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与治理结合的成功尝试——读钱海新著《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价值论》
1
作者 舒大刚 chi zhen(translated) 《孔学堂》 2020年第1期94-97,I0086-I0089,共8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永恒记忆,也是一个国家突出的特征。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自从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以来,历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系统提倡,全党、全国人民围绕"文化自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永恒记忆,也是一个国家突出的特征。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自从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以来,历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系统提倡,全党、全国人民围绕"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理论探索、政策发布和法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自信 十九大 中华传统文化 十六届五中全会 学术研究 文化自觉 价值论
下载PDF
何种弑君?孰当讨贼?——以《春秋公羊传》关于“君子辞”的讨论为中心
2
作者 曾亦 chi zhen(translated) 《孔学堂》 2019年第4期13-22,I0014-I0024,共21页
自古以来,儒家视君臣为大义所在,故以弑君为大恶。面对弑君之罪,《公羊传》区分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即天子、方伯或诸侯、臣民。然而在周末礼崩乐坏的政治背景下,臣民通常负有最主要的讨贼义务,不过,《公羊传》又基于对现实情形... 自古以来,儒家视君臣为大义所在,故以弑君为大恶。面对弑君之罪,《公羊传》区分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即天子、方伯或诸侯、臣民。然而在周末礼崩乐坏的政治背景下,臣民通常负有最主要的讨贼义务,不过,《公羊传》又基于对现实情形的具体考量,提出“君子辞”之说,从而宽恕了臣民不能讨贼之过。文章又结合宋以后儒家对此问题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儒家关于此问题所固有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 弑君 《春秋》 《公羊传》
下载PDF
宫廷祭孔的传统在近世日本的沿革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月珊 chi zhen(translated)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1期92-99,I0070-I0079,共18页
日本近世宫廷祭孔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史料调查表明,自日本元文年间(1736—1741)开始,宫廷在释奠上丁日举行儒学讲经及赋诗活动。在宫廷祭孔复兴过程中,实际的推动者及名义上的负责人都是天皇。宫廷祭孔与以皇室为中心的宫廷文化... 日本近世宫廷祭孔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史料调查表明,自日本元文年间(1736—1741)开始,宫廷在释奠上丁日举行儒学讲经及赋诗活动。在宫廷祭孔复兴过程中,实际的推动者及名义上的负责人都是天皇。宫廷祭孔与以皇室为中心的宫廷文化密切结合,代表贵族的汉学修养及文化权威。它既是儒家礼乐也是日本古代治世的象征;它成为一种节日,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它与典制的权威相结合,最终内化成了日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这种内化的过程对思考日本近代汉学的命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孔 释奠 日本 近世 宫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