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浅部煤层气地质条件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
1
作者 许浩 汤达祯 +5 位作者 陶树 李松 唐淑玲 陈世达 宗鹏 董煜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对其与浅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内在联系研究尚不够深入。从煤层形成演化角度出发,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为例,总结了煤层深埋深藏型、深埋浅藏型及浅埋浅藏型3种埋深演化模式。系统分析了深部和... 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对其与浅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内在联系研究尚不够深入。从煤层形成演化角度出发,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为例,总结了煤层深埋深藏型、深埋浅藏型及浅埋浅藏型3种埋深演化模式。系统分析了深部和浅部煤层在温压条件与含气性、地应力与渗透率特征、变质程度与含水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指出,受埋深与演化过程影响,深部和浅部煤储层温度最多相差100℃以上,储层压力最大相差40 MPa左右,导致由浅部向深部,气体赋存状态以吸附气为主转变为吸附气与游离气共存,地应力场由水平应力主导转化为垂向应力主导,煤储层孔隙率、渗透率及含水性逐渐降低。明确了深部煤层气的典型特点,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共存于一定深度以下煤储层中的甲烷气体,该类煤储层在垂向应力为主导的作用下,孔裂隙空间极度压缩,含水极少且矿化度极高,内生微裂隙为主要渗流通道。基于含气性临界深度和地应力场转换深度的不一致性,指出浅部向深部煤层演化过程中存在过渡区,该区内呈现出非典型深部煤层气的特点,或深部煤层气和浅部煤层气地质条件共存的情况,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具体分析,制定针对性开发方案,以实现浅部与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协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浅部煤层气 地质条件 形成机制 临界深度 转换深度
下载PDF
煤储层含气性深度效应与成藏过程耦合关系
2
作者 陈世达 侯伟 +5 位作者 汤达祯 李翔 许浩 陶树 李松 唐淑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埋深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程度的综合要素,理解含气性深度效应是认识深浅部煤层气赋存状态与聚集机制的重要基础。基于煤层气勘探现状,在剖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探井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理论,探讨了煤层含气量... 埋深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程度的综合要素,理解含气性深度效应是认识深浅部煤层气赋存状态与聚集机制的重要基础。基于煤层气勘探现状,在剖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探井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理论,探讨了煤层含气量、饱和吸附量、含气饱和度深度效应及其与成藏过程的耦合关系。煤层气成藏是构造沉降阶段生烃供气和回返抬升阶段相态转化、逸散的耦合结果,体现为自封闭成藏和浮力成藏的深度耦合,含气性变化存在饱和吸附量转折和游离气滞留两个关键深度界限,且二者不具备绝对同步性:(1)饱和吸附气量是煤在特定温压条件下的固有属性,不受保存条件的严格限制,其随深度的演化过程是控制相态转换的基础,压力梯度和变质程度补偿效应会引起现今区域饱和吸附量转折深度(带)的明显滞后。(2)游离气的运聚成藏与改造定型受控于地层回返抬升阶段的遮盖条件,涉及埋深-构造-水动力场三元耦合效应及浮力、储盖层毛管力的综合影响,抬升幅度小且改造强度弱时方可具备游离气滞留保存条件,滞留深度以浅地层封闭性降低,游离气普遍散失。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柳林-延川南一带煤层总含气量随埋深增大近乎线性增高,深部收敛趋势不明显,不同变质程度煤理论饱和吸附量转折深度为1600~2200 m,但煤阶的区域分异致使原位饱和吸附量随埋深持续增大;大宁-吉县区块游离气滞留临界深度约2000 m,2500 m处含气饱和度平均约120%,3000 m处含气饱和度预计可达136%。不同地区煤层气成藏背景和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含气性深度效应需具体分析,分析重点应聚焦于甲烷相态转换、地层封闭条件的时空演化对现今气、水分布的综合影响,以实现深部煤层气的分区分带评价和高效开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含气性 转换深度 补偿效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地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汤达祯 杨曙光 +5 位作者 唐淑玲 陶树 陈世达 张奥博 蒲一帆 张泰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12-2425,共14页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开展近30个煤层气勘查项目,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建成白杨河、四工河、乌鲁木齐河东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正在着力推进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多个区块呈现出煤层气单井高产势头,针对多、厚、大倾角煤... 准噶尔盆地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已开展近30个煤层气勘查项目,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建成白杨河、四工河、乌鲁木齐河东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正在着力推进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多个区块呈现出煤层气单井高产势头,针对多、厚、大倾角煤层顺煤层钻井、储层改造、优化排采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带动了新疆煤层气产业起步发展。系统总结准噶尔盆地煤层气成藏特殊地质条件,科学分析前期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全面梳理煤层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地质难题,以期为新疆地区乃至中国中低煤阶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盆地周缘构造隆升、水力逸散、煤层气风氧化带深延是制约煤层气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潜力的不可忽略的地质因素,盆地腹地包括煤层气在内的深部煤系气资源潜力巨大,开展煤系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拓展煤系气勘探开发领域势在必行。盆地边缘多个区块煤层气富含CO_(2)且呈现随煤层埋深增大CO_(2)体积分数增高的异常现象,拟以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耦合作用为主线,气体差异构成与禀赋为线索,鉴别多源多阶气体来源、混合度及成藏贡献,揭示CO_(2)异常富集成因,探索流体场主导作用下的煤层气多源多阶多因素耦合成藏机制。盆地西山窑组与八道湾组2套煤系地层厚度巨大,受聚煤环境控制,多层叠置统一、多层叠置独立、多层叠置混合含煤层气系统空间分布有别,基于沉积、构造、水文耦合作用归纳出煤层气富集成藏基本模式,有效厘定流体压力系统,合理选层选段、组合开发,优势成藏地质配置及其区域、局域、层域变化规律有待深入研究。盆地周缘煤储层倾角大多超过35°,急倾斜煤储层在较小空间随深度发生快速变化,储层流体运动方式、储层应力状态等影响制约压降传播和煤层气产出过程,开发过程储层力学性质与物性变化、流体相态与饱和关系转化、气/水产出机制与生产规律需要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特征 勘探开发 准噶尔盆地 CO_(2)异常富集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地应力场宏观分布规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世达 汤达祯 +3 位作者 陶树 许浩 李松 赵俊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3,共7页
基于鄂东、沁南、黔西-滇东及准南地区232层次煤层气井原位地应力实测数据,参照Hoek-Brown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煤层气储层宏观地应力分布规律,回归建立了不同应力参数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储层表现为中-高应力区,应力... 基于鄂东、沁南、黔西-滇东及准南地区232层次煤层气井原位地应力实测数据,参照Hoek-Brown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煤层气储层宏观地应力分布规律,回归建立了不同应力参数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储层表现为中-高应力区,应力场类型呈非均匀分布,σ_H>σ_v>σ_h型和σ_v>σ_H>σ_h型为主(94%),σ_H>σ_h>σ_v型较少见且集中在浅部;煤储层侧压系数k均小于Hoek-Brown平均值,且88%实测数据较国内平均线偏低;σ_H/σ_v和k值随埋深变化均可用双曲线形态表征,整体表现为"浅部离散,深部收敛";水平主应力差与埋深具有一定的线性正相关性,而σ_H/σ_h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1.015~1.915,平均为1.47。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煤储层应力状态的判断、岩体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煤层气 地应力 埋深
下载PDF
原位地应力约束下煤储层自封闭作用及其成藏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世达 汤达祯 陶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66-2478,共13页
关于煤层气叠置成藏效应的研究通常注重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的时空配置,对于原位地应力制约下储层的“自封闭效应”关注不足,应力场垂向转换诱导的煤储层渗透性的非单调性变化及其对储层压力、含气性等成藏特征参数的调控作用常被忽视... 关于煤层气叠置成藏效应的研究通常注重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的时空配置,对于原位地应力制约下储层的“自封闭效应”关注不足,应力场垂向转换诱导的煤储层渗透性的非单调性变化及其对储层压力、含气性等成藏特征参数的调控作用常被忽视。系统分析了黔西地区煤储层地应力场的垂向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控制效应,揭示了渗透率随埋深的非指数变化规律及其在沁水、鄂东等含煤盆地的普适性,探讨了储层压力、压力系数垂向差异性分布及其与地应力-渗透率的匹配关系。黔西地区煤储层水平主应力(200~1300 m)是埋深和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含煤向斜轴部是水平主应力最为集中的区域。根据应力梯度垂向演变规律可以将其划分为应力挤压区(200~500 m,水平构造应力主导)、应力释放区(500~750 m,垂直应力主导)、应力过渡区(750~1000 m,近向斜轴部)和构造集中区(>1000 m,向斜轴部低点部位,高应力区)。埋深中段的应力释放区有利于相对高渗储层的形成(平均0.2×10^(-15)m^(2)),在此深度区间上下(200~500 m,平均0.06×10^(-15)m^(2);>750 m,平均0.02×10^(-15)m^(2))渗透率普遍较低。渗透率随埋深的这种非单调性变化规律具有普遍性,黔西盘关—土城向斜、比德—三塘向斜埋深中段均存在渗透率相对高值区,沁南(650~800 m)、鄂东(800~950 m)、滇东(600~800 m)、准南(600~800 m)等含煤盆地内这一现象也并不鲜见。原位条件下,低渗储层(<0.1×10^(-15)m^(2))的“自封闭”作用使其可以不依赖于盖层等封堵条件,即可构成层间相对独立的流体单元。例如,黔西地区200~500 m,>750 m埋深段的低渗储层自封闭成藏作用显著,储层压力与埋深相关性较差,含气量与压力系数垂向呈“波动式”的无规律变化,常压、欠压、超压储层均有分布,流体压力系统叠置发育。500~750 m的相对高渗储层需外围形成致密的封堵盖层才能阻断层间的流体联系,相对于其他埋深区间更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流体压力系统,储层压力随埋深增加或层位降低而单调递增,压力系数无明显波动,基本以常压储层为主,含气量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煤层或气藏内部,储层相对致密部分也可能会封堵高孔渗部分的流体,导致流体压力系统横向上多段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系统 地应力场 渗透率 自封闭作用
下载PDF
东芝640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综合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晓波 张敏红 +2 位作者 蔡勇 陈世达 陈伟师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东芝640层螺旋CT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综合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2例,根据扫描方案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CT尿... 目的:探讨东芝640层螺旋CT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综合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2例,根据扫描方案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CT尿道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能谱扫描方案、CTA联合CTU普通扫描方案。根据能谱扫描获得的结石有效原子序数值,计算其对结石成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扫描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能谱扫描诊断尿酸成分结石、胱氨酸成分结石、磷酸钙成分结石、草酸钙成分结石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80.0%、67.0%、82.4%,特异性分别为100.0%、93.5%、88.9%、94.9%;观察组患者肾动脉CT值、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等客观评价指标评分及主观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采用东芝640层螺旋CT行CTU联合CTA能谱扫描可有效区分尿酸成分结石、胱氨酸成分结石、磷酸钙成分结石、草酸钙成分结石,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同时,可提高图像质量并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扫描 CT血管造影 CT尿道成像 结石成分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黔西-滇东地区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多层合采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站伟 陈世达 +2 位作者 陶树 汤达祯 丁鹏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研究黔西-滇东地区煤岩变质程度控制下的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基于83块煤岩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曲线系统分析,建立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参数与煤岩变质程度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并探讨其对多煤层合采产层组合优化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黔西-滇东地区煤岩变质程度控制下的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基于83块煤岩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曲线系统分析,建立煤岩吸附-解吸特征参数与煤岩变质程度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并探讨其对多煤层合采产层组合优化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级的增高,煤岩趋于致密化,微小孔的比表面积大幅增加,对甲烷的吸附能力也显著增强;解吸关键压力节点(启动压力、转折压力、敏感压力)及各解吸阶段(低效解吸阶段、缓慢解吸阶段、快速解吸阶段、敏感解吸阶段)覆盖压差也随之增大。当镜质组反射率大于3.0%时,煤岩储渗空间及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开始趋于稳定。研究区煤岩变质程度的差异分布和叠置压力系统的空间分异,进一步导致不同煤层解吸产气过程的复杂化。从多层合采的角度而言,在煤层暴露之前,确保产层实现较高的解吸效率,才能保证合采产能和分层贡献,并据此划分出产层组合评价的七类约束条件,进而用于指导多层合采方案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煤层气 多层合采 吸附-解吸 产层组合 黔西-滇东地区
下载PDF
黔西比德-三塘向斜煤层气藏特征及甜点区段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轶妍 陈贞龙 +2 位作者 李松 陈世达 郭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0-1148,共9页
黔西比德-三塘向斜煤层气藏主要赋存于龙潭组Ⅰ、Ⅱ、Ⅲ3个煤组中,其中Ⅰ煤组6#和7#煤层、Ⅱ煤组16#和17#煤层、Ⅲ煤组20#、23#、27#、30#煤层分布稳定。煤层埋深受向斜构造控制明显,比德次向斜近轴部地区可达1500 m;煤岩以高变质的瘦... 黔西比德-三塘向斜煤层气藏主要赋存于龙潭组Ⅰ、Ⅱ、Ⅲ3个煤组中,其中Ⅰ煤组6#和7#煤层、Ⅱ煤组16#和17#煤层、Ⅲ煤组20#、23#、27#、30#煤层分布稳定。煤层埋深受向斜构造控制明显,比德次向斜近轴部地区可达1500 m;煤岩以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为主,最大镜质体反射率自西向东、由北到南逐渐增大;煤岩对甲烷吸附能力普遍较高(兰氏体积,18.32~39.32 m^(3)/t),区域上受煤变质程度影响显著;原位埋深条件下,煤岩渗透率较低,煤层含气量整体较高,平均10~15.78 m^(3)/t,含气饱和度普遍大于50%。结合该地区多层合采效果发现,比德次向斜埋深超过800 m的气井产气效果差,珠藏和三塘次向斜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较好,其中珠藏向斜Ⅲ煤组4套主力煤层(煤层间距小于60 m)为潜在的高产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 煤层气 储层条件 甜点区段 贵州
下载PDF
内弹道对自动步枪枪管瞬态温场影响计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仕达 何龙 +2 位作者 姜荃 康锦煜 徐诚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62,共9页
为了探究在2种不同的内弹道条件下自动步枪连发射击过程中枪管温度场的差异,建立了普通自动步枪身管三维传热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瞬态温度场仿真计算,得到了“膛压缓和上升内弹道方案”和“膛压快速上升内弹道方案... 为了探究在2种不同的内弹道条件下自动步枪连发射击过程中枪管温度场的差异,建立了普通自动步枪身管三维传热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瞬态温度场仿真计算,得到了“膛压缓和上升内弹道方案”和“膛压快速上升内弹道方案”2种内弹道条件下30发和150发连续射击后枪管温度场与位移场的空间分布及演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膛压缓和上升内弹道方案”与“膛压快速上升内弹道方案”相比,瞬态温度和位移上升速率更大。第一个方案除枪管尾部区域略低外,其他大部分区域瞬态温度分布较高,且温度引起位移变形也变大。2种方案的差异在膛口处达到最大值。瞬时高温对内壁产生烧蚀作用,这对枪管寿命和冷热偏不利。因此自动步枪内弹道调整为膛压快速上升内弹道方案对步枪性能提升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步枪 身管 内弹道 温度场 位移场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素娟(执笔) 殷宝庆 +1 位作者 陈丽君 陈诗达 《杭州学刊》 2018年第4期8-23,共16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本文在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本文在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队伍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 实证研究 浙江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地质条件特殊性与储层工程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世达 汤达祯 +7 位作者 侯伟 李永洲 陶树 许浩 李松 唐淑玲 蒲一帆 张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93-2006,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新疆等地区中深部/深部煤层气的试采成功大大推进了中国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进程。为进一步推动深部煤层气的规模性高产,有必要依托当前钻探成果和开发实践动态,系统梳理深部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及其储层工程响应。研究结...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新疆等地区中深部/深部煤层气的试采成功大大推进了中国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进程。为进一步推动深部煤层气的规模性高产,有必要依托当前钻探成果和开发实践动态,系统梳理深部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及其储层工程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成藏关键参数的深度效应主要在于3方面:①埋深增大,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等地层环境参数的大小趋于增高、梯度趋于收敛,深部应力场类型发生转换、水平应力的各向异性减弱;②深部多为高饱和或超饱和气藏,游离气的工业开发价值大幅提升,但当前开采深度的高阶煤储层仍以吸附气为主;③深部高应力环境下煤岩自身组构因素被弱化,原位渗透率及力学性质趋于均质收敛,流体产出严重依赖于人工渗流通道。地层环境下,深部煤层水力裂缝扩展的水平定向性弱,变形破坏韧性增强,易形成由高而短的裂缝构成的复杂缝网,低排量施工面临裂缝生长受限、支撑性差等问题,压裂应保证在近井地带最大化地实现全方位体积改造,由"压得开"转向"压得碎、撑得住";深部高饱和—超饱和的含气特点可保证投产初期的强地层能量和高渗透率优势得以充分利用,但只有降至一定压力节点后吸附气方可形成产能接替效应。研究认为,深部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研究应聚焦煤层气成藏运聚过程和不同相态气体富集的地质配置,探索地层环境下储渗系统优化改造技术和优化原理,明确排采诱导的煤储层相态再平衡过程、物性变化模式和产气规律,谋求地质条件、增产措施、排采管控和储量动用的最佳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地层环境 储层物性 可改造性 进展趋势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气潜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淑玲 汤达祯 +6 位作者 杨焦生 邓泽 李松 陈世达 冯鹏 黄晨 李站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54-1866,1902,共14页
深部复杂的地质环境导致深部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结构及气体赋存状态有别于浅部煤储层,多相态气体并存使得深部煤层气兼具"常规"与"非常规"双重地质属性。基于系统采集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岩样... 深部复杂的地质环境导致深部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结构及气体赋存状态有别于浅部煤储层,多相态气体并存使得深部煤层气兼具"常规"与"非常规"双重地质属性。基于系统采集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岩样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高压压汞实验、低温N2吸附和CO_(2)吸附联测,对深部煤岩全孔径的孔隙、裂隙结构进行了精细表征,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深部煤岩的可动流体空间及游离气可容纳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岩的孔隙类型以气孔、粒间孔和压缩变形的植物细胞残留孔为主,裂隙由外生裂隙、内生裂隙和黏土矿物微裂隙组成,其中,在片状和手风琴状高岭石矿物中广泛发育微裂隙;孔隙多为一端封闭的不透气型孔和两端开放的透气型孔,含少量墨水瓶状孔。孔隙结构的跨尺度效应明显且非均质性极强。储集空间以孔径<2 nm的微孔最为发育,其次为孔径在50 nm~1μm的宏孔和孔径>10μm的裂隙,介孔(孔径在2~50 nm)及孔径在1~10μm的宏孔的发育程度最差。微孔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吸附势能,是吸附气的最主要赋存空间;宏孔和微裂隙中均存在一定的可动流体空间,可动孔隙度为1.42%~3.89%,具备容纳游离气的储层条件。深部煤储层中的气、水饱和关系复杂,含水饱和度变化大,这将直接影响游离气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研究认为,受孔隙、裂隙结构影响的气、水饱和关系是制约深部煤层"高饱和—超饱和"含气靶区精准预测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吉县 深部煤层气 孔隙结构 游离气 含水饱和度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并抑制肥大分化
13
作者 杨治航 孙祖延 +3 位作者 黄文良 万喻 陈仕达 邓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5年第7期1336-1342,共7页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诱导神经生长的蛋白质,能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神经生长因子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诱导神经生长的蛋白质,能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神经生长因子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转染空载病毒为对照,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茜素红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迁移、肥大分化、成软骨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促进作用,转染空载病毒和转染神经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培养14 d,Western blot检测成软骨分化、肥大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CCK-8检测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2)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神经生长因子后细胞迁移能力增强,成软骨相关蛋白Ⅱ型胶原、SOX9的表达上调(P<0.05),肥大相关蛋白Ⅹ型胶原、RUNX2的表达下调(P<0.05);(3)与空载病毒+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过表达神经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组成软骨相关蛋白Ⅱ型胶原、SOX9的表达上调(P<0.05),肥大相关蛋白Ⅹ型胶原、RUNX2的表达下调(P<0.05);(4)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分化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肥大分化
下载PDF
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桢泉 赵秀娟 +8 位作者 陈士达 练苹 李军 马伟 邓小燕 唐宁宁 吕锦铬 刘炳乾 吕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 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11.59)岁。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内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包括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劈裂腔恢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次要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轴长度。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随访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只眼中黄斑劈裂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16只眼,黄斑裂孔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162只眼。296只眼行单纯黄斑扣带术,82只眼行黄斑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期间373只眼(98.68%)视网膜复位;在黄斑劈裂眼中,204只眼(94.44%)劈裂腔恢复;在黄斑裂孔眼中,89只眼(54.09%)裂孔闭合。BCVA的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术前,从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持续提升,随后保持稳定,最终从术前的1.459±0.841的提升至术后3年的0.908±0.606(t=6.896,P<0.01)。眼轴长度的术后随访结果均短于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前缩短(4.423±1.740)mm(t=33.144,P<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眼轴长度逐渐增长,随后保持稳定,术后3年眼轴长度较术前缩短(2.101±1.643)mm(t=6.392,P<0.01)。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短暂性高眼压98只眼(25.92%)、视网膜表面出血67只眼(17.72%)、玻璃体积血9只眼(2.38%),术后1个月内均自行缓解。术后早期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39只眼(10.31%)出现双眼复视,术后6个月内基本自行缓解。6只眼(1.58%)因内斜视角度较大行斜视手术矫正眼位,1只眼(0.26%)因无法耐受复视取出黄斑扣带,8只眼(2.11%)由于黄斑扣带偏位,需要二次手术调整扣带位置。4只眼(1.05%)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取出黄斑扣带。结论:黄斑扣带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眼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以及黄斑裂孔,术后眼轴缩短,视力提升。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黄斑变性 巩膜扣带术
原文传递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变化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文斌 林英 +10 位作者 赖坤贝 陈士达 丁小虎 刘炳乾 肖赛男 李霁竹 马媛 陈子叶 梁小玲 吕林 李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连续sNPDR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连续sNPDR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12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5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1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9%。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7视野眼底彩色照相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ST)、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和灌注密度以及黄斑区无血管区(FAZ)面积、非圆度指数(AI)。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检验。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患眼黄斑区FAZ面积分别为(0.34±0.14)、(0.35±0.10)、(0.37±0.10)、(0.36±0.13)mm2,AI分别为0.52±0.13、0.54±0.11、0.57±0.10、0.60±0.11,CST分别为(282.6±66.7)、(290.4±70.9)、(287.2±67.5)、(273.2±49.6)μm,GCC厚度分别为(77.1±15.5)、(74.3±13.9)、(72.6±16.2)、(78.5±18.3)μm,RNFL厚度分别为(97.9±13.8)、(101.3±14.6)、(97.7±12.0)、(96.1±11.4)μm;黄斑区SCP整体血流密度分别为(16.79±1.43)%、(16.71±1.82)%、(17.30±2.25)%、(17.35±1.22)%,整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32±0.02、0.32±0.03、0.33±0.03、0.33±0.02。手术后CST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RNFL厚度手术后1个月升高,其后逐渐降低。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各参数比较,AI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FAZ面积以及CST、GCC、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0、0.694、0.802、0.712);黄斑区视网膜SCP血流密度、灌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7、0.361)。结论与手术前比较,微创PPV后6个月内sNPDR患者黄斑区结构和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玻璃体切除术 局部血流
原文传递
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n neovascular glaucoma and non- neovascular refractory glaucoma following Ahmed glaucoma valve implantation 被引量:18
16
作者 Li Zheng Zhou Minwen +5 位作者 Wang Wei Huang Wenbin chen shida Li Xingyi Gao Xinbo Zhang Xiul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417-1422,共6页
Background Neovascular glaucoma is a refractory disease, and difficult to mana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Ahmed glaucoma valve implantation (AGVI) in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 Background Neovascular glaucoma is a refractory disease, and difficult to mana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Ahmed glaucoma valve implantation (AGVI) in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 and non- NVG patients.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 included 55 eyes of 55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glaucoma; 27 had NVG (NVG group) and 28 had non-NVG (non-NVG group). All of the patients underwent AGVI. The NVG group was adjunctively injected with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bevacizumab (IVR/IVB) before AGVI. Intraocular pressure (lOP) wa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in this study. Surgical success rate, number of antiglaucoma medications used,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follow-up of 12 months).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fied success rates in the NVG and non-NVG groups at 12 months were 70.5% and 92.9%, respectively; this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36). The complete success rates in the NVG and non-NVG groups at 12 months were 66.7% and 89.3%, respectively (P=0.049).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s, the postoperative mean lOP and use of med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t all follow-up time points in both groups (all P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CV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12-month follow-up (X2=9.86, P=0.020).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showed NVG as a risk factor for surgical failure (RR=15.08, P=0.033).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AGVI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in refractory glaucoma, but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was related to the type of refractory glaucoma. The complete and qualified success rates of NVG patient adjunctive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reatment are still lower than those of non-NVG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 glaucoma valve implantation neovascular glaucoma refractory glauco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