研究历程,经历“癔症”、“歇斯底里症”、“转换性/分离性障碍”、“心因... 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下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最早由古埃及人描述,中医学也早有记载,归入郁证、癔病、百合病、脏躁、癫证等范畴。纵观对功能性神经疾病的认识和研究历程,经历“癔症”、“歇斯底里症”、“转换性/分离性障碍”、“心因性神经系统疾病”、“功能性神经疾病”等术语的更替,体现出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交叉联系的紧密发展。自1859年Pierre Briquet将歇斯底里症描述为躯体化障碍以来,功能性神经疾病已有近150年的发展历史,代表现代神经精神心理学结合探索的历史。本文拟对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发展史进行系统回顾,并展望其诊断与治疗模式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医学史 综述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被引量:1
2
作者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王刚 +7 位作者 陈生弟 陈海波 王华龙 王金涛 李建平 崔诗爽 黄清 潘小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071,共11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分离性/转换性障碍,已成为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下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的代表性疾病谱系以及运动障碍疾病的最重要分支之一。2021年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发布首版《功能性运动障碍... 功能性运动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分离性/转换性障碍,已成为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下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的代表性疾病谱系以及运动障碍疾病的最重要分支之一。2021年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发布首版《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随着对功能性运动障碍认识的深入,共识编写组结合国内功能性神经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门诊的设置及相关临床实践,纳入近2年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在首版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明功能性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及其相关推荐意见,以期为疾病提供更具体的诊断与治疗依据,推动我国功能性运动障碍诊断与治疗水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障碍 运动障碍 诊疗指南
下载PDF
应重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药物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生弟 方嵘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3-917,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损害为早期表现和特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机制复杂,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运动锻炼、认知训练、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治疗和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减...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损害为早期表现和特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机制复杂,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运动锻炼、认知训练、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治疗和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应重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和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多靶点干预,以期最大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体育运动 认知疗法 健康生活方式 心理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脑库与神经病学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凌晓 黄越 +27 位作者 蔡志友 陈彪 陈生弟 樊东升 方伯言 郭燕军 韩璎 黄华品 纪文军 李红燕 刘坤 裴中 彭丹涛 施福东 隋轶 唐北沙 王枫 王雯 王朝霞 吴安华 徐运 杨东东 张国富 张力伟 张振涛 赵伟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4-923,共10页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随着脑库建设可将神经病学再度带入崭新的认知领域,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新病种的发现与确定,对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脑库发展史、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与神经病学的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我国脑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神经科学 病理学 综述
下载PDF
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抗体脑炎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勤明 蔡勇 +4 位作者 倪优 孟环宇 石红琴 陈生弟 陈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2-867,共6页
目的总结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抗体脑炎之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岁男性抗DPPX抗体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肌阵挛、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呼吸困难和腹泻,实验室检查血清DPPX抗体阳性,18F-FDG PET提示双侧颞叶代谢减低。为进一步了解疾病特征,文... 目的总结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抗体脑炎之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岁男性抗DPPX抗体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肌阵挛、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呼吸困难和腹泻,实验室检查血清DPPX抗体阳性,18F-FDG PET提示双侧颞叶代谢减低。为进一步了解疾病特征,文献检索获得7篇国外文献计36例病例,经分析显示抗DPPX抗体脑炎以男性、中年好发,慢性病程;肌阵挛、震颤、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小脑或脑干损害及体重下降等为其主要症状与体征,可合并B细胞淋巴瘤;脑脊液或血清DPPX抗体呈阳性;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以免疫调节治疗为主,预后良好。结论抗DPPX抗体脑炎临床罕见,症状复杂多样,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早期予免疫调节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钾通道 电压门控 血清学 脑脊髓液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胜棣 王敏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4期228-231,234,共5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干预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组采用优化...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干预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组采用优化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送影像学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送影像学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IS患者实施优化的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急救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患者能及早接受专科治疗,提高救治效率,使工作流程更为规范,应当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人脑组织库生物安全防护共识(上部分)
7
作者 尹金辉 黄越 +13 位作者 卞修武 陈彪 陈生弟 崔慧先 董格红 郭慧君 何跃颂 朴月善 唐北沙 王德田 吴安华 张玉琪 周韧 张力伟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人脑组织库是通过对捐献的脑组织进行采集、保存、研究、分享,从而服务于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发展的一个机构。在接受捐献的遗体组织过程中,为了避免感染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需要提出生物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操作标准。在处理... 人脑组织库是通过对捐献的脑组织进行采集、保存、研究、分享,从而服务于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发展的一个机构。在接受捐献的遗体组织过程中,为了避免感染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需要提出生物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操作标准。在处理遗体组织样本时,若能及时了解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符合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掌握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建立起相关的生物安全制度与体系,对于人脑组织库相关人员的安全及人脑组织库的平稳安全运行都至关重要。作者在查阅、学习、借鉴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及个人安全防护文件及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了相应于人脑组织库的生物安全防护标准及流程,拟作为中国人脑组织库建设的生物安全操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组织库 生物安全 生物危害 生物安全等级 个人防护装备
下载PDF
基于时空兴趣点的人体动作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胜娣 何冰倩 +1 位作者 陈思宇 刘基缘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人体动作识别在计算机视觉研究和模式识别领域中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提出一种基于Harris-Laplace时空兴趣点结合3D-SIFT描述子,通过Bag-of-feature构建词袋的方法,并应于用人体动作识别。针对传统Harris算法提取出的兴趣点冗余,所以... 人体动作识别在计算机视觉研究和模式识别领域中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提出一种基于Harris-Laplace时空兴趣点结合3D-SIFT描述子,通过Bag-of-feature构建词袋的方法,并应于用人体动作识别。针对传统Harris算法提取出的兴趣点冗余,所以采用Harris-Laplace算法提取时空兴趣点。3D-SIFT描述子能更好地描述视频序列的本质特征,并且比传统的描述子更有效,Bag-of-feature词袋法表征特征,采用改进的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进行聚类,最后采用多分类支持向量机(SVM)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分类策略并进行比较。在KTH公开运动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图像图形处理 时空兴趣点 动作识别 HARRIS-LAPLACE 3D-SIFT 特征提取
下载PDF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focused on considerations targeting Aβ and tau 被引量:9
9
作者 Yang Hong-Qi Sun Zhi-Kun chen sheng-di 《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SCIE CAS 2012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Alzheimer’s disease(AD)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that impairs mainly the memo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Extracellular beta amyloid deposition and intracellular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re the two pat... Alzheimer’s disease(AD)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that impairs mainly the memo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Extracellular beta amyloid deposition and intracellular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re the two pathological events that are thought to cause neuronal dysfunction in AD.Since the detailed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 pathogenesis of AD are still not clear,the current treatments are those drugs that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AD patients.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se symptom-reliving drugs also have the ability of regulating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processing and tau phosphorylation.Thus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se drugs may be too simply-evaluated.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AD therapy and some potential preclinical considerations that target beta amyloid and tau protein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Beta amyloid TAU PATHOGENESIS TREATMENT
原文传递
Erythropoietin prevents PC12 cells from betaamyloid-induced apoptosis via PI3K⁄Akt pathway 被引量:4
10
作者 Sun Zhi-Kun Yang Hong-Qi +3 位作者 Wang Zhi-Quan Pan Jing Hong Zhen chen sheng-di 《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SCIE CAS 2012年第1期36-44,共9页
Background:Sever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Erythropoietin(Epo)may provide remarkable neuroprotection in some neurological diseases.It also showed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Epo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cerebral cortex ... Background:Sever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Erythropoietin(Epo)may provide remarkable neuroprotection in some neurological diseases.It also showed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Epo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us in aged rats,suggesting the role of Epo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AD.Methods: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po was studied in differentiated PC12 cells treated with Abeta.The viability of the cells,the apoptosis of the cells and the level of Bax,Bcl-2,cleaved caspase-3 and cleaved PARP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by MTT,Hoechst 33258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Results:20μM Abeta(25-35)could induce a decreased viability and a increas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However,20μM Abeta(35-25)had no effect on cell viability and apoptosis.Western blot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Abeta(25-35)treatment could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cl-2(P<0.05)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ax(P<0.05),Cleaved casapase-3(P<0.05),and Cleaved PARP(P<0.05).The pretreatment of Epo could effectively reverse all the above changes induced by Abeta_((25-35))(P<0.05).Furthermore,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po could be blocked by PI3K inhibitor LY294002(P<0.05).Conclusions:Epo prevented cell injuries in PC12 cells exposed to the Abeta(25-35)and this effect may depend on the PI3K⁄Akt pathway.Our study provided an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Epo in the therapy of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amyloid peptide APOPTOSIS ERYTHROPOIETIN Alzheimer’s dise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