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真菌来源杂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晓惠 陈彬彬 +5 位作者 黄迎 王玉琴 陈钟情 黄晓源 唐灵芝 洪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7,共8页
海洋真菌生活在高盐、高压、低温、弱光的独特海洋环境中,具有结构独特、代谢多样、活性显著等特点,并产生了一系列功能多样、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杂萜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海洋真菌体内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使获得的杂萜类化合物... 海洋真菌生活在高盐、高压、低温、弱光的独特海洋环境中,具有结构独特、代谢多样、活性显著等特点,并产生了一系列功能多样、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杂萜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海洋真菌体内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使获得的杂萜类化合物骨架结构多样,具有抗菌、抗肿瘤、酶活性抑制等丰富的生物活性。介绍了海洋真菌来源杂萜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发酵与分离方法、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为海洋真菌来源杂萜类化合物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萜类化合物 海洋真菌 生物活性 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研究
2
作者 杨文涛 宋培欣 +3 位作者 陈忠清 肖景平 赵鑫 吕越 《浙江建筑》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基于自行设计的碳足迹测算系统及BIM导出的工程量清单,从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构件生产、构件运输、现场施工安装和现场施工管理6个阶段出发,对4个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建筑实例工程的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 基于自行设计的碳足迹测算系统及BIM导出的工程量清单,从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构件生产、构件运输、现场施工安装和现场施工管理6个阶段出发,对4个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建筑实例工程的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体上较传统现浇建筑更低,碳浓度降幅可达29.7601~41.9472 kgCO_(2)e/m^(2);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在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总量中占比均超过88%,是实现建筑碳减排的主要阶段;其次为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占比不到10%,而建材运输、构件生产、构件运输和现场施工管理等阶段的碳排放占比均不到2%。钢筋和混凝土是建材生产的碳足迹主要来源,碳排放占比30%~50%,其次为水泥和砌体材料。研究可为“双碳”背景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一步实现碳减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BIM 物化阶段 碳足迹 碳浓度
下载PDF
金龙客车轮边驱动系统组成及相关故障维护
3
作者 陈忠清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2期173-175,共3页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电动汽车近年来被国家大力的推崇。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技术等。金龙客车轮边驱动系统采用分布式独立悬架驱动系统,即可有效降低整车自重和能耗,并实现一级踏步、车内全平地板、...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电动汽车近年来被国家大力的推崇。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技术等。金龙客车轮边驱动系统采用分布式独立悬架驱动系统,即可有效降低整车自重和能耗,并实现一级踏步、车内全平地板、大通道,车内空间类似于地铁,也有效提升站立面积,提高运力弹性。为整机厂8~11米新能源全承载客车提供重量更轻、扭矩更大、过道更宽的电驱动方案。因此文章将主要对金龙客车轮边驱动系统基本原理做介绍,同时对市场上相关故障的维护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边驱动技术 基本原理 故障分析
下载PDF
炉渣-粉煤灰地聚合物固化铜污染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忠清 丁佩思 +3 位作者 吕越 任鑫杭 吴早生 李凌宜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69,共9页
利用低钙粉煤灰、炉渣为原料制备的炉渣-粉煤灰地质聚合物(BA-FAG)作为固化剂,开展铜污染土的固化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毒性浸出试验,探讨了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及初始铜离子浓度对BA-FAG固化铜污染土效果的影响,并利用... 利用低钙粉煤灰、炉渣为原料制备的炉渣-粉煤灰地质聚合物(BA-FAG)作为固化剂,开展铜污染土的固化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毒性浸出试验,探讨了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及初始铜离子浓度对BA-FAG固化铜污染土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增大固化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可以提高BA-FAG固化铜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以及减少铜离子浸出,而污染土中初始铜离子浓度与固化土的强度负相关,并与毒性浸出浓度正相关;掺入20%和30%的BA-FAG可分别固化浓度不超过6000与10000 mg/kg的铜污染土,固化土28 d的UCS值分别不低于0.358和0.457 MPa,且在酸性和中性淋滤下毒性浸出浓度均低于100 mg/L;重金属铜在被BA-FAG物理封存过程中主要以Cu^(2+)离子和Cu(OH)_(2)沉淀的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低钙粉煤灰 炉渣 铜污染土 固化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培欣 吕越 +2 位作者 周方均 王坚 陈忠清 《浙江建筑》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从碳足迹计量方法、碳足迹测算范围、碳排放因子以及碳足迹测算模型四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传统的建筑碳排放计量方法以过程分析法及其与投入产出法结合为主,与BIM等现... 从碳足迹计量方法、碳足迹测算范围、碳排放因子以及碳足迹测算模型四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传统的建筑碳排放计量方法以过程分析法及其与投入产出法结合为主,与BIM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可视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碳排放量的快速计算与事前控制,是当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碳足迹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国内外碳排放因子库的建设日趋完善,考虑碳排放因子的时效性、地域性等特征,建立地域动态碳排放因子库是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测算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测算模型的统一标准,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及组织或企业等不同层面的碳足迹评价以现浇建筑为主要对象,亟需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计量标准、碳排放测算系统、监测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有助于促进“双碳”背景下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可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碳足迹评价及减排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物化阶段 碳足迹 碳排放因子
下载PDF
武汉市COVID-19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287例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冠华 胡鸿彬 +8 位作者 吴凤 沙桐 曾振华 黄巧冰 李海军 韩家发 宋文鸿 陈仲清 蔡淑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COVID-19可能累及肾脏,本研究评估了COVID-19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5日~3月8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和COVID... 目的COVID-19可能累及肾脏,本研究评估了COVID-19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5日~3月8日在武汉汉口医院住院的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评估AKI和COVID-19疾病的发病率变化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287例患者进入分析,55例AKI患者和232例非AKI患者。与没有AKI的患者相比,AKI患者年龄更大,以男性为主,更有可能出现缺氧,合并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此外,AKI患者的白细胞、D-二聚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高钾血症患病率较高,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胸部CT评分较高。1期AKI发生率为14.3%,2~3期AKI发生率为4.9%。AK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较高。结论AKI是COVID-19的重要并发症。高龄、男性、合并多种疾病、淋巴细胞减少、感染指标增高、D-二聚体升高、心、肝功能受损可能是AKI的危险因素。进展到2期或3期AKI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下载PDF
冲击碾压技术在浅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忠清 吕越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0-194,共5页
冲击碾压技术是一种高效且低造价的新型浅层地基处理技术,已在国内外公路、机场以及港口等工程的地基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关于冲击碾压技术的研究还不多,该技术在浅层地基加固中的适用范围以及加固效果等尚不清楚。通过回顾国... 冲击碾压技术是一种高效且低造价的新型浅层地基处理技术,已在国内外公路、机场以及港口等工程的地基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关于冲击碾压技术的研究还不多,该技术在浅层地基加固中的适用范围以及加固效果等尚不清楚。通过回顾国内外冲击碾压技术在地基处理方面的应用,总结了该技术在软弱地基、特殊土地基以及其它无粘性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该技术在今后岩土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冲击碾压技术 适用范围 加固效果
下载PDF
成人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维当 朱世杰 +5 位作者 刘亚楠 白煜佳 傅卫军 陈辉 陈仲清 张建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54.67),女性34例(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COVID-19危重型的相关因素(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COVID-19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重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室温碱激发低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魏威 高彦斌 +2 位作者 陈忠清 朱文韬 朱泽威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89-3896,共8页
为得到室温下粉煤灰与碱激发剂质量比、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比和氢氧化钠溶液摩尔浓度对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低钙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探讨碱激... 为得到室温下粉煤灰与碱激发剂质量比、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比和氢氧化钠溶液摩尔浓度对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低钙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探讨碱激发剂配比对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SEM、XRD和FTIR对试样进行表征,并对该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随着激发剂掺量的减少而增大,水玻璃在激发剂中的比值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呈现正相关,其中粉煤灰与碱激发剂质量比为1.8,水玻璃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比为2.5且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0 mol/L时,120 d龄期的抗压强度可达51.98 MPa。对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得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剂的掺入量对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破坏应变和弹性模量有较大影响。SEM、XRD和FTIR分析表明随着养护时间增长,胶凝材料体系内结构更致密,生成了更多的硅铝酸盐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 粉煤灰地质聚合物 正交试验 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忠清 陈文清 +3 位作者 吴早生 吕越 丁佩思 朱文韬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1,106,共5页
以炉渣和低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碱激发的方式制备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炉渣掺量、碱激发剂掺量、水玻璃模数、水固比等因素对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 以炉渣和低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碱激发的方式制备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炉渣掺量、碱激发剂掺量、水玻璃模数、水固比等因素对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激发剂掺量与28 d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当炉渣掺量为30%,碱激发剂掺量为40%,水玻璃模数为1.4,水固质量比为0.29时,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28 d抗压强度最高,为35.4 MPa。SEM、XRD及FTIR分析表明,随着养护龄期增加,炉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中生成了更多硅铝酸盐凝胶物质,炉渣中原有物相氧化钙在反应过程中消失,炉渣参与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低钙粉煤灰 炉渣 抗压强度
下载PDF
污泥渣-低钙粉煤灰地聚合物泛碱抑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早生 陈忠清 +3 位作者 陈文清 朱泽威 宋培欣 江海鸿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以低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印染污泥渣,通过碱激发在室温下制备印染污泥渣-低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DS-LFAG),利用萘系减水剂、消泡剂及防水剂对DS-LFAG进行泛碱抑制。研究污泥渣及养护龄期对DS-LFAG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外加剂对DS-LFA... 以低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印染污泥渣,通过碱激发在室温下制备印染污泥渣-低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DS-LFAG),利用萘系减水剂、消泡剂及防水剂对DS-LFAG进行泛碱抑制。研究污泥渣及养护龄期对DS-LFAG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外加剂对DS-LFAG性能和泛碱抑制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对DS-LFAG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掺入30%污泥渣时,DS-LFAG力学性能最佳,28 d和120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30.59 MPa和35.63 MPa;加入0.2%萘系减水剂可明显改善DS-LFAG孔径分布,减小孔隙结构,较好地抑制DS-LFAG泛碱,同时提高其强度;加入0.05%消泡剂及0.2%防水剂均可降低DS-LFAG中碳酸根离子含量,具有一定的泛碱抑制效果,但均会导致DS-LFAG强度降低;DS-LFAG强度增长和泛碱现象得到一定抑制,主要是因为其在外加剂作用下产生更加密实的微观孔隙结构并生成新的硅铝酸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低钙粉煤灰 印染污泥渣 泛碱 强度
下载PDF
扁铲探头贯入干砂的位移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忠清 吴天宇 +2 位作者 高彦斌 吕越 刘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扁铲侧胀试验(DMT)已在国内外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DMT的测试过程在扁铲探头贯入到测试位置后进行,因此探头的贯入过程对土体造成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目前关于扁铲探头的贯入机理,... 扁铲侧胀试验(DMT)已在国内外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DMT的测试过程在扁铲探头贯入到测试位置后进行,因此探头的贯入过程对土体造成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目前关于扁铲探头的贯入机理,以及贯入过程可能引起的土体扰动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尚未研究清楚。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手段,进行扁铲探头贯入不同初始密实状态下均质干砂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探头贯入过程中产生的土体位移场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扁铲探头的楔形部和膜片所在的侧胀部贯入产生的挤压作用是引起土体变形扰动的主要原因;探头楔形部的贯入过程表现为向下和向斜侧面挤压土体,竖向位移量很小,产生向两侧扩展为主的扁状位移场,而探头侧胀部的贯入过程主要表现为向两侧面水平向挤压土体,产生半椭圆状水平位移场且分布范围明显更大,同时探头侧面表现为一定的剪切作用而产生较窄范围的竖向位移场。另外,扁铲探头贯入干砂产生的位移场受砂土初始密实状态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探头楔形部周围的位移场分布范围随密实度增大而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铲侧胀试验 贯入过程 位移 模型试验 干砂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聚物加固土的强度及抗冻融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忠清 朱泽威 吕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8,共9页
粉煤灰基地聚物作为一种低碳胶凝材料,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目前关于碱激发胶凝材料加固土在冻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工程特性尚不清楚,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冻融循环条件下加固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室... 粉煤灰基地聚物作为一种低碳胶凝材料,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目前关于碱激发胶凝材料加固土在冻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工程特性尚不清楚,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冻融循环条件下加固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原材料硅铝比、碱激发剂模数及碱溶液浓度对粉煤灰基地聚物固化土的强度与抗冻融性能的影响及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地聚物加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碱激发剂模数增大及碱溶液浓度减小条件下,表现出降低趋势,而与原材料硅铝比之间在1.15~1.35范围内呈现出正相关变化趋势,28 d地聚物加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可达8.98 MPa;当硅铝比在1.25~1.35范围、碱溶液浓度为5.42~22.78 mol/L时,28 d地聚物加固土能够抵御1次以上冻融循环,最高可达6次;地聚物加固土表现出最佳的抗冻融性能与聚合反应生成的凝胶数量多且以富硅相为主相关,而表现出抗压强度高则与聚合反应生成的凝胶数量多且以富铝相为主相关。研究成果将为粉煤灰地基地聚物加固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促进碱激发胶凝材料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粉煤灰基地聚物 黏性土 冻融循环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砂土地基冲击碾压加固效果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忠清 朱文韬 +2 位作者 吕越 黄曼 李明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冲击碾压技术已在国内外公路工程、机场工程以及港口工程等不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冲击碾压加固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尚不明确。文章利用自行研制的冲击碾压模拟试验设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手段,分析冲击轮重量、冲击轮形状、... 冲击碾压技术已在国内外公路工程、机场工程以及港口工程等不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冲击碾压加固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尚不明确。文章利用自行研制的冲击碾压模拟试验设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手段,分析冲击轮重量、冲击轮形状、牵引速度、土体的初始密实状态及冲击碾压遍数等因素对砂土地基冲击碾压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轮重量对砂土地基冲击碾压加固效果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冲击轮单轮质量大于10 t时冲击碾压加固砂土地基的影响深度明显增加,2.4~3.6 m深度范围的加固效果最明显;初始状态为松散至中密的砂土对应的冲击碾压加固效果较好;三边形冲击轮的冲击碾压加固效果明显优于四边形和五边形冲击轮;牵引速度在12 km/h范围内时,砂土地基的冲击碾压加固效果随牵引速度的增加而增长,但牵引速度为9 km/h时,浅表层1.4 m深度范围的加固效果较好;同时在12遍冲碾过程中,浅层2.4 m深度范围的加固效果随着冲碾遍数的增加而有较明显增长。研究成果可为冲击碾压法加固浅层砂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冲击碾压 模型试验 砂土
下载PDF
“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云进 陈忠清 +2 位作者 吕越 钟振 何泽楠 《高等建筑教育》 2022年第4期71-79,共9页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校校(所)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国际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兼顾国际视野为培养理念,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学术组织等多主体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养,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中心 建筑与土木工程 协同培养
下载PDF
浅层地基冲击碾压有效加固深度预估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忠清 卢文良 +2 位作者 黄曼 NJOKU Ogechi Aduramomi 程鸿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如何预估冲击碾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当前冲击碾压法设计中尚未得到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冲击碾压过程中冲击轮的运动分析和能量分析,提出浅层地基冲击碾压有效加固深度的经验预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冲击作用的能量主要由非圆形... 如何预估冲击碾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当前冲击碾压法设计中尚未得到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冲击碾压过程中冲击轮的运动分析和能量分析,提出浅层地基冲击碾压有效加固深度的经验预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冲击作用的能量主要由非圆形冲击轮的重力势能和转动动能组成,且二者的能量比主要与冲击轮形状及牵引速度有关;浅层地基冲击碾压有效加固深度经验预估公式可表示为D=α[(1+n)Wh]0.5,其中湿陷性黄土的经验系数α为0.7~0.8,浅层粉土及粉细砂得到显著压实的经验系数为1.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冲击碾压法 有效加固深度 预估 冲击能量
下载PDF
冲击碾压补强土石混填路基的振动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忠清 江海鸿 +2 位作者 吕越 朱文韬 吴天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4-27,共4页
冲击碾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及港口等工程的路基填筑或地基加固,其中冲击碾压施工引起的地面振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工程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冲击碾压补强土石混填路基的现场振动监测,对冲击碾压振动衰减规律及振动... 冲击碾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及港口等工程的路基填筑或地基加固,其中冲击碾压施工引起的地面振动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工程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通过冲击碾压补强土石混填路基的现场振动监测,对冲击碾压振动衰减规律及振动影响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碾压施工引起的地面振动以负幂函数形式逐渐衰减,距离振源2.5 m范围内产生的地面振动最为强烈,振动衰减规律与强夯相似,但振动强度明显小于强夯;冲击碾压振动影响的最小安全距离与牵引速度等因素相关,当牵引速度分别为8.0 km/h、10 km/h及12 km/h时,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8.2 m、8.6 m及14.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填路基 冲击碾压 振动 安全距离 监测
下载PDF
不同加载条件下岩石破坏产生的次声波信号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忠清 魏威 +2 位作者 吕越 高鑫 NJOKU OGECHI ADURAMOMI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9,共11页
次声波是一种频率范围小于20 Hz的低频声波信号,其在滑坡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探索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选取浙江地区的玄武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四种典型岩石,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岩桥剪切试验和结构面剪切试验,研究了岩石在多种不同加载条... 次声波是一种频率范围小于20 Hz的低频声波信号,其在滑坡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探索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选取浙江地区的玄武岩、砂岩、灰岩及凝灰岩四种典型岩石,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岩桥剪切试验和结构面剪切试验,研究了岩石在多种不同加载条件下发生破坏所产生的次声波信号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典型岩石在单轴压缩、岩桥剪切及结构面剪切条件下发生破坏过程中均产生明显的次声波现象,次声信号主频基本上集中在1 Hz^8 Hz范围内,且与岩性和加载方式之间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加载条件下岩石发生破坏所产生的次声信号累计振铃计数呈现明显递增性,总体在岩石破坏前后达到峰值,与岩性和加载方式之间亦不存在明显的关联.研究结果对浙江地区滑坡灾害次声监测预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单轴压缩 斜剪 监测 岩石
下载PDF
扁铲探头贯入砂土的扰动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斌奇 刘培成 +2 位作者 陈忠清 吕越 葛娟 《工程勘察》 2021年第7期6-13,共8页
扁铲侧胀试验(DMT)是一种国内外岩土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技术,试验中探头的贯入过程可能对周围土体造成扰动,但目前关于这种扰动效应的研究尚不多。本文基于一系列探头预埋式和探头贯入式的DMT模型试验,对扁铲探头贯入砂土过程引... 扁铲侧胀试验(DMT)是一种国内外岩土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技术,试验中探头的贯入过程可能对周围土体造成扰动,但目前关于这种扰动效应的研究尚不多。本文基于一系列探头预埋式和探头贯入式的DMT模型试验,对扁铲探头贯入砂土过程引起的土体扰动及其影响范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MT探头的贯入过程导致测试结果中p1值增长20%左右,且探头贯入过程造成的土体扰动效应受土体应力历史的影响较小;DMT探头贯入过程对砂土的扰动以探头水平向挤压周围土体为主,扰动影响范围距探头膜片可达150170mm;扁平状的DMT探头与CPT锥形探头不同,贯入过程中探头楔形部对土体的竖向挤压作用不明显,但探头与土体的接触面同样存在剪切作用,影响范围距离探头膜片30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铲侧胀试验 贯入过程 扰动效应 模型试验 砂土
下载PDF
扁铲侧胀试验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斌奇 陈忠清 +2 位作者 刘培成 朱泽威 吕越 《科技通报》 2021年第8期8-15,共8页
扁铲侧胀试验(DMT)作为一种原位测试技术,经历40年的发展,已在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梳理了DMT的改进及发展,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基于DMT估算静止侧压力系数(K_(0))、不排水抗剪强度(C_(u))、抗液化强度(CRR)及水平基床反力系数... 扁铲侧胀试验(DMT)作为一种原位测试技术,经历40年的发展,已在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梳理了DMT的改进及发展,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基于DMT估算静止侧压力系数(K_(0))、不排水抗剪强度(C_(u))、抗液化强度(CRR)及水平基床反力系数(K_(h))的工程应用经验。结果表明:DMT的改进主要体现为测试功能多元化,测试过程便捷化,以及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增强,将在海洋岩土工程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外自1980年代开始DMT的应用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关于DMT的工程应用经验总体上不够丰富,有必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土性特征及沉积历史,进一步开展DMT估算K_(0)、C_(u)、CRR及K_(h)的适用性及改进研究。为促进扁铲侧胀试验在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 扁铲侧胀试验 不排水抗剪强度 液化 水平基床反力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