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Microvascular Protection Strategy During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1
作者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4 位作者 Muwei Li Yabin Wang Yaling Han Yun Zhang Feng Cao 《Cardiology Discovery》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Microcirculatory dysfunction(CMD)typically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myocardial injury and ... Microcirculatory dysfunction(CMD)typically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myocardial injury and a worse prognosi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tracoronary physiology and imaging technology,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of CMD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However,relevant guidelines or consensus on CMD are lacking in China.The current consensus summarizes the prevention and diagnostic strategies of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lated CMD and gives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based on evidence from recent clinical studies,guidelines,and consensus from international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原文传递
Chinese Guidelin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Bifurcation Disease 被引量:2
2
作者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1 位作者 Shaoliang Chen Yaling Han 《Cardiology Discovery》 2022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The coronary left main(LM)artery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caliber,length varying from<8 to>15 mm,and 2 large daughter vessels branching from it;it supplies blood to a large area(>75%)of the myocardium.LM bif... The coronary left main(LM)artery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caliber,length varying from<8 to>15 mm,and 2 large daughter vessels branching from it;it supplies blood to a large area(>75%)of the myocardium.LM bifurcation lesion is defined as the presence of atherosclerosis involving either or both of the 2 daughter vessels.Thus,the optimal strategy of revascularization for diseased LM has been an interesting research topic for a long time.With developments in percutaneous techniques,design,and materials of drug-eluting stents;intravascular imaging;new generation of antiplatelet medications;and particularly recent pooled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compa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implantation of a drug-eluting stenting with or without other approved techniques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LM bifurcation lesions.Mirroring the anatomical complexity of the LM,stenting LM bifurcations is technically demanding,and intra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can be catastrophic given the large amount of jeopardized myocardium.Therefore,the 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 designed a writing committee with members from 3 working groups(ie,clinical research,intravascular imaging and physiology,and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for the first time,to write a guideline on percutaneous treatment for LM bifurcation lesions,with view to improve the procedural qua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This guideline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anatomical description of the LM tree,risk stratification,strategies of revascularization,antiplatelet strategy,follow-up,and long-term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LM bifurcation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eft main bifurcation lesion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GUIDELINE
原文传递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被引量:9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田庄 许顶立 张抒扬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75,共41页
近6年来,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为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 近6年来,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为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并参考最新国外心衰指南,在保持既往《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心衰领域新共识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治方法进行全面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张澄 +3 位作者 张运 陈韵岱 陈文强 黄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0-492,共33页
自201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发布首部关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专家共识以来,关于CMVD的国际共识文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CMVD的研究进展,虽然... 自201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发布首部关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专家共识以来,关于CMVD的国际共识文件迅速增加,主要涉及CMVD的研究进展,虽然部分文件对CMVD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初步建议,但没有提供建议分类和证据水平。为总结CMVD领域的最新进展,规范CMVD的诊治方法和程序,明确未来研究的科学问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更新了2017版CMVD中国专家共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本共识的质量。2023年版共识提出了CMVD的新分类,总结了不同类型CMVD的流行病学新发现,分析了CMVD的关键病理和分子机制,评价了经典和最新诊断技术,推荐了CMVD的诊断路径以及治疗策略和药物。对于所有推荐意见,尽可能遵循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指南编写要求,提供推荐类别和证据级别。同时,针对目前CMVD的研究进展和知识欠缺,提出了CMVD的未来研究方向。编写组希望,该专家共识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我国CMV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国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中国专家建议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王琦光 +11 位作者 李江 杨振文 沈节艳 张刚成 张航 张曹进 陈绍良 范粉灵 郭小梅 韩雅玲 辜和平 翟振国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8,共12页
肺动脉高压在病理机制、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等方面有很多新进展。交感神经学说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通过对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口3个黄金消融靶点进行局部交感神经消融,以达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 肺动脉高压在病理机制、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等方面有很多新进展。交感神经学说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通过对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口3个黄金消融靶点进行局部交感神经消融,以达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目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和肺血管病学组围绕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的实验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及操作步骤制定了该建议,旨在规范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 肺动脉高压 专家建议
原文传递
成人法布雷病心肌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3 位作者 张抒扬 韩雅玲 田庄 金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法布雷病(F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因GLA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造成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Gb3)及衍生物脱乙酰基Gb3(Lyso-Gb3)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贮积,引起多脏器病变。在心血管系统中... 法布雷病(F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遗传疾病,因GLA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造成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Gb3)及衍生物脱乙酰基Gb3(Lyso-Gb3)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贮积,引起多脏器病变。在心血管系统中,FD主要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或)传导异常,即FD心肌病。由于FD心肌病是FD成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结合心脏影像学、酶和底物活性、基因检测以及组织活检等方法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特异性酶替代疗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本共识综合总结国内外已发表的FD心肌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证据,为FD心肌病的诊断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雷病 心肌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7 位作者 陈绍良 陈茂 韩雅玲 张曹进 张刚成 王琦光 胡海波 陈晓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83,共15页
卵圆孔未闭(PFO)与缺血性卒中、先兆偏头痛等疾病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提示PFO封堵术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国内外神经科、心脏科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PFO相关疾病的防治日益重视,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中华... 卵圆孔未闭(PFO)与缺血性卒中、先兆偏头痛等疾病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提示PFO封堵术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国内外神经科、心脏科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PFO相关疾病的防治日益重视,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心血管病学专家、神经病学专家、影像诊断学专家撰写了该共识,明确PFO相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筛查和诊断流程、治疗目标和疗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3 位作者 郭宁 徐凯 袁祖贻 韩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9-614,共26页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它涵盖了一系列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抗血小板和血脂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不乏中国人群的大型...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它涵盖了一系列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抗血小板和血脂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不乏中国人群的大型研究。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社会,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因此我国CCS指南的制定刻不容缓。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联合介入学组、腔内影像功能学组、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和基础学组共同制定,是我国首部针对CCS患者诊断及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CCS的定义、诊断流程、治疗策略以及长期管理。本指南涵盖了CCS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合并症及特殊人群的最新管理建议。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CCS患者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脉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诊断 管理 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特殊人群 指南
原文传递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7 位作者 李毅 刘巍 袁晋青 张波 韩雅玲 杨跃进 陈绍良 袁祖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5-646,共32页
近年来,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诊断和治疗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新证据。为进一步优化我国NSTE-ACS的诊治实践,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在2016版NSTE-ACS指南... 近年来,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诊断和治疗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新证据。为进一步优化我国NSTE-ACS的诊治实践,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在2016版NSTE-ACS指南基础上,参考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际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此版指南,以推进我国NSTE-ACS的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常见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基因变异致病性分析中国专家共识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董建增 张抒扬 王楚楚 孙雅逊 赵晓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8-368,共31页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的诊断、风险分级、治疗、遗传咨询、遗传阻断及相关实验室与临床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类和解读是基因诊断的关键环节,但是针对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变异的分类和解读目前...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的诊断、风险分级、治疗、遗传咨询、遗传阻断及相关实验室与临床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类和解读是基因诊断的关键环节,但是针对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变异的分类和解读目前缺乏系统性共识。该共识汇总了常见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的致病基因筛选范围以及相应基因的临床有效性分析,参照国内外指南共识、当前研究进展以及专家意见制定了针对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类和解读标准。该共识主要依据目前公认的大型数据库确定了常见单基因遗传心血管病的致病基因分析范围,汇总了ClinGen评分、DisGeNET评分和MalaCards评分,并参考了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分子病理学协会(ACMG/AMP)指南的基因致病性分析工作框架和ClinGen专家组的推荐修订建议,将2015 ACMG/AMP指南的16条致病性证据中的10条和12条良性证据中的2条进行了更细致的强度区分,结合定量贝叶斯分类框架的计分系统对致病性证据和良性证据进行汇总计分,将根据经验校准的致病性概率转变为计分值,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致病基因 基因变异 致病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汪道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3,共24页
暴发性心肌炎是急性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死亡风险极高。其发病机制涉及心脏固有免疫过度激活和炎症风暴形成。根据我国近年来实践经验和研究证据,采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 暴发性心肌炎是急性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死亡风险极高。其发病机制涉及心脏固有免疫过度激活和炎症风暴形成。根据我国近年来实践经验和研究证据,采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托和指派,急重症学组组织全国涉及该领域的众多专家进行撰写和反复讨论,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特别强调暴发性心肌炎的极早识别、极早诊断、极早预判和极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心原性休克 过度免疫激活 炎症风暴 机械循环支持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专家共识
12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1 位作者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分会 武阳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需要事先采集血压、血脂等健康相关信息,之后应用回归模型计算得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与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 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需要事先采集血压、血脂等健康相关信息,之后应用回归模型计算得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与传统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方法具有即时、无创、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行业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经慎重讨论,就基于眼底图像应用AI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AI模型开发要求和适用场景、适用对象、评估流程等问题形成了专家共识,以促进这一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眼底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被引量:71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17 位作者 马长生 吴书林 刘少稳 韩雅玲 王伟 白英 刘念 刘晓霞 汤日波 李松南 李昌义 赵欣 桑才华 夏时俊 郭雪原 郭琦 蒋超 蒋晨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2-618,共47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综合管理
原文传递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6 位作者 杨新春 吴林 吴书林 马长生 杨艳敏 朱俊 郭继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6-269,共14页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2018年以来国际发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共识及新分类。与之相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了专家组,在中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2018年以来国际发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共识及新分类。与之相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了专家组,在中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国内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分类、应用现状及新证据,对传统药物的新认识和新适应证及新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提出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推荐
原文传递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 被引量:15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 胡大一 韩雅玲 宁光 马长生 刘静 孙艺红 彭道泉 张宇清 刘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63,共21页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践证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等一级预防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的发生。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实践证明,在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等一级预防措施延缓或避免临床事件的发生。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相关学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为全面推进该指南的推荐建议在基层落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移,专家工作组进一步结合基层心血管病防治的特点,给出有关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压管理、血脂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和阿司匹林的使用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措施的推荐建议,并以问答形式进行解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指南 基层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
1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17 位作者 曾勇 马长生 韩雅玲 唐毅 孔羽 刘靖 李悦 张宇辉 龙德勇 程翔 陈歆 郭宁 薛玉梅 王江 丁荣晶 李玉明 袁祖贻 吴书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68,共14页
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均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主要疾病,也是造成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对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该共识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的相互联系、临床特点和防治要领,制定了心血... 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均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主要疾病,也是造成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对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该共识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的相互联系、临床特点和防治要领,制定了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改善其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共识
原文传递
肺静脉狭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5 位作者 潘欣 曹云山 王岚 何奔 荆志成 陈茂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0-943,共14页
肺静脉狭窄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肺血管疾病,病因多样,一般分先天性和获得性,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需临床重视。严重多支肺静脉狭窄可发展成肺高血压,甚至右心功能不全,必需临床干预改善症状和预后。目前对肺静脉狭窄的诊断... 肺静脉狭窄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肺血管疾病,病因多样,一般分先天性和获得性,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需临床重视。严重多支肺静脉狭窄可发展成肺高血压,甚至右心功能不全,必需临床干预改善症状和预后。目前对肺静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国内外尚缺乏统一指导和规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该共识,涵盖了肺静脉狭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随访管理等各个方面,旨在规范该疾病临床诊疗,优化全程管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肺静脉狭窄 诊断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 位作者 李玉明 牟建军 祝之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76,共13页
盐是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高盐摄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限盐已成为国内外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措施。盐敏感性是关联盐与高血压的遗传基础,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中间表型。该共识从临床实践出发,侧重介绍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盐是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高盐摄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限盐已成为国内外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措施。盐敏感性是关联盐与高血压的遗传基础,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中间表型。该共识从临床实践出发,侧重介绍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及盐敏感性的判断标准,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给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盐敏感性 限盐
原文传递
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7 位作者 陈纪言 袁祖贻 卜军 郭宁 郭晓纲 梁颖聪 罗永百 石蓓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3-1055,共13页
大量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接受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合并明确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需要评估手术时机以及调整目前使用的心血管药物,以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 大量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接受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合并明确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需要评估手术时机以及调整目前使用的心血管药物,以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疾病管理还要避免过度检查提高医疗成本,以及避免过度推迟非心脏外科手术从而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国际上针对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更新了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指南或共识。该共识基于目前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国内的医疗资源现状,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为心血管专科及外科医师提供具备实用性的诊疗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药物 围手术期管理 手术风险评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慢性冠脉综合征无创性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赵世华 +5 位作者 张佳胤 杨敏福 郭应坤 谢明星 舒先红 尹立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9-824,共16页
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概念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9年首次提出,包含6个亚类,涵盖了可导致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范畴。CCS的精准治疗有赖于对心脏解剖、功能和组织学特征的全面评价。为了指导无创性心血管影像技术在CCS诊... 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概念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9年首次提出,包含6个亚类,涵盖了可导致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范畴。CCS的精准治疗有赖于对心脏解剖、功能和组织学特征的全面评价。为了指导无创性心血管影像技术在CCS诊断与治疗中的合理选择和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在综合考虑了各项影像学技术的最新循证学证据、诊断价值和国内普及性的基础上,制定了该共识。共识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CT、磁共振、核医学和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技术特点与优势;第二部分基于CCS的6大亚类对应的场景,分别对4种无创性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规范化路径进行阐述和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冠脉综合征 计算机断层显像 核医学 磁共振显像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