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诱导裂缝动态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林松 杨晨旭 +3 位作者 曹仁义 贾品 蒲保彪 时俊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0,共7页
传统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只能考虑静态裂缝,无法模拟长期注水过程中裂缝扩展对于井网开发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差。针对该问题,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通过前处理算法的动态改进,形成了复杂动态裂缝网络... 传统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只能考虑静态裂缝,无法模拟长期注水过程中裂缝扩展对于井网开发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动态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差。针对该问题,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通过前处理算法的动态改进,形成了复杂动态裂缝网络的表征方法,并通过耦合交叉裂缝判别准则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注水诱导裂缝模拟方法。研究表明:注水诱导裂缝模拟方法能够高效模拟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的动态变化,反映天然裂缝对于主裂缝扩展路径的影响;与Abaqus软件计算结果一致,计算效率更高。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注水诱导裂缝数值模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准确实现对现场注水井组含水上升规律的拟合,对超低渗透油藏的生产动态分析、后期井网调整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注水诱导裂缝 交叉裂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致密油藏渗流规律及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曹仁义 程林松 +2 位作者 杜旭林 时俊杰 杨晨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36,共24页
中国致密油藏资源潜力大、分布广,现阶段已成为中国长庆、大庆、新疆和吉林等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全球油气开发的热点和难点。致密储层岩石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其主流喉道为亚微米,微尺度流动效应的影响显著,传统的油气... 中国致密油藏资源潜力大、分布广,现阶段已成为中国长庆、大庆、新疆和吉林等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全球油气开发的热点和难点。致密储层岩石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其主流喉道为亚微米,微尺度流动效应的影响显著,传统的油气渗流理论已无法准确描述此类油藏的流动规律,且开发过程中表现出原油流动困难、驱替难度大、动用程度低等开发难点,通常采用水平井和大规模体积压裂的井工厂模式实现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针对致密油藏渗流规律及数学模型,阐述了致密油藏渗流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微纳米孔喉流动机理及数学模型、致密油藏应力敏感及数学模型、致密油藏非线性运动方程、孔隙网络模型、非线性渗流规律和致密基质-裂缝耦合模型及流动规律,并针对各个前沿关键科学问题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对致密油藏的科学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微纳米尺度 边界层 非线性渗流 孔隙网络模拟
下载PDF
两套节点格林元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林松 杜旭林 +2 位作者 饶翔 曹仁义 贾品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92-2903,I0006,共13页
对于原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在计算包含裂缝单元的基质网格内的压力分布时采用了线性分布假设,这导致了油藏开发早期对非稳态窜流量的计算精度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两套节点格林元法的EDFM数值模拟方法.两套节点格林元法的... 对于原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EDFM),在计算包含裂缝单元的基质网格内的压力分布时采用了线性分布假设,这导致了油藏开发早期对非稳态窜流量的计算精度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两套节点格林元法的EDFM数值模拟方法.两套节点格林元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压力节点与流量节点区分开,一套压力节点设置在单元顶点,另一套流量节点设置在网格边的中点,满足局部物质守恒、具有二阶精度的同时,可适用于任意网格类型.本文将两套节点格林元法与EDFM耦合,采用了非稳态渗流控制方程的边界积分形式推导了基质网格与裂缝网格之间传质量的新格式,代替了线性分布假设以提高模拟精度;此外,修正后的EDFM能适应任意形态的基质网格剖分,拓展了原始EDFM仅适用于矩形基质网格、难以考虑复杂油藏边界的局限性.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商业模拟软件tNavigator?LGR模块与原始EDFM,验证了本文模型具有较高的早期计算精度;以复杂油藏边界-缝网-SRV分区模型为例,通过对比SFEM-COMSOL商业模拟软件,验证了本文模型处理复杂问题的适应性.本文研究可用于裂缝性油藏开发动态的精确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元法 非稳态流动 嵌入式离散裂缝 复杂油藏边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局部非热平衡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影响探究
4
作者 程林松 时俊杰 +2 位作者 曹仁义 杨晨旭 杜旭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9-659,共11页
干热岩的有效开发需要依托增强型地热系统所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而致密基质与不同裂缝之间形成了不同尺度的传质传热环境,导致多孔介质传质传热过程存在复杂性.为分析局部非热平衡对复杂裂缝系统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考虑局部非热平... 干热岩的有效开发需要依托增强型地热系统所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而致密基质与不同裂缝之间形成了不同尺度的传质传热环境,导致多孔介质传质传热过程存在复杂性.为分析局部非热平衡对复杂裂缝系统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的微观孔隙尺度传质传热模型,揭示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对基质-裂缝传质传热过程影响的微观作用机理.同时,建立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储层物性参数敏感性研究分析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的必要性.结果表明,不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会低估在近裂缝区域的岩石温度,而高估传热前缘区域的流体温度;局部非热平衡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注入早期;注入强度越高,或基质裂缝渗透率越低,或基质裂缝孔隙度差异越大,或岩石热扩散系数越大,或对流换热系数越小,都越需要考虑局部非热平衡假设.研究结果可为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精确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学 油气水渗流力学 致密储层 局部非热平衡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致密基质 复杂裂缝 增强型地热系统
下载PDF
致密油藏溶解气驱产能计算模型
5
作者 曹仁义 杨松林 +4 位作者 程林松 唐斌 吴永辉 王志凯 王鹤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4,共9页
针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溶解气析出,引入新的拟压力和启动压力系数,运用稳定状态逐步替换法处理模型的非线性,改进三线流数学模型。结合物质平衡方法和牛顿迭代法求取不同时间下的地层压力和含油饱和度,获得致... 针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溶解气析出,引入新的拟压力和启动压力系数,运用稳定状态逐步替换法处理模型的非线性,改进三线流数学模型。结合物质平衡方法和牛顿迭代法求取不同时间下的地层压力和含油饱和度,获得致密油藏油气两相流产能半解析解,并运用矿场实际生产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致密油藏油气两相产能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度高,可用于矿场实际进行产能预测;溶解气驱对产能的贡献显著,矿场实际中可通过超前注气等方式提高原始地层压力和溶解气油比提高产能;累积产油量随着启动压力梯度、井底流压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岩石压缩系数、溶解气油比、压裂段数、裂缝导流能力、半缝长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溶解气驱 油气两相 产能 三线性流
下载PDF
气顶油藏屏障注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佳 程林松 +3 位作者 范子菲 黄世军 宋珩 赵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64,共6页
探讨气顶油藏屏障注水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机理,并优化屏障注水参数。以国外某气顶油藏的储层特征为基础,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气顶油藏屏障注水运移规律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屏障形成前,屏障水以径向流的运移规律向气顶和... 探讨气顶油藏屏障注水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机理,并优化屏障注水参数。以国外某气顶油藏的储层特征为基础,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气顶油藏屏障注水运移规律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屏障形成前,屏障水以径向流的运移规律向气顶和油环流动,分别补充油区与气区地层能量,延长开发年限,有效抑制气顶膨胀能,减缓油气界面运移速度,降低油井生产油气比,提高油井开发效果。当屏障形成后,屏障切断油区与气区的通道,将气顶油环分为一个大气顶小油环与小气顶大油环,实现气顶油环单独开采,有效防止油气互窜。结合该油藏的开发政策,优化气顶油环屏障注水参数及开发方式,分别从油侵损失量和气顶油环采出程度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最优屏障井位置随着注采比的增加逐渐往气顶方向移动,并最终稳定在一定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油环 屏障注水 数值模拟 开发机理
下载PDF
三维压裂缝网不稳定压力半解析求解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志凯 程林松 +3 位作者 曹仁义 王进 贾品 王选茹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46-2256,共11页
受地应力及压裂工艺影响,大斜度井水力压裂缝网展布复杂,缝网中存在不同倾斜方向、不同展布形态及不同贯穿程度的压裂缝.本文通过将裂缝面离散为若干矩形微元实现裂缝形态有效表征,将渗流过程划分为基质向裂缝流动及裂缝向井筒流动两阶... 受地应力及压裂工艺影响,大斜度井水力压裂缝网展布复杂,缝网中存在不同倾斜方向、不同展布形态及不同贯穿程度的压裂缝.本文通过将裂缝面离散为若干矩形微元实现裂缝形态有效表征,将渗流过程划分为基质向裂缝流动及裂缝向井筒流动两阶段,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构建离散裂缝面内不稳定渗流数值解,结合封闭边界面源函数及叠加原理构建基质内不稳定渗流解析解,耦合裂缝内流动数值解与基质内流动解析解,求解了三维压裂缝网不稳定压力.基于积分中值定理提出了点源、特殊线源代替面源求解基质内渗流的求解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条件,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提升了计算效率.研究表明,在基质内采用点源函数面积分求解面源的方法可准确求解三维压裂缝网井底压力动态但计算效率极低,基于积分中值定理的点源、特殊线源近似面源求解方法可大大提升计算效率,且在裂缝微元划分较为精细(微元无因次边长小于0.15)时可取得较高精度,基于该模型分析了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倾角、裂缝高度及裂缝段间距对压裂大斜度井典型试井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函数 不稳定渗流 多段压裂 大斜度井 倾斜缝 压力分析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藏不同裂缝产状岩心水驱油实验及水驱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郭红鑫 程林松 +1 位作者 王鹏 贾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112,共8页
碳酸盐岩油藏多发育裂缝,不同裂缝产状对水驱特征和水驱油规律的影响有待研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利用5种裂缝产状碳酸盐岩岩心,探究了不同裂缝产状下水驱油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贯穿缝岩心呈现同步动用阶段、近缝基质动用阶段和裂... 碳酸盐岩油藏多发育裂缝,不同裂缝产状对水驱特征和水驱油规律的影响有待研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利用5种裂缝产状碳酸盐岩岩心,探究了不同裂缝产状下水驱油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贯穿缝岩心呈现同步动用阶段、近缝基质动用阶段和裂缝窜流阶段-三段式动用规律;无水期和高含水期是岩心主要的驱油阶段;贯穿缝岩心见水时间早,无水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较低。随着裂缝倾角减小,油(水)相对渗透率下降(上升)加快,残余油饱和度变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大,两相区逐渐变窄。基于Hagen-Poiseuille方程提出了带缝岩心中仅考虑裂缝的渗透率计算方法,利用三方面实验手段解决了束缚水饱和度统一的难题,并给出了实际矿场的提液时机,为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产状 碳酸盐岩 岩心驱替实验 水驱油 水驱规律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小样本的渗流代理模型及产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曹冲 程林松 +2 位作者 张向阳 贾品 时俊杰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45-2354,共10页
多孔介质渗流过程中存在的多尺度、多变量、多物理场耦合的非线性渗流问题给复杂渗流机理的表征及数学模型求解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综合考虑地下多孔介质耦合渗流过程中关键力学问题的渗流模型往往需要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之间权衡.近年... 多孔介质渗流过程中存在的多尺度、多变量、多物理场耦合的非线性渗流问题给复杂渗流机理的表征及数学模型求解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综合考虑地下多孔介质耦合渗流过程中关键力学问题的渗流模型往往需要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之间权衡.近年来,基于油田多数据的渗流代理模型为高效求解多变量非线性渗流问题提供了思路,而渗流代理模型在实际油田中的应用往往由于记录不全,操作不当等因素受到小样本数据的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油藏-工艺的多数据小样本渗流代理模型的产量预测方法.通过填补缺失值,独热编码分类数据,数据对数化及标准化等一系列数据预处理方法,形成了油田产量预测数据库;经过随机劈分数据集、十折交叉验证,测试了三种渗流代理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代理模型的决定系数均超过0.8,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较为吻合;对于小样本多变量的油田数据,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效果影响显著;经过数据标准化后,随机森林算法表现最好,能快速准确预测石油产量(均方误差0.12,决定系数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产量预测 代理模型 数据驱动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的断溶体油藏动态油水界面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品 王远征 +2 位作者 尚根华 程林松 刘海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断溶体油藏裂-洞空间发育、结构复杂,开发过程中动态油水界面难以确定。在孤立溶洞和多供给溶洞两类典型缝洞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假设井筒与溶洞为垂向自由流,推导微可压缩流体在溶洞内流动的井底压力与溶洞平均压力基本解;视孤立溶洞为... 断溶体油藏裂-洞空间发育、结构复杂,开发过程中动态油水界面难以确定。在孤立溶洞和多供给溶洞两类典型缝洞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假设井筒与溶洞为垂向自由流,推导微可压缩流体在溶洞内流动的井底压力与溶洞平均压力基本解;视孤立溶洞为单一封闭储集体,多供给溶洞为通过裂缝连通的多套储集体,运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溶体油藏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模型,并采用逐次迭代法进行半解析求解。结果表明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本模型更快速简便,且油水界面运移速度预测准确度大于87%;对于孤立溶洞,保持2%~3%的采油速度能使油水界面上升速度保持稳定;随着采油速度增加,界面上升速度明显变快,且呈非线性增加规律;对于多供给溶洞,裂缝导流能力越大、连通溶洞数量越多,油水界面上升速度越缓慢;建立的新模型可为断溶体油藏见水预警及开发方案优化调整提供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物质平衡方程 油水界面 压力解 运移速度
下载PDF
基于XFEM-MBEM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旭林 程林松 +2 位作者 牛烺昱 方思冬 曹仁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13-3424,共12页
离散缝网的表征与模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非常规油气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应力场的存在会对裂缝的流动属性产生显著影响,若将裂缝视为静态对象,与矿场数据会出现极大偏差,因此要基于动态裂缝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致密油藏应力场... 离散缝网的表征与模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非常规油气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应力场的存在会对裂缝的流动属性产生显著影响,若将裂缝视为静态对象,与矿场数据会出现极大偏差,因此要基于动态裂缝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致密油藏应力场-渗流场耦合力学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混合数值离散化方法,其中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求解岩石的弹性形变,采用了混合边界元法(MBEM)精确计算基岩与裂缝间的非稳态窜流,这两种数值格式是完全耦合的,并对整体计算格式的时间项进行了全隐式求解,可准确表征致密油藏开采过程中的裂缝变形及流体流动机理.此外,本文采用了嵌入式离散裂缝前处理算法显式表征大尺度水力压裂缝,并考虑了支撑剂的作用;采用了双孔有效应力原理和双重介质隐式裂缝表征方法,可捕捉基质与小尺度天然裂缝的动态信息;由此,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模型综合表征了基质-天然裂缝-水力压裂缝共同组成的致密油藏复杂渗流环境,并通过几个实例论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对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进行产能评价时,应力场所引起渗流参数的改变及裂缝开度降低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研究可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扩展有限元 混合边界元 流固耦合
下载PDF
渤海稀油油田多层合采层间干扰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晖 郭书豪 +2 位作者 程林松 张占华 贾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7-592,共6页
渤海中深层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由于其原油黏度低以及地层渗透率级差大的特性存在,出现了与稠油油藏多层合采特征不一样的层间干扰问题。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稀油油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规律,合理制定生产制度,文章统计了该油田地... 渤海中深层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由于其原油黏度低以及地层渗透率级差大的特性存在,出现了与稠油油藏多层合采特征不一样的层间干扰问题。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稀油油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规律,合理制定生产制度,文章统计了该油田地层孔、渗数据,采用不同渗透率的长岩心进行双管并联恒速驱替实验,对实验条件下单采与合采的驱替特征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岩心水驱油时含水上升规律相似,但与稠油规律截然不同;渗透率级差越大,层间干扰越严重;从渗流机理上明确渗透率级差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为层系划分及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油 多层合采 渗透率级差 层间干扰
下载PDF
Aquathermolysis of conventional heavy oil with superheated steam 被引量:6
13
作者 Song Guangshou Zhou Tiyao +4 位作者 cheng linsong Wang Yunxian Tian Guoqing Pi Jian Zhang Zh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89-293,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quathermolysis study of conventional heavy oil in superheated steam. A new high temperature autoclave was designed, where volume and pressure could be adjusted. Aquathermolysis was studied o...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quathermolysis study of conventional heavy oil in superheated steam. A new high temperature autoclave was designed, where volume and pressure could be adjusted. Aquathermolysis was studied on two different conventional heavy oil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times and temperatur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quathermolysis does take place for conventional heavy oil. As reaction time increases, the oil viscosity reduces. However, the reaction will reach equilibrium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won't be sensitive to any further reaction time any more.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resin and asphaltenes decrease,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the H/C ratio increase after reaction. The main mechanism of aquathermolysis includes hydrogenization, desulfuration reaction of resin and asphaltene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ntional heavy oil superheated steam AQUATHERMOLYSIS viscosity reduction
下载PDF
页岩油在无机矿物表面赋存运移特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4
作者 黄涛 程林松 +2 位作者 曹仁义 王鹏 贾志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无机矿物中页岩油的赋存运移规律,本文通过构建以石英、钠长石、方解石和高岭石为代表的4种矿物模型、以甲苯和己烷为代表的页岩油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两种页岩油组分在4种矿物表面的吸附扩散过程。研究结果...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无机矿物中页岩油的赋存运移规律,本文通过构建以石英、钠长石、方解石和高岭石为代表的4种矿物模型、以甲苯和己烷为代表的页岩油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两种页岩油组分在4种矿物表面的吸附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4种矿物的亲油性大小关系为高岭石>钠长石>方解石>石英。矿物表面的亲油性越强,表面油分子的密度越大,排列越紧密,越不容易扩散。矿物表面与油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越强,矿物越亲油。矿物吸附甲苯时静电力和范德华力都起吸附作用,但以静电力为主,而吸附己烷时以范德华力为主,但不同矿物与己烷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不同。矿物对页岩油中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强于非极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无机矿物 吸附 扩散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A model for coupling reservoir inflow and wellbore flow in fishbone wells 被引量:4
15
作者 Lian Peiqing cheng linsong +1 位作者 Tan Xuequn Li Linl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A coupling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Green Function and Newman's product principle, and the solution method is provided here as well.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reservoir inflow and wel... A coupling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Green Function and Newman's product principle, and the solution method is provided here as well.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reservoir inflow and wellbore flow for fishbone wells in an unsteady flow or pseudo-steady flow state. A cas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bottom hole pressure declines quickly in the unsteady flow period which is very short. The pressure drop per unit time remains unchanged under the pseudo-steady flow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flow rate along the main wellbore shows a wave shape under the unsteady flow condition, and the flow rate distribution in each branch is similar. The flow rat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main wellbore is irregular "U" shaped under the pseudo-steady flow condition, and the space-symmetrical branches have the same flow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initial production period, the flow rat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s the length of branches and the angle between branches and the main wellbore increase. As the production continues, the length and angle of branches have only a slight effect on the flow in fishbone w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bone wells coupling model unsteady flow state pseudo-steady flow state
下载PDF
A Predictive Model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Infill Dril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Xu Jianhong cheng linsong Ma Li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Infill drilling is now recognized as a viable improved recovery process. However, th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incremental recovery by infill drilling cannot be readi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d by present techniques. T... Infill drilling is now recognized as a viable improved recovery process. However, th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incremental recovery by infill drilling cannot be readi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d by present techniqu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hybrid predictive model of stream tube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y usin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fluid flow in porous media. The model calculates the geometries of stream tubes,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nd water cu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in the near future, and uses a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to track fluid movement in each stream tube slice. This will help reservoir engineers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infill drilling. This predictive model is used to forecast the degree of control of well pattern, the ultimate incremental recovery of infill wells within an inverted 5-spot case in an oilfield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ve model infill drilling stream tub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covery process
下载PDF
基于油井早期产量递减分析的地层参数反演方法
17
作者 孙兆乐 程林松 +2 位作者 贾品 金子一 张向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油井投产初期受生产制度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常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不适用。针对该问题,采用杜哈美原理将油井变产量压力解转化为定产压力解的形式,通过引入物质平衡时间及规整化产量,得到适用于油井早期变产量生产的数据分析方法,并... 油井投产初期受生产制度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常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不适用。针对该问题,采用杜哈美原理将油井变产量压力解转化为定产压力解的形式,通过引入物质平衡时间及规整化产量,得到适用于油井早期变产量生产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获得储层参数的反演。以大庆油田P1-2井为例,利用日产油及井底流压生产数据,进行单井生产动态定量分析,绘制了规整化产量-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图版,定量反演解释地层真实物性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分析变产量生产数据后,曲线表现出常规递减图版不稳定流和边界流明显分段的特征。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平均误差小于10%,准确性较高。该研究可为油井早期产能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递减分析 杜哈美原理 规整化产量 参数反演
下载PDF
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非均质缝网试井反演方法
18
作者 吴永辉 程林松 +3 位作者 谢维扬 黄世军 马立强 方思冬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7-419,共13页
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缝网反演是开发调整部署、提采方案优选与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但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压裂缝网形态复杂、非均质性强,现有试井方法难以有效反演。在表征页岩气/煤层气赋存、非线性流动机理、不同尺度非均质缝网的基础上... 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缝网反演是开发调整部署、提采方案优选与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但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压裂缝网形态复杂、非均质性强,现有试井方法难以有效反演。在表征页岩气/煤层气赋存、非线性流动机理、不同尺度非均质缝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压裂井多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基于改进格林元方法实现了模型的高效数值求解,获得了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的压力动态响应特征,明确了流动阶段与非均质缝网参数的影响规律,构建了非均质缝网参数的试井反演方法,并结合现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煤层气压裂井压力动态响应主要展示出6个流动阶段,考虑储层分区后会出现改造区拟稳态流动阶段;裂缝导流能力主要影响早期双线性与线性流阶段,裂缝长度对边界控制流之前的阶段均有较大影响;相同裂缝长度与压裂段数下,缝网形态的压力动态响应较弱,需要联合地质、压裂、微震监测等资料才能反演缝网非均质性;所提出的试井分析方法综合了缝网建模、动态模拟、特征线/图版拟合等过程,可以实现压裂井非均质缝网反演,为页岩气/煤层气气藏工程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页岩气 压裂井 非均质缝网 反演方法
原文传递
铁/锰矿基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卓亿元 刘草葱 +8 位作者 姜蕾 马江森 马锐 程麟凇 毛圆翔 沈秋实 赵刘伟 许晓毅 吉芳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1450,共10页
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均可在缺氧条件下介导氨氮(NH_(4)^(+)-N)的氧化去除,这2项技术被称为铁氨氧化(Feammox)和锰氨氧化(Mnammox)。此外,金属氧化物对总磷(TP)也有去除能力,因此,在人工湿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比较铁矿基和锰矿基... 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均可在缺氧条件下介导氨氮(NH_(4)^(+)-N)的氧化去除,这2项技术被称为铁氨氧化(Feammox)和锰氨氧化(Mnammox)。此外,金属氧化物对总磷(TP)也有去除能力,因此,在人工湿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比较铁矿基和锰矿基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建立了铁矿基人工湿地(CW-Fe)、锰矿基人工湿地(CW-Mn)和砾石对照组人工湿地(CW-C)3组人工湿地。结果表明,CW-Fe和CW-Mn的脱氮除磷性能均优于CW-C。尽管锰矿对NH_(4)^(+)-N的吸附作用最强,但CW-Fe却表现出了更优越的NH_(4)^(+)-N长期去除性能。在基质对NH_(4)^(+)-N的吸附饱和后,CW-Fe对NH_(4)^(+)-N的去除率仍有39.93%~62.4%,而CW-Mn只有29.15%~35.4%。由于铁矿和锰矿溶出的金属离子能与磷酸盐结合形成稳定的沉淀,从而有效去除TP,CW-Fe和CW-Mn均有优异的TP去除性能。CW-Mn的TP去除率最高,为95.26%,其次是CW-Fe,为79.97%。在微生物方面,具有还原铁氧化物和氧化NH_(4)^(+)-N潜力的Bacillus和Exiguobacterium在CW-Fe中均得到了显著富集。结合水质数据及脱氮相关功能菌的分析,推测出Feammox中可能更倾向于将NH_(4)^(+)-N直接氧化为N_(2),而Mnammox则是更倾向于先将NH_(4)^(+)-N氧化为NO_(x)^(-)-N。本研究可为探索同步脱氮除磷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及人工湿地中基质的选择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铁氨氧化 锰氨氧化 营养物质去除
原文传递
基质粒径与排空时间对潮汐流人工湿地运行效能的影响
20
作者 马江森 马锐 +4 位作者 卓亿元 程麟凇 陈雨喆 许晓毅 吉芳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0-1440,共11页
潮汐运行是强化人工湿地供氧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解基质粒径对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效果及复氧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基质粒径TFCWs的处理性能,建立了TFCWs排空期氧转移过程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基质粒径影响湿地对NH_(4)^(+)的... 潮汐运行是强化人工湿地供氧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解基质粒径对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效果及复氧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基质粒径TFCWs的处理性能,建立了TFCWs排空期氧转移过程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基质粒径影响湿地对NH_(4)^(+)的吸附性及排空期基质孔隙氧体积占比进而影响处理效果,7~9 mm基质粒径的湿地达到最佳的氨氮去除率82.6%,3~5 mm基质粒径的湿地达到最佳的COD去除率88.2%,粒径基质小的湿地中氨氧化菌属和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更高,脱氮能力强;分析排空期基质孔隙氧体积占比变化与湿地微生物耗氧过程的联系,能够优化潮汐流湿地系统的排空时间,湿地微生物的耗氧活动主要集中在氧体积占比快速下降阶段,更长的排空时间对复氧能力没有明显提升,本研究中8 h的排空时间即可满足湿地系统的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人工湿地 基质粒径 排空时间 氧转移 潮汐运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